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学生工作重点突出于管,其实,管只不过是形式,理才是真正的内容,学生管理的重点应该是理,而不是管。学校学工处与各系部,系部之间及其班级之间更多的是整体与局部,竞争和协作的关系,在处理上述关系时,着眼点应更多的放在统一整体和团结协作方面。这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地做好学生工作。
【关键词】管理;整体与局部;竞争与合作
学校管理,主要是对“人”和对“物”的管理,其核心的问题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涉及到学校的发展水平与办学的质量,这就必须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学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建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待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培养合格英才,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坚持科学发展观,来对待学生管理工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来教育学生。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管理工作中“管”与“理”的关系
传统学校管理的观念都重点突出于管。很多人认为,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是成绩比较差,素质比较低,自我控制力比较弱,必须加强管。管不严,就会出事;管不好,就有问题。因此,管字当头,严字当头,从学校领导到一般老师,层层落实责任,实行分片包干,有的甚至实行跟踪追击,人盯人,把学生当作对手,把扣罚当作武器,弄得人人自危,草木皆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柔性管理为主要特征,以人为中心,以情为主线,借助非强制性方式和非权利性影响力,靠群体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进行的一种自我约束。在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住“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文管理,
应该说,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突出学生管理的管字当头,本意肯定是好的,那就是,想通过管,创造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维护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学生管好,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学生不出大事,小事少出,从而使学校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甚至是重要的有效的方法。然而,我们应该看到,我们所面临的学生已经是一群初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和理想追求的准年青人,已经是小大人,对于他们的管理,重点不应该是“管”。一味的强调管,势必导致以压代管,以罚代管,以扣代管,甚至以开除代管;势必是以人治校,而不是以法治校。突出一个管字,处处管字当头,管人者说了算,以人管人,以罚治校,而不是以制度管人,管理者就有可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有可能成为救火队员,而被管理者往往却是口服心不服。管字当头,只能压制了學生心理的培养。学生面对严厉的管,面对铁一般的冰冷的管,处处显得无奈,时时显得无助,个性和创造力抑了,争强好胜的心理没有了,剩下的只是唯唯喏喏,剩下的只是不是心甘情愿的服从。
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是充满活力和幻想的学生,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对手,当作敌人,要以人为本,倾注更多的人情味,要爱生如子,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创造宽松的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积极向上。形成一个和谐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就一定要重点突出“理”,在“理”上下功夫。要做到少“管”多“理”。管理的核心是管“人”。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如果把具有思想、情趣、个性的人当作一般的“物”,见物不见人,过分地强调制度的严格,势必造成压抑的氛围,紧张恶化了师生之间的关系。管是形式,理是内容,突出“理”,就是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就是要在尊重人的前提下,开展管理工作。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作为主要内容,使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人;要把学校和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等理顺、理平、理公,通过他理和互理达到自理。最终达到和谐。
二、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与合作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相互作用的两种基本形式。竞争与合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辩证统一。
学生处于不同的系部、不同的班级,各班级、各系部相对是一个独立的,由于各种考核和评比的需要,势必会存在着竞争。我们在看到竞争有利一面的同时,也要看到竞争带来的诸多问题,过分的看重竞争,容易引起人际关系的恶化,使人变得更自私、更狭隘。也使许多人感受到巨大压力,无所适从,甚至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失常。由于竞争,关系冷漠,你防着我,我防着你,表面上和和气气,心底里各自较劲儿的现象比比皆是。
我国一向倡导合作,“四海之内皆兄弟”,是相传已久的古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更成为时代的风尚。但也要看到,有些地方过多地强调个人奋斗,而忽略了应该怎样与他人合作以取得成功,更忽略了如何在竞争中不伤害别人。目前一些人中流行“丛林哲学”的价值观,即所谓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无疑是极不可取的。要知道,竞争以不伤害别人为前提,竞争以共同提高为原则。竞争不排斥合作,良好的合作促进竞争。竞争能使人激发动力,增强活力;而合作呢?则能使人友好相处,团结协作。
学校的管理部门,系部之间、班级之间学生的管理中其目标是一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旨在建立一个稳定、有序、规范的教学环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合格人才。构建和谐校园。人们需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只有在合作中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收拢五指、攥紧拳头、形成合力。马克思说得好,协作不仅可提高个人的生产力,并且是“创造一种生产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神奇效果。实现双赢或多赢,才是最终目的。才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
竞争与合作的价值观是一致的,竞争与合作的目标是一致的,竞争与合作要协调并进,在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上,要立足于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开展竞争,不要为了竞争,为了本集团,小团体的利益而忽视合作。合作应该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成为主旋律。
三、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要求我们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我们不能为了局部利益,而损害了整体利益,最终是得不偿失!
作为系部的学生工作一方面要考虑学校整体、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一个系整体在处理具体的问题时要树立整体观念,工作中要有全局观念。对局部有利的,不一定对整体有利,不能因小失大,要统筹考虑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同时也不能忽视局部,作为局部就要立足自身解决矛盾,立足现有求变、求发展。在大的原则和框架下发挥主动性开展工作。要处理好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关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学校的领导和个部门更看重的是对结果的评价,致使相当一部分系、班级班主任老师,为了争取系部、班级的名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采取简单的压制或者粗暴的方式教育管理学生,只注重“立竿见影”的手段和措施,而忽视了教育的计划性、层次性、整体性的把握。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了避免教育的短期行为,克服简单的教育管理,就需要我们既注重结果评价,更要注重过程管理和循序渐进的管理,两者要有机结合。
学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教育是一项关于人的事业。学校人性化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有生命的过程,学生的管理要站在整体的高度,在合作的基础上,理顺管理者与学生的关系,这样才能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支持,达到合作交流,团结进取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
【关键词】管理;整体与局部;竞争与合作
学校管理,主要是对“人”和对“物”的管理,其核心的问题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涉及到学校的发展水平与办学的质量,这就必须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学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建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待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培养合格英才,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坚持科学发展观,来对待学生管理工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来教育学生。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管理工作中“管”与“理”的关系
传统学校管理的观念都重点突出于管。很多人认为,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是成绩比较差,素质比较低,自我控制力比较弱,必须加强管。管不严,就会出事;管不好,就有问题。因此,管字当头,严字当头,从学校领导到一般老师,层层落实责任,实行分片包干,有的甚至实行跟踪追击,人盯人,把学生当作对手,把扣罚当作武器,弄得人人自危,草木皆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柔性管理为主要特征,以人为中心,以情为主线,借助非强制性方式和非权利性影响力,靠群体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进行的一种自我约束。在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住“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文管理,
应该说,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突出学生管理的管字当头,本意肯定是好的,那就是,想通过管,创造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维护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学生管好,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学生不出大事,小事少出,从而使学校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甚至是重要的有效的方法。然而,我们应该看到,我们所面临的学生已经是一群初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和理想追求的准年青人,已经是小大人,对于他们的管理,重点不应该是“管”。一味的强调管,势必导致以压代管,以罚代管,以扣代管,甚至以开除代管;势必是以人治校,而不是以法治校。突出一个管字,处处管字当头,管人者说了算,以人管人,以罚治校,而不是以制度管人,管理者就有可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有可能成为救火队员,而被管理者往往却是口服心不服。管字当头,只能压制了學生心理的培养。学生面对严厉的管,面对铁一般的冰冷的管,处处显得无奈,时时显得无助,个性和创造力抑了,争强好胜的心理没有了,剩下的只是唯唯喏喏,剩下的只是不是心甘情愿的服从。
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是充满活力和幻想的学生,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对手,当作敌人,要以人为本,倾注更多的人情味,要爱生如子,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创造宽松的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积极向上。形成一个和谐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就一定要重点突出“理”,在“理”上下功夫。要做到少“管”多“理”。管理的核心是管“人”。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如果把具有思想、情趣、个性的人当作一般的“物”,见物不见人,过分地强调制度的严格,势必造成压抑的氛围,紧张恶化了师生之间的关系。管是形式,理是内容,突出“理”,就是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就是要在尊重人的前提下,开展管理工作。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作为主要内容,使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人;要把学校和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等理顺、理平、理公,通过他理和互理达到自理。最终达到和谐。
二、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与合作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相互作用的两种基本形式。竞争与合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辩证统一。
学生处于不同的系部、不同的班级,各班级、各系部相对是一个独立的,由于各种考核和评比的需要,势必会存在着竞争。我们在看到竞争有利一面的同时,也要看到竞争带来的诸多问题,过分的看重竞争,容易引起人际关系的恶化,使人变得更自私、更狭隘。也使许多人感受到巨大压力,无所适从,甚至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失常。由于竞争,关系冷漠,你防着我,我防着你,表面上和和气气,心底里各自较劲儿的现象比比皆是。
我国一向倡导合作,“四海之内皆兄弟”,是相传已久的古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更成为时代的风尚。但也要看到,有些地方过多地强调个人奋斗,而忽略了应该怎样与他人合作以取得成功,更忽略了如何在竞争中不伤害别人。目前一些人中流行“丛林哲学”的价值观,即所谓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无疑是极不可取的。要知道,竞争以不伤害别人为前提,竞争以共同提高为原则。竞争不排斥合作,良好的合作促进竞争。竞争能使人激发动力,增强活力;而合作呢?则能使人友好相处,团结协作。
学校的管理部门,系部之间、班级之间学生的管理中其目标是一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旨在建立一个稳定、有序、规范的教学环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合格人才。构建和谐校园。人们需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只有在合作中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收拢五指、攥紧拳头、形成合力。马克思说得好,协作不仅可提高个人的生产力,并且是“创造一种生产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神奇效果。实现双赢或多赢,才是最终目的。才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
竞争与合作的价值观是一致的,竞争与合作的目标是一致的,竞争与合作要协调并进,在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上,要立足于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开展竞争,不要为了竞争,为了本集团,小团体的利益而忽视合作。合作应该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成为主旋律。
三、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要求我们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我们不能为了局部利益,而损害了整体利益,最终是得不偿失!
作为系部的学生工作一方面要考虑学校整体、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一个系整体在处理具体的问题时要树立整体观念,工作中要有全局观念。对局部有利的,不一定对整体有利,不能因小失大,要统筹考虑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同时也不能忽视局部,作为局部就要立足自身解决矛盾,立足现有求变、求发展。在大的原则和框架下发挥主动性开展工作。要处理好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关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学校的领导和个部门更看重的是对结果的评价,致使相当一部分系、班级班主任老师,为了争取系部、班级的名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采取简单的压制或者粗暴的方式教育管理学生,只注重“立竿见影”的手段和措施,而忽视了教育的计划性、层次性、整体性的把握。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了避免教育的短期行为,克服简单的教育管理,就需要我们既注重结果评价,更要注重过程管理和循序渐进的管理,两者要有机结合。
学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教育是一项关于人的事业。学校人性化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有生命的过程,学生的管理要站在整体的高度,在合作的基础上,理顺管理者与学生的关系,这样才能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支持,达到合作交流,团结进取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