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疆高职院校必须牢牢掌握教育阵地,牢牢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提高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能力,在“去极端化”上主动进攻,坚决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以加强“去极端化”工作,进一步抵御宗教极端主义的渗透。
关键词:新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去极端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暴力恐怖活动的根源是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基础是宗教极端主义。”当前,宗教极端主义思想已成为影响新疆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威胁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最根本因素。当前最突出的工作,就是要深入推进“去极端化”。
新疆高职院校是教书育人、传播思想理论知识的场所,也是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主阵地。宗教极端势力为达到其制造思想混乱和社会动乱、进而分裂祖国的政治目的,加大了向学生群体的渗透趋势,企图扩大成员范围、争取涉恐力量。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思想向高校渗透,是我们与“三股势力”斗争的关键环节和战略制高点。
一、当前新疆高职院校在“去极端化”工作中面对的困难与挑战
(一)少数民族学生宗教思想较浓
在新疆高职院校中,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有信仰宗教的家庭背景。部分学生从小被家长要求学习经文,受家庭及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自小就有宗教意识。近年来,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毒害少数民族大学生,利用信仰宗教的少数民族家庭和青年大学生的这一背景,利用学生自小养成的对宗教朴素情感,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进行拉拢,学生一旦降低了警惕性就很容易被诱骗上当,甚至使一些孩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渗透依然严峻
高校是传播理性、科学和知识的场所,也是境内外“三股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少年的战场。宗教极端势力为达到其制造思想混乱和社会动乱、进而分裂国家的政治目的,加大了向学生群体的渗透趋势,企图扩大成员范围、争取涉恐力量。社会与家庭教育环境因素的影响,宗教极端主义思想在学生中的渗透并未能杜绝,我们的教育所进行的“理性”的熏陶与“科学”的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过程,宗教极端思想则基于“宗教感情”,可能一个视频、一个册子、一个谣言、一次蛊惑就完全可能颠覆我们的教育。说明在我们的教育中,学校、社会、家庭教育还存在脱节,也说明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方法上、在形式内容上还有许多需要我们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二、加强新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去极端化”工作中的现实意义
新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区别于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以下简称《教程》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三门课程加德育活动课、形势政策课和开学初集中教育讲座构成。加强三门课程在“去极端化”教育工作中的针对性,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和设计上更加有效地开展“去极端化”教育工作,是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去极端化,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重要举措,是教育系统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进一步深化,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务。
新疆高职院校必须牢牢掌握教育阵地,牢牢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针对当前新疆高职院校“去极端化”工作形势,通过进一步加强《基础》、《教程》、《概论》三门课程和德育活动课、形势政策课中的内容和路径设计,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正确认识新疆“三史”,加强“五观”、“五个认同”教育,提高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能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去极端化”工作中的内容与路径设计
“去極端化”工作任重而道远,为了让广大青年学生能正确地对待暴恐事件、看待宗教,必须立场坚定地反对宗教极端思想,反对暴力恐怖,并争做“去极端化”工作的先锋。为了切实维护好新疆高职院校的安全和稳定,必须有针对性的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去极端化”工作中的内容与路径设计,以做好当前新疆高职院校“去极端化”工作中面对的种种问题。
(一)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思想向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渗透,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各族青少年的精神家园,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要充分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体现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中,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少数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成为我们打造和谐校园、文明校园的精神力量。
《基础》课应着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目标来解读,总体上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使大学生明确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任务,其内容的讲解,可根据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进个人的人生价值追求和社会公德的培育中。具体落脚在规范性、实践性上,让大学生懂得如何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应尤其注重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两部分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概论》课应该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视角,依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改革实践,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逻辑关联、现实意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出理性的色彩。
(二)积极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如何引导他们认识自身担负的使命,明确身上的责任,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基础》课应在引导大学生明确社会角色定位和历史使命的基础上,加强对他们人生价值观的正面引导,力求让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培养他们的奉献意识;《概论》课应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把个人理想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勇敢肩负起国家使命和时代赋予的重任;新疆地方课程《教程》课程应在讲清新疆历史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勇担建设新疆发展和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历史重任。 (三)進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治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学校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是传播科学无神论的阵地,这是一个需要坚持的根本原则问题。新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结合新疆特殊区情及当前反恐维稳实际,进一步加强“一反两讲”教育和普法教育,教育学生遵守法律和校纪校规,严禁在校内外从事宗教活动,让各族师生提高法律意识,用法律约束各族师生的行为。尤其要在《教程》课程中设计加入《反恐法》相关内容。
(四)正本清源,批驳宗教极端思想的谎言谬论
新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教程》课程,应该重点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讲清新疆发展史、新疆民族史和新疆宗教演变史,更应该让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认识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党的宗教政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历史观。同时要从新疆的地缘政治出发,重视新疆历史及其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可以通过《概论》课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向学生指明伊斯兰教在中国化过程中的特点,使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树立科学世界观,正本清源,批驳宗教极端思想的谎言谬论。
做好以上四个方面,发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共同筑牢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钢铁长城,让在新疆上空游荡的“幽灵”彻底消失,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玲,宋新伟.新疆高校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主义渗透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24-30.
[2]杨超.新疆高校加强抵御宗教极端主义渗透的对策思考.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4(4):73-76.
作者简介:张运祥(1988—),男,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新疆少数民族宗教。
赵莉(1988—),女,汉族,新疆昌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
注: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校级课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去极端化”教育工作中内容与路径的设计研究》结题项目论文,项目批号:XJNZYSK2016081。
关键词:新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去极端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暴力恐怖活动的根源是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基础是宗教极端主义。”当前,宗教极端主义思想已成为影响新疆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威胁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最根本因素。当前最突出的工作,就是要深入推进“去极端化”。
新疆高职院校是教书育人、传播思想理论知识的场所,也是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主阵地。宗教极端势力为达到其制造思想混乱和社会动乱、进而分裂祖国的政治目的,加大了向学生群体的渗透趋势,企图扩大成员范围、争取涉恐力量。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思想向高校渗透,是我们与“三股势力”斗争的关键环节和战略制高点。
一、当前新疆高职院校在“去极端化”工作中面对的困难与挑战
(一)少数民族学生宗教思想较浓
在新疆高职院校中,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有信仰宗教的家庭背景。部分学生从小被家长要求学习经文,受家庭及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自小就有宗教意识。近年来,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毒害少数民族大学生,利用信仰宗教的少数民族家庭和青年大学生的这一背景,利用学生自小养成的对宗教朴素情感,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进行拉拢,学生一旦降低了警惕性就很容易被诱骗上当,甚至使一些孩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渗透依然严峻
高校是传播理性、科学和知识的场所,也是境内外“三股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少年的战场。宗教极端势力为达到其制造思想混乱和社会动乱、进而分裂国家的政治目的,加大了向学生群体的渗透趋势,企图扩大成员范围、争取涉恐力量。社会与家庭教育环境因素的影响,宗教极端主义思想在学生中的渗透并未能杜绝,我们的教育所进行的“理性”的熏陶与“科学”的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过程,宗教极端思想则基于“宗教感情”,可能一个视频、一个册子、一个谣言、一次蛊惑就完全可能颠覆我们的教育。说明在我们的教育中,学校、社会、家庭教育还存在脱节,也说明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方法上、在形式内容上还有许多需要我们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二、加强新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去极端化”工作中的现实意义
新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区别于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以下简称《教程》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三门课程加德育活动课、形势政策课和开学初集中教育讲座构成。加强三门课程在“去极端化”教育工作中的针对性,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和设计上更加有效地开展“去极端化”教育工作,是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去极端化,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重要举措,是教育系统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进一步深化,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务。
新疆高职院校必须牢牢掌握教育阵地,牢牢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针对当前新疆高职院校“去极端化”工作形势,通过进一步加强《基础》、《教程》、《概论》三门课程和德育活动课、形势政策课中的内容和路径设计,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正确认识新疆“三史”,加强“五观”、“五个认同”教育,提高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能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去极端化”工作中的内容与路径设计
“去極端化”工作任重而道远,为了让广大青年学生能正确地对待暴恐事件、看待宗教,必须立场坚定地反对宗教极端思想,反对暴力恐怖,并争做“去极端化”工作的先锋。为了切实维护好新疆高职院校的安全和稳定,必须有针对性的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去极端化”工作中的内容与路径设计,以做好当前新疆高职院校“去极端化”工作中面对的种种问题。
(一)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思想向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渗透,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各族青少年的精神家园,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要充分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体现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中,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少数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成为我们打造和谐校园、文明校园的精神力量。
《基础》课应着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目标来解读,总体上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使大学生明确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任务,其内容的讲解,可根据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进个人的人生价值追求和社会公德的培育中。具体落脚在规范性、实践性上,让大学生懂得如何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应尤其注重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两部分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概论》课应该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视角,依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改革实践,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逻辑关联、现实意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出理性的色彩。
(二)积极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如何引导他们认识自身担负的使命,明确身上的责任,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基础》课应在引导大学生明确社会角色定位和历史使命的基础上,加强对他们人生价值观的正面引导,力求让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培养他们的奉献意识;《概论》课应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把个人理想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勇敢肩负起国家使命和时代赋予的重任;新疆地方课程《教程》课程应在讲清新疆历史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勇担建设新疆发展和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历史重任。 (三)進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治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学校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是传播科学无神论的阵地,这是一个需要坚持的根本原则问题。新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结合新疆特殊区情及当前反恐维稳实际,进一步加强“一反两讲”教育和普法教育,教育学生遵守法律和校纪校规,严禁在校内外从事宗教活动,让各族师生提高法律意识,用法律约束各族师生的行为。尤其要在《教程》课程中设计加入《反恐法》相关内容。
(四)正本清源,批驳宗教极端思想的谎言谬论
新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教程》课程,应该重点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讲清新疆发展史、新疆民族史和新疆宗教演变史,更应该让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认识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党的宗教政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历史观。同时要从新疆的地缘政治出发,重视新疆历史及其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可以通过《概论》课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向学生指明伊斯兰教在中国化过程中的特点,使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树立科学世界观,正本清源,批驳宗教极端思想的谎言谬论。
做好以上四个方面,发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共同筑牢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钢铁长城,让在新疆上空游荡的“幽灵”彻底消失,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玲,宋新伟.新疆高校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主义渗透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24-30.
[2]杨超.新疆高校加强抵御宗教极端主义渗透的对策思考.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4(4):73-76.
作者简介:张运祥(1988—),男,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新疆少数民族宗教。
赵莉(1988—),女,汉族,新疆昌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
注: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校级课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去极端化”教育工作中内容与路径的设计研究》结题项目论文,项目批号:XJNZYSK2016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