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介绍三门峡某风电场勘察中发现场地分布黄土,结合风机天然地基基础特点,介绍本项目黄土地区持力层选择。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
中图分类号:P642文献标识码: A
1、项目概况
三门峡某风电场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湖滨区和陕县境内山地上,距三门峡市城区约为40km,有省道314穿过场区,交通便利。本工程场区属丘陵山地地形,海拔700m左右,风机布置分散,其中有一区块属于黄土台塬,风机位场地较平整,地层为黄土状土、黄土及粘土,两侧发育冲沟,拟布置7台1000kW风机。
2、黄土形成机理
地质学上的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和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危害大。黄土塬、梁、峁地形是今天黄土高原基本的地貌类型。山、原、川三大地貌类型是黄土高原的主体。判断黄土层的年代有许多方法,有考古学中常用的碳1 4测年法和测量黄土层中古代矿物的剩余磁性,前者研究不超过3~4万年的在黄土地层,而后者需与标准地磁年表对比确定黄土层的年龄,可以分析几千万年的历史。
根据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附录A“中国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略图”,拟建工程场区黄土属于关中地区(Ⅲ),为中更新世(Q2)老黄土,为离石黄土,勘察期间钻孔最大揭露50m未穿,上部部分土层具湿陷性。
3、场地岩土层分布
根据现场地质测绘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场区内布置风机处出露的地层年代、形成原因、岩土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能差异大。拟建区块及局部山顶基岩上覆覆盖层较厚,团块状分布于场区山包顶部及坡上,由冲洪积及风积的粘土、黄土及黄土状土层与表层的黄土层。最大揭露50m的勘探深度内地基土的结构与特征进行自上而下简述,可分为以下5层:
①黄土(Q2eol):浅黄~褐黄色,较潮湿,松散~稍密,可塑,土质较为均匀,表部为耕质土,含大量植物根系,大孔及虫孔发育,含约15%的结核,多呈2~4cm不规则块状。层厚2.6~6.7m。锹可开挖,具一定湿陷性。黄土层在本区广泛发育。
②粘土层(Q2pl+al):褐黄~褐红色,稍湿,可塑~硬塑,稍密~中密,土质均匀,虫孔发育,含大量白色钙膜,多有厚2~5cm的灰白色钙质结核层,粒径1~3cm,部分地段夹有1.4~3.3m厚的黄土透镜体。该层广泛分布于本区,与黄土互层状分布。层厚2.7~7.6m。
③黄土层(Q2eol):灰黄~褐黄色,稍湿,硬塑状态,稍密,土质较均一,大孔及虫孔发育,含零星白色钙膜,零星结核粒径1~3cm。该层在本区广泛发育,局部地段未揭穿该层,层厚1.1~14.0m。具有轻微湿陷性。黄土层在本区广泛发育。
④粘土层(Q2pl+al):褐黄~褐红色,稍湿,硬塑,中密,土质较均一,层中含少量钙质结核,泥质胶结,局部地段层中夹有厚度为1.5m的黄土层,该层底部多有厚20~50cm的钙质结核层,呈灰白色。该层广泛分布于本区,与黄土层互层。层厚2.7~13.0m。
⑤黄土层(Q2eol):灰黄~褐黄色,稍湿,硬塑,中密~密实,土质较均一,大孔及虫孔发育,含零星白色钙膜,偶见蜗牛壳及1~4cm钙质结核,层中含少量的姜结石,姜结石多呈块状。该层黄土不具湿陷性。该层在本区广泛发育,层顶埋深34.7~37.0m,本层勘探未揭穿。
黄土区块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汇总表”。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汇总表
表1
根据工程经验及工程类比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见表2。
地基土(岩)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表
表2
为评价场址黄土地基黄土的湿陷性,本阶段对59组黄土湿陷性试验成果统计列于表3。
黄土湿陷性系数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3
试验成果表明:第①层黄土状土或黄土,湿陷系数最大值0.046,最小值0.003,平均值0.031;第②层粘土层,湿陷系数最大值0.01,最小值0.001,平均值0.004;第③层黄土层,湿陷系数最大值0.031,最小值0.001,平均值0.016。
根據《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的规定:第①层黄土状土或黄土具有中等湿陷性,第②层粘土层属非湿陷性土,第③层黄土层具有轻微湿陷性。
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坑槽探等,均未发现任何溶陷等现象,地表水排泄通畅,地下水位埋藏很深,岩土体含水量较小,农耕地为旱地,不具灌溉条件。因此,湿陷性黄土仅分布在地基上部一定深度内,下部的各土层不具有湿陷性。
4、天然地基持力层选择
①黄土,较潮湿,松散~稍密,可塑。层厚2.6~6.7m。力学强度低,具中等湿陷性,不宜作为持力层,建议挖除处理。
②粘土层,稍湿,可塑~硬塑,稍密~中密。层顶埋深0m~6.7m,层底埋深1.1~13.2m,层厚2.7~7.6m。力学强度相对较高,无湿陷性,建议作为持力层,但本层部分地段层中夹有厚度为1.4~3.3m的黄土层,使粘土层厚度变薄,建议采取必要的工程处理措施。
③黄土层,稍湿,硬塑,稍密,土质较均一。层顶埋深0~13.2m,层底埋深1.1~25.1m,层厚1.1~14.0m。力学强度较高,但具轻微湿陷性。可作为持力层的下卧层,建议考虑其轻微湿陷性变形。
④粘土层,稍湿,硬塑,中密,局部地段层中夹有厚度为1.5m的黄土层。层顶埋深1.1~25.1m,层底埋深3.8m~37.0m,层厚2.7~13.0m。力学强度较高,无湿陷性,是良好的持力层下卧层。
⑤黄土层,稍湿,硬塑,中密~密实,土质较均一,层顶埋深34.7~37.0m,本层勘探未揭穿。力学强度较高,无湿陷性,是良好的持力层下卧层。
根据勘探资料,各风机持力层地基中地层延伸较为稳定,其中第②层地层,层顶埋深不大,力学强度和压缩模量值相对较高,可作为各风机地基持力层的首选。
5、结论
本项目风机基础设计施工时,依据勘察建议,挖除①层具湿陷性黄土层后,以②粘土层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基础底面做约30cm厚灰土垫层,风机基础外平面做好地表排水等等辅助措施。目前风机已安全运营4年,基础沉降及变形均在远小于规范控制范围。该项目黄土区块风机基础选择天然地基并选取合适的持力层,较桩基础和复合地基经济,施工工期也大为节省,提前了运行发电日期,取得了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参考资料:
1、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GB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
中图分类号:P642文献标识码: A
1、项目概况
三门峡某风电场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湖滨区和陕县境内山地上,距三门峡市城区约为40km,有省道314穿过场区,交通便利。本工程场区属丘陵山地地形,海拔700m左右,风机布置分散,其中有一区块属于黄土台塬,风机位场地较平整,地层为黄土状土、黄土及粘土,两侧发育冲沟,拟布置7台1000kW风机。
2、黄土形成机理
地质学上的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和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危害大。黄土塬、梁、峁地形是今天黄土高原基本的地貌类型。山、原、川三大地貌类型是黄土高原的主体。判断黄土层的年代有许多方法,有考古学中常用的碳1 4测年法和测量黄土层中古代矿物的剩余磁性,前者研究不超过3~4万年的在黄土地层,而后者需与标准地磁年表对比确定黄土层的年龄,可以分析几千万年的历史。
根据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附录A“中国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略图”,拟建工程场区黄土属于关中地区(Ⅲ),为中更新世(Q2)老黄土,为离石黄土,勘察期间钻孔最大揭露50m未穿,上部部分土层具湿陷性。
3、场地岩土层分布
根据现场地质测绘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场区内布置风机处出露的地层年代、形成原因、岩土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能差异大。拟建区块及局部山顶基岩上覆覆盖层较厚,团块状分布于场区山包顶部及坡上,由冲洪积及风积的粘土、黄土及黄土状土层与表层的黄土层。最大揭露50m的勘探深度内地基土的结构与特征进行自上而下简述,可分为以下5层:
①黄土(Q2eol):浅黄~褐黄色,较潮湿,松散~稍密,可塑,土质较为均匀,表部为耕质土,含大量植物根系,大孔及虫孔发育,含约15%的结核,多呈2~4cm不规则块状。层厚2.6~6.7m。锹可开挖,具一定湿陷性。黄土层在本区广泛发育。
②粘土层(Q2pl+al):褐黄~褐红色,稍湿,可塑~硬塑,稍密~中密,土质均匀,虫孔发育,含大量白色钙膜,多有厚2~5cm的灰白色钙质结核层,粒径1~3cm,部分地段夹有1.4~3.3m厚的黄土透镜体。该层广泛分布于本区,与黄土互层状分布。层厚2.7~7.6m。
③黄土层(Q2eol):灰黄~褐黄色,稍湿,硬塑状态,稍密,土质较均一,大孔及虫孔发育,含零星白色钙膜,零星结核粒径1~3cm。该层在本区广泛发育,局部地段未揭穿该层,层厚1.1~14.0m。具有轻微湿陷性。黄土层在本区广泛发育。
④粘土层(Q2pl+al):褐黄~褐红色,稍湿,硬塑,中密,土质较均一,层中含少量钙质结核,泥质胶结,局部地段层中夹有厚度为1.5m的黄土层,该层底部多有厚20~50cm的钙质结核层,呈灰白色。该层广泛分布于本区,与黄土层互层。层厚2.7~13.0m。
⑤黄土层(Q2eol):灰黄~褐黄色,稍湿,硬塑,中密~密实,土质较均一,大孔及虫孔发育,含零星白色钙膜,偶见蜗牛壳及1~4cm钙质结核,层中含少量的姜结石,姜结石多呈块状。该层黄土不具湿陷性。该层在本区广泛发育,层顶埋深34.7~37.0m,本层勘探未揭穿。
黄土区块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汇总表”。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汇总表
表1
根据工程经验及工程类比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见表2。
地基土(岩)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表
表2
为评价场址黄土地基黄土的湿陷性,本阶段对59组黄土湿陷性试验成果统计列于表3。
黄土湿陷性系数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3
试验成果表明:第①层黄土状土或黄土,湿陷系数最大值0.046,最小值0.003,平均值0.031;第②层粘土层,湿陷系数最大值0.01,最小值0.001,平均值0.004;第③层黄土层,湿陷系数最大值0.031,最小值0.001,平均值0.016。
根據《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的规定:第①层黄土状土或黄土具有中等湿陷性,第②层粘土层属非湿陷性土,第③层黄土层具有轻微湿陷性。
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坑槽探等,均未发现任何溶陷等现象,地表水排泄通畅,地下水位埋藏很深,岩土体含水量较小,农耕地为旱地,不具灌溉条件。因此,湿陷性黄土仅分布在地基上部一定深度内,下部的各土层不具有湿陷性。
4、天然地基持力层选择
①黄土,较潮湿,松散~稍密,可塑。层厚2.6~6.7m。力学强度低,具中等湿陷性,不宜作为持力层,建议挖除处理。
②粘土层,稍湿,可塑~硬塑,稍密~中密。层顶埋深0m~6.7m,层底埋深1.1~13.2m,层厚2.7~7.6m。力学强度相对较高,无湿陷性,建议作为持力层,但本层部分地段层中夹有厚度为1.4~3.3m的黄土层,使粘土层厚度变薄,建议采取必要的工程处理措施。
③黄土层,稍湿,硬塑,稍密,土质较均一。层顶埋深0~13.2m,层底埋深1.1~25.1m,层厚1.1~14.0m。力学强度较高,但具轻微湿陷性。可作为持力层的下卧层,建议考虑其轻微湿陷性变形。
④粘土层,稍湿,硬塑,中密,局部地段层中夹有厚度为1.5m的黄土层。层顶埋深1.1~25.1m,层底埋深3.8m~37.0m,层厚2.7~13.0m。力学强度较高,无湿陷性,是良好的持力层下卧层。
⑤黄土层,稍湿,硬塑,中密~密实,土质较均一,层顶埋深34.7~37.0m,本层勘探未揭穿。力学强度较高,无湿陷性,是良好的持力层下卧层。
根据勘探资料,各风机持力层地基中地层延伸较为稳定,其中第②层地层,层顶埋深不大,力学强度和压缩模量值相对较高,可作为各风机地基持力层的首选。
5、结论
本项目风机基础设计施工时,依据勘察建议,挖除①层具湿陷性黄土层后,以②粘土层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基础底面做约30cm厚灰土垫层,风机基础外平面做好地表排水等等辅助措施。目前风机已安全运营4年,基础沉降及变形均在远小于规范控制范围。该项目黄土区块风机基础选择天然地基并选取合适的持力层,较桩基础和复合地基经济,施工工期也大为节省,提前了运行发电日期,取得了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参考资料:
1、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GB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