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类文章教学探索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cjr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远的白衣战士》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以特殊时期——“非典”为背景的人物通讯;《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记叙了解放军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时代气息的通讯稿。怎样让一些刚满十岁的四五年级的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真正走进这段历史,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白衣战士们、人民子弟兵们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笔者在教学时进行了这样的一些尝试。
  一、紧扣体裁,易提纲挈领
  《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篇课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在事迹的回忆中采用了按时间顺序来谋篇布局的方法。课文中说到,非典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叶欣在面对这一疾病的时候,又是如何表现的?同学们在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文后,一下子就找出文中的几个关键时间,并且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叶欣当时的处境。
  2月8日:放弃休息,开始加班。
  2月9日-3月3日:不顾危险,抢救病人。
  3月4日清晨:疲劳过度,不幸感染。
  3月25日凌晨:抢救无效,微笑辞世。
  时间在推进,情节在递升,情操更在升华,叶欣的人物形象也越来越鲜明,文章也越来越感人。在教学一开始,学生通过查找关键时间,理清了文章层层递进的脉络,通过简短的语言概括,在脑海中再现了当时的画面,通过朗读表达情感,从而实现对这一文本体裁的“整体感悟”“整体把握”。
  《大江保卫战》在文章开头对发生的事情进行概括介绍,在结尾点明事情的意义,赞颂主人公的精神。教学时便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明确概括介绍的事情是解放军官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一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紧接着出示课文最后小节,抓住两个“铭记”感悟。第一个“铭记”,记住1998年夏天那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第二个“铭记”,记住英勇的人民子弟兵。结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学写通讯报道》展开通讯类文体的教学,能够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文本体裁有了更深的领会。
  二、紧扣中心,如一线在手
  一篇课文在教学中如果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点”或“线”则会像一只无形的手一样,将整节课的教学思路变得清晰而有序,那么整节课的课堂效率一定会非常有效。
  (一)寻文内传神句
  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叶欣当时全力抢救非典患者的情形。在快速浏览课文后,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那么,叶欣是如何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此时,可谓一线在手,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文本,在读中感悟叶欣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
  对家人,为了抢救更多的患者,叶欣样样都冲在了最前面,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
  对患者,叶欣全力抢救。
  对同事,作者则是抓住叶欣的语言:“这里危险,让我来吧!”
  “她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心甘情愿!多么平实的语言,多么宽广的胸怀!斩钉截铁的语言、默默作出的选择、心甘情愿的伟大胸怀,叶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才是对待同事无微不至的关心,什么才是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
  对自己,从2月8日到3月4日,短短25天的时间,转瞬即逝,叶欣在这期间冒着高风险,就像是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一样做着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直到3月4日,叶欣倒下了。学生读完第7自然段后立刻就发现了,这一自然段出现了三处表示时间的词语:“清晨”“ 一上午”“中午刚过”。一天的时间和25天相比,是那么的短暂,而在此时却又显得那么漫长。生命即将进入倒计时,叶欣无疑用自己的身体力行给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带来了这一份感动与震撼!
  (二)扣文外精妙句
  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我就引用了罗援少将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来组织教学:“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是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而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描写,更是将这一句话表现得淋漓尽致。
  1.招之即来。引导学生从“闻讯赶到”“顿时”体会抗洪官兵速度快;从“一条长龙”体会人民子弟兵抗洪队伍雄壮。
  2.来之能战。引导学生从人民子弟兵扛沙包时的“全然不顾”,体会到了战士们为了保大堤不顾风雨、不顾伤痛、不顧安危;从筑人墙的“奋然跳入、血肉之躯”感受到战士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400多名官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凝聚成了一种力量,这个力量足以撼动天地,足以挡住滔滔洪水!
  3.战之能胜。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补充出示一组血染的数据,这组数据就记录了大江保卫战中仅几天时间一个团的人受伤的情况……
  读完了这一组血染的数据,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到了面对肆虐的洪水,子弟兵们勇敢地与之进行殊死搏斗,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怪不得有人评价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雄师!
  三、紧扣表达,助掌握技巧
  通讯是学生学习与回顾基本写作技巧与写作能力的再好不过的载体。
  《永远的白衣战士》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的结局,教师同时出示第一和最后一小节,引导学生观察后,学生不难发现,如果按照时间的顺序它应该放在课文的最后,但是,作者却把它放在了开头,倒叙的写作手法呼之欲出,它既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又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大江保卫战》同样是写保大堤,第四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不同?既然已经写了群体保大堤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一个人保大堤的情景呢?写一个人与一群人有什么不同呢?从而让学生明确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以点带面,写一个人,实际代表的却是整体,从一个人身上看到所有的人民子弟兵都是铮铮铁汉,使所选的事例更典型、更有说服力。
  阅读不同文体的文本,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姿态和方式,每一种不同体裁的作品,它的结构、语言、表现手法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在选择教法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准确把握课文呈现出的价值与语言文字魅力,才能给学生传授正确的语文知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2015年12月,镇江市教研室举办了第十三届“新秀杯”语文赛课活动,此次赛课,一改以往以阅读教学为主的模式,让“习作教学”唱了主角。比赛分为两个环节,第一天上“习作指导”,第二天上“习作讲评”,各为20分钟。2016年4月,镇江市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仍旧把“习作教学”作为了赛课主题,要求在一节40分钟的习作课内,既要展示指导过程,又要留给学生当堂习作时间,还要有讲评修改的环节。两次大赛,都让习作教学
期刊
小学阶段,说理文的出现数量占比很少,语文课标中第四学段才出现关于简单议论文的教学要求。由此看出,小学阶段的说理文教学是要特别呵护的,切不可是只让学生在“论点”“论据”中枯燥而浅白地圈阅,味同嚼蜡地枚举,这样的教学只会让说理文变得“面目狰狞”,远离情趣。说理文的教学自有它的情理之趣、情理之美,理应“理智”地学。  一、由“悟情感”到“立观点”  一般文章的教学当然离不开“悟情感”,说理文的教学如果也
期刊
教师所花的功力不仅仅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更重要的是要借助课外的功夫。一堂成功的课,应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清新的教学思路、精致巧妙的课堂结构,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品味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要想做到这一点,根本途径就是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教材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教师自身对教材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
期刊
9月24日上午9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手书诗集《两负轩吟稿》新书首发式在常熟东南实验小学隆重举行。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常熟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戈炳根,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本刊社长兼总编王晨,上海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南京、苏州三十多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以及常熟本地的“彭尚炯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薄俊生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共七十余人参加了首发式。首发式由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掌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爱的馈赠”之《举手的秘密》。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关键词,体会人物的性格。  4.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关心、帮助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帮助。  【教学过程】  一
期刊
【教学内容】  1.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2.“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六年级下第5册:《逝世前的科学记录》。  【学习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3.领悟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美丽”  1.师:鲜花的美会随季节
期刊
前几年,有专家提倡“真语文”,现在好像已不大有人提起。当初,许多专家学者都撰文表示支持,响应的学校和教师也不在少数。现在已明显式微。  “真语文”的提出,是对语文教学中华而不实、虚张声势之不良教风的批判。尤其是一些所谓示范课,过分关注教师的表演,过分在各种噱头上动脑筋。这种流弊由来已久,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提倡“真语文”,即提倡语文教学的去伪存真、返璞归真,意在拨乱反正。  “真语文”之所以逐渐式微
期刊
江西铅山,山川秀美;铅山文化,源远流长。宋代朱陆“鹅湖之会”就在这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红土地上。河口一小有着近百年的历史,师资力量雄厚,是一所洋溢着青春与梦想的现代化学校。2015年夏天,我们邂逅了“语文主题学习”,9月,我校成为铅山首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校,开始了“语文主题学习”的探索之旅。  对于学生这一教学的主体,我们努力做好“读书、写字”两件事情。  一、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1.两座
期刊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意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阅读课堂生机勃勃,真正实现学生的“悦读”。本文从阅读的“三步走”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整体感知,疏通脉络  在阅读文本的课堂活动中,第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让学生疏通文本脉络,对文本的主要内容有一定的掌握,了解文本的大意,为下一步的深度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教师
期刊
在摒弃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当下,一线教师该如何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领学生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自主投入学习过程,同时适时引导与调控,以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做法。  一、问题导向式  “问题导向式”学习模式,建立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能通过阅读策略尝试解决问题,在自学未果的前提下,教师作为参与者,共同加入研究学习小组,并适时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学会调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