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药物Tideglusib通过PI3K/PKB/KIF14通路促进表皮干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ua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小分子药物Tideglusib对表皮干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人表皮干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分子药物Tideglusib 50 nmol/L、100 nmol/L、200 nmol/L组,培养48 h后,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n=6).通过RNA测序检测转录组水平变化,以P.adj <0.05为差异表达基因筛选标准,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对表皮干细胞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分子功能的影响(n=3).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4 (KIF14)的转录水平变化,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验证KIF14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n=3).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探究蛋白激酶B(PKB)、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表达水平的变化(n=3).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post-hoc检验.结果 培养48 h后,CCK-8实验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50 nmol/L组的小分子药物Tideglusib对表皮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 nmol/L组和200 nmol/L组的小分子药物Tideglusib可明显促进表皮干细胞的增殖(P<0.05).测序数据显示,同对照组相比,小分子药物Tideglusib 200 nmol/L组共有10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06个表达上调,1个表达下调.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同有丝分裂与细胞周期相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小分子药物Tideglusib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提升表皮干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的比例,50 nmol/L组的小分子药物Tideglusib对表皮干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100 nmol/L和200 nmol/L的小分子药物Tideglusib可明显提高表皮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期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qRT-PCR验证细胞周期相关差异表达基因KIF14发现,小分子药物Tideglusib对KIF14转录的促进作用呈浓度依赖性,50 nmol/L组的Tideglusib即可促进KIF14的转录(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证明,小分子药物Tideglusib对KIF14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50 nmol/L组的小分子药物Tideglusib即可提高KIF14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免疫荧光染色表明,小分子药物Tideglusib对KIF14相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50 nmol/L组的Tideglusib对KIF14相对荧光强度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100 nmol/L组和200 nmol/L组的小分子药物Tideglusib可明显提高表皮干细胞KIF14的相对荧光强度(P<0.05).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KIF14上游蛋白PKB与p-PKB表达水平发现,不同浓度的小分子药物Tideglusib对表皮干细胞PKB的总蛋白水平不产生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nmol/L组的小分子药物Tideglusib对表皮干细胞p-PKB表达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 nmol/L组和200 nmol/L组的小分子药物Tideglusib可明显提高表皮干细胞p-PKB的表达.结论 小分子药物Tideglusib可提升有丝分裂期细胞比例,促进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PI3K/PKB/KIF14信号通路调控表皮干细胞的细胞周期有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胞外囊泡(EV)是细胞分泌的内含大量生物活性分子的膜性囊泡,作为细胞间通讯的主要媒介,参与调控细胞的生理进程.大量研究证明,EV在创面修复中具有极大潜力,主要通过参与调控创面的急慢性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及新生血管生成、调控创面重塑阶段等多方面来促进创面愈合.而角质形成细胞作为皮肤表皮中最主要的细胞,通过分泌EV来与其他皮肤细胞交流,参与皮肤创面愈合的过程.因此,本文对近年来角质形成细胞EV作用于创面修复和再上皮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创面修复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干预手段或方式.
期刊
耳鸣是耳科疾病中的常见症状,患者自觉耳内有声响、响度不一,高音耳鸣可使患者烦恼,影响睡眠与工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目前针对耳鸣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精准诊断等尚难以明确,给医生和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惑.基于上述现状,本刊专访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耳内科张甦琳教授,分享她的看法和经验.
期刊
期刊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病因尚未明确、有终生复发倾向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有遗传、环境、感染和免疫等多种因素参与发病,其中免疫功能紊乱起重要作用,因此,免疫调节治疗成为IBD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笔者现针对免疫调节治疗在IBD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当前面临的困境进行相关介绍,以便广大医生能够正确认识免疫调节治疗在IBD治疗中的作用
期刊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是从茶叶中分离得到的儿茶素类单体,是茶叶茶多酚的主要组成成分.它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代谢性疾病、心血管和神经保护作用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越来越多关于EGCG的体内活性和药用价值的研究表明,EGCG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该文就EGCG的药动学、药理学及毒理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EGCG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协会(ESPEN)是目前全球临床营养领域最为权威的学术组织之一,其每年一次的学术年会主要探讨临床营养的最新进展。因疫情防控需要,9月9—14日,第43届ESPEN年会采用线上直播形式举办,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可通过会议官方网站https://espencongress.com/观看回放。据统计,本届年会参会人员来自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人数达到4 790人。大会围绕肥胖、衰老、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