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之妙道
神采为上
戚谷华女士之书法
有浩然之气、磅礴之美
其专研“书圣”王羲之
得费新我指点,入钱君匋门下
所书的一招一式,一笔一画
笔势潇洒,造型别致
相互呼应顾盼,生动有趣
演绎了心灵与情感的视觉艺术
真可谓是:书为心画,笔墨风流
书法,吾心所执,吾心所念
戚谷华女士(原名戚国华),山东威海出生,上海长大,现为香港著名女书法家。
谈及对书法的喜爱,戚谷华女士表示是母亲对她的启蒙。她的母亲喜读书,专看《封神榜》等古籍,有着不靠天地靠自己的独立思想,爱刺绣,能绘画出栩栩如生的鸳鸯和荷花等。在母亲的影响之下,戚谷华女士对传统文化尤其感兴趣,特别是对书法热爱极深。
当年,因社会动荡,年轻的戚谷华女士也随着社会潮流漂泊。曾经因女儿年幼,放在全託幼儿园,故安排戚谷华女士下放中学教书、带学生、上山下乡並分配在地区上山下乡办公室工作。有空时,她就专心临帖。那时,学校里有大量的考试用过的试卷,假如无人再利用,就丢之棄之,当垃圾。见此,她将这些试卷捡回来用以练习书法,写了一张又一张,一叠又一叠,忘我投入,十分欣喜。
一日,一位老师递予戚谷华女士厚厚的一大叠试卷,她不明就理,以为对方好心送予其空白的试卷写字,她欣喜不已,如获珍宝,奋笔疾書,一口气将所有的空白试卷全部写完。事後,这位老师找她取回试卷,她一脸茫然:试卷不是给我用以练字的吗?完了,搞错了,那是立即凖备给全年级学生考试用的试卷。大家忙作一团,焦急不已,幸好,这位老师赶紧找到相关领导,拿到试卷复印本,加班加点将试卷重新印製,才解了这次围。如今,当戚谷华女士谈及这件“乌龙事”,自己都是忍俊不禁,而旁人听之,对她勤学苦练的敬佩之情则是油然而生。
在学校,她得到一个“好差事”——抄大字报,对於别人来说,抄大字报是一件十分枯燥乏味的事,在她看来,卻是求之不得。她抄了一张又一抄,将自己对书法的理解一一求证於此,不断磨练、求证,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不顾自己的手抄麻了,眼睛抄花了……
後来,戚谷华女士又回到文化出版社,1982年加入上海书法家协会,成为著名书画篆刻家钱君匋先生的入室弟子。其实,早年她亦得著名书法家费新我的指点及鼓励。
在随君匋先生学习期间,他回忆,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工作时认识了戚谷华女士,那时她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每天来去匆匆,抓紧时间学习,“谷华和别的女性不同,她勤於书法,不太喜欢纤细秀丽的风格,练得一手雄健的颜体,非常传神,我不由暗暗称奇……在我交往的年轻朋友中,她是可以放心託付的一位,在她身上‘丈夫气概’和‘儿女情长’统一得很协调。”
颜楷作底,转攻行草,书为心画,演绎笔墨风流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南朝(齐)王僧虔在《笔意讚》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於古人”。戚谷华女士的书法亦妙在有神。
最初学习书法时,戚谷华女士以颜真卿《大麻姑仙坛记》入手,遍临传统碑帖,汲取各家所长。她的楷书凝整、沉着;行书圆润、潇洒;草书飞动、俊逸;狂草豪放不羁,听任情感喷湧;更擅榜书大字,笔力遒劲、大气磅礴。特别是,她颜楷作底,转攻行草,将雄健的颜楷与清逸的行草结合起来,写得清劲洒脱,墨色淋漓,别具一格。
戚谷华女士强调,书法作品要有“神”,那如何有“神”呢?她的诀窍在於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呼应、顾盼。“书法的好坏,在於线条与间架结构,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用笔有起伏曲折,笔划形态有方有圆,结构有奇正疏密,章法有宾主虚实。其中,我很在意的一点是: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的上下呼应、前後顾盼,如此一来,整个作品就会形成气脈连贯,每个字是‘活’的,有‘神气’。”
纵观她的作品,整体富有神韻,活泼生动、奇趣横生,正如当年包世臣评论王羲之的字——“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
当前,戚谷华女士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香港分会副主席、《香港书画报》社社长、香港书艺会会长、君匋艺术院顾问等等。
其作品曾入选“全国妇女书法篆刻展”“第七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当代香港艺术双年展”“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上海国际书法双年展”;2006年获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颁授“傑出老师奖”;出版有《戚谷华书法作品集》《全国著名女书法家作品集?戚谷华》《戚谷华范淳奇书画作品集》,曾在香港、上海举办个人书法展,作品被中国国家协物馆、香港艺术馆、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2016年,戚谷华女士与周慧珺、林岫、陈秀卿、张改琴等被评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女书家”,个人事蹟在《中国书法报》详细报道。
桃李满园,称誉南国 来港後,戚谷华女士的才华迅速被人赏识,先後在多个团体任教,桃李满园,称誉南国,是一位优秀的书法教师,被人称颂。
一次,一位学生向戚谷华女士讨教,因有人邀请其学生以“圆融”两字创作,但左思右想不得其果,遂向老师求教。戚谷华女士拿着“圆融”两个字陷入思考:这两字过於方正,单是正楷,写不出新意,难以获得别人青睐,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这两字的神韻呢?她不断地与学生们共同探讨,由此,写了一张又一张,皆不如意。在长时间的冥思苦想和练习中,戚谷华女士突然灵机一动,她挥笔先写“融”字,在融的最後的“虫”字旁的结尾笔划不落笔,而是从左向右缓缓地画上一个大圆圈,再落笔到写的“圆”字中的“员”,意味着刚才画的那个大圆圈则是“圆”的“口”,如此一来,“圆融”两字上下结构,且又同在一个大圆圈当中,字与字之间、笔划与笔划之间相形呼应、顾盼,宛如天成,是为佳作。
完成此幅作品以後,学生们大呼惊奇,如此创意,实则少见。
戚谷华女士表示,这些创意源自对字体的不断研究、摸索与理解,同时也有一些看似意外的“神来之笔”。平常,她的所有时间几乎都在教授学生,很少有专心创作的时间。又一次,她在教授学生书写“清幽”两字,一不小心,一滴墨掉在纸上,从左到右地溅起几条细长的墨跡,形成一朵形态肆意的墨花,怎麽办?这时,她又突发奇想,將错就错,将这滴墨花作为“龙”字的起笔,写就了“龙的传人”,没想到,这点意外的墨花与字体浑然天成,十分吻合,因而,她在无意间又成就了一幅绝佳的作品。
一直以来,戚谷华女士与学生们融洽相处,一些学生跟随其学习书法超过二十年,而她的作品集被大家十分珍视。有一次,她受邀出版了一本书法作品集,学生们拿到她的作品集以後都赶紧收了起来,生怕被别人要了去。以夸张的说法是,一时“洛阳纸贵”,一书难求。
几十年,戚谷华女士与书法为伍,不求吃穿,不图享受,一心一意扎进书法的博大精深之中,她谋求的是在艺术上不断突破与斩获,谋求的是书法艺术得以承传与发扬光大。毫无疑问,她在书法艺术这条路上做到了尽心尽力,同时也成就了她自身,书得一生笔墨风流。
神采为上
戚谷华女士之书法
有浩然之气、磅礴之美
其专研“书圣”王羲之
得费新我指点,入钱君匋门下
所书的一招一式,一笔一画
笔势潇洒,造型别致
相互呼应顾盼,生动有趣
演绎了心灵与情感的视觉艺术
真可谓是:书为心画,笔墨风流
书法,吾心所执,吾心所念
戚谷华女士(原名戚国华),山东威海出生,上海长大,现为香港著名女书法家。
谈及对书法的喜爱,戚谷华女士表示是母亲对她的启蒙。她的母亲喜读书,专看《封神榜》等古籍,有着不靠天地靠自己的独立思想,爱刺绣,能绘画出栩栩如生的鸳鸯和荷花等。在母亲的影响之下,戚谷华女士对传统文化尤其感兴趣,特别是对书法热爱极深。
当年,因社会动荡,年轻的戚谷华女士也随着社会潮流漂泊。曾经因女儿年幼,放在全託幼儿园,故安排戚谷华女士下放中学教书、带学生、上山下乡並分配在地区上山下乡办公室工作。有空时,她就专心临帖。那时,学校里有大量的考试用过的试卷,假如无人再利用,就丢之棄之,当垃圾。见此,她将这些试卷捡回来用以练习书法,写了一张又一张,一叠又一叠,忘我投入,十分欣喜。
一日,一位老师递予戚谷华女士厚厚的一大叠试卷,她不明就理,以为对方好心送予其空白的试卷写字,她欣喜不已,如获珍宝,奋笔疾書,一口气将所有的空白试卷全部写完。事後,这位老师找她取回试卷,她一脸茫然:试卷不是给我用以练字的吗?完了,搞错了,那是立即凖备给全年级学生考试用的试卷。大家忙作一团,焦急不已,幸好,这位老师赶紧找到相关领导,拿到试卷复印本,加班加点将试卷重新印製,才解了这次围。如今,当戚谷华女士谈及这件“乌龙事”,自己都是忍俊不禁,而旁人听之,对她勤学苦练的敬佩之情则是油然而生。
在学校,她得到一个“好差事”——抄大字报,对於别人来说,抄大字报是一件十分枯燥乏味的事,在她看来,卻是求之不得。她抄了一张又一抄,将自己对书法的理解一一求证於此,不断磨练、求证,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不顾自己的手抄麻了,眼睛抄花了……
後来,戚谷华女士又回到文化出版社,1982年加入上海书法家协会,成为著名书画篆刻家钱君匋先生的入室弟子。其实,早年她亦得著名书法家费新我的指点及鼓励。
在随君匋先生学习期间,他回忆,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工作时认识了戚谷华女士,那时她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每天来去匆匆,抓紧时间学习,“谷华和别的女性不同,她勤於书法,不太喜欢纤细秀丽的风格,练得一手雄健的颜体,非常传神,我不由暗暗称奇……在我交往的年轻朋友中,她是可以放心託付的一位,在她身上‘丈夫气概’和‘儿女情长’统一得很协调。”
颜楷作底,转攻行草,书为心画,演绎笔墨风流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南朝(齐)王僧虔在《笔意讚》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於古人”。戚谷华女士的书法亦妙在有神。
最初学习书法时,戚谷华女士以颜真卿《大麻姑仙坛记》入手,遍临传统碑帖,汲取各家所长。她的楷书凝整、沉着;行书圆润、潇洒;草书飞动、俊逸;狂草豪放不羁,听任情感喷湧;更擅榜书大字,笔力遒劲、大气磅礴。特别是,她颜楷作底,转攻行草,将雄健的颜楷与清逸的行草结合起来,写得清劲洒脱,墨色淋漓,别具一格。
戚谷华女士强调,书法作品要有“神”,那如何有“神”呢?她的诀窍在於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呼应、顾盼。“书法的好坏,在於线条与间架结构,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用笔有起伏曲折,笔划形态有方有圆,结构有奇正疏密,章法有宾主虚实。其中,我很在意的一点是: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的上下呼应、前後顾盼,如此一来,整个作品就会形成气脈连贯,每个字是‘活’的,有‘神气’。”
纵观她的作品,整体富有神韻,活泼生动、奇趣横生,正如当年包世臣评论王羲之的字——“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
当前,戚谷华女士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香港分会副主席、《香港书画报》社社长、香港书艺会会长、君匋艺术院顾问等等。
其作品曾入选“全国妇女书法篆刻展”“第七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当代香港艺术双年展”“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上海国际书法双年展”;2006年获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颁授“傑出老师奖”;出版有《戚谷华书法作品集》《全国著名女书法家作品集?戚谷华》《戚谷华范淳奇书画作品集》,曾在香港、上海举办个人书法展,作品被中国国家协物馆、香港艺术馆、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2016年,戚谷华女士与周慧珺、林岫、陈秀卿、张改琴等被评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女书家”,个人事蹟在《中国书法报》详细报道。
桃李满园,称誉南国 来港後,戚谷华女士的才华迅速被人赏识,先後在多个团体任教,桃李满园,称誉南国,是一位优秀的书法教师,被人称颂。
一次,一位学生向戚谷华女士讨教,因有人邀请其学生以“圆融”两字创作,但左思右想不得其果,遂向老师求教。戚谷华女士拿着“圆融”两个字陷入思考:这两字过於方正,单是正楷,写不出新意,难以获得别人青睐,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这两字的神韻呢?她不断地与学生们共同探讨,由此,写了一张又一张,皆不如意。在长时间的冥思苦想和练习中,戚谷华女士突然灵机一动,她挥笔先写“融”字,在融的最後的“虫”字旁的结尾笔划不落笔,而是从左向右缓缓地画上一个大圆圈,再落笔到写的“圆”字中的“员”,意味着刚才画的那个大圆圈则是“圆”的“口”,如此一来,“圆融”两字上下结构,且又同在一个大圆圈当中,字与字之间、笔划与笔划之间相形呼应、顾盼,宛如天成,是为佳作。
完成此幅作品以後,学生们大呼惊奇,如此创意,实则少见。
戚谷华女士表示,这些创意源自对字体的不断研究、摸索与理解,同时也有一些看似意外的“神来之笔”。平常,她的所有时间几乎都在教授学生,很少有专心创作的时间。又一次,她在教授学生书写“清幽”两字,一不小心,一滴墨掉在纸上,从左到右地溅起几条细长的墨跡,形成一朵形态肆意的墨花,怎麽办?这时,她又突发奇想,將错就错,将这滴墨花作为“龙”字的起笔,写就了“龙的传人”,没想到,这点意外的墨花与字体浑然天成,十分吻合,因而,她在无意间又成就了一幅绝佳的作品。
一直以来,戚谷华女士与学生们融洽相处,一些学生跟随其学习书法超过二十年,而她的作品集被大家十分珍视。有一次,她受邀出版了一本书法作品集,学生们拿到她的作品集以後都赶紧收了起来,生怕被别人要了去。以夸张的说法是,一时“洛阳纸贵”,一书难求。
几十年,戚谷华女士与书法为伍,不求吃穿,不图享受,一心一意扎进书法的博大精深之中,她谋求的是在艺术上不断突破与斩获,谋求的是书法艺术得以承传与发扬光大。毫无疑问,她在书法艺术这条路上做到了尽心尽力,同时也成就了她自身,书得一生笔墨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