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对于小学班主任有着较高的岗位要求。而心理健康的教育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如何以自然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有着更加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渗透式教育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小学单纯依靠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展开工作局面的同时,也缓解了学校心理健康需要与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班主任工作
随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最佳人选,面临的关注也变得越来越多。这也就意味着对于班主任教育观念、知识经验、心理素质等相关方面的要求也随之相应的提高起来。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如何在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找出相应的渗透途径和方法?
一、展现良好的心理素质,体现示范性的渗透原则
作为小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不可忽视,一个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就是他们天然的学习榜样。而且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格,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意志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自身人格修养的重要性,并在努力实现自身素养提升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打造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体现潜隐性的渗透原则
心理环境虽然看不到、摸不着,却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起着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良好、愉悦的心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班级心理氛围的打造中,班主任要充分做到对学生尊重的同时,也要注重和谐、宽松的班级环境的创设。让学生们在良好心理环境的班级中,真正的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结果。
例如:开展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在调节学生紧张学习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们产生一定的集体自豪感和精神充实感,在班主任关注的目光中,找到自己表现的机会,从而真正的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
三、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基础性的渗透原则
作为一名班主任,至少担任着一门主要学科的教学工作,它需要教師在充分发挥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策略,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进行心理品质的培养,激活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
通过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和氛围,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让学生们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改变过去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模式,把快乐传递给每个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美好和读书带来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把好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们,让学生在保持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的同时,及时的给学生以鼓励、赞扬,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的同时,以达到提高学习综合素养的目的。例如:有一位班主任通过作业批改中的微型评语来鼓励和教育学生,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体现主导性的渗透原则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必备过程,它不仅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也是一项比较前瞻性的工作。它要求班主任掌握心理辅导的工作要领、内容、形式、方式等,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同时,完成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训练技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变老师的意图为学生的真实要求,让学生乐于接受。掌握一定的融入学生的技巧,最大程度的缩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深化老师训导员的形象,达到师生关系平等,让学生更易于接受老师的辅导,从而真正的实现不留痕迹的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
五、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体现活动性的渗透原则
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社会经验,还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宽他们的思维,这也是人才成长所需要的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在投入社会课堂的同时,从封闭的课堂环境中走出来,在实践中学生认识、适应社会。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的停留在书本、口头上。要让学生深入生活,在实践中达到训练、巩固的目的。通过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
六、通过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结合的方式,体现灵活性的渗透原则
根据受教育对象来进行教育方式的划分,面对全体正常的学生时,针对具有普遍性的共性的问题时,可以采取团体辅导的方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面对个别心理有困惑、有矛盾的学生时,则可以采取个别咨询的方式来进行。以两者教育方式相结合的模式,来对学生们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心理辅导,二者即有分工又有合作。班主任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真正发挥出学生们的精神效能。
参考文献:
郑振兴:《几字拨千斤》,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3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班主任工作
随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最佳人选,面临的关注也变得越来越多。这也就意味着对于班主任教育观念、知识经验、心理素质等相关方面的要求也随之相应的提高起来。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如何在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找出相应的渗透途径和方法?
一、展现良好的心理素质,体现示范性的渗透原则
作为小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不可忽视,一个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就是他们天然的学习榜样。而且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格,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意志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自身人格修养的重要性,并在努力实现自身素养提升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打造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体现潜隐性的渗透原则
心理环境虽然看不到、摸不着,却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起着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良好、愉悦的心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班级心理氛围的打造中,班主任要充分做到对学生尊重的同时,也要注重和谐、宽松的班级环境的创设。让学生们在良好心理环境的班级中,真正的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结果。
例如:开展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在调节学生紧张学习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们产生一定的集体自豪感和精神充实感,在班主任关注的目光中,找到自己表现的机会,从而真正的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
三、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基础性的渗透原则
作为一名班主任,至少担任着一门主要学科的教学工作,它需要教師在充分发挥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策略,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进行心理品质的培养,激活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
通过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和氛围,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让学生们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改变过去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模式,把快乐传递给每个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美好和读书带来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把好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们,让学生在保持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的同时,及时的给学生以鼓励、赞扬,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的同时,以达到提高学习综合素养的目的。例如:有一位班主任通过作业批改中的微型评语来鼓励和教育学生,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体现主导性的渗透原则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必备过程,它不仅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也是一项比较前瞻性的工作。它要求班主任掌握心理辅导的工作要领、内容、形式、方式等,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同时,完成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训练技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变老师的意图为学生的真实要求,让学生乐于接受。掌握一定的融入学生的技巧,最大程度的缩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深化老师训导员的形象,达到师生关系平等,让学生更易于接受老师的辅导,从而真正的实现不留痕迹的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
五、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体现活动性的渗透原则
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社会经验,还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宽他们的思维,这也是人才成长所需要的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在投入社会课堂的同时,从封闭的课堂环境中走出来,在实践中学生认识、适应社会。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的停留在书本、口头上。要让学生深入生活,在实践中达到训练、巩固的目的。通过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
六、通过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结合的方式,体现灵活性的渗透原则
根据受教育对象来进行教育方式的划分,面对全体正常的学生时,针对具有普遍性的共性的问题时,可以采取团体辅导的方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面对个别心理有困惑、有矛盾的学生时,则可以采取个别咨询的方式来进行。以两者教育方式相结合的模式,来对学生们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心理辅导,二者即有分工又有合作。班主任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真正发挥出学生们的精神效能。
参考文献:
郑振兴:《几字拨千斤》,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