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美知识产权规则竞争激烈,以商业秘密、药品专利和技术转让制度为代表的美式规则暂时取得竞争优势,但在百年变局下,其面临“超TPP”规则孤掌难鸣、美国意志扩散乏力等困境,可能趋向衰落.“中国支持的知识产权规则”(IPRSC)已发展出五大议题,分别是:恶意商标;知识产权合作与技术转让;专利及相关权利;遗传资源、传统知识与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实施.中国虽然尚处守势,但其顺应百年变局之大势,已走上国际化正轨.当前中美知识产权规则竞争尚存悬念,中国应针对本国知识优势扬长避短,暂时搁置短期内无法解决的制度分歧,发掘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美知识产权规则竞争激烈,以商业秘密、药品专利和技术转让制度为代表的美式规则暂时取得竞争优势,但在百年变局下,其面临“超TPP”规则孤掌难鸣、美国意志扩散乏力等困境,可能趋向衰落.“中国支持的知识产权规则”(IPRSC)已发展出五大议题,分别是:恶意商标;知识产权合作与技术转让;专利及相关权利;遗传资源、传统知识与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实施.中国虽然尚处守势,但其顺应百年变局之大势,已走上国际化正轨.当前中美知识产权规则竞争尚存悬念,中国应针对本国知识优势扬长避短,暂时搁置短期内无法解决的制度分歧,发掘中美制度共识,并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
其他文献
解放战争中,华东野战军主将粟裕发出“子养电”,向中央密报“管见所及,斗胆直陈”.毛泽东召见后,给的结果让粟裕感到毫无准备.粟裕作出“先打开封,后歼援军”,于是,攻打开封部署形成.粟裕出神入化的战役指挥艺术,为中国军事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陈士榘采用“金角银边”,从“这个”地方突破,从而揭开了城垣攻坚战的序幕.毛泽东亲笔修改喊话材料,这是解放战争史上唯一的一次.猛攻龙亭,开封战役激战的最后胜利,赢得了中共中央的电贺嘉奖.解放开封的历史影像,记录了战场真实,留下了难以复制的珍贵影像.开封战役后的豫东战役第二
内部证成决定了案件审判逻辑结构的正确,外部证成决定了案件逻辑适用前提的正确.对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相似性的比较,是确保待决案件与指导性案例存在类似关系的重要前提.一些待决案件与指导性案例虽然在案情方面看起来相似,但在具体法律证成中存在根本差异.由于在本质上没有类案关系,参照指导性案例对这些待决案件做出裁判是错误的,这不仅会导致个案中的司法不公,造成“异案同判”,甚至会破坏整个指导性案例的参照系统.只有当待决案件与指导性案例的内部、外部证成均具有相似性时,才可以在“依法裁判”的基础上,参照指导性案例达到“同案
法律评注是德国法典化运动的产物,它的出现使法律科学不再脱离司法实践.因为对现行法的诠释始终以判例法为依托,法律评注取代大部头的法学著作和教科书而成为德国法学文献的标准形式,并将法学者与法律实务工作者团结在评注这一平台之上.作为法教义学的重要传播媒介,法律评注致力于将法律科学和司法裁判联系起来,并追求成文法的内部体系化,使制定法更具实用性.法律评注的百年发展史,不仅成就了作为技艺的法学,而且对于将现行法理解为成文法和判例法相融合的产物作出了贡献,并在这个意义上推动了法的续造.
流放在清季被移植而来的监禁刑所替代后,民国政府又多次流放监犯,其中以徒刑改遣、恢复流刑之争和移犯垦边为典型事件.从法律移植的角度看,由于中国社会尚不具备广泛适用监禁刑的条件,故而流放便作为一种调适手段应运而生.不过主张流放者无意恢复古代流放制度或彻底否定法律移植,而是想在认同西方感化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一种适合于中国社会的“新流刑”.他们主张即便在思想共识下,各国仍可依据国情来建立不同的制度,而不应削足适履.流放监犯在民国末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立法思维长期带有求速求全的倾向,故而对法律移植的反思亦多止
一、引言rn在法学知识飞速增加、日益零散的今天,由谁来决定哪些可以被遗忘,哪些需要保存?在德语法圈,没有比法律评注更合适承担这一任务的载体了.[1]在其他国家,是否有类似的文献类型?如果没有,对于法学研究的影响如何?在未来司法与法学界对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利用愈发普遍时,是否还需要人工的知识筛选机制?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时,一个捷径是参考2020年底出版的德文文集《法律评注:一个国际性的比较》(以下简称《评注比较》).
为限制被害人承诺在故意伤害罪中的有效性,学界以善良风俗或者伤害程度为由进行的尝试,都因根本上缺乏立法支持而不具可行性.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对生命法益予以严格保护,当重伤行为严重危及被害人的生命时,被害人承诺不能阻却行为的违法性,以实现法律对于生命权的周延保护.我国刑法采用了“单一制”的共同犯罪立法体例,现行《刑法》第232条关于“故意杀人的”的概括性规定包含实行、教唆、帮助以及同意杀人等多种侵害他人生命的行为,为本文以“严重危及生命的重伤行为”作为故意伤害罪中被害人承诺有效与否的界分标准提供了规范支撑,
《指导意见》建立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有关合规计划有效性评估的主体、对象、标准等方面的规定仍然有待于完善.从权责明确与提高社会认同的角度而言,评估主体应是具备相应专业知识与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第三方.评估标准应根据合规计划是制定、实施于犯罪之前还是之后略作不同.在对具体合规计划进行评估之际,第三方组织应遵循静态与动态、整体与个案、外部与内部、专业与常识相结合的原则.评估结论不但是检察机关在起诉阶段决定是否起诉、是否采取以及变更强制措施的重要参考,而且还是人民法院定罪量刑的重要情节,应通过
版权保护的财产权劳动学说与财产权人格理论兴起于人的理性价值彰显的年代,虽思辨、浪漫有余,但严密性不足;版权保护的工具主义理论则缺乏必要的价值引领.人本主义注重关照感性的具体个体的生存样态,以现实主义面向弥补了理性建构理论的不足.面对技术理性的侵蚀,人本主义在金钱至上、传媒垄断文化市场的当下仍能凸显人的价值.着眼于版权主体利益不均衡状态,人本主义版权保护理念的实现应从创作者和使用者权益入手.在具体制度设计方面,应适当提升网络平台注意义务标准,发挥集体管理组织和版税费率制定组织的作用,确立创作者合同权益的保障
如何赋予“未来法治”这样一个新鲜的表达以实质性的内容,是法学研究必须审慎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否则运用一个含义不确定甚至模糊的概念进行理论和实务的表达,极易造成概念的混乱和资源的浪费,导致理论研究呈现出“新瓶装旧酒”“热闹而不深刻”的现象.中国法治建设仍然处于不断的推进之中,法治所指涉的国家和社会的法治化治理,是一个当下即时的概念,需要的是现实且有针对性的思考,不能“避当下而求未来”.“未来法治”的内容指向仍然是科技与法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当下新兴科技的发展并未动摇现代法治的基本理念,理
有必要理性重审对“口袋罪”的全面否定性评价“标签”.“口袋罪”绝非中国特色产物,立法者的能力瓶颈、立法的局限性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才是其根本缘起.口袋罪名是历史产物,也是现实需求,是法治社会的正常现象并可有序释放正向能量.有必要中立、客观并全面评判,显现其遵从法治的秉性与本真.应调和、消弭其与罪刑法定原则之间的紧张关系.重述刑法应当是事先法而非保障法(事后法)的定位,可以为口袋罪名的存续提供原初的正当性依据.在立法分解上,既要容忍必要的“类罪型”立法技术,也要通过适度的活性化提升立法的适宜性,以清理“口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