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事业单位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特别是随着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取得重大研究成果,《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已经在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已经显示出一些弊端和局限性,一些会计理论已经与当前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活动相脱节,发展相对滞后,对于会计实务上的一些问题,已经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和解决途径。基于此,本文将对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发展的方向进行思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准则; 管理会计
一、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晰工作职责
一般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部门的设置还是遵从传统的单一财务部门的结构, 内设会计和出纳崗位;有些规模较小、业务简单的机构则将财务功能简化,归入到行政办公室,甚至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而是由办公室工作人员担任财务岗位,负责日常的财务收支、记账、结转和编制基础财务报表等财务工作。虽然这些人员都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能满足日常简单财务业务工作的要求,但新准则下对于财务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这些非专业财务人员并不足以应对,难免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情况。同时,为了便于各事业单位进一步开展会计管理工作、有效推行《基本准则》在各相关单位中的实施,各相关事业单位应重视财务岗位的设置。合理设置财务岗位,使得各岗位之间权责分明;合理安排专业人员,做到人尽其才发挥最大效用。
二、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有效的决策,是需要准确、及时、全面的会计信息做支撑的,在《基本准则》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核算系统下就必须保障各自口径下得出的数据要协调一致,这对于各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来说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严峻考验,所以要实现双核算系统数据协调一致、会计信息的准确及时,除了要健全人事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还要依靠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保障。各事业单位应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有效地落实,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从而有效的降低经济活动的风险和减少腐败滋生的机会。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基于政府会计准则与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在内容上的变化和增补、核算体系的精细化、核算要素的复杂化以及报表的明确分类,同时又要保证双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应有效借助信息技术层面来实现,从而能达到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整合形成一套完善的、高效的信息化系统。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各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现有的财务软件结合自身经济业务开展情况,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利用财务软件平台的相关有效功能,从实现多维度会计工作电算化开始,逐步将会计信息化建设与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结合起来,实现更智能、更高效的账务核算体系。二是各事业单位要制定统一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管理标准,将政府采购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审批系统以及网上银行等工作全面科学的进行融合,真正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共享,搭建有效的会计信息平台,从而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效率。
四、 转换管理思维模式,强化责任意识
政府会计准则的适用对象是与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或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 的各类单位机构,这些机构大都是行政机关或是事业单位,资金大部分由国家预算划拨,额度相对稳定,所以处于决策层的管理者通常主要关注完成上级下达的业务要求,对财务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较低。政府会计准则推行实施,一方面是对政府相关单位的财政监管力度加大, 另一方面是政府财政信息的公开化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层应充分意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财务工作不应再被认为是单一的服务性质,将财务管理工作纳入系统的机构运行管理工作中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严格度、精细度,把握重要环节、关键环节。相关领导除了要懂单位业务, 还要了解掌握基本会计知识,了解相关财务知识,财务部门的领导更要具备财务专业背景,同时落实问责机制,实行先履责后问责的措施,责任到人,强化责任意识,使自下而上形成统一的对财务工作关键性的认识,学会并善于运用会计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强大助力。
五、加强资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意识
以前我国的政府会计制度都是建立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之上,随着社会经 济的不断推进,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对于政府的真实家底反应不够准确,各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的真实情况、机构运行成本等都不能得到如实披露。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修订、颁布了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法规制度,旨在提高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新颁布的政府会计准则确立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双体系运行的基本思路,释放了财务会计的功能,这说明国家对加强国有资产和负债管理的决心。所以为实现政府会计准则对资产管理的高度重视,各事业单位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机制。首先,单位领导应强化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认清资产管理的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第二,建立健全资产清查制度,定期盘点清查,建立资产清查小组,担任资产清查工作的人员应由不相容岗位的人员构成,且每次清查小组成员应实行任务轮换原则,杜绝账实不符的问题发生, 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资产损失。第三,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于电子信息化系统对资产进行信息化管理,将庞大的资产数据记录在信息系统中,方便管理者对资产进行记录、清查、维护和处置。
总之,新时期事业单位要在《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指导下,改革已经存在问题,大力实施新措施,有效有利的进行会计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磊.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方向[J].管理观察,2015,(12).
作者简介:
赖碧玲,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财政局。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准则; 管理会计
一、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晰工作职责
一般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部门的设置还是遵从传统的单一财务部门的结构, 内设会计和出纳崗位;有些规模较小、业务简单的机构则将财务功能简化,归入到行政办公室,甚至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而是由办公室工作人员担任财务岗位,负责日常的财务收支、记账、结转和编制基础财务报表等财务工作。虽然这些人员都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能满足日常简单财务业务工作的要求,但新准则下对于财务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这些非专业财务人员并不足以应对,难免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情况。同时,为了便于各事业单位进一步开展会计管理工作、有效推行《基本准则》在各相关单位中的实施,各相关事业单位应重视财务岗位的设置。合理设置财务岗位,使得各岗位之间权责分明;合理安排专业人员,做到人尽其才发挥最大效用。
二、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有效的决策,是需要准确、及时、全面的会计信息做支撑的,在《基本准则》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核算系统下就必须保障各自口径下得出的数据要协调一致,这对于各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来说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严峻考验,所以要实现双核算系统数据协调一致、会计信息的准确及时,除了要健全人事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还要依靠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保障。各事业单位应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有效地落实,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从而有效的降低经济活动的风险和减少腐败滋生的机会。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基于政府会计准则与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在内容上的变化和增补、核算体系的精细化、核算要素的复杂化以及报表的明确分类,同时又要保证双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应有效借助信息技术层面来实现,从而能达到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整合形成一套完善的、高效的信息化系统。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各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现有的财务软件结合自身经济业务开展情况,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利用财务软件平台的相关有效功能,从实现多维度会计工作电算化开始,逐步将会计信息化建设与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结合起来,实现更智能、更高效的账务核算体系。二是各事业单位要制定统一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管理标准,将政府采购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审批系统以及网上银行等工作全面科学的进行融合,真正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共享,搭建有效的会计信息平台,从而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效率。
四、 转换管理思维模式,强化责任意识
政府会计准则的适用对象是与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或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 的各类单位机构,这些机构大都是行政机关或是事业单位,资金大部分由国家预算划拨,额度相对稳定,所以处于决策层的管理者通常主要关注完成上级下达的业务要求,对财务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较低。政府会计准则推行实施,一方面是对政府相关单位的财政监管力度加大, 另一方面是政府财政信息的公开化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层应充分意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财务工作不应再被认为是单一的服务性质,将财务管理工作纳入系统的机构运行管理工作中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严格度、精细度,把握重要环节、关键环节。相关领导除了要懂单位业务, 还要了解掌握基本会计知识,了解相关财务知识,财务部门的领导更要具备财务专业背景,同时落实问责机制,实行先履责后问责的措施,责任到人,强化责任意识,使自下而上形成统一的对财务工作关键性的认识,学会并善于运用会计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强大助力。
五、加强资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意识
以前我国的政府会计制度都是建立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之上,随着社会经 济的不断推进,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对于政府的真实家底反应不够准确,各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的真实情况、机构运行成本等都不能得到如实披露。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修订、颁布了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法规制度,旨在提高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新颁布的政府会计准则确立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双体系运行的基本思路,释放了财务会计的功能,这说明国家对加强国有资产和负债管理的决心。所以为实现政府会计准则对资产管理的高度重视,各事业单位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机制。首先,单位领导应强化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认清资产管理的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第二,建立健全资产清查制度,定期盘点清查,建立资产清查小组,担任资产清查工作的人员应由不相容岗位的人员构成,且每次清查小组成员应实行任务轮换原则,杜绝账实不符的问题发生, 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资产损失。第三,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于电子信息化系统对资产进行信息化管理,将庞大的资产数据记录在信息系统中,方便管理者对资产进行记录、清查、维护和处置。
总之,新时期事业单位要在《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指导下,改革已经存在问题,大力实施新措施,有效有利的进行会计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磊.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方向[J].管理观察,2015,(12).
作者简介:
赖碧玲,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