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颗粒骨复合细胞移植治疗大鼠骨缺损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骨髓基质细胞(MSC)或成骨细胞移植修复大鼠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制作大鼠颅骨缺损动物模型,培养同种异体新生大鼠的MSC及成骨细胞,复合自体颗粒骨后植入骨缺损区,X线摄片观察骨愈合情况;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水平.结果:植入微小颗粒骨复合成骨细胞组颅骨缺损愈合最快(7.33±0.44)wk,TGF—β1,bFGF表达出现早,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植入微小颗粒骨复合MSC组颅骨缺损愈合
其他文献
1临床资料妇科手术50例(枢丹组25例,氟哌啶组25例),年龄27~66岁,体质量47~84 kg,ASA Ⅰ,Ⅱ级.术前无恶心呕吐.术前24 h未用任何抗呕吐药.全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L2-3椎间隙穿刺
1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01-01/2002-12我院86例心肌梗死患者家属86(男56,女30)人,其中高中以上30人,初中46人和文盲10人.
目的: 探讨反流致大鼠Barrett's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及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发生过程中局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意义.方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5岁,主因"失眠、焦虑8 a余,加重伴思维障碍、行为异常6 a,被害妄想2 mo"入院.病史特点为心理应激后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发展期渐出现思维逻辑错乱、脱离
1临床资料 我科2001-12/2004-12收治非心源性胸痛误诊为心绞痛25(男14,女11)例,年龄35~72(平均61.2)岁,既往高血压病19例,高脂血症15例,糖尿病2型5例,吸烟13例,肥胖(BMI>28)16
1 临床资料 2004-01/2005-12我院儿科心理门诊确诊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51(男43,女8)例,年龄6~9.5(7.03±0.75)岁.所有患儿家长自愿接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