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科研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培养方法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f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培养科研型教师是实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要明确科研型教师的素质结构,以人为本,运用激励机制培养科研型教师。
  [关键词]科研型教师 素质 培养方法
  
  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均衡和可持续发展,这对于教育科研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教育科研已经进入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塑师”不再是一种理想和口号,而是成为一种共识,成为一股教育科研的浪潮。而“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关键则在于如何“科研塑师”——即科研型教师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科研型教师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科研型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结构,又应该如何进行培养呢?
  一、科研型教师的基本素质结构
  科研型教师与一般的教师相比,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两者都要从事教育教学活动,都要进行备、教、辅、改、考等教学实践。因此,科研型教师首先应具备一般教师所具有的素质。但要使教师的教育活动更具有创造性,不断超越现有的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真正做到“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仅仅具备这些素质是不够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只是停留在“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上,而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也就是说科研型教师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掌握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1.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素质
  首先,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理论是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基础条件知识,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它对教育科学研究最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实践证明,如果教师没有教育基础理论方面的素养作前提,教育改革很难获得真正的发展,也很难把教育科学研究推向深入。其次,教师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专门知识是保证教育科学研究规范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的前提和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涉及内容比较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关于教育科学研究原理与方法方面的知识。如果说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性知识,那么教育科学研究原理与方法方面的知识则是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核心知识,离开了这一知识素质保证,任何一项教育研究都不能保證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2.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是科研型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包括科学思维能力与科学实践能力等内容。(1)发现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要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把它作为科学研究的课题,教师必须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2)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搜集和初步整理信息的能力是一种基础性的专业能力。教师应学会对众多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综合,并用口头或文字、图形或表格等形式对信息进行整理。(3)开拓创新的能力。科研是一种崭新的创造性活动,所要研究的课题通常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用,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4)反思的能力。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或科研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一个教师是否具有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与该教师自身科学素质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经常反省自己,从经验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5)文字表达能力。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要想把自己潜心研究得出的新认识、新思想、新办法等诉诸文字,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报告或教育科学研究论文、著作等形式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研究成果的作用,若没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是不行的。
  3.教育科学研究的道德素质
  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道德素质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它主要是对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特殊道德要求和应具有的行为规范。(1)坚持真理,勇于探索。教育科学研究过程是一个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十分艰苦,教师必须花费巨大的精力和心血,经常要突破空间与时间的界限进行工作,而且这种劳动和这种劳动所取得的报偿是难以相等的。只有不怕辛苦、不计得失、热爱真理、坚持真理,具有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才能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之中。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发现真理,找到教育发展规律,完成教育科学研究的任务。(2)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科学研究是严肃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就应当坚持科学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严肃认真。无论是课题的选择、论证,还是课题的实施、检查,教师都当实事求是,科学对待,如实反映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在分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数据的准确性、论据的充分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科学性、解释的合理性等。(3)虚心好学,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往往需要教师之间的彼此支持与协作,这既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科学研究素质本身的要求。只有虚心学习和借鉴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力协作,互相配合,才能保证研究的成功促进自身科学研究素质的提高和研究的深入。
  二、科研型教师的培养方法
  1.培养科研型教师,必须增强科教师的科学研究意识,端正科学研究态度,不断探索和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素质
  教育科研意识是推动教育科学研究行为的内在动力,科研意识清晰且强烈,就能产生从事教育科研的决心和行动。要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只重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忽视科研的倾向,注意将教育与科研结合起来,必须从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教育科研的相互关系上提高认识,必须从教师成长与科研的关系上提高认识。教师的成长不仅体现在对教材内容的熟练驾驭、教学方法的熟练运用,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心理素质的成熟上,而且体现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及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上。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研究教材、教法、提炼教学经验,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等。进行教育科研工作,其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它需要教师端正科研态度,树立严谨的科研作风,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大胆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
  2.培养科研型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励必须以人为本,从教师的需要出发。教师的需要与一般人的需要不完全一样,他们的需要除了一般人的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之外,还有如下特点:精神文化需要的优先性;物质需要的精神丰富性;创造、成就需要的强烈性;自尊、荣誉需要的关切性等。鉴于此,在运用激励机制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师的物质需要,物质需要中包含着丰富的精神因素;(2)关注教师的自尊和荣誉的需要;(3)重视教师的创造和成就需要。
  总之,培养科研型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实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前提保证。而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逐步积累,潜移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参加科研实践,养成科研习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真正实现科研素质的提高,成为科研型教师。
其他文献
追加投资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不能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可采用未来适用法.在原投资比例低,不能对被投资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时,采用
目的评价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并发溃疡血管瘤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例并发溃疡的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口服普萘洛尔,起始剂量每天1.0mg/kg,12小时给药一次;每天递增0.5mg,至第
目的评价应用富含缓释淀粉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EN)乳剂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营养状况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研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完善,使民营企业如浴春风,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然而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各种财务问题接辍而至,已严重影响其进一步发展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法对胸腰椎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效果。方法对38例胸腰椎骨折椎双侧或一侧椎弓根完整、椎体下半部及下终板无爆裂患者,通过伤椎植入椎弓根螺钉,在后路行椎间撑开
商誉作为重要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生存和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在会计界,商誉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争议仍然很大。现实生活中,商誉中的自创商誉确实客观地存在,笔者认为应该予
在医院感染管理的诸多环节中,如何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患者已存在和潜在的危险因素,从中早期发现患者医院感染的苗头,以便指导临床医务人员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及时干预各类感染疾
[摘要] 师范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的大学生,一方面,他们要达到大学生的统一标准;另一方面,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技能。所以,师范大学生应该在在校期间就要从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为今后成为合格的教师作准备。  [关键词] 师范大学生 创新 素质教育    当前,教育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的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无论是大专院校,还是中小学都面临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乳剂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早期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中老年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共60例,分为3组,A组为TPF—D组,B组为TP组,C组为对照组。A、B组均应用EN输
[摘要] 贫困生问题是近年来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社会和学校不断加大对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同时,却出现了许多贫困生诚信意识、感恩意识淡漠甚至丧失的现象。多数贫困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本文针对贫困生受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结合贫困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在资助过程中与育人相结合的必要性,提出通过以教学育人为主体的资助方式,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责任感,落实贫困生资助工作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