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情境的创设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vin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被称为思维的情操,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不断产生学习意向,引发学生求知欲望,并将旧知识融入到新知识中,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课堂教学中有了学习气氛和认知冲突,即创设了思维情境,学生便有了展开思维的动因、时间和空间,从而有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学 思维情境 教学质量
  
  How to create the thought situation at mathematics class
  Zhang Jun
  【Abstract】Mathematics is called as the thinking sentiment, because it has its advantaged predominance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on quality. In the class teaching, how to make students produce the learning intent continually, how to initiate students’ appetite for knowledge and put the old knowledge into the new knowledge is the sixty-four-dollar question in teaching. Having had the learning atmosphere and the cognition conflict in the class teaching means having created the thinking condition, means students having had the cause, the time and the space of opening out their thought and being helpful for improving the mathematics class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Class teachingThought situationTeaching quality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冲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认知冲突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冲突,这种认知冲突的产生迫使学生产生解决这一冲突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向。
  思维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创设的内因。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认知过程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教师的教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因,这种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起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自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促进职能的发展。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各种感观不能被调动,思维不能被激活,不能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也就是说不能体现出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显然不会有富有成效的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地参与到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揭示、形成过程,必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堂思维情景设置合理,讲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听起来,也会聚精会神,心领神会,课堂效果当然会较好,但真正要设置好一个课堂情景,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我看来,一个数学教师要能在常规课的教学中较好地设置课堂情景,应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1.引入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新课的引入,这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若不注意思维情境的创设,师生便不易进入“角色”,教师的导学过程和导学效应便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导致整堂课欠佳的教学效果。引入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有以下几种方法:
  1.1巧设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向。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意向是在一定恰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解斜三角形时,提问学生,已知山顶一灯塔高度,通过相关条件,如何测山的高度?
  1.2提出疑点,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导学”的中心在于引导。引在堵塞处,导在疑难处,搞好引导,能有效地促进思维状态的转化。在新课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疑问,就会引发学生解疑的要求。如在学习数列时,提问学生,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为其它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这种物质是原来的90%,设这种物质最初质量为1,则第二年剩留物质是多少?第三年是多少?第N年是多少?依次类推便得一数列。
  1.3设置课堂情景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把所设置的情景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它们与我们所授的数学知识产生联系,这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问题。平时学生在学数学时总听老师说数学很重要,可到底如何重要,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认识到的,当你设置一个课堂情景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并用数学知识加以解释时,学生一下子就会明白其重要性,这样既让学生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如此设置课堂情景,效果当然好。例如,在讲圆锥曲线中的椭圆问题时,第一节课讲椭圆的标准方程,要讲随圆的标准方程,首先要认识什么是椭圆,我在上课时没有说什么是椭圆,而是让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正确或不正确的认识,自己试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或知道的哪些物体是椭圆,于是有的同学说西瓜、鸡蛋等,有的同学也谈到了卫星飞行的轨道,对于这一课堂情景的设置,有利于帮助学生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对椭圆的直观认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由学生先谈自己对椭圆的认识,然后老师归纳总结,给出概念,这一课堂情景设置应当是成功的,效果自然也就会很好。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其进行的过程中就蕴含着很好的思维情境。学生在尝试了探索、发现后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后印象深刻,学习信心倍增,从而能较快地牢固地接收新知识。如在学习了向量和数量的定义后,老师可举例说明:年龄、身高、长度、面积、体积、质量,可以看出它们一个规律只有大小,都是数量,而位移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
  此外,在新课引入时还可通过:以旧引新——复习与新课有联系的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故事激趣——与新课有关的数学和数学家的趣味故事等以创设思维情境。
  2.新课进行过程中创设思维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势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
  学生接收新知识的过程,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同化——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一种是顺应——当新知识不能被旧知识同化时,要调整原有知识结构,去适应新知识,按照布鲁纳的观点,思维情境是借助于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作为同化和顺应的外部条件。由此可见,在新课进行中思维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可采用以下方法:
  2.1创造“愤”、“悱”意境。“愤悱意境”即所谓“欲知未知,半生不熟”的情境。“愤”是欲求明后而不得,“悱”是想说又说不出来。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最高,一启则发。其具体作法是,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用旧知识作铺垫,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创设迁移情境,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抓住新授知识的内在联系,层层设问,促使学生的思维简约、越层、跳跃。从而在教学中做到同化中有顺应,顺应中尽可能先同化,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认知结构。
  2.2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在新课学习中有着一定的认知过程,即由“不知到知”的意向、领会过程。由于数学知识结构的特点,往往掩盖了认知思维的存在性。因此数学教学中,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认识过程的。而“暴露”过程的本身就显示了较强的思维情境,它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使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达到充分统一。
  3.在练习和小结中创设思维情境。课堂练习是学生在一节课内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况的一种检测,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从中反馈出的信息可以得到及时评价和调整,同时课堂练习也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创设课堂练习的思维情境,能大大强化这个过程,因此要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安排课堂练习。①通过“制错找因”,创设思维情境,练习中,根据所讲内容选编一些选择题或判断正误题,并要学生找出错误原因;②编选变式题,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③编选的课堂练习要体现出一定的思维层次性,先直观后抽象,先浅显后深透。
  在课堂小结中也要注意创设思维情境。由于小结是一堂课的“画龙点睛”处,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知识及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知结构。教师在小结时,或引导学生概括本堂内容、重点、关键,
  或利用提纲、图表、图示等都能较好地创设出思维情境,所以要十分重视课堂小结在创设思维情境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志勇.数学课堂情境创设[M].济南:山东经济出版社, 2002:46~52
  2 冯银.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情境的创设[M].湖北:武汉教育出版社,2003:45~55
  3 张立刚.发散数学思维[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1999: 46~59
  4 王伟.创建数学课堂新模式[M].山东: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1:70~85.
其他文献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重视发展良好的学生学习策略,拓宽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渠道,努力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供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真正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切实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大力进行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改革信息传递方式与渠道。过去我们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常常是以老师
期刊
【摘要】“破窗理论”这个故事给我们,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特别是未成年人。只有及时修补好第一面被打破的玻璃,才能有效阻止“破窗现象”于萌芽状态。  【关键词】破窗理论 细心 补窗    A painter can paint without limit and a piece of chariness can finish mending a broken wind
期刊
【摘要】教育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是多样性的,本文只谈谈有关于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改革中教师素质的问题,即针对教师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职业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师素质 教育改革 中等专业学校    Talk about the present teachers’ quality from the education reform   Wei Haoxi   【Abst
期刊
【摘要】学生犯了错误不能姑息,适当的批评对于学生改正错误、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有着积极意义。如何让学生正确接受批评无疑给教师出了一个难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提高批评的艺术水平。  【关键词】批评的艺术 幽默语言 分清场合    The art of teachers’ comment   Wang ChangweiSong Chongmei  【Abstract】We can not ap
期刊
【摘要】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课改的原动力,要引导学生察觉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辩析问题。思想品德课学生活动的调控是课改的制动力,只有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开展活动的关系,才能真实地做到课堂活动内容化,内容活动化。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是一个会驾驭学生
期刊
【摘要】在思品课的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感情,情理结合、以情激情、创境生情、实践唤情,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内化。  【关键词】情感 思品课堂    Make the feeling flower dissilient at the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class   Zhu Jing   【Abstract】In the ideological and ethica
期刊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为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本文针对其薄弱环节,结合数学教学实际,提出了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新教学观念等的方法和措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实践中体会、感悟和总结,把学生带入愉快有趣的学习境界中,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提高数学素质。  【关键词】情境教学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数学素质    Arous
期刊
【摘要】历史教学应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历史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既能提升课堂活力,更能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避免历史教学的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历史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感受历史的真实过程比一味的说教要具体形象,学生也乐意去创造性实践。历史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历史旅游观,当好地方导游,为服务地方经济打下基础。历史不仅仅
期刊
【摘要】笔者针对幼儿班里的“老大”行为从多方角度加以分析,认为:从家长的角度,家长的溺爱导致孩子的骄横,因此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不要一味的满足和包办代替;从孩子看,“老大”行为意识浓、性格粗暴。可以为他们树立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从教师看,教师应结合幼儿特点创设环境,帮助幼儿改正缺点。  【关键词】幼儿 “老大”行为    The “big-brother” behavior in
期刊
【摘要】“科学素养”并不是近几年提出的新理念。对于科学素养的解释,在不同的时代有所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素养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在科学技术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生活、改变我们周围世界的今天,具有科学素养是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生物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生物课程 学生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