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一诞生,便迅速向政治领域渗透,在全球以及中国掀起了一波“微博政治热潮”。2011年微博政治在中国热兴。微博以全新的政治传播方式,为网民打开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参与空间,标志着一个新政治时代的来临。方兴未艾的微博极大地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环境和政治生态。
微博政治传播革命
微博等新媒体能够产生巨大的政治影响,主要在于其媒介属性传播功能的根本性转变。微博等社交网络媒体不仅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的属性,而且大大突破了传统互联网和手机的传媒和通讯工具角色,成为了能与人类社会深度融合,并促进国家社会发生全面变革的全球化、全民性、社会化媒体。微博空前地拓展了政治空间,扩大了政治主体范围,丰富了政治参与方式,成为了影响世界政治秩序、推动政治变迁的风险因素,可谓开启了一个新的政治时代。
第一,微博等新媒体扩大了政治空间,变更着政治秩序。微博等新媒体通过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和拓展出一个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虚拟政治空间,造成虚拟政治与现实政治之间的联系与冲突。国家主权受到挑战,出现了超越军事和传统政治手段的“软革命”颠覆方式。
第二,政治主体日益多元,推动政治格局变迁。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另一重大政治影响就是改变了权力的分配,政治主体日益多元,一些非传统的政治力量得以凸显。例如,始于2011年9月17日并快速扩散至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国 “占领华尔街”运动,就是普通民众通过微博、社交网站、网络社区等新社会化媒体进行组织、扩散并转化为现实政治行动的,这充分体现了微博对于普通民众赋权并影响现实政治的特点。
第三,微博提供了广泛、多样、新颖、低成本的政治参与方式,加大了全球政治风险。
第四,微博的政治功能是柄双刃剑。微博既可以行“善”,促进政治发展,但也可以为“恶”,成为破坏政治稳定的重要力量。在行“善”方面,微博曾在海地、日本、中国玉树地震的救灾中大显身手。在作“恶”方面,微博同样功能强大。如英国伦敦2011年8月所发生的骚乱,以年轻人为主的参加者就是利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使骚乱迅速扩大升级。
微博政治的中国发展及其风险
微博是中国2011年发展最快的互联网应用,它在2011年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钱小芊表示,目前我国微博用户数量已超过3亿。中国微博用户在2011年迅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中国基础用户数量大;第二,几家门户网站之间的微博营销大战进一步提升了微博的知名度,更多人开始使用微博;第三,许多主流媒体对微博所引发的问题以及与微博相关的公共事件的“过度”关注;第四,今年年初以来,政府高度重视应用微博,这亦较大提升了微博的“热”度。
微博传播在中国主要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色:一是娱乐内容高于新闻内容。惠普实验室于2011年7月份发布了一份报告,对新浪微博和Twitter的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较多来自于娱乐类内容,而Twitter的热门话题则较多来自新闻类内容。
二是牢骚与负面表达较盛。微博用户的主体是城市的年轻人,有统计显示,在微博用户中,18-30岁的年轻人占七成,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超六成。中国青年报近日调查数据表明,80后和90后开通微博的比例达到84.7%,70后达72.4%。微博的主流用户学历较高,表达能力较强,但社会心理不成熟,就业、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使得他们承受着空前巨大的压力。所以微博用户容易关注突发事件和负面问题并产生抱怨情绪,这也导致微博舆论容易被负面话题主导。
三是互动性参政、议政热。
微博等新媒体正急剧改变着全球的政治生态,而政治秩序的改变,既有可能推动政治发展,也会带来巨大的政治风险。对于各个国家而言,这种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其程度却因各国的国情和政情而有所不同。对于处于特殊发展阶段,有着鲜明国情、社情和政情特色的中国而言,以微博为标志的社会化媒体所带来的政治风险可谓空前。
首先,中国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网络空间优势明显,并不断通过微博等新媒体直接或间接向中国施加政治压力。在开放性的全球政治空间中,西方的一些政客和敌对势力看中了微博强大的政治颠覆功能,叫嚣着要用“Twitter挑战中国网络长城”,微博等新媒体成为中国与各种反对势力直接交锋的平台。
其次,微博加大了中国社会的政治风险。微博等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环境和政治生态,增加了中国社会结构的脆弱性。在微博政治空间中,中国社会政治环境开放度迅速提高,微博政治参与日趋活跃,形成了全民互动、活跃参与的政治生态,尤其是青年一代网络“政治人”群体崛起,成为政治参与的主力军。这使社会矛盾冲突加剧,网络舆论引导难度加大,社会和政治运行的透明度增加,主流媒体和党政部门的公信力遭遇空前挑战。
微博政治挑战的应对之策
首先,要高度重视微博政治及其风险。微博政治是一种新型政治,是人类社会和信息技术发展到特定阶段,大众传媒在属性和功能发生根本性转变后向社会尤其是政治领域高度渗透的必然表现。但与此同时,微博政治也是一种高风险政治。微博等新媒体发展速度快,传播功能强大,为全球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政治参与空间,并对政治理念、政治主体、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参与、政治表达、政府治理等诸多政治要素都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微博政治对于中国挑战大。对于正经历着社会转型和传媒转型的中国而言,开放性、社会化传播的微博等新媒体正迅速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环境和政治生态,成为影响政治秩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根据新媒体的发展态势,新媒体政治尚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几年,新媒体的政治影响将急剧深化、强化。
其次,要转念观念,积极面对微博政治挑战。据《人民论坛》调查显示,我国党政官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网络恐惧症”。但要看到,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是一种大势,这是不可逆的潮流。对此,我们的党政干部不能怕,怕也没用,因为没有退路,没有“用”或“不用”的选择,只有积极面对和用好新媒体一种选择,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当前党政部门积极开设微博,这体现了我们对于微博政治的高度重视和主动应对的态度。
再次,善用微博,改善党群关系。在微博时代,政府社会管理受到的挑战不小,但机遇也很大。微博政治风险中的挑战与机遇是相对的,而且挑战越大,机遇也可能越大。只要用得好,微博完全能起到加强官民沟通、缓解社会矛盾、提升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等积极作用。
以政务微博对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改善为例。在微博上,公众与政府的关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而是更平等、更近距离的关系。在政务微博上所建立的新型官民沟通渠道成本低、效果强,大大弥补了传统行政方式的不足,有益于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可以很有成效地改善公众与政府的关系。而党政干部与群众之间这种良性互动关系,本身是共产党执政的应有之义。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提高党政部门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加强信息公开,这样才会改善政府和公众的关系,重塑党政部门和主流媒体的公信力。
最后,在进一步用好微博的基础上有效管理新媒体。随着迅速发展和社会影响日增,互联网问题日益凸显,各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互联网监管。新媒体的发展和管理是个世界性难题,当前加强法规建设是各国管理互联网的共同趋势。
总的来说,作为一种新的传媒形态,微博在中国仍处于发展期,管理难度很大、成本高。为了促进微博的健康发展,我国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多种方式、多方合力治理微博。
不过,对于中国而言,要在发展好和用好微博新媒体、最大程度地维护公民基本权益的基础上,加强对微博新媒体的有效管理,有针对性地治理微博谣言泛滥等负面问题,促进微博等新媒体进一步健康发展,使其成为推动中国政治和社会良性发展的有利因素。
(作者为《新闻与传播研究》副主编)
责编/马静 美编/李祥峰
微博政治传播革命
微博等新媒体能够产生巨大的政治影响,主要在于其媒介属性传播功能的根本性转变。微博等社交网络媒体不仅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的属性,而且大大突破了传统互联网和手机的传媒和通讯工具角色,成为了能与人类社会深度融合,并促进国家社会发生全面变革的全球化、全民性、社会化媒体。微博空前地拓展了政治空间,扩大了政治主体范围,丰富了政治参与方式,成为了影响世界政治秩序、推动政治变迁的风险因素,可谓开启了一个新的政治时代。
第一,微博等新媒体扩大了政治空间,变更着政治秩序。微博等新媒体通过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和拓展出一个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虚拟政治空间,造成虚拟政治与现实政治之间的联系与冲突。国家主权受到挑战,出现了超越军事和传统政治手段的“软革命”颠覆方式。
第二,政治主体日益多元,推动政治格局变迁。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另一重大政治影响就是改变了权力的分配,政治主体日益多元,一些非传统的政治力量得以凸显。例如,始于2011年9月17日并快速扩散至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国 “占领华尔街”运动,就是普通民众通过微博、社交网站、网络社区等新社会化媒体进行组织、扩散并转化为现实政治行动的,这充分体现了微博对于普通民众赋权并影响现实政治的特点。
第三,微博提供了广泛、多样、新颖、低成本的政治参与方式,加大了全球政治风险。
第四,微博的政治功能是柄双刃剑。微博既可以行“善”,促进政治发展,但也可以为“恶”,成为破坏政治稳定的重要力量。在行“善”方面,微博曾在海地、日本、中国玉树地震的救灾中大显身手。在作“恶”方面,微博同样功能强大。如英国伦敦2011年8月所发生的骚乱,以年轻人为主的参加者就是利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使骚乱迅速扩大升级。
微博政治的中国发展及其风险
微博是中国2011年发展最快的互联网应用,它在2011年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钱小芊表示,目前我国微博用户数量已超过3亿。中国微博用户在2011年迅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中国基础用户数量大;第二,几家门户网站之间的微博营销大战进一步提升了微博的知名度,更多人开始使用微博;第三,许多主流媒体对微博所引发的问题以及与微博相关的公共事件的“过度”关注;第四,今年年初以来,政府高度重视应用微博,这亦较大提升了微博的“热”度。
微博传播在中国主要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色:一是娱乐内容高于新闻内容。惠普实验室于2011年7月份发布了一份报告,对新浪微博和Twitter的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较多来自于娱乐类内容,而Twitter的热门话题则较多来自新闻类内容。
二是牢骚与负面表达较盛。微博用户的主体是城市的年轻人,有统计显示,在微博用户中,18-30岁的年轻人占七成,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超六成。中国青年报近日调查数据表明,80后和90后开通微博的比例达到84.7%,70后达72.4%。微博的主流用户学历较高,表达能力较强,但社会心理不成熟,就业、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使得他们承受着空前巨大的压力。所以微博用户容易关注突发事件和负面问题并产生抱怨情绪,这也导致微博舆论容易被负面话题主导。
三是互动性参政、议政热。
微博等新媒体正急剧改变着全球的政治生态,而政治秩序的改变,既有可能推动政治发展,也会带来巨大的政治风险。对于各个国家而言,这种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其程度却因各国的国情和政情而有所不同。对于处于特殊发展阶段,有着鲜明国情、社情和政情特色的中国而言,以微博为标志的社会化媒体所带来的政治风险可谓空前。
首先,中国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网络空间优势明显,并不断通过微博等新媒体直接或间接向中国施加政治压力。在开放性的全球政治空间中,西方的一些政客和敌对势力看中了微博强大的政治颠覆功能,叫嚣着要用“Twitter挑战中国网络长城”,微博等新媒体成为中国与各种反对势力直接交锋的平台。
其次,微博加大了中国社会的政治风险。微博等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环境和政治生态,增加了中国社会结构的脆弱性。在微博政治空间中,中国社会政治环境开放度迅速提高,微博政治参与日趋活跃,形成了全民互动、活跃参与的政治生态,尤其是青年一代网络“政治人”群体崛起,成为政治参与的主力军。这使社会矛盾冲突加剧,网络舆论引导难度加大,社会和政治运行的透明度增加,主流媒体和党政部门的公信力遭遇空前挑战。
微博政治挑战的应对之策
首先,要高度重视微博政治及其风险。微博政治是一种新型政治,是人类社会和信息技术发展到特定阶段,大众传媒在属性和功能发生根本性转变后向社会尤其是政治领域高度渗透的必然表现。但与此同时,微博政治也是一种高风险政治。微博等新媒体发展速度快,传播功能强大,为全球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政治参与空间,并对政治理念、政治主体、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参与、政治表达、政府治理等诸多政治要素都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微博政治对于中国挑战大。对于正经历着社会转型和传媒转型的中国而言,开放性、社会化传播的微博等新媒体正迅速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环境和政治生态,成为影响政治秩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根据新媒体的发展态势,新媒体政治尚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几年,新媒体的政治影响将急剧深化、强化。
其次,要转念观念,积极面对微博政治挑战。据《人民论坛》调查显示,我国党政官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网络恐惧症”。但要看到,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是一种大势,这是不可逆的潮流。对此,我们的党政干部不能怕,怕也没用,因为没有退路,没有“用”或“不用”的选择,只有积极面对和用好新媒体一种选择,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当前党政部门积极开设微博,这体现了我们对于微博政治的高度重视和主动应对的态度。
再次,善用微博,改善党群关系。在微博时代,政府社会管理受到的挑战不小,但机遇也很大。微博政治风险中的挑战与机遇是相对的,而且挑战越大,机遇也可能越大。只要用得好,微博完全能起到加强官民沟通、缓解社会矛盾、提升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等积极作用。
以政务微博对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改善为例。在微博上,公众与政府的关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而是更平等、更近距离的关系。在政务微博上所建立的新型官民沟通渠道成本低、效果强,大大弥补了传统行政方式的不足,有益于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可以很有成效地改善公众与政府的关系。而党政干部与群众之间这种良性互动关系,本身是共产党执政的应有之义。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提高党政部门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加强信息公开,这样才会改善政府和公众的关系,重塑党政部门和主流媒体的公信力。
最后,在进一步用好微博的基础上有效管理新媒体。随着迅速发展和社会影响日增,互联网问题日益凸显,各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互联网监管。新媒体的发展和管理是个世界性难题,当前加强法规建设是各国管理互联网的共同趋势。
总的来说,作为一种新的传媒形态,微博在中国仍处于发展期,管理难度很大、成本高。为了促进微博的健康发展,我国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多种方式、多方合力治理微博。
不过,对于中国而言,要在发展好和用好微博新媒体、最大程度地维护公民基本权益的基础上,加强对微博新媒体的有效管理,有针对性地治理微博谣言泛滥等负面问题,促进微博等新媒体进一步健康发展,使其成为推动中国政治和社会良性发展的有利因素。
(作者为《新闻与传播研究》副主编)
责编/马静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