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1年3月16日,下午五点左右,一个三十出头的高大汉子从“一品香”旅馆里走了出来。
他左手拎着公文包,右手抓住车门的把柄,正要拉开车门上车。
“砰”的一声脆响,有人躲在不远的木楼上向他开了一枪。
汉子左臂中弹,公文包跌落在地上。此时他已顾不上其他,急忙拉开车门,同时本能地转身,往开枪的方向看了看。
然而,就在他转身的一瞬间,“叭叭!”枪声又响了起来,他的胸部连中了两弹,翻身往车内一倒,血流如注……
这个遭到枪击的高大汉子是正在上海休假的黔军总司令王文华。
“王文华被刺杀!”
这消息像插上了翅膀,一时间,整个上海滩都轰动了。
神秘的贵州客
1920年11月初的一天上午,一高一矮两个人走进上海租界一家颇具档次的旅馆“一品香”,要了北幢三楼西头的两间上等客房,付了定金。令人奇怪的是,高个子包了房间却并不住店,而是让他那个随从——矮个子在这里住下。不过,他三天两头到旅馆里来,和矮个子聊天、下棋,偶尔在这里睡上一两个晚上,给人一种神秘感。
这两位客人可不是一般的人物,那高个子竟然是黔军总司令王文华,矮个子则是王文华的高级幕僚双清,他们是不久前由四川偷偷来到上海的。
别看他们两人表面上一副很悠闲的样子,其实他们正在焦急地等待着重要消息。
早在年初的时候,黔军少壮派首领王文华指挥黔军入川参加“讨伐”熊克武的战争,唐继尧趁机拉拢黔军元老派头领刘显世,策划撤掉王文华的黔军总司令职务。
1920年10月,老谋深算的熊克武大败少壮派王文华。灰头土脸的王文华在四川立不住脚,想回贵州,但又怕自投罗网,经过一番思量,他决心与搞掉他的元老派较量一番。
王文华是刘显世的外甥,他和哥哥王伯群都是由舅父一手抚养成人。碍于这层关系,王文华觉得自己还是不出面的好,由重庆来到上海,遥控重庆的手下秘密发动政变,企图夺回自己的权力。
11月13日,双清急匆匆地从外面回来,递给王文华一张报纸兴奋地说:“王总司令,刘老贼(刘显世)下台了!”
王文华一把夺过报纸,边看边念:“……11月11日夜,代理黔军总司令卢焘指挥旅长谷正伦、何应钦等发动政变,郭重光、熊范舆被杀,刘副帅(刘显世)通电辞职。”
报上还载有贵州省议会推举王文华为省长的消息。
事实上,王文华深知,现在逼刘显世下台的目的已经达到,潜在的危险也随之浮现出来。自己若是回贵州出任省长,就难避“外甥逐舅”和“以下犯上”之嫌;然而,若不回去,他的出路又在何方?长时间的谋划和努力也就都付之东流了。
王文华来上海后一直住在哥哥王伯群家里。王伯群建议他去广州找孙中山,一则可以取得孙中山的信任,二则暂避犯上的嫌疑。
王文华觉得有道理,便动身前往广州。
仇人汇聚北京
辛亥革命以后,王文华一直有个得力助手叫袁祖铭,袁祖铭生得牛高马大,小王文华一岁,很能打仗,重江湖义气,结交很广。1917年以来,袁祖铭在军阀争战中屡立战功,声望渐高,不久便被升为黔军第二师师长。
王文华与袁祖铭本来相处很好。但是,刘显世为了排挤王文华,有意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而袁祖铭野心很大,所以也甘心为刘显世所用。
1920年黔军回黔时,王文华开始对心怀异志的袁祖铭极不放心,便将各团归还旧制,统归总司令部指挥。袁祖铭成了光杆师长。在王文华带着参谋长朱绍良、幕僚双清等到上海后不久,有职无权、无所事事的袁祖铭也来到了上海,住在表弟何厚光的家里。
袁祖铭是为了找王文华算账才来上海的。一天晚上,袁祖铭与何厚光在街上闲逛,袁的老乡、前贵州省议会议长张彭年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老乡见面自然要亲热一番,三人便走进一家茶馆聊了起来。不久,话题就扯到了王文华头上……
12月初,袁祖铭、张彭年、何厚光秘密来到北京。刘显治正对王文华威逼其胞兄下台恨得咬牙切齿,于是,数人计议一番,决定一面向北京政府报告王文华倒向孙中山一事,一面派何厚光回上海组织人暗杀王文华。
何厚光在北京接受了刺杀王文华的任务之后,立即潜回上海。高价雇来了青帮中职业杀手张克明和石忠卿,指示他们住进“一品香”旅馆201、202两间临近马路的客房,摸清王文华的活动规律,伺机下手。而何厚光自己则躲在对面的四马路小花园“协记商栈”,观察动向。
奇怪的电话
王文华和双清住进“一品香”时曾跟店主打过招呼,要店主对他们的包房绝对保密。因此,除了王伯群、朱绍良等几个人外,没人知道他们的住址。
然而,就在张克明等住进201房后的第二天下午,双清房里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王文华此时已去广州,王伯群、朱绍良知道此事,他们都不可能在此时打来电话。
双清觉得奇怪,会是谁呢?拿起电话,他小心翼翼地问:
“你是谁?”
对方突然发话了。
“王将军在吗?请你提醒他,有人要害他。”
双清心里陡然抽搐一下,感到胸口掠过一股冷气,便说:“谢谢你的提醒。”
刺客在暗处,王文华若回到上海,事情就麻烦了,双清越想越觉得害怕,便风风火火地赶到王伯群家。
王伯群听了双清的一番讲述之后,也觉得事态严重。立即找来了自己的朋友李元著,请他打探内情。
李元著曾在青、红两个帮派里混过,对两帮的情况非常熟悉。他认为刺客肯定是青帮里的人,而且打匿名电话的人一定跟刺客比较熟悉。
果然不出所料,五天之后,打匿名电话的人被找到了。
不过,这个人只说刺客准备在“一品香”到静安寺路的途中行刺,其他相关情形则死也不肯开口。他坦率地说:“王司令当年给了我一口饭吃。所以我尽快将有人要刺杀他的事情告诉你们了,也算是对得起他啦。但帮忙要量力而行才是。”
枪声终于响了
半个月后,1921年的元旦,王文华兴致勃勃地从广州回到上海。
王文华在广州不仅得到孙中山先生慰勉,而且还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劝说浙江督军卢永祥支持孙中山。
一见面,双清急不可待地告诉王文华:有人要暗杀他。李元著还建议王文华以后不要坐王伯群的小汽车,因为刺客大概不认识王文华,但应该认识王伯群家的轿车。
王文华拗不过众人,以后去“一品香”旅馆总是坐黄包车。
两个月过去了,一切风平浪静。
李元著估计得没错。
张克明、石忠卿两人带着望远镜和手枪在“一品香”房里呆了两个多月,他们一直在等着王伯群家那辆轿车出现。由于王文华改坐黄包车,而且也不常来“一品香”,张、石两人难免失望。他俩不明白:难道王文华回贵州去了不成?
1921年3月16日,王文华在哥哥家闷得慌,便来到“一品香”自己的包房里跟双清下棋。
这时,王伯群来电话说:“李协和(烈钧)和卢小嘉(卢永祥的儿子)来会你,说有要事商量。我差汽车去接你,这样比较快些。”
卢小嘉是代表父亲来和王文华谈判的。王文华一想到孙中山先生交给他的任务,哪敢怠慢,放下电话,做好出发的准备。
下午4点50分左右,一直不敢懈怠的杀手张克明突然兴奋地叫了起来:“终于来啦!”
石忠卿赶快拿出手枪站到窗户边。
不到10分钟,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出了旅馆,奔向汽车,准备上车离开。石忠卿二话没说,扣动了扳机。
王文华中弹后转动身体,仰头朝身后望来,胸脯正对着张克明的枪口。
张克明见状大喜,毫不犹豫地连开两枪。王文华应声跌倒,随即被人拖进了车内。
双清听到枪声,大叫一声:“不好!”疾步下楼。
然而,当他来到旅馆门口时,王文华以及王伯群的汽车早已不见踪影,他立即租车赶往静安寺路。
双清气喘吁吁地走进王伯群家,只见里面闹哄哄的,哭声一片。
“完了!”他无力地哀叹一声,瘫坐在地……
(摘自《民国陈迹之落幕枭雄》,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他左手拎着公文包,右手抓住车门的把柄,正要拉开车门上车。
“砰”的一声脆响,有人躲在不远的木楼上向他开了一枪。
汉子左臂中弹,公文包跌落在地上。此时他已顾不上其他,急忙拉开车门,同时本能地转身,往开枪的方向看了看。
然而,就在他转身的一瞬间,“叭叭!”枪声又响了起来,他的胸部连中了两弹,翻身往车内一倒,血流如注……
这个遭到枪击的高大汉子是正在上海休假的黔军总司令王文华。
“王文华被刺杀!”
这消息像插上了翅膀,一时间,整个上海滩都轰动了。
神秘的贵州客
1920年11月初的一天上午,一高一矮两个人走进上海租界一家颇具档次的旅馆“一品香”,要了北幢三楼西头的两间上等客房,付了定金。令人奇怪的是,高个子包了房间却并不住店,而是让他那个随从——矮个子在这里住下。不过,他三天两头到旅馆里来,和矮个子聊天、下棋,偶尔在这里睡上一两个晚上,给人一种神秘感。
这两位客人可不是一般的人物,那高个子竟然是黔军总司令王文华,矮个子则是王文华的高级幕僚双清,他们是不久前由四川偷偷来到上海的。
别看他们两人表面上一副很悠闲的样子,其实他们正在焦急地等待着重要消息。
早在年初的时候,黔军少壮派首领王文华指挥黔军入川参加“讨伐”熊克武的战争,唐继尧趁机拉拢黔军元老派头领刘显世,策划撤掉王文华的黔军总司令职务。
1920年10月,老谋深算的熊克武大败少壮派王文华。灰头土脸的王文华在四川立不住脚,想回贵州,但又怕自投罗网,经过一番思量,他决心与搞掉他的元老派较量一番。
王文华是刘显世的外甥,他和哥哥王伯群都是由舅父一手抚养成人。碍于这层关系,王文华觉得自己还是不出面的好,由重庆来到上海,遥控重庆的手下秘密发动政变,企图夺回自己的权力。
11月13日,双清急匆匆地从外面回来,递给王文华一张报纸兴奋地说:“王总司令,刘老贼(刘显世)下台了!”
王文华一把夺过报纸,边看边念:“……11月11日夜,代理黔军总司令卢焘指挥旅长谷正伦、何应钦等发动政变,郭重光、熊范舆被杀,刘副帅(刘显世)通电辞职。”
报上还载有贵州省议会推举王文华为省长的消息。
事实上,王文华深知,现在逼刘显世下台的目的已经达到,潜在的危险也随之浮现出来。自己若是回贵州出任省长,就难避“外甥逐舅”和“以下犯上”之嫌;然而,若不回去,他的出路又在何方?长时间的谋划和努力也就都付之东流了。
王文华来上海后一直住在哥哥王伯群家里。王伯群建议他去广州找孙中山,一则可以取得孙中山的信任,二则暂避犯上的嫌疑。
王文华觉得有道理,便动身前往广州。
仇人汇聚北京
辛亥革命以后,王文华一直有个得力助手叫袁祖铭,袁祖铭生得牛高马大,小王文华一岁,很能打仗,重江湖义气,结交很广。1917年以来,袁祖铭在军阀争战中屡立战功,声望渐高,不久便被升为黔军第二师师长。
王文华与袁祖铭本来相处很好。但是,刘显世为了排挤王文华,有意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而袁祖铭野心很大,所以也甘心为刘显世所用。
1920年黔军回黔时,王文华开始对心怀异志的袁祖铭极不放心,便将各团归还旧制,统归总司令部指挥。袁祖铭成了光杆师长。在王文华带着参谋长朱绍良、幕僚双清等到上海后不久,有职无权、无所事事的袁祖铭也来到了上海,住在表弟何厚光的家里。
袁祖铭是为了找王文华算账才来上海的。一天晚上,袁祖铭与何厚光在街上闲逛,袁的老乡、前贵州省议会议长张彭年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老乡见面自然要亲热一番,三人便走进一家茶馆聊了起来。不久,话题就扯到了王文华头上……
12月初,袁祖铭、张彭年、何厚光秘密来到北京。刘显治正对王文华威逼其胞兄下台恨得咬牙切齿,于是,数人计议一番,决定一面向北京政府报告王文华倒向孙中山一事,一面派何厚光回上海组织人暗杀王文华。
何厚光在北京接受了刺杀王文华的任务之后,立即潜回上海。高价雇来了青帮中职业杀手张克明和石忠卿,指示他们住进“一品香”旅馆201、202两间临近马路的客房,摸清王文华的活动规律,伺机下手。而何厚光自己则躲在对面的四马路小花园“协记商栈”,观察动向。
奇怪的电话
王文华和双清住进“一品香”时曾跟店主打过招呼,要店主对他们的包房绝对保密。因此,除了王伯群、朱绍良等几个人外,没人知道他们的住址。
然而,就在张克明等住进201房后的第二天下午,双清房里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王文华此时已去广州,王伯群、朱绍良知道此事,他们都不可能在此时打来电话。
双清觉得奇怪,会是谁呢?拿起电话,他小心翼翼地问:
“你是谁?”
对方突然发话了。
“王将军在吗?请你提醒他,有人要害他。”
双清心里陡然抽搐一下,感到胸口掠过一股冷气,便说:“谢谢你的提醒。”
刺客在暗处,王文华若回到上海,事情就麻烦了,双清越想越觉得害怕,便风风火火地赶到王伯群家。
王伯群听了双清的一番讲述之后,也觉得事态严重。立即找来了自己的朋友李元著,请他打探内情。
李元著曾在青、红两个帮派里混过,对两帮的情况非常熟悉。他认为刺客肯定是青帮里的人,而且打匿名电话的人一定跟刺客比较熟悉。
果然不出所料,五天之后,打匿名电话的人被找到了。
不过,这个人只说刺客准备在“一品香”到静安寺路的途中行刺,其他相关情形则死也不肯开口。他坦率地说:“王司令当年给了我一口饭吃。所以我尽快将有人要刺杀他的事情告诉你们了,也算是对得起他啦。但帮忙要量力而行才是。”
枪声终于响了
半个月后,1921年的元旦,王文华兴致勃勃地从广州回到上海。
王文华在广州不仅得到孙中山先生慰勉,而且还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劝说浙江督军卢永祥支持孙中山。
一见面,双清急不可待地告诉王文华:有人要暗杀他。李元著还建议王文华以后不要坐王伯群的小汽车,因为刺客大概不认识王文华,但应该认识王伯群家的轿车。
王文华拗不过众人,以后去“一品香”旅馆总是坐黄包车。
两个月过去了,一切风平浪静。
李元著估计得没错。
张克明、石忠卿两人带着望远镜和手枪在“一品香”房里呆了两个多月,他们一直在等着王伯群家那辆轿车出现。由于王文华改坐黄包车,而且也不常来“一品香”,张、石两人难免失望。他俩不明白:难道王文华回贵州去了不成?
1921年3月16日,王文华在哥哥家闷得慌,便来到“一品香”自己的包房里跟双清下棋。
这时,王伯群来电话说:“李协和(烈钧)和卢小嘉(卢永祥的儿子)来会你,说有要事商量。我差汽车去接你,这样比较快些。”
卢小嘉是代表父亲来和王文华谈判的。王文华一想到孙中山先生交给他的任务,哪敢怠慢,放下电话,做好出发的准备。
下午4点50分左右,一直不敢懈怠的杀手张克明突然兴奋地叫了起来:“终于来啦!”
石忠卿赶快拿出手枪站到窗户边。
不到10分钟,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出了旅馆,奔向汽车,准备上车离开。石忠卿二话没说,扣动了扳机。
王文华中弹后转动身体,仰头朝身后望来,胸脯正对着张克明的枪口。
张克明见状大喜,毫不犹豫地连开两枪。王文华应声跌倒,随即被人拖进了车内。
双清听到枪声,大叫一声:“不好!”疾步下楼。
然而,当他来到旅馆门口时,王文华以及王伯群的汽车早已不见踪影,他立即租车赶往静安寺路。
双清气喘吁吁地走进王伯群家,只见里面闹哄哄的,哭声一片。
“完了!”他无力地哀叹一声,瘫坐在地……
(摘自《民国陈迹之落幕枭雄》,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