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广西民族文化的全民阅读平台,广西民族文化全民阅读项目“那书苑”融入读者生活、满足读者需求、为读者服务,以文化自信守护广西民族文化的根脉。该项目借助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打造“那文化”阅读体验品牌,尝试IP跨界,打破出版边界,引领民族阅读,唤醒书中的内在价值。项目以嵌入的方式从精神层面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助力乡村民族文化建设,在做到欣赏、赞美、传承、发展、弘扬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欣赏、赞美、传承、发展、弘扬他民族文化,构建了民族精神家园,传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成为各族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
【关 键 词】文化自信;民族文化;“那书苑——广西民族文化全民阅读推广项目”
【作者单位】李雨春,广西民族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2.018
广西民族出版社在广西首府南宁市共建立了3家全民阅读基地——“那书苑”。2019年11月,在全国全民阅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那书苑——广西民族文化全民阅读推广项目”荣获2019年全国全民阅读优秀项目,从全国申报的171个全民阅读项目中脱颖而出,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全民阅读项目,可见,“那书苑”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文章将探寻“那书苑”项目如何构建文化认同渠道;如何将读者的阅读体验融入本地生活的同时突显文化价值;如何引领读者阅读,满足读者需求;如何从文化入手,发挥桥梁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精神家园。
一、“那书苑——广西民族文化全民阅读推广项目”的实践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發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也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那书苑——广西民族文化全民阅读推广项目”就是广西民族出版社的一个特色项目。广西民族出版社成立于1957年,是广西唯一的公益性出版社,其综合实力位居全国民族出版社前列,不仅是全国颇具影响力的民族出版社之一,也是我国面向东盟的一个重要的民族出版基地。
1.基于文化自信视角下的阅读体验平台
壮族是我国最早将野生稻驯化并创造稻作文化的民族之一,他们称水田为“那”。“那”字以其丰富的稻作文化和民族文化内涵,成为壮族的鲜明标志和历史印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壮族先民形成了一个据“那”而作、凭“那”而居、赖“那”而食、靠“那”而穿、依“那”而乐的“那文化”体系。“那文化”是壮族文化体系的中心,“那书苑”正是以孕育出稻作文明为内核的“那文化”演绎而来的阅读体验平台。倡导广西少数民族文化阅读在八桂大地落地生根,打造“那文化”品牌,以文化自信守护广西民族文化根脉,将民族文化融入个人成长,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是广西民族出版社的责任和担当。
2.“那书苑”的定位
“那书苑”在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古岳坡村、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以及南宁市国际会展中心分别设立了古岳书廊、相思湖书廊、会展中心书廊,三家书廊共陈列民族文化图书约3万册。
“那书苑”古岳书廊占地300平方米,是“乡村阅读”“文化乡村”的重要示范点,旨在提升古岳坡村的文化价值,更好地发挥全民阅读在乡村旅游、农家乐、学生研学、亲子体验活动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那书苑”相思湖书廊占地500平方米,是广西高校中的第一家诚信书廊,也是广西民族出版社助力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推动项目。其主要特色是为学生打造无人值守的、共享的、无障碍阅读的公共阅读区。此外,学校开辟近千平方米的土地用作学生体验耕读的“那园”。“那书苑”会展中心书廊开设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占地500平方米。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以“那书苑”书廊为窗口,可搭建广西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的桥梁、民族文化交流基地、版权合作交流平台等,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走出去”。
3.线上阅读,线下体验互动平台
广西民族出版社在线下以“那书苑”作为民族文化阅读体验活动的载体,在乡村、学校、公共场所等设立“那书苑”书廊,使书苑融入当地场景中,让“那文化”图书彰显其价值。在线上,以“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民族文化图书阅读互动平台和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媒体出版数据库为互联网推广途径,提供网上免费在线阅读和知识服务,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和了解广西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弘扬广西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那书苑”开展的“浑然天成手工蓝染艺术体验活动”,让读者体验了广西民族民间具有3000年历史的蓝染技艺,该活动受到众多读者的欢迎;在《桂娃故事之花山岩画传说系列·黑龙洞》的阅读分享会上,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神话故事与剪纸艺术的巧妙结合为读者展现了独特而浓郁的壮族民俗风情;“我们丛书·壮族作家作品系列”收录了11位一线壮族作家的作品,他们都是新时期在文坛上活跃的壮族文学创作翘楚,在该系列作品中给读者倾情奉献了广西故事;壮族节日“三月三”,广西民族出版社开展民俗文化节线上直播活动,为观众展现了传统的壮文化,使其享受民族艺术文化的熏陶。此外,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校椅镇榃僧村支书亲自上阵主播,带货非遗产品及当地助农产品,如甜玉米、茉莉花茶、簸箕粉、横县大粽、五色糯米饭等壮家美食。“那书苑”自设立以来,开展各项活动46场,共向各农村、学校、图书馆等捐赠各类民族文化图书3万余册。
4.接地气的民族文化选题嵌入,彰显民族文化自信
在“那书苑”陈列的图书中,壮文类主要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壮族古代名人故事》《壮族经典生活故事》《壮族经典寓言故事》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画传”系列丛书等;少儿类主要有“少数民族民间故事”系列丛书、“桂娃故事之花山岩画传说”系列丛书等;大众类有“我们丛书·壮族作家作品”系列、“民族团结进步”丛书、“壮族传统情歌”系列、“中国壮医药”丛书、“心连心 一家亲——广西民族团结知识读本”系列等;学术类的有“壮学丛书”“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善本”等。 “那书苑”既是阅读体验的平台,也是图书选题策划、组稿的平台,如《壮语入门》+音频+视频+“云”的出版选题,就是基于对民族语言的传承和保护而开发的。
二、“那书苑”作为阅读体验平台的发展空间
1.坚持公益定位,多方共同助推
民族文化的全民阅读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方面的助推。“那书苑”的建设和推动,仅靠一家出版社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各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方面的支持与合作为“那书苑”的可持续运营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目前,“那书苑”在开展各类活动方面大多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有效地提高了全民阅读的可操作性。但因与当地的资源融合渗透有限,“那书苑”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力量仍然薄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没有得到有效释放,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需要政府和多方力量形成合力,以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读者定位的差异性为阅读推广带来挑战
“那书苑”古岳书廊将读者定位为村民和中小学校的学生研学;相思湖书廊将读者定位为在校的大学生;会展中心书廊将读者定位为参加会展的来宾和观众。“那书苑”因人而设的定位还须对目标群体进行细分,从差异性的细分找准目标读者需求的细分和服务内容细分。3家书廊的图书因种类较少,不能按照细分陈列,主题也并不突出,将有限资源有针对性地释放,对经营者来说是个挑战。
3.依据场景,对内容进行挖掘与融合
全民阅读推广需要通过内容的挖掘与融合彰显图书的价值,包括对文创产品的开发,并将它们融入读者的实际生活中去,以提升读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那书苑”进驻的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古岳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壮族文学艺术家施学贵的故里。截至2019年,古岳村的游客已超10万人次。“那书苑”借助古岳村设立“广西振兴传统工艺古岳工作站”的契机,整合了一批技艺精湛的大师、传承人以及“壮族非遗文化符号”文创团队,通过建立平台、汇聚各方力量,促进振兴传统工艺。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古岳村获得“大国非遗工匠传承基地”的良机,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助力广西优秀民族文化“走出去”。
三、“那书苑”——广西民族文化全民阅读项目的拓展路径
1.以“那书苑”为载体,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
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以各族群众为主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引导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那书苑”为例,“那书苑”集合地方政府的力量,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保护与传承了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过程,并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
2.在规划上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民族文化精神家园
“顶层设计”一词来源于工程学,其在工程学中的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在具体实践中,“那书苑”站在民族团结进步的创建工作高度上,对民族文化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集中有效资源,构建了广西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做好顶层设计,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责任目标为主要内容设定经营目标;二是以公益性为出发点,设计经营模式,得到政策支持,实现良性循环;三是制定差异化多元战略规划;四是建立复合型出版人才队伍;五是以项目合作方式选择运作方案。
2020年初,国家民委发布了《关于命名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充分体现了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融合特征,丰富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类型与供给方式,培育旅游市场品牌,让更多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发挥作用,以文化旅、以文促旅,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对此,广西民族出版社从顶层设计出发,选择适合的村寨设立“那书苑”,打造广西民族文化的“流动图书馆”及广西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IP,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细分目标读者,合理规划“那书苑”的定位与设置,让人们在旅途中可随时借阅,随处归还,形成一种“阅读之旅”的独特体验,同时,以“那书苑”为窗口,向世界传播和分享广西民族的传统文化,
3.创建IP跨界运营团队,实现出版转型升级
IP跨界运营是指IP寻求与跨界的渠道和有特色的品牌合作。一个优质的IP能够突破出版行业的边界,唤醒图书的潜藏价值。“那书苑”深入挖掘本地民族资源,在文化自信的视角下,强化与本地民族的连接,搭建IP社群。以“桂娃故事之花山岩画传说”系列丛书为例,其内在价值可转换为舞台剧、音乐剧、话剧、游戏、文具、玩具、服装甚至电影、电视等。不同的媒介间跨界可抵达不同的受众群体,并拓宽市场边界,使IP成为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的纽带,从而实现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创建IP跨界运营团队,以内容为主线,融合新媒体、新渠道,在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中构建民族的精神家园。
4.建立嵌入式的社區环境,成为情感连接的纽带
建立一个嵌入式的社区环境,通过融合形成一个各取所需、相对稳定的新形式并融入读者生活。一是选题的嵌入,出版的核心在于选题。读者对“那书苑”的需求带来了内容的嵌入,通过有传播力的内容或话题,以“那书苑”为载体、以阅读需求、兴趣为方向,以选题开发为支撑,以IP跨界为手段,以认同需求为黏合剂,唤醒读者对“那书苑”的阅读需求。二是场景的嵌入,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给有需求的读者提供相应的内容支撑其阅读的过程。场景关注的是群体的集中、需求的集中、交互的集中、群体的情绪及状态的集中,如将“那书苑”嵌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博物馆、民族院校等,集合多方资源,使“那书苑”融入读者生活,满足读者需求,为读者服务,成为读者情感连接的纽带。三是连接的嵌入,即通过互联网技术,借助微信公众号、头条、微博、抖音等平台,把有价值的内容连接到受众群体,用内容影响受众。总之,内容平台嵌入价值就是建立社群,实现链接,产生影响,打造价值。
5.构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窗口,实现民族文化“走出去”
广西民族研究所原所长覃乃昌研究员在其发表的文章《“那”文化圈论》中提出,“那”文化圈即稻作文化圈,这个文化圈就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壮学从书》总主编张声震序中这样写道:“从华南到东南亚‘那’地名分布的广大地域,则形成了‘那’文化圈。”利用“那”文化圈文化相通、语言同源、习俗相近的地缘优势,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等在南宁举办的平台作用,以“那文化”为纽带、以“那书苑”为媒介、以图书版权交易为手段,利用多媒体,可拓宽民族交往交流的渠道,增进彼此的交流与理解。
作为广西民族文化全民阅读平台,“那书苑”融入读者生活,满足读者需求,为读者服务,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对构建民族的精神家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费孝通.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2]王明富. 那文化探源——云南壮族稻作文化田野调查[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
[3]周浒. 嵌入性视角下独立书店乡村发展模式探析[J]. 出版发行研究,2020(3):12-18+44.
[4]黄先蓉,张新华,韩隽,等. 关于IP与IP跨界运营若干问题的探讨[J]. 编辑之友,2019(1):10-19.
【关 键 词】文化自信;民族文化;“那书苑——广西民族文化全民阅读推广项目”
【作者单位】李雨春,广西民族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2.018
广西民族出版社在广西首府南宁市共建立了3家全民阅读基地——“那书苑”。2019年11月,在全国全民阅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那书苑——广西民族文化全民阅读推广项目”荣获2019年全国全民阅读优秀项目,从全国申报的171个全民阅读项目中脱颖而出,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全民阅读项目,可见,“那书苑”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文章将探寻“那书苑”项目如何构建文化认同渠道;如何将读者的阅读体验融入本地生活的同时突显文化价值;如何引领读者阅读,满足读者需求;如何从文化入手,发挥桥梁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精神家园。
一、“那书苑——广西民族文化全民阅读推广项目”的实践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發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也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那书苑——广西民族文化全民阅读推广项目”就是广西民族出版社的一个特色项目。广西民族出版社成立于1957年,是广西唯一的公益性出版社,其综合实力位居全国民族出版社前列,不仅是全国颇具影响力的民族出版社之一,也是我国面向东盟的一个重要的民族出版基地。
1.基于文化自信视角下的阅读体验平台
壮族是我国最早将野生稻驯化并创造稻作文化的民族之一,他们称水田为“那”。“那”字以其丰富的稻作文化和民族文化内涵,成为壮族的鲜明标志和历史印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壮族先民形成了一个据“那”而作、凭“那”而居、赖“那”而食、靠“那”而穿、依“那”而乐的“那文化”体系。“那文化”是壮族文化体系的中心,“那书苑”正是以孕育出稻作文明为内核的“那文化”演绎而来的阅读体验平台。倡导广西少数民族文化阅读在八桂大地落地生根,打造“那文化”品牌,以文化自信守护广西民族文化根脉,将民族文化融入个人成长,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是广西民族出版社的责任和担当。
2.“那书苑”的定位
“那书苑”在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古岳坡村、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以及南宁市国际会展中心分别设立了古岳书廊、相思湖书廊、会展中心书廊,三家书廊共陈列民族文化图书约3万册。
“那书苑”古岳书廊占地300平方米,是“乡村阅读”“文化乡村”的重要示范点,旨在提升古岳坡村的文化价值,更好地发挥全民阅读在乡村旅游、农家乐、学生研学、亲子体验活动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那书苑”相思湖书廊占地500平方米,是广西高校中的第一家诚信书廊,也是广西民族出版社助力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推动项目。其主要特色是为学生打造无人值守的、共享的、无障碍阅读的公共阅读区。此外,学校开辟近千平方米的土地用作学生体验耕读的“那园”。“那书苑”会展中心书廊开设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占地500平方米。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以“那书苑”书廊为窗口,可搭建广西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的桥梁、民族文化交流基地、版权合作交流平台等,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走出去”。
3.线上阅读,线下体验互动平台
广西民族出版社在线下以“那书苑”作为民族文化阅读体验活动的载体,在乡村、学校、公共场所等设立“那书苑”书廊,使书苑融入当地场景中,让“那文化”图书彰显其价值。在线上,以“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民族文化图书阅读互动平台和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媒体出版数据库为互联网推广途径,提供网上免费在线阅读和知识服务,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和了解广西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弘扬广西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那书苑”开展的“浑然天成手工蓝染艺术体验活动”,让读者体验了广西民族民间具有3000年历史的蓝染技艺,该活动受到众多读者的欢迎;在《桂娃故事之花山岩画传说系列·黑龙洞》的阅读分享会上,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神话故事与剪纸艺术的巧妙结合为读者展现了独特而浓郁的壮族民俗风情;“我们丛书·壮族作家作品系列”收录了11位一线壮族作家的作品,他们都是新时期在文坛上活跃的壮族文学创作翘楚,在该系列作品中给读者倾情奉献了广西故事;壮族节日“三月三”,广西民族出版社开展民俗文化节线上直播活动,为观众展现了传统的壮文化,使其享受民族艺术文化的熏陶。此外,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校椅镇榃僧村支书亲自上阵主播,带货非遗产品及当地助农产品,如甜玉米、茉莉花茶、簸箕粉、横县大粽、五色糯米饭等壮家美食。“那书苑”自设立以来,开展各项活动46场,共向各农村、学校、图书馆等捐赠各类民族文化图书3万余册。
4.接地气的民族文化选题嵌入,彰显民族文化自信
在“那书苑”陈列的图书中,壮文类主要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壮族古代名人故事》《壮族经典生活故事》《壮族经典寓言故事》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画传”系列丛书等;少儿类主要有“少数民族民间故事”系列丛书、“桂娃故事之花山岩画传说”系列丛书等;大众类有“我们丛书·壮族作家作品”系列、“民族团结进步”丛书、“壮族传统情歌”系列、“中国壮医药”丛书、“心连心 一家亲——广西民族团结知识读本”系列等;学术类的有“壮学丛书”“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善本”等。 “那书苑”既是阅读体验的平台,也是图书选题策划、组稿的平台,如《壮语入门》+音频+视频+“云”的出版选题,就是基于对民族语言的传承和保护而开发的。
二、“那书苑”作为阅读体验平台的发展空间
1.坚持公益定位,多方共同助推
民族文化的全民阅读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方面的助推。“那书苑”的建设和推动,仅靠一家出版社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各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方面的支持与合作为“那书苑”的可持续运营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目前,“那书苑”在开展各类活动方面大多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有效地提高了全民阅读的可操作性。但因与当地的资源融合渗透有限,“那书苑”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力量仍然薄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没有得到有效释放,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需要政府和多方力量形成合力,以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读者定位的差异性为阅读推广带来挑战
“那书苑”古岳书廊将读者定位为村民和中小学校的学生研学;相思湖书廊将读者定位为在校的大学生;会展中心书廊将读者定位为参加会展的来宾和观众。“那书苑”因人而设的定位还须对目标群体进行细分,从差异性的细分找准目标读者需求的细分和服务内容细分。3家书廊的图书因种类较少,不能按照细分陈列,主题也并不突出,将有限资源有针对性地释放,对经营者来说是个挑战。
3.依据场景,对内容进行挖掘与融合
全民阅读推广需要通过内容的挖掘与融合彰显图书的价值,包括对文创产品的开发,并将它们融入读者的实际生活中去,以提升读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那书苑”进驻的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古岳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壮族文学艺术家施学贵的故里。截至2019年,古岳村的游客已超10万人次。“那书苑”借助古岳村设立“广西振兴传统工艺古岳工作站”的契机,整合了一批技艺精湛的大师、传承人以及“壮族非遗文化符号”文创团队,通过建立平台、汇聚各方力量,促进振兴传统工艺。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古岳村获得“大国非遗工匠传承基地”的良机,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助力广西优秀民族文化“走出去”。
三、“那书苑”——广西民族文化全民阅读项目的拓展路径
1.以“那书苑”为载体,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
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以各族群众为主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引导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那书苑”为例,“那书苑”集合地方政府的力量,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保护与传承了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过程,并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
2.在规划上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民族文化精神家园
“顶层设计”一词来源于工程学,其在工程学中的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在具体实践中,“那书苑”站在民族团结进步的创建工作高度上,对民族文化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集中有效资源,构建了广西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做好顶层设计,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责任目标为主要内容设定经营目标;二是以公益性为出发点,设计经营模式,得到政策支持,实现良性循环;三是制定差异化多元战略规划;四是建立复合型出版人才队伍;五是以项目合作方式选择运作方案。
2020年初,国家民委发布了《关于命名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充分体现了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融合特征,丰富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类型与供给方式,培育旅游市场品牌,让更多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发挥作用,以文化旅、以文促旅,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对此,广西民族出版社从顶层设计出发,选择适合的村寨设立“那书苑”,打造广西民族文化的“流动图书馆”及广西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IP,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细分目标读者,合理规划“那书苑”的定位与设置,让人们在旅途中可随时借阅,随处归还,形成一种“阅读之旅”的独特体验,同时,以“那书苑”为窗口,向世界传播和分享广西民族的传统文化,
3.创建IP跨界运营团队,实现出版转型升级
IP跨界运营是指IP寻求与跨界的渠道和有特色的品牌合作。一个优质的IP能够突破出版行业的边界,唤醒图书的潜藏价值。“那书苑”深入挖掘本地民族资源,在文化自信的视角下,强化与本地民族的连接,搭建IP社群。以“桂娃故事之花山岩画传说”系列丛书为例,其内在价值可转换为舞台剧、音乐剧、话剧、游戏、文具、玩具、服装甚至电影、电视等。不同的媒介间跨界可抵达不同的受众群体,并拓宽市场边界,使IP成为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的纽带,从而实现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创建IP跨界运营团队,以内容为主线,融合新媒体、新渠道,在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中构建民族的精神家园。
4.建立嵌入式的社區环境,成为情感连接的纽带
建立一个嵌入式的社区环境,通过融合形成一个各取所需、相对稳定的新形式并融入读者生活。一是选题的嵌入,出版的核心在于选题。读者对“那书苑”的需求带来了内容的嵌入,通过有传播力的内容或话题,以“那书苑”为载体、以阅读需求、兴趣为方向,以选题开发为支撑,以IP跨界为手段,以认同需求为黏合剂,唤醒读者对“那书苑”的阅读需求。二是场景的嵌入,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给有需求的读者提供相应的内容支撑其阅读的过程。场景关注的是群体的集中、需求的集中、交互的集中、群体的情绪及状态的集中,如将“那书苑”嵌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博物馆、民族院校等,集合多方资源,使“那书苑”融入读者生活,满足读者需求,为读者服务,成为读者情感连接的纽带。三是连接的嵌入,即通过互联网技术,借助微信公众号、头条、微博、抖音等平台,把有价值的内容连接到受众群体,用内容影响受众。总之,内容平台嵌入价值就是建立社群,实现链接,产生影响,打造价值。
5.构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窗口,实现民族文化“走出去”
广西民族研究所原所长覃乃昌研究员在其发表的文章《“那”文化圈论》中提出,“那”文化圈即稻作文化圈,这个文化圈就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壮学从书》总主编张声震序中这样写道:“从华南到东南亚‘那’地名分布的广大地域,则形成了‘那’文化圈。”利用“那”文化圈文化相通、语言同源、习俗相近的地缘优势,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等在南宁举办的平台作用,以“那文化”为纽带、以“那书苑”为媒介、以图书版权交易为手段,利用多媒体,可拓宽民族交往交流的渠道,增进彼此的交流与理解。
作为广西民族文化全民阅读平台,“那书苑”融入读者生活,满足读者需求,为读者服务,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对构建民族的精神家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费孝通.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2]王明富. 那文化探源——云南壮族稻作文化田野调查[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
[3]周浒. 嵌入性视角下独立书店乡村发展模式探析[J]. 出版发行研究,2020(3):12-18+44.
[4]黄先蓉,张新华,韩隽,等. 关于IP与IP跨界运营若干问题的探讨[J]. 编辑之友,2019(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