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奥巴马教育改革政策新进展
奥巴马政府近来敦促各州重新修订教育政策法规,计划给各州拨付上亿美元的财政资助,鼓励各州设立更多的特许学校,并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纳入到对教师的专业绩效评估中。
对此,加州表示,要尽一切努力修改“禁止将学生成绩用作教师评估标准”的规定。由此,该州将可以获得联邦教育部43亿美元财政补贴的一部分。
为了与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学校改革进程相一致,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路易斯安那州、田纳西州目前已修改了州教育政策法规。奥巴马政府要求,到2014年,学校必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和算术方面达到熟练程度,不达标的学校将受到惩罚。
这项政策将加强联邦政府对学校的监管力度。联邦政府将学生成绩纳入到教师和学校的评估体系的活动被称为“竞争上游”(The Race to the Top)。为此项目配套的财政支持高达43亿美元。它要求各州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教学标准、招募优秀教师、关闭差等学校、建立数据库系统,等等。
有资格得到资助的州必须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能力发展的数据与教师及学校管理的评估体系紧密相连。一方面,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倡导者对该政策持支持态度;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最终,条例还是于2009年8月28日颁布。
二、各方态度与做法
维吉尼亚州奥林奇县公立学校的负责人认为:“这项政策将使各州的负担加重,联邦政府似乎可以利用财政刺激大肆向各州施加有官僚气息的行政命令。”
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此抱怨一片,而他们在总统选举时曾经是奥巴马的支持者。来自夏威夷的一位教师在给联邦教育部的信中写道:“我是一名公立中学教师,本想通过选举一位新总统使我们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中解脱出来,但却事与愿违。”将学生成绩与教师评估挂钩可能带来的危害是人们过分关注考试成绩。
联邦教育部发言人指出:“这项宏大的教育改革政策必然会引发相关的讨论,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事情。我们一直关注有关联邦政府越权、考试过多以及对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政策的批评,而这些批评不仅仅针对这次教育改革,我们以往的教育政策都会有来自各方的批评意见。
一个名为“新教师工程”的非营利性组织发布了一份报告,对联邦政府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报告指出,佛罗里达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对于符合联邦政府的教育改革条件非常有竞争力,新泽西州也有竞争力,康涅狄格州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和威斯康星州就不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因为这些州禁止将学生成绩作为教师评估的指标。
目前,加利福尼亚州和威斯康星州正在讨论是否对相关规定进行相应修改。在纽约州,政府官员对于该州不符合条件的说法提出了反对意见。州学区评议委员会主席认为,纽约州是符合联邦政府教育改革条件的,该州只不过是禁止将学生的学业成绩用于决定是否长期聘用一名教师的标准。
三、同时也有很多人
对联邦政府的改革政策持支持态度
民主教育改革委员会一位执行理事表示:“联邦政府通过‘竞争上游’活动来传达教育政策的侧重点,我们支持这样的做法,州政府也可以通过这项政策仔细审视它们自己的做法。”
然而,纽约大学的一位教育历史学家对此持不同意见,他认为:“联邦教育部应遵守联邦制的要求,尽力为州政府献计献策,而不只是下达现任政府认可的政策法规。”
今年春季,联邦教育部部长邓肯曾公开表示,教育财政补贴将会促使州政府进行改革,那些限制特许学校发展的州将不会得到财政补贴。
伊利诺斯州、路易斯安那州、田纳西州和其他几个州已经放宽了特许学校的限制。特许学校由公共资金资助,由独立于校区的组织机构运营管理,但是不受传统学校的规章约束。
在印第安纳州,有人提出延缓新特许学校政策,但该州立法人员后来否决了这一主张。因为联邦教育部长曾经警告,如果有些州禁止将学生成绩与教师评估相关联的话,那么这些州将不能获得教育财政补贴。
联邦议员对于通过该项法案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两位议员明确反对将学生的成绩用于教师评估,认为滥用这些模棱两可的数据将会导致对教师的不公。
四、加州政府的举措引发关注
今年6月,发生在加州的一些事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联邦教育部部长邓肯在一次发言中提到:“一些州正试图在学生和教师的数据之间安装防火墙。”“加州共有30万教师,其中最优秀的10% 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教师,而排名最后的10% 也许应该换一份工作,但是在加州没有人能告诉你某一名教师属于哪一个类别。”他继续说,“这是有问题的。”
作为回应,加州教育董事会主席和州教育部门负责人联合致信联邦教育部长,指出邓肯所担忧的事情理解有误。他们解释,加州的法律禁止州政府官员用学生成绩评估教师,但当地校区可以这样做,仅有一小部分校区禁止这一做法。
加州参议院教育委员会主席在一次采访中谈到,由于州政府与奥巴马政府官员之间的分歧持续不断,她准备起草一份提案来澄清这一事情。
她指出:“我们将在能力许可范围内竭尽全力,使人们确信加州政府的举措与奥巴马政府的期望是一致的。”
(编译者单位: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熊建辉
奥巴马政府近来敦促各州重新修订教育政策法规,计划给各州拨付上亿美元的财政资助,鼓励各州设立更多的特许学校,并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纳入到对教师的专业绩效评估中。
对此,加州表示,要尽一切努力修改“禁止将学生成绩用作教师评估标准”的规定。由此,该州将可以获得联邦教育部43亿美元财政补贴的一部分。
为了与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学校改革进程相一致,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路易斯安那州、田纳西州目前已修改了州教育政策法规。奥巴马政府要求,到2014年,学校必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和算术方面达到熟练程度,不达标的学校将受到惩罚。
这项政策将加强联邦政府对学校的监管力度。联邦政府将学生成绩纳入到教师和学校的评估体系的活动被称为“竞争上游”(The Race to the Top)。为此项目配套的财政支持高达43亿美元。它要求各州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教学标准、招募优秀教师、关闭差等学校、建立数据库系统,等等。
有资格得到资助的州必须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能力发展的数据与教师及学校管理的评估体系紧密相连。一方面,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倡导者对该政策持支持态度;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最终,条例还是于2009年8月28日颁布。
二、各方态度与做法
维吉尼亚州奥林奇县公立学校的负责人认为:“这项政策将使各州的负担加重,联邦政府似乎可以利用财政刺激大肆向各州施加有官僚气息的行政命令。”
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此抱怨一片,而他们在总统选举时曾经是奥巴马的支持者。来自夏威夷的一位教师在给联邦教育部的信中写道:“我是一名公立中学教师,本想通过选举一位新总统使我们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中解脱出来,但却事与愿违。”将学生成绩与教师评估挂钩可能带来的危害是人们过分关注考试成绩。
联邦教育部发言人指出:“这项宏大的教育改革政策必然会引发相关的讨论,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事情。我们一直关注有关联邦政府越权、考试过多以及对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政策的批评,而这些批评不仅仅针对这次教育改革,我们以往的教育政策都会有来自各方的批评意见。
一个名为“新教师工程”的非营利性组织发布了一份报告,对联邦政府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报告指出,佛罗里达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对于符合联邦政府的教育改革条件非常有竞争力,新泽西州也有竞争力,康涅狄格州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和威斯康星州就不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因为这些州禁止将学生成绩作为教师评估的指标。
目前,加利福尼亚州和威斯康星州正在讨论是否对相关规定进行相应修改。在纽约州,政府官员对于该州不符合条件的说法提出了反对意见。州学区评议委员会主席认为,纽约州是符合联邦政府教育改革条件的,该州只不过是禁止将学生的学业成绩用于决定是否长期聘用一名教师的标准。
三、同时也有很多人
对联邦政府的改革政策持支持态度
民主教育改革委员会一位执行理事表示:“联邦政府通过‘竞争上游’活动来传达教育政策的侧重点,我们支持这样的做法,州政府也可以通过这项政策仔细审视它们自己的做法。”
然而,纽约大学的一位教育历史学家对此持不同意见,他认为:“联邦教育部应遵守联邦制的要求,尽力为州政府献计献策,而不只是下达现任政府认可的政策法规。”
今年春季,联邦教育部部长邓肯曾公开表示,教育财政补贴将会促使州政府进行改革,那些限制特许学校发展的州将不会得到财政补贴。
伊利诺斯州、路易斯安那州、田纳西州和其他几个州已经放宽了特许学校的限制。特许学校由公共资金资助,由独立于校区的组织机构运营管理,但是不受传统学校的规章约束。
在印第安纳州,有人提出延缓新特许学校政策,但该州立法人员后来否决了这一主张。因为联邦教育部长曾经警告,如果有些州禁止将学生成绩与教师评估相关联的话,那么这些州将不能获得教育财政补贴。
联邦议员对于通过该项法案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两位议员明确反对将学生的成绩用于教师评估,认为滥用这些模棱两可的数据将会导致对教师的不公。
四、加州政府的举措引发关注
今年6月,发生在加州的一些事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联邦教育部部长邓肯在一次发言中提到:“一些州正试图在学生和教师的数据之间安装防火墙。”“加州共有30万教师,其中最优秀的10% 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教师,而排名最后的10% 也许应该换一份工作,但是在加州没有人能告诉你某一名教师属于哪一个类别。”他继续说,“这是有问题的。”
作为回应,加州教育董事会主席和州教育部门负责人联合致信联邦教育部长,指出邓肯所担忧的事情理解有误。他们解释,加州的法律禁止州政府官员用学生成绩评估教师,但当地校区可以这样做,仅有一小部分校区禁止这一做法。
加州参议院教育委员会主席在一次采访中谈到,由于州政府与奥巴马政府官员之间的分歧持续不断,她准备起草一份提案来澄清这一事情。
她指出:“我们将在能力许可范围内竭尽全力,使人们确信加州政府的举措与奥巴马政府的期望是一致的。”
(编译者单位: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熊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