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工程的高质量与人们日常居住、工作的环境联系紧密。因而,建筑工程的高质量是有效保障国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平稳发展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越来越成为建筑单位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将其列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点项目是提高企业经济效应的重要举措。然而在新时期下,受到市场竞争等外部环境的强烈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越来越不突出。本文就针对当下建筑工程造价中存在的投资不严谨、人力资源分配不科学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意在提高整体建筑行业中的管理水平,提高建筑单位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当下对建筑单位企业来说,如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是一重点问题。而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建筑企业管理中的核心点,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其作用。然而在进入新时期以来,建筑工程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的进程,应该得到工程各方面的重视。
1、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分析
1.1对于项目的投资带有盲目性
单位的投资决策是一项建筑工程的出发点,它决定着工程项目是否实施以及如何实施。因此,把握好单位投资决策能够有效掌握建筑项目实施的准确方向。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相关企业未进行统筹有效的考察就进行盲目性的投资,往往不侧重于现场的实际操作,对将来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意外事件和紧急情况,未提前预算好额外的经费,那么对于施工中和后期存在的各种突发情况将无法及时应对,导致工程的延期,经费的拖欠等问题的出现。因此,项目投资应做好充分准备,结合具体情况后再作出相应的决策,尽可能地规避施工中和后期出现的问题而导致建筑工程进展不下去。
1.2建筑工程单位用人机构的设置不合理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建筑工程单位的用人机制不完善,仍然存在着不合理调配、浪费人力资源的现象。一方面导致权责不清的问题出现,尤其在利益分配上面,没有明确责任的承担,内部没有具体的奖惩机制,突出表现在施工过程中监督力度不强、出了责任无人承担的不良现象。因此,在位中标后,关键岗位的职员原则上不得更换,实需更换的,应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同时要完成工作的顺利交接。另一方面,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当,不利于提高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因此,作为领导管理层来说,要让每个员工都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力度,健全和完善用人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1.3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在建筑项目管理范围的立法层面上,仍需作出较大的努力,对于具体针对项目管理和行业范围的指导性法律法规依旧是空白。无法可依的现象导致行业准则模糊不清,随意性大。同时,在实际情况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某些建筑单位未严格采用招标投标,出现了带有“人情味”工程的现象。
2、工程造价管理的控制措施
2.1树立企业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
对于领导管理层来说,必须让员工树立起质量重于一切的思想意识。在人才引进方面,把质量意识作为重点考核目标,优先考虑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提高行业整体的科学素养。对于现任职工方面,单位应定期开展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召开座谈会,及时更新建筑方面的资讯,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同时,要健全和完善质量监督机制。从根源出发,才能有效保证质量在施工中的主体地位,突出知识、技能、手段等有效资源在建筑项目中的作用。
2.2建立和完善企业用人机制,合理调配
健全和完善用人机制,使得内部工作人员“在其位,谋其职”,能够有效节约成本资源。在预算方面,财务人员应以市场调研和充足的分析为基础,侧重于施工现场,将未来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计算在内,并做好相对的应急措施。建筑单位要依据具体情况的不同,科学的设计岗位,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发挥所长。同时,企业为提高职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益,严格的奖惩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有效的奖惩来落实责任分配,合理用人。
2.3加强对材料、设备的控制
原材料、设备是一个建筑项目的关键所在。因此,要随时关注市场动态、了解行情,在选定一种材料时要与其他渠道的材料价格作对比,以此选出最适合的进货渠道。要根据以往已完工的工程价格,设立专属的材料价格信息库,以便今后参考查阅。对工程中出现的新兴材料和设备,需交由专业人士对市场分析调研后设立独立的材料价格信息库,并随时了解市场行情,适当引入科学高能的新设备、新材料。
2.4加强招标阶段的造价管理控制
由于建设单位所委托的招标代理,與对工程结算的主体不同,实际操作中经常存在着决算超过预算等状况。当下,很多建筑单位都把施工与对招标编制文件的审核同时进行,容易导致工程量清单与招标条例合同严重不符,这在后期管理上又添上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要做到在“量”、“价”上严格控制造价。针对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水电费、赶工费、材料采购费用等难结算的部分,在指定招标文件编制时就要尽量具体化。同时在签修订合同时,要严谨确认合同各要素,严禁承包人钻法律漏洞的现象出现,解决评标时的问题并避免不必要的赔偿。
2.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填补当前在建筑管理过程中立法的空白,是加强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举措。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出台,杜绝建筑单位存在假招标投标,人情味工程的出现。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完善监督体系。
3、结束语
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建筑项目的高质量,都离不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因此,建筑单位需从材料来源方面、人才调配机制方面、招标投标过程中的管理方面来控制工程造价,同时国家要制定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也要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宣传。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当下对建筑单位企业来说,如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是一重点问题。而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建筑企业管理中的核心点,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其作用。然而在进入新时期以来,建筑工程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的进程,应该得到工程各方面的重视。
1、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分析
1.1对于项目的投资带有盲目性
单位的投资决策是一项建筑工程的出发点,它决定着工程项目是否实施以及如何实施。因此,把握好单位投资决策能够有效掌握建筑项目实施的准确方向。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相关企业未进行统筹有效的考察就进行盲目性的投资,往往不侧重于现场的实际操作,对将来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意外事件和紧急情况,未提前预算好额外的经费,那么对于施工中和后期存在的各种突发情况将无法及时应对,导致工程的延期,经费的拖欠等问题的出现。因此,项目投资应做好充分准备,结合具体情况后再作出相应的决策,尽可能地规避施工中和后期出现的问题而导致建筑工程进展不下去。
1.2建筑工程单位用人机构的设置不合理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建筑工程单位的用人机制不完善,仍然存在着不合理调配、浪费人力资源的现象。一方面导致权责不清的问题出现,尤其在利益分配上面,没有明确责任的承担,内部没有具体的奖惩机制,突出表现在施工过程中监督力度不强、出了责任无人承担的不良现象。因此,在位中标后,关键岗位的职员原则上不得更换,实需更换的,应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同时要完成工作的顺利交接。另一方面,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当,不利于提高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因此,作为领导管理层来说,要让每个员工都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力度,健全和完善用人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1.3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在建筑项目管理范围的立法层面上,仍需作出较大的努力,对于具体针对项目管理和行业范围的指导性法律法规依旧是空白。无法可依的现象导致行业准则模糊不清,随意性大。同时,在实际情况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某些建筑单位未严格采用招标投标,出现了带有“人情味”工程的现象。
2、工程造价管理的控制措施
2.1树立企业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
对于领导管理层来说,必须让员工树立起质量重于一切的思想意识。在人才引进方面,把质量意识作为重点考核目标,优先考虑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提高行业整体的科学素养。对于现任职工方面,单位应定期开展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召开座谈会,及时更新建筑方面的资讯,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同时,要健全和完善质量监督机制。从根源出发,才能有效保证质量在施工中的主体地位,突出知识、技能、手段等有效资源在建筑项目中的作用。
2.2建立和完善企业用人机制,合理调配
健全和完善用人机制,使得内部工作人员“在其位,谋其职”,能够有效节约成本资源。在预算方面,财务人员应以市场调研和充足的分析为基础,侧重于施工现场,将未来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计算在内,并做好相对的应急措施。建筑单位要依据具体情况的不同,科学的设计岗位,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发挥所长。同时,企业为提高职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益,严格的奖惩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有效的奖惩来落实责任分配,合理用人。
2.3加强对材料、设备的控制
原材料、设备是一个建筑项目的关键所在。因此,要随时关注市场动态、了解行情,在选定一种材料时要与其他渠道的材料价格作对比,以此选出最适合的进货渠道。要根据以往已完工的工程价格,设立专属的材料价格信息库,以便今后参考查阅。对工程中出现的新兴材料和设备,需交由专业人士对市场分析调研后设立独立的材料价格信息库,并随时了解市场行情,适当引入科学高能的新设备、新材料。
2.4加强招标阶段的造价管理控制
由于建设单位所委托的招标代理,與对工程结算的主体不同,实际操作中经常存在着决算超过预算等状况。当下,很多建筑单位都把施工与对招标编制文件的审核同时进行,容易导致工程量清单与招标条例合同严重不符,这在后期管理上又添上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要做到在“量”、“价”上严格控制造价。针对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水电费、赶工费、材料采购费用等难结算的部分,在指定招标文件编制时就要尽量具体化。同时在签修订合同时,要严谨确认合同各要素,严禁承包人钻法律漏洞的现象出现,解决评标时的问题并避免不必要的赔偿。
2.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填补当前在建筑管理过程中立法的空白,是加强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举措。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出台,杜绝建筑单位存在假招标投标,人情味工程的出现。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完善监督体系。
3、结束语
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建筑项目的高质量,都离不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因此,建筑单位需从材料来源方面、人才调配机制方面、招标投标过程中的管理方面来控制工程造价,同时国家要制定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也要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