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甲公司为例,以其财务报告中的异常事项为出发点,分析了甲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及相应产生的经济结果发现,甲公司盈利不持续且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后经营业绩并无改善。甲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避免了其被退市的风险,但是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盈利,因此值得研究。
【关键词】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售后回租
【中图分类号】F275;F83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12-0227-03
0 引言
近年来,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漏洞操纵利润的现象屡见不鲜。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实现了利润,但并没有为公司带来真正的利益,只是粉饰了财务报表,隐瞒了真正的财务信息。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降低了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对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产生了误导。因此,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报表使用者要加强对信息的分辨能力,最大限度地规避投资风险。本文以甲企业为样本,从其披露的财务报告中的信息为起点,具体分析了甲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与手段及产生的经济后果,针对进行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办法,为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经济市场,促进其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1 甲公司案例介绍
1.1 甲公司背景介绍
甲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一家集多种模式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依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及资源优势,发展以酿酒为中心的产业。甲公司引进国外先进的酿造生产设备,拥有领先的酿造生产技术与专业团队,通过了ISO 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一家大型的酿酒生产企业。
1.2 行业概况
近几年,国内酿酒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一直只减不增,国内酿酒行业整体处于低谷期;随着国外酒品牌不断的扩大到我国市场并逐渐渗透,导致酿酒行业整体竞争非常激烈。因为国产酒没有原产地域的优势,没有大品牌的优势,所以没有性价比优势。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大多国产酒品牌都陷入持续利益下滑的状态,甲企业亦不能独善其身。
受国家近年来加大宏观调控、实施金融紧缩政策的影响,甲企业逐渐退出了国际贸易、房地产和其他农业综合开发等市场,集中资源在酿酒行业寻求发展,尤其经过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及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和国家政策调整,甲企业近几年的业绩却持续下滑,产品缺乏创新,也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市场运作,与一线国产酒企之间的差距持续拉大。
2 甲公司资产转让过程及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情况
2.1 资产转让过程
2014年的11月,甲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当前正在讨论重大事项,因存在不确定性,即日起停牌。2015年,通过2015年度第一次股东大会决议,《关于A集团公司签署附生效条件的股份认购合同的议案》即刻生效。2016年4月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2016年12月与B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买卖与设备租赁合同,2016年12月9日,甲公司披露了两份公告,资产出售公告和租用设备公告。甲公司资产出售信息见表1。
B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购买了甲公司的机器设备,该资产的主要用途为食品加工类企业通用的机器设备,评估基准日账面原值为53 275万元,累计折旧为37 251万元,出售金额为45 000万元。
同时,公司董事会与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租赁设备的议案》,甲公司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与B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租赁合同,租用其所有出售的设备,每年租赁金额为5 000万元,租赁期限为3年。
2.2 甲公司利用非經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情况介绍
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甲公司聘请乙国际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对甲公司拟转让的部分生产机器设备采用成本法的评估方法进行资产评估,评估基准日设备的账面净值合计约1.6亿元,而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的设备价值约4.5亿元,乙评估公司给出了资产评估升值的原因,称公司的机器设备在购买时材料价格较低,而现行市场价格较高,加之公司常年谨慎地处理该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然而这种说法是不足以让人信服的,经调查,甲公司与为其做资产评估的乙国际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同属于A集团的子公司,因此甲公司利用与乙评估机构的关联方交易,增加了其资产的评估价值。
利用资产处置进行盈余管理。2016年12月甲公司与B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资产买卖合同,同时签订了租赁合同,租回其所出售的全部生产机器设备,为售后回租。从表2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甲公司在2016年的第三季度,公司利润总额为-1.73亿元,而2016年度报告中为0.95亿元,正是由于产生的2.9亿元的转让收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通过这次交易,甲公司取得了2.9亿元,实现了扭亏为赢,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16年仍是负数,为-2.26亿元,公司正是利用这笔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而实现了盈利,直接导致当年成功“摘帽”。甲公司主要会计数据见表2。
3 甲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原因、实质与结果分析
3.1 甲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原因
甲公司为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龙头企业,它的发展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上游带动了酿酒原材料的生产,也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然而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行业不景气,大大限制了甲企业的发展,加之甲企业既没有实现产品创新,也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市场运作,因此连年亏损,面临退市危机,为了扭亏为盈,甲公司利用出售资产进行盈余管理。
外部审计监督不严为甲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当前,我国的外部监督松懈,职业道德、社会道德面临危机,在受到利益诱惑时,难以自持,就会造成监督力不够的情况,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一方面,当前外部审计监督主要注重事后查处,忽视事前控制,较少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审查,因而审计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外部监督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低,缺乏足够的职业道德,难以保证客观且公正的态度,在面对利益诱惑或者胁迫时,很难保证其独立性。此外,审查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素养,难以看出企业存在的问题。 资本市场制度的缺陷为甲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我国近几年发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尚未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法律体系,缺乏完整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
3.2 甲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实质
在两年连续亏损的情况下,2016年甲企业如果继续亏损,根据证监会的要求,甲企业将符合连续3年亏损的退市条件,将退出交易市场。因此,2016年的前三季度公司已经大幅亏损,在这种压力下,公司想通过短期交易确认本年收益的需求也就愈发强烈,因此甲公司将其设备先是进行出售再进行租赁,规避了融资租赁的规定,进而在2016年确认了当年出售资产的全部资产处置收益,这一交易的实质就是售后回租。
该项售后回租的业务所出售的资产设备,从表1可以看出增幅较大,公司披露的原因是当时设备购买时材料价格在历史的低位,而当前材料的市场价格较高,建造成本大幅增加,且公司设置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导致设备当前的账面净值低;设备采用成本法进行评估,事实上甲公司及评估机构并未提供数据资料充分证明增值依据。
所出售的资产具备特殊性。该批机器设备是甲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设备,是生产酿酒所用的设备,公司的生产经营在没有该批设备的情况下是无法正常进行的。并且,该批设备的账面净值是远低于设备的出售价格的,所以B金融租赁公司以同等条件租出设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该批设备仍安装在甲公司原有的厂房内,无法对外租赁。
3.3 甲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结果
甲公司资产转让的实质是售后回租,通过转让资产短期内获得大量资金,但依然拥有资产的控制权,在通过经营租赁的方式将设备租回使用,支付少量资金,这样可以解决公司的短期资金短缺,有足够的资金维持运营。甲公司2016年第三季报中的净利润为-1.7亿元,前两年连续亏损,倘若该年继续亏损,甲公司则将面临退市风险,此时这笔转让资产交易的出现带来了收益2.9亿元,保证甲企业利润的增长,确保了2016年度可以扭亏为盈,也避免了公司直接退市的风险。
但是从企业会计数据里可以看出,2016年、2017年甲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潤仍旧为负数,实际上仍旧是亏损的。从长远来看,该项业务掩盖了企业真实的偿债能力,进而加大了债权人经营活动风险。
4 规范实施盈余管理的建议
4.1 调整经营策略、完善内部控制
甲企业进行的盈余管理是一种短期行为。这种盈余管理不但不会增加企业的盈利,反而可能会加大企业经营风险,对公司股东及投资者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当前,新的租赁准则已经出台,对于租赁信息的列报和披露也更加详细,租赁业务潜在的问题将得到大大的改善,企业利用售后回租业务进行盈余管理问题也将会大幅减少。因此,企业应当积极调整公司现有的经营策略,以谋求企业健康长远发展。应当建立均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避免权力的过度集中,进而强化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增加对管理层的考核评价次数,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及其权力的制约,减少管理层利己的短期行为。
4.2 完善非经常性损益的相关会计准则
从甲公司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甲公司在资产售出当日又签订了资产租赁协议,将出售的资产全部租回,是售后回租行为,是符合当时会计准则的。然而管理人员正是利用这一合规的途径,实现了扭亏为盈的局面,但这一行为并没有产生实质的经济利益,只是短期的经济行为,但影响了报表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因此,应尽快完善与非经常性损益相关的会计准则,减少会计人员人为操纵的空间。当前,我国关于租赁准则的制度已有修改,但还需要继续完善非经常性损益准则。
4.3 加强监管
我国对租赁行业的监管部门多,权责划分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重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让相关的责任部门认真履行责任,不断加强对租赁准则的落实与监督,更好地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此外,应当加大惩罚力度,提高企业违法的成本,规范我国的租赁市场,促使企业与行业健康发展。当前,急需完善资本市场监督制度,建立第三方监管体系,与管理层、决策层形成可靠的沟通机制,巩固基础性制度,防范公司的系统性风险,建立更为严格的监管机制,加大打击违法犯罪力度,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并增加违法犯罪成本,不断完善当前的退市制度,使一些劣质公司尽快退出资本市场。
参 考 文 献
[1]陈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相关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7(3):129.
[2]钟新桥.亏损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分析[J].经济师,2014(9):131-132.
[3]邓锦东.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研究[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
【关键词】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售后回租
【中图分类号】F275;F83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12-0227-03
0 引言
近年来,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漏洞操纵利润的现象屡见不鲜。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实现了利润,但并没有为公司带来真正的利益,只是粉饰了财务报表,隐瞒了真正的财务信息。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降低了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对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产生了误导。因此,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报表使用者要加强对信息的分辨能力,最大限度地规避投资风险。本文以甲企业为样本,从其披露的财务报告中的信息为起点,具体分析了甲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与手段及产生的经济后果,针对进行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办法,为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经济市场,促进其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1 甲公司案例介绍
1.1 甲公司背景介绍
甲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一家集多种模式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依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及资源优势,发展以酿酒为中心的产业。甲公司引进国外先进的酿造生产设备,拥有领先的酿造生产技术与专业团队,通过了ISO 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一家大型的酿酒生产企业。
1.2 行业概况
近几年,国内酿酒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一直只减不增,国内酿酒行业整体处于低谷期;随着国外酒品牌不断的扩大到我国市场并逐渐渗透,导致酿酒行业整体竞争非常激烈。因为国产酒没有原产地域的优势,没有大品牌的优势,所以没有性价比优势。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大多国产酒品牌都陷入持续利益下滑的状态,甲企业亦不能独善其身。
受国家近年来加大宏观调控、实施金融紧缩政策的影响,甲企业逐渐退出了国际贸易、房地产和其他农业综合开发等市场,集中资源在酿酒行业寻求发展,尤其经过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及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和国家政策调整,甲企业近几年的业绩却持续下滑,产品缺乏创新,也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市场运作,与一线国产酒企之间的差距持续拉大。
2 甲公司资产转让过程及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情况
2.1 资产转让过程
2014年的11月,甲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当前正在讨论重大事项,因存在不确定性,即日起停牌。2015年,通过2015年度第一次股东大会决议,《关于A集团公司签署附生效条件的股份认购合同的议案》即刻生效。2016年4月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2016年12月与B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买卖与设备租赁合同,2016年12月9日,甲公司披露了两份公告,资产出售公告和租用设备公告。甲公司资产出售信息见表1。
B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购买了甲公司的机器设备,该资产的主要用途为食品加工类企业通用的机器设备,评估基准日账面原值为53 275万元,累计折旧为37 251万元,出售金额为45 000万元。
同时,公司董事会与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租赁设备的议案》,甲公司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与B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租赁合同,租用其所有出售的设备,每年租赁金额为5 000万元,租赁期限为3年。
2.2 甲公司利用非經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情况介绍
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甲公司聘请乙国际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对甲公司拟转让的部分生产机器设备采用成本法的评估方法进行资产评估,评估基准日设备的账面净值合计约1.6亿元,而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的设备价值约4.5亿元,乙评估公司给出了资产评估升值的原因,称公司的机器设备在购买时材料价格较低,而现行市场价格较高,加之公司常年谨慎地处理该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然而这种说法是不足以让人信服的,经调查,甲公司与为其做资产评估的乙国际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同属于A集团的子公司,因此甲公司利用与乙评估机构的关联方交易,增加了其资产的评估价值。
利用资产处置进行盈余管理。2016年12月甲公司与B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资产买卖合同,同时签订了租赁合同,租回其所出售的全部生产机器设备,为售后回租。从表2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甲公司在2016年的第三季度,公司利润总额为-1.73亿元,而2016年度报告中为0.95亿元,正是由于产生的2.9亿元的转让收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通过这次交易,甲公司取得了2.9亿元,实现了扭亏为赢,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16年仍是负数,为-2.26亿元,公司正是利用这笔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而实现了盈利,直接导致当年成功“摘帽”。甲公司主要会计数据见表2。
3 甲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原因、实质与结果分析
3.1 甲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原因
甲公司为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龙头企业,它的发展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上游带动了酿酒原材料的生产,也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然而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行业不景气,大大限制了甲企业的发展,加之甲企业既没有实现产品创新,也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市场运作,因此连年亏损,面临退市危机,为了扭亏为盈,甲公司利用出售资产进行盈余管理。
外部审计监督不严为甲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当前,我国的外部监督松懈,职业道德、社会道德面临危机,在受到利益诱惑时,难以自持,就会造成监督力不够的情况,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一方面,当前外部审计监督主要注重事后查处,忽视事前控制,较少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审查,因而审计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外部监督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低,缺乏足够的职业道德,难以保证客观且公正的态度,在面对利益诱惑或者胁迫时,很难保证其独立性。此外,审查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素养,难以看出企业存在的问题。 资本市场制度的缺陷为甲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我国近几年发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尚未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法律体系,缺乏完整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
3.2 甲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实质
在两年连续亏损的情况下,2016年甲企业如果继续亏损,根据证监会的要求,甲企业将符合连续3年亏损的退市条件,将退出交易市场。因此,2016年的前三季度公司已经大幅亏损,在这种压力下,公司想通过短期交易确认本年收益的需求也就愈发强烈,因此甲公司将其设备先是进行出售再进行租赁,规避了融资租赁的规定,进而在2016年确认了当年出售资产的全部资产处置收益,这一交易的实质就是售后回租。
该项售后回租的业务所出售的资产设备,从表1可以看出增幅较大,公司披露的原因是当时设备购买时材料价格在历史的低位,而当前材料的市场价格较高,建造成本大幅增加,且公司设置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导致设备当前的账面净值低;设备采用成本法进行评估,事实上甲公司及评估机构并未提供数据资料充分证明增值依据。
所出售的资产具备特殊性。该批机器设备是甲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设备,是生产酿酒所用的设备,公司的生产经营在没有该批设备的情况下是无法正常进行的。并且,该批设备的账面净值是远低于设备的出售价格的,所以B金融租赁公司以同等条件租出设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该批设备仍安装在甲公司原有的厂房内,无法对外租赁。
3.3 甲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结果
甲公司资产转让的实质是售后回租,通过转让资产短期内获得大量资金,但依然拥有资产的控制权,在通过经营租赁的方式将设备租回使用,支付少量资金,这样可以解决公司的短期资金短缺,有足够的资金维持运营。甲公司2016年第三季报中的净利润为-1.7亿元,前两年连续亏损,倘若该年继续亏损,甲公司则将面临退市风险,此时这笔转让资产交易的出现带来了收益2.9亿元,保证甲企业利润的增长,确保了2016年度可以扭亏为盈,也避免了公司直接退市的风险。
但是从企业会计数据里可以看出,2016年、2017年甲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潤仍旧为负数,实际上仍旧是亏损的。从长远来看,该项业务掩盖了企业真实的偿债能力,进而加大了债权人经营活动风险。
4 规范实施盈余管理的建议
4.1 调整经营策略、完善内部控制
甲企业进行的盈余管理是一种短期行为。这种盈余管理不但不会增加企业的盈利,反而可能会加大企业经营风险,对公司股东及投资者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当前,新的租赁准则已经出台,对于租赁信息的列报和披露也更加详细,租赁业务潜在的问题将得到大大的改善,企业利用售后回租业务进行盈余管理问题也将会大幅减少。因此,企业应当积极调整公司现有的经营策略,以谋求企业健康长远发展。应当建立均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避免权力的过度集中,进而强化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增加对管理层的考核评价次数,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及其权力的制约,减少管理层利己的短期行为。
4.2 完善非经常性损益的相关会计准则
从甲公司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甲公司在资产售出当日又签订了资产租赁协议,将出售的资产全部租回,是售后回租行为,是符合当时会计准则的。然而管理人员正是利用这一合规的途径,实现了扭亏为盈的局面,但这一行为并没有产生实质的经济利益,只是短期的经济行为,但影响了报表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因此,应尽快完善与非经常性损益相关的会计准则,减少会计人员人为操纵的空间。当前,我国关于租赁准则的制度已有修改,但还需要继续完善非经常性损益准则。
4.3 加强监管
我国对租赁行业的监管部门多,权责划分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重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让相关的责任部门认真履行责任,不断加强对租赁准则的落实与监督,更好地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此外,应当加大惩罚力度,提高企业违法的成本,规范我国的租赁市场,促使企业与行业健康发展。当前,急需完善资本市场监督制度,建立第三方监管体系,与管理层、决策层形成可靠的沟通机制,巩固基础性制度,防范公司的系统性风险,建立更为严格的监管机制,加大打击违法犯罪力度,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并增加违法犯罪成本,不断完善当前的退市制度,使一些劣质公司尽快退出资本市场。
参 考 文 献
[1]陈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相关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7(3):129.
[2]钟新桥.亏损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分析[J].经济师,2014(9):131-132.
[3]邓锦东.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研究[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