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是阅读的主要形式,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对获取知识是极其重要的。初中语文教学究竟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呢?
一、培养兴趣,使学生爱读
1、加强阅读动机的培养,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多次向学生列举一系列著名文学家、作家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提高文学素质的事例:例如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刘绍棠的小说吸引了无数的读者,当有人请他传授成功的秘诀时,他的回答发人深省:是书籍,是广泛的阅读。可见,广泛的阅读是提高个人文学素养的良好途径。同时,我让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谈课外阅读对他们的语文学习所起的作用。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2、按层次分组阅读。由于各人的语文基础不同,课外阅读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我将全班50位学生分成三大组。A组由语文阅读能力强且有较高阅读兴趣的学生组成,对这部分学生,阅读的质和量都相对要求高些;阅读能力较好的为B组,其余是C组,对这部分同学的要求相对降低些。按照三组学生的不同阅读能力,我布置了相应的阅读要求,如要求学生每天的阅读量分别为A组一千五百字,B组一千字,C组五百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逐步提高阅读的量。
3、开展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和形式多样的活动。
活动的安排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活动内容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内容。如:A、说出三篇三毛作品及主要内容。B、说出两篇金庸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二,涉猎的面要广。如;A、说出三个你所喜欢的俄国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B说出《简.爱》、《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的作者。C、“网虫”、电子邮件、独联体具体指什么?第三,比赛的形式多样化。有个人赛,也有以阅读小组为单位的小组赛。有抢答题,有必答题,有选择题…同时,我在班级学生中,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促进学生的阅读。
在初一阶段,我举办了多次故事大王比赛,要求学生自选故事内容,充分准备,看谁讲故事精彩。这次活动推动了学生对童话、寓言及短篇小说的阅读。
初二的时侯,我在班里举办了“追寻伟人的足迹”,“他是我最崇拜的人”等主题活动,要求学生每人将你认为最有意义的一句名人名言介绍给全班同学,同时简要介绍这位名人的事迹,或者讲述这位伟人一生中最精彩的一个片断。这些活动推动了学生阅读名人传记风气的形成。
初三一年中,我组织学生对当时热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些活动的开展,迫使学生广泛阅读报刊杂志,留意时事新闻,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读报用报的习惯。以上这一系列的活动,为那些阅读面广、知识面丰富的学生搭设了舞台,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机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成就动机,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也随之调动起来了。
另外,紧跟时代步伐,安排不同的阅读任务。例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八荣八耻”的内容和内涵是什么?你对长征的知识了解多少?在庆祝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要求学生阅读与长征有关的书籍,然后在班级举行长征事迹报告会,促使学生阅读。
二、指导读法,使学生会读
1、定向指导。所谓定向指导,也就是对学生课外阅读目标的指导。确定一个阶段课外阅读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定向指导的重要内容。对于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目标,不同阶段又有不同阶段的目标,有近期目标,也有远期目标。这样,既可以规范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根据定向的要求组织检测。
2、定序指导。序,主要指规律;定序,就是指导学生把握和调整课外阅读的步骤、内容,使之合乎逻辑,在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所以定序指导要表现在对学生阅读规律的把握上。学生的阅读,根据年龄层次,身心发展及阅读能力的具体情况,可分为四个阶段:即以积累性阅读为主的阶段,以理解性阅读为主的阶段,以评价性阅读为主的阶段和以创造性阅读为主的阶段。
初一的学生记忆力较强,理解能力有限,从其自身来看,课外阅读以积累性阅读为主。在积累性阅读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将一些优美的散文、诗歌及各种文体的一些佳作推荐给学生,如瞿秋白的《那个城》,朱自清的《绿》《匆匆》,郭沫若的《梦与现实》《银杏》,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雾》,叶圣陶的《海燕》,徐志摩的《泰山日记》……,要求学生把这些文章反复朗读,熟读成诵。优美的散文,诗一般的语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初二阶段学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一阶段的阅读以理解性阅读为主,这是课外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理解性阅读阶段的显著特征是要求学生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还要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思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在阅读与思考中逐步提高其理解能力,对课堂教学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初三阶段的学生,个人的认知能力已经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以评价性阅读为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各类文章的内容及形式的鉴赏和评价能力。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分析、评价。例如:在自习课上,我让学生试评价《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和关羽,《红楼梦》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等等,使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迅速提高。
3、定度指导。定度指导就是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要适度。曾经有一位学生,他用了一个星期时间看完了卢梭的《忏悔录》之后,神情沮丧地对我说看不懂。我就给他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速度太快,《忏悔录》浓缩了卢梭的人生感悟,用一个星期看完嚼不烂:二是难度太高,《忏悔录》有许多作者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初中学生不一定能理解。指导学生要有选择的阅读,而且阅读的量要适度。
由此可见,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多种条件的影响,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把握好阅读材料的难易度,阅读进程的速度,阅读面的广度。对于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必须选择适合其自身阅读能力的阅读材料,控制阅读进程的速度,才能达到课外阅读的目的。
总之,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认真指导,使学生带着兴趣,按照一定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去阅读,才能获取知识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终身收益。
一、培养兴趣,使学生爱读
1、加强阅读动机的培养,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多次向学生列举一系列著名文学家、作家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提高文学素质的事例:例如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刘绍棠的小说吸引了无数的读者,当有人请他传授成功的秘诀时,他的回答发人深省:是书籍,是广泛的阅读。可见,广泛的阅读是提高个人文学素养的良好途径。同时,我让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谈课外阅读对他们的语文学习所起的作用。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2、按层次分组阅读。由于各人的语文基础不同,课外阅读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我将全班50位学生分成三大组。A组由语文阅读能力强且有较高阅读兴趣的学生组成,对这部分学生,阅读的质和量都相对要求高些;阅读能力较好的为B组,其余是C组,对这部分同学的要求相对降低些。按照三组学生的不同阅读能力,我布置了相应的阅读要求,如要求学生每天的阅读量分别为A组一千五百字,B组一千字,C组五百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逐步提高阅读的量。
3、开展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和形式多样的活动。
活动的安排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活动内容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内容。如:A、说出三篇三毛作品及主要内容。B、说出两篇金庸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二,涉猎的面要广。如;A、说出三个你所喜欢的俄国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B说出《简.爱》、《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的作者。C、“网虫”、电子邮件、独联体具体指什么?第三,比赛的形式多样化。有个人赛,也有以阅读小组为单位的小组赛。有抢答题,有必答题,有选择题…同时,我在班级学生中,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促进学生的阅读。
在初一阶段,我举办了多次故事大王比赛,要求学生自选故事内容,充分准备,看谁讲故事精彩。这次活动推动了学生对童话、寓言及短篇小说的阅读。
初二的时侯,我在班里举办了“追寻伟人的足迹”,“他是我最崇拜的人”等主题活动,要求学生每人将你认为最有意义的一句名人名言介绍给全班同学,同时简要介绍这位名人的事迹,或者讲述这位伟人一生中最精彩的一个片断。这些活动推动了学生阅读名人传记风气的形成。
初三一年中,我组织学生对当时热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些活动的开展,迫使学生广泛阅读报刊杂志,留意时事新闻,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读报用报的习惯。以上这一系列的活动,为那些阅读面广、知识面丰富的学生搭设了舞台,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机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成就动机,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也随之调动起来了。
另外,紧跟时代步伐,安排不同的阅读任务。例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八荣八耻”的内容和内涵是什么?你对长征的知识了解多少?在庆祝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要求学生阅读与长征有关的书籍,然后在班级举行长征事迹报告会,促使学生阅读。
二、指导读法,使学生会读
1、定向指导。所谓定向指导,也就是对学生课外阅读目标的指导。确定一个阶段课外阅读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定向指导的重要内容。对于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目标,不同阶段又有不同阶段的目标,有近期目标,也有远期目标。这样,既可以规范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根据定向的要求组织检测。
2、定序指导。序,主要指规律;定序,就是指导学生把握和调整课外阅读的步骤、内容,使之合乎逻辑,在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所以定序指导要表现在对学生阅读规律的把握上。学生的阅读,根据年龄层次,身心发展及阅读能力的具体情况,可分为四个阶段:即以积累性阅读为主的阶段,以理解性阅读为主的阶段,以评价性阅读为主的阶段和以创造性阅读为主的阶段。
初一的学生记忆力较强,理解能力有限,从其自身来看,课外阅读以积累性阅读为主。在积累性阅读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将一些优美的散文、诗歌及各种文体的一些佳作推荐给学生,如瞿秋白的《那个城》,朱自清的《绿》《匆匆》,郭沫若的《梦与现实》《银杏》,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雾》,叶圣陶的《海燕》,徐志摩的《泰山日记》……,要求学生把这些文章反复朗读,熟读成诵。优美的散文,诗一般的语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初二阶段学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一阶段的阅读以理解性阅读为主,这是课外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理解性阅读阶段的显著特征是要求学生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还要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思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在阅读与思考中逐步提高其理解能力,对课堂教学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初三阶段的学生,个人的认知能力已经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以评价性阅读为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各类文章的内容及形式的鉴赏和评价能力。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分析、评价。例如:在自习课上,我让学生试评价《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和关羽,《红楼梦》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等等,使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迅速提高。
3、定度指导。定度指导就是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要适度。曾经有一位学生,他用了一个星期时间看完了卢梭的《忏悔录》之后,神情沮丧地对我说看不懂。我就给他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速度太快,《忏悔录》浓缩了卢梭的人生感悟,用一个星期看完嚼不烂:二是难度太高,《忏悔录》有许多作者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初中学生不一定能理解。指导学生要有选择的阅读,而且阅读的量要适度。
由此可见,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多种条件的影响,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把握好阅读材料的难易度,阅读进程的速度,阅读面的广度。对于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必须选择适合其自身阅读能力的阅读材料,控制阅读进程的速度,才能达到课外阅读的目的。
总之,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认真指导,使学生带着兴趣,按照一定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去阅读,才能获取知识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终身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