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尔塔拉河是青色草原的魂
博尔塔拉,被称作是“青灰色的草原”。这地方一听就觉得驼铃响,这地方一唱就觉得草原那么广,这地方一想就闻到了奶茶香,这地方一念就觉得故乡路长长。
博尔塔拉河,发源于别格怎山和阿拉套山汇合处的空郭罗鄂博山的艾生达坂。这里,雪峰环绕,发育其间的大小山溪像一把梳齿从一个个山谷里流淌出。接着,在中下游与鄂托克赛尔河、阿日夏提河、哈日图热格河、大河沿子河等支流一起,像女人没有梳理好的头发,从阿拉套山、婆罗科努山上,一缕缕盘旋而下,最终携百川雪水,成就了博尔塔拉河的广博与丰富。博尔塔拉河由西向东,穿山涉谷,流经温泉县、博乐市、精河县,经过近300公里的跋涉,最后注入了艾比湖。
有水的地方就有活力,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性。水能养育万物,水能包融万象。是博尔塔拉河,带给了博尔塔拉这块土地绿色与希望,养育了各族儿女,同样也养育了白云般的羊群,成为闻名遐迩的“西来之异境,世外之灵壤”。在中国,水文化源远流长。毛泽东的诗词中就有许多写水的,或直接写水,或间接写水,或字带水旁。俗话“一河一天地”,博尔塔拉人与江南水乡的人一样,都有一种水的情结,爱把河称作为“母亲河”,而水则成了“母亲的乳汁”。
博尔塔拉河是大自然书写了千万年的无字天书。她孕育了博尔塔拉多元文化的基因。这种文化悠远深厚,囊括了土尔扈特蒙古东归文化、察哈尔蒙古西迁戍边文化、丝路古道文化、农垦文化、古文物文化、草原文化、边塞文化、绿洲文化,汉、蒙、维、哈等各世居少数民族风情文化,特色浓郁,魅力独具。
博尔塔拉河虽然没有长江波浪汹涌、万马奔腾的气势,也没有黄河那样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观,但是她也一样被博尔塔拉人称之为青色草原的母亲。她像一个散漫的、没有心思的少女,时而湍急,时而缓慢,随意漫流,轻盈飘逸,河两岸或是金黄、或是翠绿的树叶衬托着清澈的水。河水到了中下游,摆脱了青春草率的气质,沉淀了狂野和浮躁,变得从容不迫、宠辱不惊。在博尔塔拉河谷中行走,就好似漫步于悠长曲折的时光隧道之中。
博尔塔拉河是青色草原的魂,如果没有博尔塔拉河,那么草原与农田也会如同迟暮的美人,容颜枯竭,失去生机、失去绿色,就没有生命的延续,就没有博尔塔拉的活力与生机,也就没有草原的欢歌与韵律,没有下游农耕的春播与秋收。这条维系博尔塔拉生命与绿色的河,积淀了对森林和草原的记忆,轻轻巧巧从远方奔来,淌过雪山,穿越戈壁,历经艰险,永远青春荡漾,不曾沾染一丝沿途的风尘。经过长途跋涉的历练,看起来更加盈盈妩媚、楚楚动人。博尔塔拉河犹如一条纯白的丝带,把阿拉套山的恢宏气势与青色草原的温良厚重巧妙连接,这一连就是数千年,这一连,就连出了一串深深浅浅的历史。
博尔塔拉河是见证历史的河
博尔塔拉河见证了成吉思汗在人生的巅峰时期率领大军征服西域的铁蹄与豪迈,也见证了察哈尔蒙古八旗万里西迁、屯垦戍边的壮举,见证了吐尔扈特蒙古部落在渥巴锡汗的率领下,毅然东归祖国的波澜壮阔、悲壮与执着。200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他们用长枪和硬弓捍卫了祖国的边陲;200年的凄风苦雨,筚路蓝缕,他们以血汗和牧歌镌刻了博尔塔拉的历史丰碑。
18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为了确保西北地区管辖和军事防御,有计划地进行戍迁移民。1762年到1764年,清政府分两批、各1 000兵丁,赶着牛羊,从张家口一带出发,告别家乡,长途跋涉,履尽浩如海洋的戈壁荒漠,穿越一路高山峻岭、川流险境,饱尝了噙泪惜别于故土与父老乡亲的辛酸情愫,亲历了迁徙行军途中的甜酸苦辣。历经大半年,始到达目的地。西迁后的察哈尔蒙古军民,在今天的博尔塔拉地区落营,分别同索伦营、锡伯营和厄鲁特营遥相呼应,自北向南并连结伊犁河成为我国西部边界的忠实守卫者和建设者之一。他们驻守台站,守卫卡伦,换防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等地,巡查哈萨克和布鲁特游牧边界,发展当地农牧业生产,维护内部安定,先后参加平定张格尔、七和卓、倭里罕之乱,参加驱逐阿古柏侵略势力的战役,为抵御沙俄侵略者,守疆卫土,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土尔扈特蒙古部落东归,为博尔塔拉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反抗沙俄对土尔扈特的种族灭绝和压迫,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一月五日,27岁的渥巴锡汗,带领土尔扈特3.3万余户,近17万人,高呼“我们要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毅然踏上回归祖国的万里征途。他们一路冲破哥萨克的拦截,粉碎了5 000俄军和哈萨克及巴什基人共2万军队的追击。面对战争、疾病和饥饿,人口大量减少,特别是在通过沙喇伯界时,茫茫戈壁,寸草不生,饥饿使土尔扈特人“皆取马牛之血而饮之”。这一切没有动摇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决心。他们历经艰辛,冲破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六月底、七月初进入中国境内,实现了他们多年回到祖国的愿望。土尔扈特东归是一个历史创举,在世界历史中,一个民族远离祖国150多年,作出这种重大民族牺牲回归祖国是非常罕见的。归来后的土尔扈特分为东西南北四路,其中土尔扈特西路居住在博尔塔拉河下游,即今天的博乐市达勒特乡、贝林乡和精河县。
博尔塔拉河是一条流淌着音乐的河
博尔塔拉河是一条流淌着音乐的河。在这里,有著名的蒙古族长调和短调,有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有维吾尔族的木卡姆。是博尔塔拉河哗哗流淌的水,让这些民间艺术经受了时光的洗礼,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蒙古族的长调,其悠长的曲调悠扬而流畅,节奏自由而感情深沉,充满了西部雄伟峻拨的高山牧场气息。 如《奔驰的骏马》:
枣红色的骏马,是我儿时的伙伴;
父亲温暖的怀抱,是我生长的摇篮。
剽悍的骏马,昂首奔驰在草原;
洁白的毡房,有我无限的依恋。
父亲悠扬的琴声,伴随我长大;
敬爱的父亲,是我人生的灯塔。
浓浓的奶茶,系着母亲的思念;
遥远的毡房,装着父亲的期盼。
蒙古族短调则有固定的曲调,往往即兴填词演唱,节奏明快,内容风趣幽默。
如《察哈尔八旗》:
徐徐东升的太阳,
在一片朦胧的烟雾里。
我们的故乡察哈尔八旗哟,
不知离这儿有多遥远。
冉冉升起的太阳,
在一片弥漫的云雾里。
咱们的家乡察哈尔八旗哟,
不知离这儿有多遥远。
我多么想念可爱的家乡,
可惜没有雄鹰的翅膀。
我时刻想念可爱的家乡,
可惜没有雄鹰的翅膀。
蒙古族长调、短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歌词押韵合辙,唱起来朗朗上口。蒙古族民间还流传着许多优美动听的歌,以歌颂英雄巴特尔为主题的《江格尔》最有代表性。
博尔塔拉河是一条金丝带
博尔塔拉河是一条金色丝带,从西部边境的发源地开始,把一个个村落、城镇,把各个景点景区像一串串珍珠连接在一起。
在博尔塔拉河最上游,被称为“卡昝河”,位于温泉县西部山区,海拔3 000米~4 000米,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寒冷风雪气候。这里有一座边防站,人们习惯地叫作“卡昝河边防站”。在边防站周围高山牧场上,居住着300多户牧民,这里不光有温泉县本地的牧民,还有霍城县、伊宁市的牧民,他们交叉居住、放牧生活,时间一长,难免产生矛盾与纠纷。卡昝河边防站就成为一个没有任命的“卡政府”。牧民因草场纠纷请“卡政府”调解,牧民家里有了矛盾愿意找“卡政府”说说,有的牧民找对象还要请“卡政府”当参谋。“卡政府”一心为民,开办了“为民商店”、草原季节小学,为牧民风雪抢险,救回牧畜财产。1974年8月17日,边防站军医高继友深夜带病出诊抢救蒙古族重病儿童,返回途中落水牺牲,他把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这片高山雪原之上。
如果你有机会到了卡昝河,一定不要忘了去看一眼“国旗墙”。由于卡昝河常年大风不止,普通的国旗挂起来没有两天就会被狂风撕裂,于是边防站官兵们开动脑筋,最后用钢筋水泥垒起了一面国旗墙,刷上红色油漆,这样,一面迎风傲雪、鲜艳夺目的国旗矗立在国境线上,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博尔塔拉河在温泉县境内的这一段被称为“温泉河”。出生于温泉县、并在温泉县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著名军旅歌唱家王宏伟,他用一曲《温泉河》,让温泉县红遍了天山南北:“故乡的大地托起了我/父亲的臂膀般的温泉河/嫩绿的草原养育了我/母亲的奶水般的温泉河/温泉河啊温泉河/常在我血里流过/泛起了思念的浪花几多……”
“温泉河”这一段河又被称为“古生物活化石”的新疆北鲵栖息地——苏鲁别珍自然保护区。新疆北鲵是生活在三亿年前的古生物,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宝库中珍贵的物种资源。在新疆北鲵身上,三亿年前的生命进化线索竟然变得如此清晰,这是怎样的神奇和不可思议。
还有传奇色彩的“母亲石”,在宋朝时就被附近的牧民奉为求子祈福之神。它造型奇特,极具灵气,前来祭祀朝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景区内还有许多春秋战国时期的“赛种人”墓葬群、古岩画,可供游人怀古探秘。
温泉河两岸生长着茂盛的森林植被,这里树木葱茏,藤蔓缠绕,翠谷清流,泉响石鸣,蜿蜒曲折的河水像一条飘带纵贯其间。蔚蓝蔚蓝的天空、高低起伏的远山、郁郁葱葱的山林景色、亮晶晶的河水构成了温泉河谷独特而优美的画卷,是漂流、户外探险的好去处。
居住在上游的牧人们有一个传统:特别敬畏苍天、敬畏山水,从不在山岗草地乱采滥挖,从不把污物丢弃在河流中。谁要是在河流上游洗澡洗衣,必遭众人责难,严重了还要受惩罚。也许正因为如此,温泉河两岸,少有工业废水废料排入博尔塔拉河,清清的、漫流而过的河水随性滋养了多种野生的草木杂树,仿佛一个巨大的肺,为整个下游带去了清新。
博尔塔拉河像一个不知疲倦的仙子,用心织造着人间最美的丝带。它又像冬不拉有两根羊肠弦,弹拨着牧人的忧郁和欢乐。博尔塔拉河又是一根不倦的快乐之弦,日夜不息地为树木花草们弹颂着大地最温暖的声音,唱着欢快的歌谣向中下游博乐市、精河县奔涌而去。
博尔塔拉河是带来无限生机的河
进入博乐市境内,博尔塔拉河在五一水库一带凝聚,寻找到了一个温馨的港湾。河水到了这里,像缓缓流动的液态金属,闪着粼粼的银光。整个五一水库像一个硕大的绿色果盘,积蓄着生命之水,让博尔塔拉河水在这里暂停休憩,以待更远的征程。与五一水库相邻相通的河道,则开辟为人民公园和滨河公园。滨河公园保持原有地形地貌,依山就势,顺水而行,布局大气,一景一物似信手拈来,却又浑然天成。园中小路曲径通幽,景色幽美,风光旖旎。公园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这里丛林芦苇婆娑多姿,芳草萋萋,鸟语花香,清风拂面,河里浮光跃金,鱼燕翻飞,九曲连桥通幽,垂柳轻拂水面。抚亭而视,绿树连荫,起伏跌宕,蒙古包点缀其间,步步是景,处处生辉。到了冬天,滨河公园又成为天鹅的乐园。这些天鹅白天成双成对地在缓缓流动的河水里觅食、游弋嬉戏,晚上就卧在野草边休息。天鹅们悠然自得的身姿、悦耳的鸣叫声,吸引了众多的市民到滨河公园观看这难得的景观。摄影爱好者们则支起三脚架,架好长焦照相机,耐心地守候,把天鹅优雅的身影一一收进镜头、把这一美好的瞬间封存起来。面对着纷至沓来的观众以及摄影镜头,天鹅们落落大方,潇洒自如,演绎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感人场景。
博尔塔拉河的水是浓厚的,浪花是调皮的。阳光普照大地,河水一如既往翻腾着细浪,向下汹涌而去,将生命与众多生灵融为一体。博尔塔拉河中盛产一种鱼,被当地人称为“狗鱼”。这种鱼属于小型杂食型鱼类,喜群聚活动,通体褐色,身上有斑点花纹,大者如筷子长短,小者如手指头。这种狗鱼,肉质绵软,味道鲜美,用狗鱼煲汤,富有营养价值,是当地人宴席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随着哈日图热格河、大河沿子河的加入,这时的博尔塔拉河的河水是充盈的,就像是一个哺乳期的女子,总有流不完的乳汁,在浇灌和孕育着下游数十万亩的田地。下游的人们,发挥自己的聪明与智慧,开发利用着这份苍天赐予的厚礼,滋润着万亩良田。那翠绿连天的棉田、瓜地、葡萄园,多半是被这清悠悠的博尔塔拉河水供养起来的。
博尔塔拉河逐渐走近了它的归宿地——日映波光、月落青萍的鸟类王国艾比湖。艾比湖阳光充足,夏季平均日照时数在10小时以上,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正是有了博尔塔拉河的宝贵水源的补充,才使得艾比湖成为动植物的乐园,给戈壁荒漠带来了无限生机,也才遏制了艾比湖的干涸与环境退化,维持住艾比湖的生态平衡。
靠近入河口一带,水草丰美。丰富的水源和丛生的芦苇,使河水产生了丰富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其中有“软黄金”之称的卤虫卵,产量在国内盐湖中独占鳌头。这些都给鱼儿们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而这些鱼儿又引来了大批的水鸟。艾比湖的每年夏季,蓝色的波涛,荡漾不息;岸边的芦苇丛,绿意正浓;湖面上嬉戏的天鹅、野鸭、大雁婉转啼鸣。秋季,碧水长天,芦花飞放,朝日起,夕阳下,湖面流彩溢霞,绮丽迷人。湖的四周,有大片的梧桐、梭梭、红柳等灌木林,成为鹿、野羊、野兔、野鸡的栖息地,还生长着勿忘我、千里光、紫罗兰等芳草野花。冬季,波涛在冷空气影响下,形成了层层叠叠的巨大冰块。第二年春天,湖水解冻,许多鸟类又来到这里,生儿育女,年复一年。
不论什么季节,不论流经何处,博尔塔拉河都让人感到生命的律动。在它激荡不羁而又宽厚沉稳的性格里,始终有种不放弃生的信念。站在河岸边,看着清清的河水哗哗流淌,体会着它的前世与来生。河里流淌着的,是绵延不绝的生命与恩情,是高山雪原的万种风情。
伴随着雪山草原、茂盛丛林、碧草野花、阡陌纵横的绿洲,走过博尔塔拉河,这些都会形成永久的记忆。记住了博尔塔拉河,就会记住了博尔塔拉这个地方,记住了新疆西部这块青灰色的草原。
悠悠博尔塔拉河,是一条古老而神圣的永不枯竭的长流水,是一个年轻而迷人的正在焕发青春的精灵,是一首婉转吟唱的歌,是一幅立体的画、流淌着的诗,是一本品读千遍也不够、历阅千秋也不尽的长卷书。博尔塔拉河,将带着欢笑和希望,向着远方,向着太阳,永远奔流不息。
博尔塔拉,被称作是“青灰色的草原”。这地方一听就觉得驼铃响,这地方一唱就觉得草原那么广,这地方一想就闻到了奶茶香,这地方一念就觉得故乡路长长。
博尔塔拉河,发源于别格怎山和阿拉套山汇合处的空郭罗鄂博山的艾生达坂。这里,雪峰环绕,发育其间的大小山溪像一把梳齿从一个个山谷里流淌出。接着,在中下游与鄂托克赛尔河、阿日夏提河、哈日图热格河、大河沿子河等支流一起,像女人没有梳理好的头发,从阿拉套山、婆罗科努山上,一缕缕盘旋而下,最终携百川雪水,成就了博尔塔拉河的广博与丰富。博尔塔拉河由西向东,穿山涉谷,流经温泉县、博乐市、精河县,经过近300公里的跋涉,最后注入了艾比湖。
有水的地方就有活力,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性。水能养育万物,水能包融万象。是博尔塔拉河,带给了博尔塔拉这块土地绿色与希望,养育了各族儿女,同样也养育了白云般的羊群,成为闻名遐迩的“西来之异境,世外之灵壤”。在中国,水文化源远流长。毛泽东的诗词中就有许多写水的,或直接写水,或间接写水,或字带水旁。俗话“一河一天地”,博尔塔拉人与江南水乡的人一样,都有一种水的情结,爱把河称作为“母亲河”,而水则成了“母亲的乳汁”。
博尔塔拉河是大自然书写了千万年的无字天书。她孕育了博尔塔拉多元文化的基因。这种文化悠远深厚,囊括了土尔扈特蒙古东归文化、察哈尔蒙古西迁戍边文化、丝路古道文化、农垦文化、古文物文化、草原文化、边塞文化、绿洲文化,汉、蒙、维、哈等各世居少数民族风情文化,特色浓郁,魅力独具。
博尔塔拉河虽然没有长江波浪汹涌、万马奔腾的气势,也没有黄河那样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观,但是她也一样被博尔塔拉人称之为青色草原的母亲。她像一个散漫的、没有心思的少女,时而湍急,时而缓慢,随意漫流,轻盈飘逸,河两岸或是金黄、或是翠绿的树叶衬托着清澈的水。河水到了中下游,摆脱了青春草率的气质,沉淀了狂野和浮躁,变得从容不迫、宠辱不惊。在博尔塔拉河谷中行走,就好似漫步于悠长曲折的时光隧道之中。
博尔塔拉河是青色草原的魂,如果没有博尔塔拉河,那么草原与农田也会如同迟暮的美人,容颜枯竭,失去生机、失去绿色,就没有生命的延续,就没有博尔塔拉的活力与生机,也就没有草原的欢歌与韵律,没有下游农耕的春播与秋收。这条维系博尔塔拉生命与绿色的河,积淀了对森林和草原的记忆,轻轻巧巧从远方奔来,淌过雪山,穿越戈壁,历经艰险,永远青春荡漾,不曾沾染一丝沿途的风尘。经过长途跋涉的历练,看起来更加盈盈妩媚、楚楚动人。博尔塔拉河犹如一条纯白的丝带,把阿拉套山的恢宏气势与青色草原的温良厚重巧妙连接,这一连就是数千年,这一连,就连出了一串深深浅浅的历史。
博尔塔拉河是见证历史的河
博尔塔拉河见证了成吉思汗在人生的巅峰时期率领大军征服西域的铁蹄与豪迈,也见证了察哈尔蒙古八旗万里西迁、屯垦戍边的壮举,见证了吐尔扈特蒙古部落在渥巴锡汗的率领下,毅然东归祖国的波澜壮阔、悲壮与执着。200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他们用长枪和硬弓捍卫了祖国的边陲;200年的凄风苦雨,筚路蓝缕,他们以血汗和牧歌镌刻了博尔塔拉的历史丰碑。
18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为了确保西北地区管辖和军事防御,有计划地进行戍迁移民。1762年到1764年,清政府分两批、各1 000兵丁,赶着牛羊,从张家口一带出发,告别家乡,长途跋涉,履尽浩如海洋的戈壁荒漠,穿越一路高山峻岭、川流险境,饱尝了噙泪惜别于故土与父老乡亲的辛酸情愫,亲历了迁徙行军途中的甜酸苦辣。历经大半年,始到达目的地。西迁后的察哈尔蒙古军民,在今天的博尔塔拉地区落营,分别同索伦营、锡伯营和厄鲁特营遥相呼应,自北向南并连结伊犁河成为我国西部边界的忠实守卫者和建设者之一。他们驻守台站,守卫卡伦,换防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等地,巡查哈萨克和布鲁特游牧边界,发展当地农牧业生产,维护内部安定,先后参加平定张格尔、七和卓、倭里罕之乱,参加驱逐阿古柏侵略势力的战役,为抵御沙俄侵略者,守疆卫土,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土尔扈特蒙古部落东归,为博尔塔拉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反抗沙俄对土尔扈特的种族灭绝和压迫,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一月五日,27岁的渥巴锡汗,带领土尔扈特3.3万余户,近17万人,高呼“我们要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毅然踏上回归祖国的万里征途。他们一路冲破哥萨克的拦截,粉碎了5 000俄军和哈萨克及巴什基人共2万军队的追击。面对战争、疾病和饥饿,人口大量减少,特别是在通过沙喇伯界时,茫茫戈壁,寸草不生,饥饿使土尔扈特人“皆取马牛之血而饮之”。这一切没有动摇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决心。他们历经艰辛,冲破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六月底、七月初进入中国境内,实现了他们多年回到祖国的愿望。土尔扈特东归是一个历史创举,在世界历史中,一个民族远离祖国150多年,作出这种重大民族牺牲回归祖国是非常罕见的。归来后的土尔扈特分为东西南北四路,其中土尔扈特西路居住在博尔塔拉河下游,即今天的博乐市达勒特乡、贝林乡和精河县。
博尔塔拉河是一条流淌着音乐的河
博尔塔拉河是一条流淌着音乐的河。在这里,有著名的蒙古族长调和短调,有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有维吾尔族的木卡姆。是博尔塔拉河哗哗流淌的水,让这些民间艺术经受了时光的洗礼,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蒙古族的长调,其悠长的曲调悠扬而流畅,节奏自由而感情深沉,充满了西部雄伟峻拨的高山牧场气息。 如《奔驰的骏马》:
枣红色的骏马,是我儿时的伙伴;
父亲温暖的怀抱,是我生长的摇篮。
剽悍的骏马,昂首奔驰在草原;
洁白的毡房,有我无限的依恋。
父亲悠扬的琴声,伴随我长大;
敬爱的父亲,是我人生的灯塔。
浓浓的奶茶,系着母亲的思念;
遥远的毡房,装着父亲的期盼。
蒙古族短调则有固定的曲调,往往即兴填词演唱,节奏明快,内容风趣幽默。
如《察哈尔八旗》:
徐徐东升的太阳,
在一片朦胧的烟雾里。
我们的故乡察哈尔八旗哟,
不知离这儿有多遥远。
冉冉升起的太阳,
在一片弥漫的云雾里。
咱们的家乡察哈尔八旗哟,
不知离这儿有多遥远。
我多么想念可爱的家乡,
可惜没有雄鹰的翅膀。
我时刻想念可爱的家乡,
可惜没有雄鹰的翅膀。
蒙古族长调、短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歌词押韵合辙,唱起来朗朗上口。蒙古族民间还流传着许多优美动听的歌,以歌颂英雄巴特尔为主题的《江格尔》最有代表性。
博尔塔拉河是一条金丝带
博尔塔拉河是一条金色丝带,从西部边境的发源地开始,把一个个村落、城镇,把各个景点景区像一串串珍珠连接在一起。
在博尔塔拉河最上游,被称为“卡昝河”,位于温泉县西部山区,海拔3 000米~4 000米,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寒冷风雪气候。这里有一座边防站,人们习惯地叫作“卡昝河边防站”。在边防站周围高山牧场上,居住着300多户牧民,这里不光有温泉县本地的牧民,还有霍城县、伊宁市的牧民,他们交叉居住、放牧生活,时间一长,难免产生矛盾与纠纷。卡昝河边防站就成为一个没有任命的“卡政府”。牧民因草场纠纷请“卡政府”调解,牧民家里有了矛盾愿意找“卡政府”说说,有的牧民找对象还要请“卡政府”当参谋。“卡政府”一心为民,开办了“为民商店”、草原季节小学,为牧民风雪抢险,救回牧畜财产。1974年8月17日,边防站军医高继友深夜带病出诊抢救蒙古族重病儿童,返回途中落水牺牲,他把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这片高山雪原之上。
如果你有机会到了卡昝河,一定不要忘了去看一眼“国旗墙”。由于卡昝河常年大风不止,普通的国旗挂起来没有两天就会被狂风撕裂,于是边防站官兵们开动脑筋,最后用钢筋水泥垒起了一面国旗墙,刷上红色油漆,这样,一面迎风傲雪、鲜艳夺目的国旗矗立在国境线上,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博尔塔拉河在温泉县境内的这一段被称为“温泉河”。出生于温泉县、并在温泉县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著名军旅歌唱家王宏伟,他用一曲《温泉河》,让温泉县红遍了天山南北:“故乡的大地托起了我/父亲的臂膀般的温泉河/嫩绿的草原养育了我/母亲的奶水般的温泉河/温泉河啊温泉河/常在我血里流过/泛起了思念的浪花几多……”
“温泉河”这一段河又被称为“古生物活化石”的新疆北鲵栖息地——苏鲁别珍自然保护区。新疆北鲵是生活在三亿年前的古生物,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宝库中珍贵的物种资源。在新疆北鲵身上,三亿年前的生命进化线索竟然变得如此清晰,这是怎样的神奇和不可思议。
还有传奇色彩的“母亲石”,在宋朝时就被附近的牧民奉为求子祈福之神。它造型奇特,极具灵气,前来祭祀朝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景区内还有许多春秋战国时期的“赛种人”墓葬群、古岩画,可供游人怀古探秘。
温泉河两岸生长着茂盛的森林植被,这里树木葱茏,藤蔓缠绕,翠谷清流,泉响石鸣,蜿蜒曲折的河水像一条飘带纵贯其间。蔚蓝蔚蓝的天空、高低起伏的远山、郁郁葱葱的山林景色、亮晶晶的河水构成了温泉河谷独特而优美的画卷,是漂流、户外探险的好去处。
居住在上游的牧人们有一个传统:特别敬畏苍天、敬畏山水,从不在山岗草地乱采滥挖,从不把污物丢弃在河流中。谁要是在河流上游洗澡洗衣,必遭众人责难,严重了还要受惩罚。也许正因为如此,温泉河两岸,少有工业废水废料排入博尔塔拉河,清清的、漫流而过的河水随性滋养了多种野生的草木杂树,仿佛一个巨大的肺,为整个下游带去了清新。
博尔塔拉河像一个不知疲倦的仙子,用心织造着人间最美的丝带。它又像冬不拉有两根羊肠弦,弹拨着牧人的忧郁和欢乐。博尔塔拉河又是一根不倦的快乐之弦,日夜不息地为树木花草们弹颂着大地最温暖的声音,唱着欢快的歌谣向中下游博乐市、精河县奔涌而去。
博尔塔拉河是带来无限生机的河
进入博乐市境内,博尔塔拉河在五一水库一带凝聚,寻找到了一个温馨的港湾。河水到了这里,像缓缓流动的液态金属,闪着粼粼的银光。整个五一水库像一个硕大的绿色果盘,积蓄着生命之水,让博尔塔拉河水在这里暂停休憩,以待更远的征程。与五一水库相邻相通的河道,则开辟为人民公园和滨河公园。滨河公园保持原有地形地貌,依山就势,顺水而行,布局大气,一景一物似信手拈来,却又浑然天成。园中小路曲径通幽,景色幽美,风光旖旎。公园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这里丛林芦苇婆娑多姿,芳草萋萋,鸟语花香,清风拂面,河里浮光跃金,鱼燕翻飞,九曲连桥通幽,垂柳轻拂水面。抚亭而视,绿树连荫,起伏跌宕,蒙古包点缀其间,步步是景,处处生辉。到了冬天,滨河公园又成为天鹅的乐园。这些天鹅白天成双成对地在缓缓流动的河水里觅食、游弋嬉戏,晚上就卧在野草边休息。天鹅们悠然自得的身姿、悦耳的鸣叫声,吸引了众多的市民到滨河公园观看这难得的景观。摄影爱好者们则支起三脚架,架好长焦照相机,耐心地守候,把天鹅优雅的身影一一收进镜头、把这一美好的瞬间封存起来。面对着纷至沓来的观众以及摄影镜头,天鹅们落落大方,潇洒自如,演绎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感人场景。
博尔塔拉河的水是浓厚的,浪花是调皮的。阳光普照大地,河水一如既往翻腾着细浪,向下汹涌而去,将生命与众多生灵融为一体。博尔塔拉河中盛产一种鱼,被当地人称为“狗鱼”。这种鱼属于小型杂食型鱼类,喜群聚活动,通体褐色,身上有斑点花纹,大者如筷子长短,小者如手指头。这种狗鱼,肉质绵软,味道鲜美,用狗鱼煲汤,富有营养价值,是当地人宴席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随着哈日图热格河、大河沿子河的加入,这时的博尔塔拉河的河水是充盈的,就像是一个哺乳期的女子,总有流不完的乳汁,在浇灌和孕育着下游数十万亩的田地。下游的人们,发挥自己的聪明与智慧,开发利用着这份苍天赐予的厚礼,滋润着万亩良田。那翠绿连天的棉田、瓜地、葡萄园,多半是被这清悠悠的博尔塔拉河水供养起来的。
博尔塔拉河逐渐走近了它的归宿地——日映波光、月落青萍的鸟类王国艾比湖。艾比湖阳光充足,夏季平均日照时数在10小时以上,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正是有了博尔塔拉河的宝贵水源的补充,才使得艾比湖成为动植物的乐园,给戈壁荒漠带来了无限生机,也才遏制了艾比湖的干涸与环境退化,维持住艾比湖的生态平衡。
靠近入河口一带,水草丰美。丰富的水源和丛生的芦苇,使河水产生了丰富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其中有“软黄金”之称的卤虫卵,产量在国内盐湖中独占鳌头。这些都给鱼儿们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而这些鱼儿又引来了大批的水鸟。艾比湖的每年夏季,蓝色的波涛,荡漾不息;岸边的芦苇丛,绿意正浓;湖面上嬉戏的天鹅、野鸭、大雁婉转啼鸣。秋季,碧水长天,芦花飞放,朝日起,夕阳下,湖面流彩溢霞,绮丽迷人。湖的四周,有大片的梧桐、梭梭、红柳等灌木林,成为鹿、野羊、野兔、野鸡的栖息地,还生长着勿忘我、千里光、紫罗兰等芳草野花。冬季,波涛在冷空气影响下,形成了层层叠叠的巨大冰块。第二年春天,湖水解冻,许多鸟类又来到这里,生儿育女,年复一年。
不论什么季节,不论流经何处,博尔塔拉河都让人感到生命的律动。在它激荡不羁而又宽厚沉稳的性格里,始终有种不放弃生的信念。站在河岸边,看着清清的河水哗哗流淌,体会着它的前世与来生。河里流淌着的,是绵延不绝的生命与恩情,是高山雪原的万种风情。
伴随着雪山草原、茂盛丛林、碧草野花、阡陌纵横的绿洲,走过博尔塔拉河,这些都会形成永久的记忆。记住了博尔塔拉河,就会记住了博尔塔拉这个地方,记住了新疆西部这块青灰色的草原。
悠悠博尔塔拉河,是一条古老而神圣的永不枯竭的长流水,是一个年轻而迷人的正在焕发青春的精灵,是一首婉转吟唱的歌,是一幅立体的画、流淌着的诗,是一本品读千遍也不够、历阅千秋也不尽的长卷书。博尔塔拉河,将带着欢笑和希望,向着远方,向着太阳,永远奔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