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沥青路面施工与常见质量,接着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
引言
在市政道路中应用沥青混凝土是一种较为广泛的施工材料,如果在公路施工中所采用的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不能更好地满足施工要求,其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公路的质量、经济效益、价值和社会效益。施工的过程中材料控制不严格,混合料配比不合理,都是常见的技术问题,因此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公路效益,深入研究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际价值。
1 沥青路面施工与常见质量
1.1 裂缝
沥青路面常见的裂缝分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状裂缝、施工接缝裂缝。其中纵向裂缝主要由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而发生,尤其路基的填挖交界面、新旧路基交界面等位置最易发生;横向裂缝的产生分为受温度应力的作用、沥青混凝土材料收缩、路基沉降变形等几类;网状裂缝主要由于路面整体强度不足引发;沥青路面施工缝是路面薄弱部分,不论冷接缝或热接缝,施工控制不当均可能在通车后形成裂缝。
1.2 路面坑槽
沥青路面坑槽指路面破坏成深度大于 2cm,面积在0.04m 2 以上的坑洼,主要由于路面材料松散并受动力水影响、机油、柴油等溶剂溶解作用等方面原因引起。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不足、沥青加热温度过高而老化、沥青混合料搅拌不均匀而有花白料、碾压过程中的过压和欠压等问题均可能造成路面松散而形成坑槽。路面坑槽影响行车舒适性,而且对过往交通尤其高速行驶的车辆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1.3 车辙
路面结构型车辙除受路面交通荷载剪切作用反复影响而产生累计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形成车辙,沥青原材料选用不合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路面泛油等均易在通车后形成路面车辙。车辙深度达到一定程度将引起其两侧路面开裂,引发路面结构层进一步破坏。
1.4 推移鼓包
路面推移和鼓包是指路面混凝土沿路面行车方向整体推移而形成前方鼓包、后方开裂。路面基层表面清扫不干净而存在夹层、封层施工质量问题等都会容易造成沥青面层和基层粘结不良。沥青路面建成通车后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由于与基层粘结不良特别在沥青面层施工接缝处开始产生推移,随着时间增长,轮迹带两侧会产生拥包,甚至会出现由于推移而造成的严重鼓包和裂缝。在基层平整度较差、面层厚度较薄的地段往往由于施工质量等原因,基层不平整会反射到沥青路面上,沥青面层不平整会愈加明显,形成波浪。
2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2.1 路基和基层施工
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柔性路面结构,受路基和基层施工质量影响较大。路基不均匀沉降、路面基层破坏均可能引起沥青路面破坏。
路基施工应选用符合要求的填料分层填筑压实,填挖交界面和新旧路基交界面除挖台阶等措施外,可采用设置土工格栅、注浆等措施确保路基整体稳定性。沥青路面基层作为承重层,将路面荷载传递至路基,其施工质量对沥青路面至关重要,一般选用半刚性材料,施工控制关键为混合料的含水率控制、压实度和强度、厚度、平整度等也应满足设计要求,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打好基础。
2.2 沥青材料及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沥青材料、碎石材料及沥青混合料结构类型是沥青路面质量的基础,一般在设计阶段已确认,施工阶段控制重点为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分为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组成和沥青性能,即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决定其矿料间隙率及碾压成型后的孔隙率、饱和度等体积指标,也对路面泛油有决定性影响。
2.3 摊铺
沥青混凝土摊铺前对下层标高超出允许偏差,平整度不佳的地段,应予高程调整或采用基准线形式予以改正,使其达到规定标准。路面宽度较宽时候可选用两台摊铺机前后根据沥青路面类型及施工温度错开10~20m 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摊铺机作业应做到连续均衡地进行摊铺,尽量减少停机次数,摊铺速度一般情况为2~4m 为宜,无特殊情况中途不得停顿。所谓均衡摊铺就是尽量用相同的速度摊铺,不随意改变摊铺速度,否則容易影响路面平整度及表观质量。
2.4 路面压实
压实工艺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初压和终压应采用静压模式,复压可采用振动压路机振压、轮胎压路机压实方案,压路机速度应满足规范要求,一般控制未初压 2~3km/h,复压 3~5km/h,终压 3~6km/h。路面压实一般要求遵循“高频、低幅、紧跟、慢压”,为保证路面平整度压路机折返应呈梯形,不应在同一断面上,相邻碾压带一般要求重叠 10-20cm,不宜过小或过大,否则均易出现条带状离析,影响路面质量和美观性,并由横断面的低处向高处碾压(正常路段一般由两侧向中间,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对于局部区域大型压路机无法压实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振动夯板予以压实,确保路面整体压实质量。
2.5 接缝处理
沥青路面的接缝为薄弱位置,容易发生开裂、破损等问题。沥青路面的接缝分为热接缝和冷接缝,热接缝一般存在于多台摊铺机梯队作业的衔接位置,冷接缝一般为施工缝或改扩建项目中的新旧路面交界位置。
沥青路面的接缝无论纵横接缝上下面层层之间应错开一定距离,具体为:纵缝不小于 15cm(热接缝)/30~40cm(冷接缝);横缝 1m 以上。热接缝处理相对比较简单,从压实工艺控制即可,冷接缝施工要求相对复杂。
结束语
要保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舒适性、耐久性和使用品质,施工技术创新和施工质量控制至关重要。现有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能够满足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要求,在此情况下施工前后场的管理尤为重要,只有控制好施工全过程中的每个施工环节,才能做出合格乃至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刘敬斌.市政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优势分析[J].四川水泥.2019(01)
[2]岑易频.市政道路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08)
[3]方杰.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层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15)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
引言
在市政道路中应用沥青混凝土是一种较为广泛的施工材料,如果在公路施工中所采用的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不能更好地满足施工要求,其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公路的质量、经济效益、价值和社会效益。施工的过程中材料控制不严格,混合料配比不合理,都是常见的技术问题,因此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公路效益,深入研究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际价值。
1 沥青路面施工与常见质量
1.1 裂缝
沥青路面常见的裂缝分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状裂缝、施工接缝裂缝。其中纵向裂缝主要由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而发生,尤其路基的填挖交界面、新旧路基交界面等位置最易发生;横向裂缝的产生分为受温度应力的作用、沥青混凝土材料收缩、路基沉降变形等几类;网状裂缝主要由于路面整体强度不足引发;沥青路面施工缝是路面薄弱部分,不论冷接缝或热接缝,施工控制不当均可能在通车后形成裂缝。
1.2 路面坑槽
沥青路面坑槽指路面破坏成深度大于 2cm,面积在0.04m 2 以上的坑洼,主要由于路面材料松散并受动力水影响、机油、柴油等溶剂溶解作用等方面原因引起。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不足、沥青加热温度过高而老化、沥青混合料搅拌不均匀而有花白料、碾压过程中的过压和欠压等问题均可能造成路面松散而形成坑槽。路面坑槽影响行车舒适性,而且对过往交通尤其高速行驶的车辆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1.3 车辙
路面结构型车辙除受路面交通荷载剪切作用反复影响而产生累计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形成车辙,沥青原材料选用不合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路面泛油等均易在通车后形成路面车辙。车辙深度达到一定程度将引起其两侧路面开裂,引发路面结构层进一步破坏。
1.4 推移鼓包
路面推移和鼓包是指路面混凝土沿路面行车方向整体推移而形成前方鼓包、后方开裂。路面基层表面清扫不干净而存在夹层、封层施工质量问题等都会容易造成沥青面层和基层粘结不良。沥青路面建成通车后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由于与基层粘结不良特别在沥青面层施工接缝处开始产生推移,随着时间增长,轮迹带两侧会产生拥包,甚至会出现由于推移而造成的严重鼓包和裂缝。在基层平整度较差、面层厚度较薄的地段往往由于施工质量等原因,基层不平整会反射到沥青路面上,沥青面层不平整会愈加明显,形成波浪。
2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2.1 路基和基层施工
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柔性路面结构,受路基和基层施工质量影响较大。路基不均匀沉降、路面基层破坏均可能引起沥青路面破坏。
路基施工应选用符合要求的填料分层填筑压实,填挖交界面和新旧路基交界面除挖台阶等措施外,可采用设置土工格栅、注浆等措施确保路基整体稳定性。沥青路面基层作为承重层,将路面荷载传递至路基,其施工质量对沥青路面至关重要,一般选用半刚性材料,施工控制关键为混合料的含水率控制、压实度和强度、厚度、平整度等也应满足设计要求,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打好基础。
2.2 沥青材料及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沥青材料、碎石材料及沥青混合料结构类型是沥青路面质量的基础,一般在设计阶段已确认,施工阶段控制重点为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分为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组成和沥青性能,即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决定其矿料间隙率及碾压成型后的孔隙率、饱和度等体积指标,也对路面泛油有决定性影响。
2.3 摊铺
沥青混凝土摊铺前对下层标高超出允许偏差,平整度不佳的地段,应予高程调整或采用基准线形式予以改正,使其达到规定标准。路面宽度较宽时候可选用两台摊铺机前后根据沥青路面类型及施工温度错开10~20m 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摊铺机作业应做到连续均衡地进行摊铺,尽量减少停机次数,摊铺速度一般情况为2~4m 为宜,无特殊情况中途不得停顿。所谓均衡摊铺就是尽量用相同的速度摊铺,不随意改变摊铺速度,否則容易影响路面平整度及表观质量。
2.4 路面压实
压实工艺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初压和终压应采用静压模式,复压可采用振动压路机振压、轮胎压路机压实方案,压路机速度应满足规范要求,一般控制未初压 2~3km/h,复压 3~5km/h,终压 3~6km/h。路面压实一般要求遵循“高频、低幅、紧跟、慢压”,为保证路面平整度压路机折返应呈梯形,不应在同一断面上,相邻碾压带一般要求重叠 10-20cm,不宜过小或过大,否则均易出现条带状离析,影响路面质量和美观性,并由横断面的低处向高处碾压(正常路段一般由两侧向中间,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对于局部区域大型压路机无法压实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振动夯板予以压实,确保路面整体压实质量。
2.5 接缝处理
沥青路面的接缝为薄弱位置,容易发生开裂、破损等问题。沥青路面的接缝分为热接缝和冷接缝,热接缝一般存在于多台摊铺机梯队作业的衔接位置,冷接缝一般为施工缝或改扩建项目中的新旧路面交界位置。
沥青路面的接缝无论纵横接缝上下面层层之间应错开一定距离,具体为:纵缝不小于 15cm(热接缝)/30~40cm(冷接缝);横缝 1m 以上。热接缝处理相对比较简单,从压实工艺控制即可,冷接缝施工要求相对复杂。
结束语
要保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舒适性、耐久性和使用品质,施工技术创新和施工质量控制至关重要。现有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能够满足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要求,在此情况下施工前后场的管理尤为重要,只有控制好施工全过程中的每个施工环节,才能做出合格乃至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刘敬斌.市政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优势分析[J].四川水泥.2019(01)
[2]岑易频.市政道路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08)
[3]方杰.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层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