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最基本的思维教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数学教育的灵魂。作为数学课堂教育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提升,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可以说,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设计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一堂数学课的成败。
一、数学课堂提问把握度
(1)良好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有相当大的影响。若是能够平等、民主的对待同学,学生自会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进行探究学习。当教师提问而同学不能马上回答,很无措时,教师可以让他坐下并尊重的与他交谈,让他积极思考,而不是马上否定他。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十分良好的。
(2)知识深度。对于课堂提问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注意学生认识的水平,把学生的思维水平等放在首位来设计问题。若是困难的问题让基础较弱同学回答,或是困难问题让基础较好同学回答,就不符合“最近发展区”的思维方式。什么样的学生回答什么样层次的问题,教师要有一定了解,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
(3)多变角度。数学提问要注意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尽量避免学生只从一个角度想问题,还要注意使教师的思维得到发散,通过多角度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解。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灵活的思维活动。
二、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1)精心设计问题,认真备课。教师要对课程有深入理解,在课堂提问之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课堂的提问要合理,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要有深度,能够促进学生发展;要有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如在学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章节,把实事引入课堂:“张三身高2米12,李四身高1米7,王五身高1米4,若是三人在一个平面内,三人是否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同学们自发形成了讨论,他们能够把较为枯燥的数学公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不仅能够解决问题,也对数学知识有了较深的印象。
(2)课堂提问注意对象问题。不同的学生,基础也有一定的差异,教师提问时要注意选取回答对象,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对于基础较弱者,多以常规性概念为主;而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多以有思考价值、有助于发散思维的题为主。提问后,还要注意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
三、课堂提问原则
(1)科学性。教学提问应围绕教学重点进行问题的设计,在课前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上堂课的内容,以便于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如讲“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并对学生进行启发、举例,以便学生对知识进行联系和归纳。数学问题的出现,还要与数学性的思维相关,以便加深学生的数学性思维。教师要设计具有启发性、创新性的问题,注意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及认识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一个合适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选准突破口,面向全体同学进行教育活动。
(2)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和主体,而教师则是指导教育者和引导者。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正确固然最好,若是回答有失误的情况,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学生才没有思想重担,才能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活跃状态。
(3)灵活性原则。课堂的提问可以选择任意时刻进行。对于课堂上临时提出的问题,要调整好教与学的时间,并注意问题提问时机要恰当。
(4)趣味性原则。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受到有趣味问题的吸引,若是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问题、解决问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之后,便能使他们知识更加丰富。
四、课堂提问对新课改产生的影响
课堂提问的形式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新形势下的课堂提问对新课改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提供学生自主研究的方向。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约着高中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师能够起到指导者的作用,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使学生能够达到“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
(2)提供学生个性展示平台。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学生便可通过课堂提问来展示自己,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便因材施教。
(3)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课改之后,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一味地教授知识,学生只获取经验了事。教师要改变“主体”的地位,把课堂提问设计好,使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高,以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学课堂。
结语:作为一种常使用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课堂提问也是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的重要媒介,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教师明确提问的重点、把握度、提问策略等问题,才能使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的舞台。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要给予积极的暗示,使学生能够有信心继续坚持下去,这才能达到课堂提问的目的。
(福建省莆田市第十中学)
一、数学课堂提问把握度
(1)良好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有相当大的影响。若是能够平等、民主的对待同学,学生自会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进行探究学习。当教师提问而同学不能马上回答,很无措时,教师可以让他坐下并尊重的与他交谈,让他积极思考,而不是马上否定他。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十分良好的。
(2)知识深度。对于课堂提问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注意学生认识的水平,把学生的思维水平等放在首位来设计问题。若是困难的问题让基础较弱同学回答,或是困难问题让基础较好同学回答,就不符合“最近发展区”的思维方式。什么样的学生回答什么样层次的问题,教师要有一定了解,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
(3)多变角度。数学提问要注意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尽量避免学生只从一个角度想问题,还要注意使教师的思维得到发散,通过多角度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解。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灵活的思维活动。
二、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1)精心设计问题,认真备课。教师要对课程有深入理解,在课堂提问之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课堂的提问要合理,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要有深度,能够促进学生发展;要有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如在学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章节,把实事引入课堂:“张三身高2米12,李四身高1米7,王五身高1米4,若是三人在一个平面内,三人是否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同学们自发形成了讨论,他们能够把较为枯燥的数学公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不仅能够解决问题,也对数学知识有了较深的印象。
(2)课堂提问注意对象问题。不同的学生,基础也有一定的差异,教师提问时要注意选取回答对象,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对于基础较弱者,多以常规性概念为主;而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多以有思考价值、有助于发散思维的题为主。提问后,还要注意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
三、课堂提问原则
(1)科学性。教学提问应围绕教学重点进行问题的设计,在课前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上堂课的内容,以便于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如讲“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并对学生进行启发、举例,以便学生对知识进行联系和归纳。数学问题的出现,还要与数学性的思维相关,以便加深学生的数学性思维。教师要设计具有启发性、创新性的问题,注意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及认识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一个合适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选准突破口,面向全体同学进行教育活动。
(2)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和主体,而教师则是指导教育者和引导者。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正确固然最好,若是回答有失误的情况,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学生才没有思想重担,才能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活跃状态。
(3)灵活性原则。课堂的提问可以选择任意时刻进行。对于课堂上临时提出的问题,要调整好教与学的时间,并注意问题提问时机要恰当。
(4)趣味性原则。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受到有趣味问题的吸引,若是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问题、解决问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之后,便能使他们知识更加丰富。
四、课堂提问对新课改产生的影响
课堂提问的形式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新形势下的课堂提问对新课改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提供学生自主研究的方向。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约着高中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师能够起到指导者的作用,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使学生能够达到“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
(2)提供学生个性展示平台。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学生便可通过课堂提问来展示自己,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便因材施教。
(3)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课改之后,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一味地教授知识,学生只获取经验了事。教师要改变“主体”的地位,把课堂提问设计好,使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高,以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学课堂。
结语:作为一种常使用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课堂提问也是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的重要媒介,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教师明确提问的重点、把握度、提问策略等问题,才能使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的舞台。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要给予积极的暗示,使学生能够有信心继续坚持下去,这才能达到课堂提问的目的。
(福建省莆田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