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媒体技术深入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给物理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功能,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展现物理教学中基础知识,模拟微观世界的粒子运动,使物理现象中稍纵即逝的瞬间,用变慢速度播放或定格成静止画面,使学生看清楚现象,认识本质,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启发学生的思维,优化了课堂结构,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内容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过程,从而突出和强化了初中物理教学的观察与实验机制。另外,多媒体技术能够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的直感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因此,多媒体技术为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再现性功能,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前提。针对目前初中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和对物理现象缺乏感性认识的实际,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另一方面活跃了教学气氛。对初中学生来讲,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活泼有趣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刺激学生积极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比如在讲《重力》时,教师用多媒体技术中的模拟动画演示牛顿发现重力现象及自然界普遍存在重力现象的情景。由于比较形象生动地演示出苹果从树上落下,跳伞员在空中降落,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这一幅幅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苹果为什么会自己往下落?跳伞员为什么向下降落?水为什么总是向低处流?等等这些现象。以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重力现象,来丰富学生的感知。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地球上的这些物体,只要它们离开支持物,最后总是落向地面;以及是什么力量使河水永不停息地流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最后以模拟动画释疑。通过这些运动着的物理现象的表面,抓住实质:即这些现象都和地球有关,地球在吸引这些物体,从而得出地球对他们的这种吸引作用,我们就把它叫做重力。这节课内容虽然只用了一段模拟动画,但是它却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设一种情景。再结合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生动形象地逐步表达出来。使学生觉得既学起来有趣、概念又容易理解,记忆也很牢固。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物理实验,揭示物理规律,强化物理教学的实验性
对初中学生来说,大多数缺乏较高的物理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物理规律的能力。这也是造成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困难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能否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讲《惯性应用》时,应用惯性解释日常惯性现象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往往由于物理现象瞬时性变化,又涉及力学和运动学中的几个概念,情况较复杂,难于理解,因而回答不清或回答不完整,感到难学。针对这一具体情况,在教学中,在实物演示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动画或录像演示小车遇到障碍物的阻力而停止运动,而小车上的木块没有受到障碍物的阻力,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向前运动。但是又由于木块底部与小车面的摩擦,使木块底部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的作用不能继续向前运动,因而木块倒向前方。这一物理现象虽然非常简单,但是解释清楚确不容易。我们就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动画或录像的可控性、分解性、再现性的功能,把这一具有瞬时变化的物理现象放“慢镜头”。同时对小车、木块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逐个分析,由于图像清晰,模拟逼真,便于教师讲解和学生观察、理解,因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它几个有关应用惯性解释现象的投影出来,进行演示,并让学生照前面的讲述进行分析,进行解释。通过举一反三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很快掌握应用惯性解释物理现象的方法。再如大气压强、液压刹车的应用、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液体热传递中的对流现象等等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形象直观;他说明问题,揭示物理规律,从而加强物理教学课堂的实验性。
还有些物理实验,虽然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但是由于教具小等原因,不便于全班学生观察;特别是复习阶段的重复演示,内容多,时间紧,一一演示很难办到;这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物理实验,可以加强物理教学的实验性。
比如《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是一节使用多种电学仪器的实验课,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要求较高。往往由于学生平时对实验仪器接触较少,一节课使用多种电学仪器进行测量,有的学生就感到不知所措,经常出现电路连接错误,还出现忙了一节课,结果连一个实验数据还没测量出来的情况。为了减轻学生实验的难度,让学生按步骤顺利做好实验,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了测试小灯泡电功率模拟实验过程的模拟动画,课前教师结合实物实验,分步演示,讲清仪器使用方法和实验步骤,省时省力,直观性、可操作性强,因而大大加快了学生实验速度和准确性。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信息反馈,教与学双向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学表明: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和控制过程。而控制过程又是通过信息反馈来实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信息反馈,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要措施之一。
比如将某些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制成填空、填图、填表,以及选择、判断、改错等等各种类型标准化训练习题的文字灯片。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握时机,及时映现在屏幕上,学生可口答、笔答、讨论;进行讲评。其容量之大、题型变化之多,方法之灵活,出示之快捷,反馈之及时,作用之显著都是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及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可在学生做练习时配上轻快的音乐;到检测时,学生输入答案,电脑又会有反应,错了,它会说:“对不起,你需努力!.”;对了,它会说:“你真棒!.”。全部完成时,会响起一阵祝贺你成功的热烈掌声,使人心情格外的舒畅。
如在讲完《阿基米德定律》一节课之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演示:①当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密度液体之中,决定浮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②当体积不同的物体浸没在同一密度液体之中,决定浮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③当同一物体浸没在同一液体的不同深处,浮力大小变化如何?④当一个物体在逐渐浸入液体的过程中,浮力大小如何变化?以及不同体积的物体浸没在不同密度的液体中,浮力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的辩证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这时教师紧紧抓住阿基米德定律及公式,从物体浸入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两个关键因素出发,借助模拟动画的直观形象,将各种情况演示对比、比较、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阿基米德定律的内涵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从而让学生彻底明确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由于多媒体技术模拟动画变化形象具体,启发思维效果良好。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那些学生接受知识遇到阻碍,教师不能用语言详尽描绘,图片不能充分展现,实验不易观察之处,让计算机发挥作用,能尽显独树一帜的风采;同时使物理教学日臻完善,使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轻松。随着学校计算机装备的普及,计算机在辅助物理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一个崭新的物理教学时代已经来临。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内容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过程,从而突出和强化了初中物理教学的观察与实验机制。另外,多媒体技术能够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的直感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因此,多媒体技术为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再现性功能,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前提。针对目前初中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和对物理现象缺乏感性认识的实际,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另一方面活跃了教学气氛。对初中学生来讲,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活泼有趣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刺激学生积极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比如在讲《重力》时,教师用多媒体技术中的模拟动画演示牛顿发现重力现象及自然界普遍存在重力现象的情景。由于比较形象生动地演示出苹果从树上落下,跳伞员在空中降落,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这一幅幅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苹果为什么会自己往下落?跳伞员为什么向下降落?水为什么总是向低处流?等等这些现象。以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重力现象,来丰富学生的感知。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地球上的这些物体,只要它们离开支持物,最后总是落向地面;以及是什么力量使河水永不停息地流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最后以模拟动画释疑。通过这些运动着的物理现象的表面,抓住实质:即这些现象都和地球有关,地球在吸引这些物体,从而得出地球对他们的这种吸引作用,我们就把它叫做重力。这节课内容虽然只用了一段模拟动画,但是它却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设一种情景。再结合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生动形象地逐步表达出来。使学生觉得既学起来有趣、概念又容易理解,记忆也很牢固。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物理实验,揭示物理规律,强化物理教学的实验性
对初中学生来说,大多数缺乏较高的物理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物理规律的能力。这也是造成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困难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能否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讲《惯性应用》时,应用惯性解释日常惯性现象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往往由于物理现象瞬时性变化,又涉及力学和运动学中的几个概念,情况较复杂,难于理解,因而回答不清或回答不完整,感到难学。针对这一具体情况,在教学中,在实物演示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动画或录像演示小车遇到障碍物的阻力而停止运动,而小车上的木块没有受到障碍物的阻力,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向前运动。但是又由于木块底部与小车面的摩擦,使木块底部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的作用不能继续向前运动,因而木块倒向前方。这一物理现象虽然非常简单,但是解释清楚确不容易。我们就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动画或录像的可控性、分解性、再现性的功能,把这一具有瞬时变化的物理现象放“慢镜头”。同时对小车、木块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逐个分析,由于图像清晰,模拟逼真,便于教师讲解和学生观察、理解,因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它几个有关应用惯性解释现象的投影出来,进行演示,并让学生照前面的讲述进行分析,进行解释。通过举一反三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很快掌握应用惯性解释物理现象的方法。再如大气压强、液压刹车的应用、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液体热传递中的对流现象等等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形象直观;他说明问题,揭示物理规律,从而加强物理教学课堂的实验性。
还有些物理实验,虽然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但是由于教具小等原因,不便于全班学生观察;特别是复习阶段的重复演示,内容多,时间紧,一一演示很难办到;这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物理实验,可以加强物理教学的实验性。
比如《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是一节使用多种电学仪器的实验课,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要求较高。往往由于学生平时对实验仪器接触较少,一节课使用多种电学仪器进行测量,有的学生就感到不知所措,经常出现电路连接错误,还出现忙了一节课,结果连一个实验数据还没测量出来的情况。为了减轻学生实验的难度,让学生按步骤顺利做好实验,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了测试小灯泡电功率模拟实验过程的模拟动画,课前教师结合实物实验,分步演示,讲清仪器使用方法和实验步骤,省时省力,直观性、可操作性强,因而大大加快了学生实验速度和准确性。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信息反馈,教与学双向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学表明: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和控制过程。而控制过程又是通过信息反馈来实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信息反馈,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要措施之一。
比如将某些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制成填空、填图、填表,以及选择、判断、改错等等各种类型标准化训练习题的文字灯片。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握时机,及时映现在屏幕上,学生可口答、笔答、讨论;进行讲评。其容量之大、题型变化之多,方法之灵活,出示之快捷,反馈之及时,作用之显著都是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及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可在学生做练习时配上轻快的音乐;到检测时,学生输入答案,电脑又会有反应,错了,它会说:“对不起,你需努力!.”;对了,它会说:“你真棒!.”。全部完成时,会响起一阵祝贺你成功的热烈掌声,使人心情格外的舒畅。
如在讲完《阿基米德定律》一节课之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演示:①当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密度液体之中,决定浮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②当体积不同的物体浸没在同一密度液体之中,决定浮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③当同一物体浸没在同一液体的不同深处,浮力大小变化如何?④当一个物体在逐渐浸入液体的过程中,浮力大小如何变化?以及不同体积的物体浸没在不同密度的液体中,浮力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的辩证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这时教师紧紧抓住阿基米德定律及公式,从物体浸入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两个关键因素出发,借助模拟动画的直观形象,将各种情况演示对比、比较、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阿基米德定律的内涵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从而让学生彻底明确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由于多媒体技术模拟动画变化形象具体,启发思维效果良好。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那些学生接受知识遇到阻碍,教师不能用语言详尽描绘,图片不能充分展现,实验不易观察之处,让计算机发挥作用,能尽显独树一帜的风采;同时使物理教学日臻完善,使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轻松。随着学校计算机装备的普及,计算机在辅助物理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一个崭新的物理教学时代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