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问题提出
初一新学期伊始,我对所任各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发现成绩不理想。为此,我又专门对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情况,整理如下:
从问卷中可看出,在传统授课方式下,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80%,各项学习能力一般,学习效果(成绩)不明显。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从而真正改变这种状况?看来只有改变授课方式,变传统老师教为学生主动学,不如一切交由学生,由他们自主合作,去探究学习。
2.理论探究
近年来,新课改在国内如火如荼推广。新课标提倡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尤其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素质为宗旨,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使每个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知,在共同合作中获知的一种最佳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也是目前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时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而合作学习恰恰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最佳途径。
3.试点探索
以初一(1)班为试点,依据学生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性格特点的不同,把这个班的48个学生按4人一组,每组按高、中、低不同水平合理搭配,全班分成12个小组。小组内每个成员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 “主持人”、“记录员”、“检查员”等,学习过程中,大家各司其责,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对小组动态管理,指导学生有步骤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深入探索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一切交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从而以好促中,以优带慢,在各自 “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过程上,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尝试设计讨论、学生合作设计练习、反馈评价拓展4个环节(或教学模式),对学生实施分组合作学习。下面以《菁菁校园》为例,加以实例说明:
3.1创设问题情境。授课时,我先展示了课前制作的《菁菁校园》简单幻灯片和范例片,让学生观察、对比。两件作品内容相同,不同的是简单幻灯片仅有标题文字和简单图片,不作任何修饰,而范例片上有艺术字、背景、动画、音频、视频、超级链接等多种修饰。然后提出问题:你对这两件作品有什么感受和看法?
对比强烈,一下子激活、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设计多媒体作品的兴趣和欲望,学生踊跃参与,班级气氛因此异常活跃。对于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学生,合作进行中,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3.2合作尝试设计讨论。紧扣新课标要求和本课教学目标,提出要求:各小组成员利用校园网上提供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素材和相应的文档,对那幅简单幻灯品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完善完美,使其成为一幅完整的作品。设计及评价标准:一、作品要有思想科学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二、体现小组内不同层次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三、作品一定要设置合理、表现并突出主题,不能只追求视觉效果而忽视作品主题和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 4位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先协商讨论如何改进、完善作品,提出设计,然后要求小组成员一人负责创意设计、一人负责画面、颜色处理、另两人负责视频、音频内容和修饰的处理,每人分工各做一部分,最后合作将4人的半成品整合为一个完整作品。这种分工和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习惯一味模仿教师的范例作品,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思维被束缚的状况,使得每个学生对自己的任务明确,也更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各种思维碰撞的机会和想象创造的空间,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广阔。
3.3学生合作设计练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积极拓展了组内同学的思维。更为可喜的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及创作想象力和欲望一下子迸发出来了。很多小组学生,开始不满足于教师提供的素材,积极上网查找优秀作品,收集整理素材,进行讨论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及原有的基础,大家集思广益,积极建言献策,小组采用不同的操作设计方法,设计出主体创意、画面、内容等各不相同的《菁菁校园》作品。
同时,在上述学生合作讨论、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参与学生的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点评、指导,并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导他们拓展知识点,对个别确有操作困难的学生,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完成本层次水平的作品,并引导向更高层次水平发展。
3.4反馈评价拓展。“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是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我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为此,在评价方式上,我采用了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首先,让各组学生代表在教师机上向全班展示设计作品和说明,阐释本组的创意和所采用技术方法。其他同学从思想科学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合理性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其次,在进行评价时,除评价作品最终设计结果外,也对作品设计过程进行评价。在肯定小组内不同层次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的同时,对他们的创新精神也予以肯定。
最重要的是,最终评价完成后,教师将综合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最终评价结果)好的优秀作品发布到学校局域网内,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宣传表彰,以求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创新精神。这样,经过小组合作探索,学生自主设计出自己的多媒体作品,作品形式丰富多彩。通过讨论交流及教师适当点拨等方式,学生不仅切实巩固了当堂所学新知识,而且及时归纳出应该注意的问题及重点等。
4.拓展延伸
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特意将全国一些优秀获奖作品和网上的经典作品还原为简单作品,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再创作,结果学生作品的水准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已不满足于课上合作学习,课下自发交流,结合实际学习、生活中的现象和活动,上网采集各种资源(包括视频、图像、声音、文本等媒体形式)创作成他们的系列探索和创新的成果。甚至他们的作品中,还运用Photoshop、Flash、Video Studio等工具软件进行素材处理及电子报刊设计。创作出的作品内容积极向上,主题突出,整体结构、色彩一致;版式灵活,不拘一格,角度新颖独特。
在课上,我将学生作品和范例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学生反映强烈,没想到自己也能创作出这么好的作品,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忱和再创作欲望。在这之后,学生又创作出了一批优秀作品,较为典型的有《和谐校园》、《2008奥运揭秘》、《星座世界》等作品,并参选了全国信息技术电子作品大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收稿日期:2011-08-12
初一新学期伊始,我对所任各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发现成绩不理想。为此,我又专门对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情况,整理如下:
从问卷中可看出,在传统授课方式下,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80%,各项学习能力一般,学习效果(成绩)不明显。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从而真正改变这种状况?看来只有改变授课方式,变传统老师教为学生主动学,不如一切交由学生,由他们自主合作,去探究学习。
2.理论探究
近年来,新课改在国内如火如荼推广。新课标提倡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尤其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素质为宗旨,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使每个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知,在共同合作中获知的一种最佳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也是目前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时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而合作学习恰恰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最佳途径。
3.试点探索
以初一(1)班为试点,依据学生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性格特点的不同,把这个班的48个学生按4人一组,每组按高、中、低不同水平合理搭配,全班分成12个小组。小组内每个成员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 “主持人”、“记录员”、“检查员”等,学习过程中,大家各司其责,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对小组动态管理,指导学生有步骤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深入探索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一切交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从而以好促中,以优带慢,在各自 “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过程上,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尝试设计讨论、学生合作设计练习、反馈评价拓展4个环节(或教学模式),对学生实施分组合作学习。下面以《菁菁校园》为例,加以实例说明:
3.1创设问题情境。授课时,我先展示了课前制作的《菁菁校园》简单幻灯片和范例片,让学生观察、对比。两件作品内容相同,不同的是简单幻灯片仅有标题文字和简单图片,不作任何修饰,而范例片上有艺术字、背景、动画、音频、视频、超级链接等多种修饰。然后提出问题:你对这两件作品有什么感受和看法?
对比强烈,一下子激活、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设计多媒体作品的兴趣和欲望,学生踊跃参与,班级气氛因此异常活跃。对于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学生,合作进行中,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3.2合作尝试设计讨论。紧扣新课标要求和本课教学目标,提出要求:各小组成员利用校园网上提供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素材和相应的文档,对那幅简单幻灯品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完善完美,使其成为一幅完整的作品。设计及评价标准:一、作品要有思想科学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二、体现小组内不同层次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三、作品一定要设置合理、表现并突出主题,不能只追求视觉效果而忽视作品主题和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 4位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先协商讨论如何改进、完善作品,提出设计,然后要求小组成员一人负责创意设计、一人负责画面、颜色处理、另两人负责视频、音频内容和修饰的处理,每人分工各做一部分,最后合作将4人的半成品整合为一个完整作品。这种分工和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习惯一味模仿教师的范例作品,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思维被束缚的状况,使得每个学生对自己的任务明确,也更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各种思维碰撞的机会和想象创造的空间,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广阔。
3.3学生合作设计练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积极拓展了组内同学的思维。更为可喜的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及创作想象力和欲望一下子迸发出来了。很多小组学生,开始不满足于教师提供的素材,积极上网查找优秀作品,收集整理素材,进行讨论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及原有的基础,大家集思广益,积极建言献策,小组采用不同的操作设计方法,设计出主体创意、画面、内容等各不相同的《菁菁校园》作品。
同时,在上述学生合作讨论、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参与学生的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点评、指导,并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导他们拓展知识点,对个别确有操作困难的学生,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完成本层次水平的作品,并引导向更高层次水平发展。
3.4反馈评价拓展。“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是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我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为此,在评价方式上,我采用了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首先,让各组学生代表在教师机上向全班展示设计作品和说明,阐释本组的创意和所采用技术方法。其他同学从思想科学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合理性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其次,在进行评价时,除评价作品最终设计结果外,也对作品设计过程进行评价。在肯定小组内不同层次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的同时,对他们的创新精神也予以肯定。
最重要的是,最终评价完成后,教师将综合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最终评价结果)好的优秀作品发布到学校局域网内,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宣传表彰,以求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创新精神。这样,经过小组合作探索,学生自主设计出自己的多媒体作品,作品形式丰富多彩。通过讨论交流及教师适当点拨等方式,学生不仅切实巩固了当堂所学新知识,而且及时归纳出应该注意的问题及重点等。
4.拓展延伸
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特意将全国一些优秀获奖作品和网上的经典作品还原为简单作品,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再创作,结果学生作品的水准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已不满足于课上合作学习,课下自发交流,结合实际学习、生活中的现象和活动,上网采集各种资源(包括视频、图像、声音、文本等媒体形式)创作成他们的系列探索和创新的成果。甚至他们的作品中,还运用Photoshop、Flash、Video Studio等工具软件进行素材处理及电子报刊设计。创作出的作品内容积极向上,主题突出,整体结构、色彩一致;版式灵活,不拘一格,角度新颖独特。
在课上,我将学生作品和范例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学生反映强烈,没想到自己也能创作出这么好的作品,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忱和再创作欲望。在这之后,学生又创作出了一批优秀作品,较为典型的有《和谐校园》、《2008奥运揭秘》、《星座世界》等作品,并参选了全国信息技术电子作品大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收稿日期:201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