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的个体差异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m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人即便是认真听医生的话、按标准剂量服药也不一定安全,这是由于个体差异造成的。“个体差异”是什么?我们有什么应对方法吗?
  一位年轻的护士服用伤风止咳露后晕倒在手术台上,原来是药水中的异丙嗪(非那根)让她昏睡过去,幸好没出什么意外。一位中年男子在牙科门诊注射麻醉药后突感天旋地转,经处理后才好转,原来是麻醉药中的肾上腺素使他心跳加速,险些导致晕厥。一位胃病患者服得乐冲剂一个月后全身皮肤出现瘀斑,原来是药物中的铋造成了他的血小板减少,只得立即停药救治……
   上面这几例药物反应是因为医生用药剂量过大吗?不是。是患者服药方法不对吗?不是。是药物变质、过期吗?也不是。原因只有一个:个体差异。据美国《研究生医学》杂志报道,许多用来治疗高血压、过敏性疾病、失眠、抑郁症等疾病的药物,其标准剂量对不少人来说可能偏大。许多药物的较小剂量与标准剂量相比,治疗效果并没有明显差异,但药物副作用却可随着药量增加而增加。这个发现提示人们,几十年来我们中许多人可能毫无必要的让过多的药物穿肠而过,沿袭下来的“一种剂量,万人遵循”的用药方式也有着它的不足之处。
   标准剂量不标准,人们肯定会感到纳闷,其实稍加分析也就不难理解了。其一,新药在获准上市前虽然经过了严格的临床试验,但毕竟受试者是有限的,无法与实际使用时的人群覆盖面相比。其二,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取得预期疗效,剂量的设置必须“充足”,这种充足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合适的,但对于一小部分人则可能偏大了。所以,随着某种药物使用人群的增多,个体差异就会显现出来,而且由于个体差异的不确定性,这些情况也难以在药品说明书上如数表达出来。
   美国的一个统计资料表明,住院病人的药物反应是美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医生和患者都无可指责,因为药物剂量都符合标准。然而,如同人的外貌一样,不同患者肝脏代谢功能千差万别,所以药物从血浆中消除的速度差异很大。虽然我们可以根据体重、年龄、性别决定用药剂量,但即使这些条件完全相同的两个人,用的是同一种药物、同一剂量,他们对药物的敏感性仍可表现出很大的差别。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对药物是否敏感呢?你可以根据下面的测试自己大致判断一下。
   你服用任何药物都是药到病除吗?
   你是不是很容易醉酒?
   服用抗过敏、抗晕动病以及安眠药物后,是否会出现疲乏等不适?
   服食咖啡、茶、巧克力或某些药物后,是否会过度兴奋甚至焦虑失眠?
   用肾上腺素后(如牙科治疗时打局麻药后),是否会出现心慌、头晕、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
   以上问题,回答“是”的越多,说明你的身体对药物越敏感。对你的建议是:服用药物时,争取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步找到自己对于此种药物的最小有效剂量。医生给你开药时,最好向医生说明自己对药物敏感的情况。但需要提醒的是,服用最小有效剂量并不是说要缩短疗程,尤其是有些抗生素类药物,确定使用后一定要按疗程坚持到底,不能在治疗中随意减少剂量或停药,否则容易引起细菌耐药,延误治疗。
其他文献
还有20天,袁玲就要做妈妈了.她来到超市,亲自为即将出生的小宝宝采购生活用品.包被呀,衣服啊,奶瓶啊,已经装了满满一货篮.
下午上班,刚在医务室坐下,小一班的袁老师就带着新入园的孩子小华来找我.袁老师刚毕业不久,带孩子还缺乏经验.她告诉我:小华今天才由奶奶带来上幼儿园,上午哭闹了一小会儿,后
我出差一年多,在返家的路上,归心似箭!当我冲上楼梯,打开家门时,看到妻子正在准备午饭;她身着红色的内衣像一团火,更增添了几分妩媚.久别胜新婚,饭后我俩亲亲密密上了床.
播散性淋球菌感染除可引起生殖器官淋病外,还可引起淋菌性脓疱病、淋菌性结膜炎、脑膜炎、心内膜炎、肝炎、关节炎和淋菌性腱鞘炎,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
大学讲师小李结婚已经4年了。婚后头3年,夫妻俩一直采取避孕措施。一年前他们决定开始“希望工程”,停止避孕,计划在一年内怀孕。如今一年半都过去了,他妻子仍然没有任何怀孕的迹象。他们听说,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两年内没怀孕,就需要检查是否为不孕症。小两口有点沉不住气,一起到医院检查。   经医生诊断,小李的爱人月经规律,各项检查都正常。小李无烟酒嗜好,身体健康,生殖器外观也正常,但做精液检查时发现无
避孕套,近年来在遏制性病、艾滋病蔓延方面又被派上新用途,由此进一步获得“安全套”的美称.正因为它与人类生活联系如此密切,也就难免招致一些恩恩怨怨.
离婚对有些人来说是一种解脱,而对有些人却是一种痛苦.rn离婚的痛苦不仅表现在离婚过程中,还表现在长时间内走不出心灵创伤的阴影,加上再婚的道路曲折、渺茫,都使一些离异者
好友丽是一位银行职工,她的先生刘是一位政府官员,双双都是大忙人.在朋友眼中,他们是一对成功的夫妻,房子有了,车子有了,位子有了,孩子长大了,票子自然也有,但在丽的言谈中总
近日,89岁的邻居陈阿婆,不但与一向疼爱有加的孙辈吵个不停,还请来亲朋公证,要求分家另过,说是要一人独自生活。89岁的老母亲要一人独自过日子,在邻里间一时闹得沸沸扬扬。面对亲朋的责备,儿子满腹委屈:我对母亲天天小心侍候,三餐热菜热汤不停,月月还有零花钱,什么事都不用操心,母亲怎么还不满意呢?   原来,陈阿婆一直是一位十分能干的人。她36岁守寡,几十年来都是家庭的主心骨。在漫长的岁月中,陈阿
期刊
明是我大学联谊宿舍的舍友,和明相爱是在毕业后.那时我已回到了家乡--一座北方的小城,而明要在学校完成他最后一年的学业.在书信往来中,我知道了明一直非常喜欢我,但遥远的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