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9206448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笔者认为:创设情境,诱导兴趣;精心设问,引导思维;营造氛围,指导探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 发挥 教师 主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213-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非常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今天重点谈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问题。
  1 创设情境,诱导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人一旦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就会焕发出无穷的激情、力量和智慧。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着他能否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特别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习兴趣和经验”。《数学课程标准》则进一步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诱导和强化学生的学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疑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使命之一。笔者在实践中感觉到,巧设情境是诱导学生学科兴趣的有效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联系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最佳状态,从而真正扮演好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摘自《数学课程标准》)的角色。
  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笔者在导入时引入了吃拉面的情境:“你吃过拉面吗?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端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这样反复几次,就把一根很粗的面条拉成了许多细面条。这样捏合10次、15次以后,这根面条可以拉出多少根细面条?”这个情境有很强的生活气息,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能有效地诱导起学生的兴趣。再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笔者利用“以碗知僧、李白沽酒、雉兔同笼”等古代趣题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对学生进行了润物细无声的传统文化熏陶,一举两得。
  2 精心设问,引导思维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摘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最本质的互动是思维的互动,学生最本质的参与是思维的参与。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维,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人。
  但学生的思维活动并不会“自发”地进行,而是围绕一定的问题展开的。因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精心设计问题,善于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思维。首先,教师要控制好课堂提问的度,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否则都会抑制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设计好提问的时机,克服随心所欲的提问。再次,课堂提问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要使提问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3 营造氛围,指导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则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须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努力尝试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并从中享受迎接挑战的乐趣与激情。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笔者以为,探究性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时时注重营造探究氛围,强化探究意识,指导探究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创设教学相长的民主氛围,为学生提出问题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敢问;其次,教师还应该授人以渔,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再次,当学生的探究过程遇到重大困难的时候,教师应当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搭桥铺路,而不是包办代替,真正履行好“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职责。
  例如,在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时,对于方程2-x/x-3=1/3-x-2通过去分母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解得x=3。
  然后,笔者分成如下三步来供学生进行探究:
  第一步,让学生思考:在解这个方程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问题?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三步,让学生思考: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笔者这样处理其实是有意识地在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探究学习。第一步实际上是一个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学生经过思考能够发现x=3时分母为0,分式无意义这个问题;第二步实际上是一个让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学生经过讨论能够发现在去分母时,两边所乘的是含有未知数的整式,而不是一个不为零的数;第三步实际上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经过一、二两步的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到解分式方程进行验根的必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探究的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和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探究热情,而且更能为培养和造就富有发现力的创造力的人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研究“导”的方法和艺术,提高“导”的水平和效果,努力做一个快乐的数学“导”师,才能切实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者、思考者和探究者;才能切实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其他文献
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角度论述了高职院校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为高职院校建设提供可借墼的模式。
摘 要:心理技巧设计在心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技巧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心理学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在对现阶段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教学课堂中的心理技巧设计,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与  深入发展。  关键词:心理技巧 设计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241-0
1 常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最重要手段,这类药物的应用使许多严重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的预后大有改观,使感染性疾病的病
期刊
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整整经历了30个年头。在这场伟大变革实践中,作为前沿阵地和先行地区的无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无锡人民以创新的精
心理阴暗者的内心是灰色的,这不仅仅影响了他们个人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会对周围的父母兄弟朋友造成恶劣的影响。说到底,心理阴暗人人都有,关键是能否拿捏得当,并最终使自己处
从哲学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党的建设的科学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方法论来加以运用和实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