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当前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还有待增强,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实现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协同育人。美育可以通过美好的体验和感知的方式教育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感染力。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思政课;美育;协同效应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006-02
一、高校美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原因
高校美育和思政课育人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在育人的方式、方法上又互补。思想政治教育能保证美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美育可增强思政课更富有趣味性、感染力。
美育是人“发现—追求—融入”美的过程。美育能春风化雨般地影响人的情感、品格。
近年来,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涵养心灵、塑造人格、创新思维、价值引领的教化功能,很多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都添加了美育等人文素材的内容,思政教师也认识到了美育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有意识地把二者进行融合。这些都是有政策上的支持和引领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進学校美育的要求,思政育人应该是全方位的、全员的、全过程的,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美育虽然在育人方式的选择上和具体素材运用上有很大区别,美育是感性的教育,体现差异性和个性,更偏重满足个体的审美需要。思政课是理性的、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共性的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在美育中嵌入思政元素,美育有助于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理论以更多情感教育融入其中,并利用生动有趣的“美”的形象去吸引、激发学生,增强思政理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思政课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承载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嵌入美育理念可以提升思政课实效性,增添美育内容,可以使教学形象化、感性化,理论知识可以更生活化、更容易理解。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取之于美,将比较理论化的教学内容更多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让思政课入脑、入心。而且通过发现美、创造美来提高学生的心性,实现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浓厚的美育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受到美的滋养。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开拓美育教学新方式,如情景式教学法、启发式、参与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美术作品反映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的审美追求。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美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
(一)美育课程自觉渗透思政元素
我校开设了美术鉴赏课、医学与绘画艺术、医学人体结构素描等美术类选修课。历史上,医生这种职业总是与理性和严谨联系在一起,少有浪漫的想象和热烈的情感。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生不得不去深入透析病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制定出恰如其分的治疗方案。医学与绘画艺术课程尝试以绘画艺术的形式去解构医学,探究其深处的人文属性与艺术表现,融入思政元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形成课程思政与美术教育的立体式形态和渗透式发展,推动该艺术课程的思政建设。在课堂中,鲜活素材融入课程教学,是发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激发学生爱国、爱家情怀的最佳途径。因此,在美术鉴赏课程利用《红海行动》《金刚川》《隐秘而伟大》《跨过鸭绿江》等影视作品激发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舞学生在理论中实践,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知。学生拿起手中画笔创作了一批又一批既传递正能量又能体现共赴国难的责任感和共克时艰使命感的艺术作品。
医学人体结构素描、口腔美学修复是医学专业学生了解人体结构重要课程,从视觉美的视角去审视人体结构比例、牙齿排列等,这门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基本知识、技能,更应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医学的目的不仅是医治疾病,也是一种让人变美的学科,通过医学手段让人外形变得美观,获得自信感和认同感,同时通过医学技术进行美学修复时,要遵循法律、伦理道德、职业道德,这里涉及思政教育和德育。在以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发展趋势中,口腔修复逐渐沦为商人逐利的工具,失去了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环境发展的责任感。人口、资源、环境等都是目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使他们对这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医学整容口腔修复不仅要体现出安全性、实用性和审美性,还要体现出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等,如环保、节约,为残障人士服务等。
医学人体结构素描、口腔美学修复等美学课程的开设正是探讨医学与人、与自然环境、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讨论医生的职业道德伦理的一门课程。作为新时代的口腔医生,需要回归根本,从人文伦理的角度看待医学,反思伦理道德。在讨论“口腔美学修复为谁服务”的问题时,应当为普通大众服务,应当把人民大众的需要当作“口腔美学修复的起点和目标”。这正与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群众路线相一致,“一切为了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在美学选修课上设置德育性问题,让学生在辨析中,认识到作为医生诚信、爱岗、敬业的重要性,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思政教学要有意识地开发、运用美育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思政课要创造新形式融入美育资源,如概论课可以引用毛泽东的经典诗词,在讲专题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时,结尾可以让学生集体朗诵《水调歌头·游泳》,在诵读中体会毛泽东以及当时人民对社会主义改造取得成果的喜悦心情,毛泽东1956年6月畅游长江时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诗歌能让学生感受其蕴含的真实情感,诗中体现的是人的真性情,可以很好地还原当时的情形,代入感强,比起枯燥的说教和理论,更能入脑入心。
孔子很注重“礼”教,“礼”是个体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当你达到“仁”的境界,自然而然便懂“礼”的内涵了。个体在美育思想的熏陶之下,会潜移默化地形成美的情操。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绘画”“音乐”“诗歌”是美育的重要载体,对它们的赏析过程,会不自觉地陶冶情操,促使仁、义、礼、智、信等美德的培养。这些元素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挖掘其价值引领作用,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
(三)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拓宽美育渠道
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社会实践活动这一载体的作用,开展审美实践性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大学生从封闭的课堂教学引向开放的审美实践,可以引领大学生在实践中追求真、善、美的意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四)引导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美育
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提高自身欣賞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利用艺术社团开展文化艺术节等文体活动,使大学生体验真善美的统一。思政教师或者辅导员可以设置奖惩规则,激励创造美的行为,惩戒不美行为和思想。调动大学生审美的兴趣和积极性,增进对美的向往,从自在自为的美育发展到自主自为的美育。
(五)物质上和政策的投入
近年国家给予思政课教学和教师很多政策和物质上的支持,建议思政教师和领导把一部分经费用在美育素材的开发和创新上,资助美育与思政课相关的课题研究,激励更多人把精力放在这方面的研究上。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党建研究,2018(10).
[2]徐益亮.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美的若干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5):55-56.
[3]李鹏,郭志远.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教育有效融合的思考[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编辑 张 慧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思政课;美育;协同效应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006-02
一、高校美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原因
高校美育和思政课育人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在育人的方式、方法上又互补。思想政治教育能保证美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美育可增强思政课更富有趣味性、感染力。
美育是人“发现—追求—融入”美的过程。美育能春风化雨般地影响人的情感、品格。
近年来,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涵养心灵、塑造人格、创新思维、价值引领的教化功能,很多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都添加了美育等人文素材的内容,思政教师也认识到了美育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有意识地把二者进行融合。这些都是有政策上的支持和引领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進学校美育的要求,思政育人应该是全方位的、全员的、全过程的,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美育虽然在育人方式的选择上和具体素材运用上有很大区别,美育是感性的教育,体现差异性和个性,更偏重满足个体的审美需要。思政课是理性的、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共性的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在美育中嵌入思政元素,美育有助于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理论以更多情感教育融入其中,并利用生动有趣的“美”的形象去吸引、激发学生,增强思政理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思政课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承载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嵌入美育理念可以提升思政课实效性,增添美育内容,可以使教学形象化、感性化,理论知识可以更生活化、更容易理解。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取之于美,将比较理论化的教学内容更多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让思政课入脑、入心。而且通过发现美、创造美来提高学生的心性,实现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浓厚的美育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受到美的滋养。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开拓美育教学新方式,如情景式教学法、启发式、参与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美术作品反映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的审美追求。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美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
(一)美育课程自觉渗透思政元素
我校开设了美术鉴赏课、医学与绘画艺术、医学人体结构素描等美术类选修课。历史上,医生这种职业总是与理性和严谨联系在一起,少有浪漫的想象和热烈的情感。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生不得不去深入透析病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制定出恰如其分的治疗方案。医学与绘画艺术课程尝试以绘画艺术的形式去解构医学,探究其深处的人文属性与艺术表现,融入思政元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形成课程思政与美术教育的立体式形态和渗透式发展,推动该艺术课程的思政建设。在课堂中,鲜活素材融入课程教学,是发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激发学生爱国、爱家情怀的最佳途径。因此,在美术鉴赏课程利用《红海行动》《金刚川》《隐秘而伟大》《跨过鸭绿江》等影视作品激发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舞学生在理论中实践,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知。学生拿起手中画笔创作了一批又一批既传递正能量又能体现共赴国难的责任感和共克时艰使命感的艺术作品。
医学人体结构素描、口腔美学修复是医学专业学生了解人体结构重要课程,从视觉美的视角去审视人体结构比例、牙齿排列等,这门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基本知识、技能,更应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医学的目的不仅是医治疾病,也是一种让人变美的学科,通过医学手段让人外形变得美观,获得自信感和认同感,同时通过医学技术进行美学修复时,要遵循法律、伦理道德、职业道德,这里涉及思政教育和德育。在以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发展趋势中,口腔修复逐渐沦为商人逐利的工具,失去了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环境发展的责任感。人口、资源、环境等都是目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使他们对这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医学整容口腔修复不仅要体现出安全性、实用性和审美性,还要体现出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等,如环保、节约,为残障人士服务等。
医学人体结构素描、口腔美学修复等美学课程的开设正是探讨医学与人、与自然环境、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讨论医生的职业道德伦理的一门课程。作为新时代的口腔医生,需要回归根本,从人文伦理的角度看待医学,反思伦理道德。在讨论“口腔美学修复为谁服务”的问题时,应当为普通大众服务,应当把人民大众的需要当作“口腔美学修复的起点和目标”。这正与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群众路线相一致,“一切为了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在美学选修课上设置德育性问题,让学生在辨析中,认识到作为医生诚信、爱岗、敬业的重要性,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思政教学要有意识地开发、运用美育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思政课要创造新形式融入美育资源,如概论课可以引用毛泽东的经典诗词,在讲专题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时,结尾可以让学生集体朗诵《水调歌头·游泳》,在诵读中体会毛泽东以及当时人民对社会主义改造取得成果的喜悦心情,毛泽东1956年6月畅游长江时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诗歌能让学生感受其蕴含的真实情感,诗中体现的是人的真性情,可以很好地还原当时的情形,代入感强,比起枯燥的说教和理论,更能入脑入心。
孔子很注重“礼”教,“礼”是个体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当你达到“仁”的境界,自然而然便懂“礼”的内涵了。个体在美育思想的熏陶之下,会潜移默化地形成美的情操。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绘画”“音乐”“诗歌”是美育的重要载体,对它们的赏析过程,会不自觉地陶冶情操,促使仁、义、礼、智、信等美德的培养。这些元素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挖掘其价值引领作用,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
(三)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拓宽美育渠道
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社会实践活动这一载体的作用,开展审美实践性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大学生从封闭的课堂教学引向开放的审美实践,可以引领大学生在实践中追求真、善、美的意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四)引导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美育
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提高自身欣賞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利用艺术社团开展文化艺术节等文体活动,使大学生体验真善美的统一。思政教师或者辅导员可以设置奖惩规则,激励创造美的行为,惩戒不美行为和思想。调动大学生审美的兴趣和积极性,增进对美的向往,从自在自为的美育发展到自主自为的美育。
(五)物质上和政策的投入
近年国家给予思政课教学和教师很多政策和物质上的支持,建议思政教师和领导把一部分经费用在美育素材的开发和创新上,资助美育与思政课相关的课题研究,激励更多人把精力放在这方面的研究上。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党建研究,2018(10).
[2]徐益亮.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美的若干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5):55-56.
[3]李鹏,郭志远.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教育有效融合的思考[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