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美国,你想到牛仔、印第安人、马克·吐温,还是如更多人所感知的、美国真正独一无二深藏在精神与自然的融合之处:国家公园?2016年,正值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100周年,《悦游》再次聚焦于国家公园诞生之地,力图在一个世纪之后,依旧可以在文明的空隙间,感受到自然带来的欢愉,并以之去除我们自以为是的外壳,重塑自我,就像曾经的自然之力重塑过约塞米蒂的山谷一样。
国家公园——美国最好的构想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乔纳森·贾维斯(J0nalhan B.Jarvis)
我第一次为国家公园工作,是在美国建国200周年纪念中心担任一名管理员。如今,我已经在这个管理着“美国最好的构想”的地方工作了40年。国家公园创立的宗旨至今令我激动并感到身兼重任——让最壮丽的景观和最重要的文化古迹为了普罗大众的享受而保护起来,而非权贵。这意味着,任何人一无论种族、社会经济地位,都平等享有国家公园的广阔土地。今天,美国国家公园每年吸引超过2.9亿人次造访,已经成为美国的国家骄傲。
国家公园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撷取生活的灵感和力量。还记得早年在瓜达卢普山国家公园(Guadalupe Mountains National Park)工作时,有五位坐轮椅的人士告诉我要攀登瓜达卢普峰,那可是德克萨斯州的最高峰。当时我负责Friole区,对这段登山路再了解不过:连续的z字形砂石路陡坡后,要在沙漠中前行八公里,爬升九百多米。要知道,奇瓦瓦沙漠中每一种昆虫的叮咬都有毒。我毫不犹豫地回复“怎么可能”!可他们决意已定。接下来五天,我每天都能看见五个瞒跚但坚定的身影一用力推着轮椅、拖拽着行动不便的身躯攀登着。最终,有三位成功登顶,和他们的轮椅一起,就像一个亲密无间的团队。在那一刻我才知道当初的建议有多愚蠢,也是第一次真正看到国家公园是如何对人类提出挑战,使我们完成那些胜算甚微的事。从此,我产生一种信仰——我们的国家公园不只拥有美景,更拥有改变每个^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力量。这个信念成为40年来我在国家公园管理局工作的驱动力。
还有一个清新的二月早晨,我和科学家团队在火山湖国家公园(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进行第一次冬季考察。我们站在巫师岛锯齿般的岩石之上。这里是俄勒冈的喀斯喀特山脉的高处,以隔音室一般的宁静著称。突然,万籁俱寂中,火山湖上的浮冰在风力推动下猛烈地撞击玄武岩湖岸,激起耀眼的水晶碎片。空寂中的声响,如即兴爵士乐的清脆音符。在那一整个冬天,这首只为我们弹奏的乐章不时出现在这地球上最美丽和神秘的湖泊上。
今年国家公园管理局就满百岁了。美国国家公园系统是上几代人传承下来的珍贵礼物,尽管新的百年中我们所要面临的挑战是这个机构在1916年建立时不可想象的——气候变化、户外空间减少、栖息地破坏、外来物种入侵、水和空气污染等。我们的使命却从未改变——完好地保留这个国家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让现代和未来的子孙共享。
加州红杉 梦开始的地方
山岭上是清一色的花旗松,道路起伏——这是加利福尼亚州著名的101国道——隐约剧透着即将到来的世界。当你听说美国国家公园的种种辉煌时,也许不知道,加州是这一切开始的地方。从林肯总统签署约塞米蒂法案(Yosemite Grant),保留下第一片永久作为公共休憩场所的土地开始,“巨杉和海岸红杉就成为了与自然保护运动紧密相关的标志性森林”。拯救红杉联盟(SavetheRedwoodsLeague)CEO山姆.霍德(SamHodder)如此说道。拯救红杉联盟成立于1918年,几乎和国家公园管理局差不多年头,创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海岸红杉森林。
海岸红杉,这种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大约在两千万年前就存在了。它们曾经遍及加州海岸8,9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不过1848年在西部发现金矿之后,一切都改变了。蜂拥而至的人口塞满了曾经只有1,000人的旧金山湾区,到1870年,这里人口已达26.5万人。人们需要盖房子,而海岸红杉是再好不过的建筑材料。联邦政府希望加大推进加州的开发,伐木者们也趁机得益。1878年颁布的《林地和砂石地法》将这些林地以每英亩2.5美元的超低价格出售,海岸红杉也因此在历史上首次成为“私产”。几代人之后,曾经强大的原始红杉森林如今仅有485平方公里残存。
当我从645号出口下了101国道,进入洪堡红杉树州立公园(Humboldt Redwoods State Park)的“巨人大道”(AvenueoftheGiants)时,立刻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庞然大物——道路蜿蜒,参天巨树的浓厚荫翳营造出一种让人心安的黑暗。从旧金山北上四小时后,这是第一次见到海岸红杉。我在伯灵顿(Burlington)游客中心附近看见一棵在2006年倒下的红杉,它早在公元十世纪维京人首次登陆北美时就存在了,所幸它逃过了淘金热,一直活到了见证1928年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公园体系的建成。
沿着巨人大道往北,继而驶离马托尔路(MattoleRoad),通过一条狭窄小路进入洛克菲勒森林(Rockefeller Forest)。此时的车速比步行快不了多少,相比之下显得低矮的花旗松上爬满了苔藓,阳光从遮天蔽日的树冠缝隙漏下,如同绝美的明信片。
几公里之后左拐停车,走入森林,巨人树(GiantTree)就在几米开外。地面有些潮湿——穿着靴子踩在上面感觉还不错。我的同伴一今天我在这条路上碰到的仅有的三个徒步旅行者之——非常自信地断定这棵巨数显然是刚倒下没多久,因为看起来它的躯干还没有开始腐烂(当时肯定是震天巨响)。长长的树干躺在地面上,巨大而繁复的根系被撬出地面,暴露在我们的眼前。 一棵红杉倒下,便成为帮助幼树成长的幼儿园。死亡在这里并非悲剧,而是高度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法则。甚至,那些被山火烧空了树干的千年红杉,仍旧枝繁叶茂。红杉当属地球上最能适应环境的生物之列。我还发现有一棵已经倒下的树干居然嫁接上了另一棵活着的树,而让生命得以延续——公园管理员告诉我,这正是它们的多重生存策略之一。
回程路上,我在BullCreek和Dyerville FlatForest稍做停留,下车走走。这一次只遇到了一位徒步者。他静静地站在那里,不眨眼地盯着那庞大树冠的一处。这是一个迷人的地方,就像神话里的森林—样,随处都能发现世界上最奇异的角落。
1917年,古生物学家约翰.梅里亚姆(John C.Merriam)、律师麦迪森.格兰特(MadisonGrant)和地理学家亨利.奥斯本(Henry F.Osbom)以与我今天相同的路线从101国道穿过洪堡县——当时101国道才建成不久——也站在这片红杉林中。在发现了这处未被记录在案的原始森林之后,他们决定成立“拯救红杉联盟”。正如他们所感受到的,他们相信红杉林那能够包容一切情感的精神价值,远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从此,他们努力让世人意识到,保护这些红杉,就是保护整个美国自然风貌的象征。
这样的情怀在1926年的夏天得到了实质性的肯定,联盟秘书长牛顿.杜瑞(Newton BDrury)邀请小约翰.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Jr)和他的家人一起到这个森林野餐。此情此景足以激发小洛克菲勒掏出一百万美元的捐赠。此后,加州政府也拨款一百万美元,加上小洛克菲勒在1929年捐赠的另外一百万美元,这片面积为38平方公里的Dyerville Flats森林终于在1931年从私人手中被购回,成为公共土地。如今这片森林以首位捐赠者洛克菲勒的名字命名,也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一片古红杉森林。
第二天,开车经过几处堰洲岛后,我来到更北面的红杉国家及州立公园(Redwood NationalandStateParks)。1968年建立、1978年扩建的红杉国家公园占地534平方公里——其中一半与大草原溪(Prairie Creek Redwoods State Park)、德尔诺特(Del Norte CoaScRedwoodsStatePark)以及杰迪戴亚.史密斯州立公园(JedediahSmithRedwoodsStatePark)重叠,在私人伐木区和国家公园之间建立缓冲带,共同保护沿着海岸生长的这一大片古老红杉。在六千多平方公里的原始红杉森林被砍伐之后,这个国家公园保护着加利福利亚仅存的485平方公里红杉森林中的1/3。
大草原溪步道(Prairie Creek Trail)就像一条步入童话森林的小径。在冬天和早春,穿过的那条小溪会有三文鱼和鳟鱼游过。那棵上过《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Ilueatar树就生活在其中,这棵现存最伟岸的海岸红杉以大规模的重复生长而闻名。它的胸径达到6.2米,光是测量就需要五名攀登者耗费20天的时间。尽管游客们通常都会想要知道Iluvatar的母树是哪一棵,以及如何才能找到,但是为了保证所有枝条的完整和安全,工作人员总会对你闪烁其词。
Iluvatar一定会让人一见难忘。不过,当我走在红杉森林间,被那挺拔的身姿和重复生长规模震撼的同时,那些长满苔藓的大叶枫树也并未相形见绌。公园管理员从一条嫩枝上摘下一片叶子,揉碎了让我闻。那股香味让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自然之力”四个字—在这样的森林里,无论是地球上最巨大的树,还是不起眼的一片叶子,都蕴藏着生命的精彩。往南返回的路上,我将车停在一处被浮木覆盖的海滩。夕阳西下,海面苍茫,红杉林宁静而肃然,就像它们两千万年以来一直的模样——希望此情此景,还能延续两千万年的不朽时光。
纳瓦霍之心
我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Phoenix)的沙漠中疾驰北上,天空的蓝被太阳烤得有些褪色,等那长满仙人掌的带“刺”的山远离了,峡谷便出现了,在笔直得没有尽头的长路两侧泛着玫瑰光泽。
如果你不留意,很可能察觉不到平坦广阔的红色砂岩大地下,有着千沟万壑和另一个世界。在这片如今被称作德谢峡谷国家保护区(Canyon de Chelly National Monument)的地方,印第安人从不间断地居住长达五千年,他们汲取峡谷平顶汇下的水流,种植玉米、养育牲畜和家庭一比北美洲其他任何地方、任何族群都要久远。
我在保护区外的Sacred Lodge见到了奥斯卡.比亚(OscarBia),这个中年纳瓦霍族(Navajo)男人是提供越野车峡谷游览的向导。他穿T恤、戴棒球帽,嚼口香糖,看上去既不像美国白人,也不像印第安人,倒像中国人。但他对这种疑虑习以为常,“游客总问我印第安人在哪儿,喏,不就在你身边嘛!大家都被好莱坞的印第安人样子给骗了”。我跳上这位非典型印第安人的车,车一发动,似乎每个零件都开始颤抖,“你觉得有刹车吗?”法国同伴在空空如也的副驾驶窗处挥舞手臂,至少车窗是没有了。不过,奥斯卡并不在意“越野”这件事,更何况我们要去探险的,不过是他从小玩到大的家罢了。
我们在德谢峡谷底部涉水而行,那是一片橘黄的色界,如奥斯卡的肤色一般。四周是高达一百层楼的岩壁,从岩壁顶部流泻而下的深浅纹路像有人重重刷了一笔。包括纳瓦霍在内的许多印第安部落都认为人类从峡谷中诞生。17亿年前形成的岩石在河流的侵蚀下重见天日——这时间几乎是地球年纪的一半。眼下,那条源自东面楚斯卡山(Chuska Mountains)的河流是无伤大雅的水滩,不过在我探出车窗时冷不防浇一身泥点子,让我别忘了大地的味道,只有在雨季它才会泛滥成河。 奥斯卡的纳瓦霍族先人从三百多年前开始定居在这片峡谷,更早时,他们从加拿大迁移至北美洲西南部亚利桑那的四座神山中。1863年,美国陆军卡森上校部队的围困清剿,将峡谷中的纳瓦霍人驱赶到300英里外新墨西哥州的萨姆纳堡。在那段悲惨岁月中,大批纳瓦霍人死于饥饿和疾病。最终,幸存者在1868年被允许返回德谢峡谷。现在,还有四十多个纳瓦霍家庭生活在峡谷里。
当我站在峡谷底部时总觉得不可思议,现代车辆从三百多米高的头顶驶过,简直是另一个世界。对小时候的奥斯卡而言的确是如此,四十多年前,他每天要攀爬到峡谷顶缘的公路搭车上学,接触“现代文明”——学习英文和美国历史。除了垂直岩壁和石缝中顽强探出的树之外,并无其他的“路”,像是清楚切割了奥斯卡的过去和未来。在峡谷之下,那是属于祖母和羊群的世界。“夏天,我们在峡谷底部的深处,和羊儿待在一起。祖母会给我讲关于峡谷的故事,以及祖先、纳瓦霍人和神的故事。她教会我如何做一个纳瓦霍人。”奥斯卡说着,俯身从薄荷绿的灌木上摘了片叶子,揉搓了一下,“我们用它做药材。”现在,奥斯卡是部落里的巫医,并通晓复杂的部落仪式。那丛灌木在极度干旱的土地上绽放着卑微又令人肃然起敬的橘色小花。
峡谷中的两千多处考古遗迹则记录了在纳瓦霍人之前峡谷中更早的居民——普韦布洛印第安人(Puebloans)的故事。日头和流泻的云彩时而将橘色岩壁上那些奔放的羚羊、舞蹈的人形或月相变化的岩画照亮,时而又将之隐晦,如保守一个亘古的秘密。前人还留下开凿在石壁上的凹室,最著名的一处遗迹是“白宫”(White House Ruins)。它是开凿在峡谷低处的一处砂岩洞穴,房间布局精巧,由阿纳萨齐人(Anasazi)在公元六世纪所建造。而在白宫前的三角叶杨树下,纳瓦霍人守着阿纳萨齐人和普韦布洛人的遗迹,做着自己的小生意。那些手工捏制的古朴陶罐上面绘刻着象征希望的雨水图腾,尽管峡谷中的雨水已经比先民移居至此时稀少了许多。
过去的数百年间,大部分印第安部落在西班牙人、墨西哥人和美国军队的清剿下纷纷消失时,纳瓦霍族却跃升为北美印第安中第—大部落,人口超过三十万。有学者将之归功于纳瓦霍人“吸收外来文化元素的应变能力”。你不难从纳瓦霍银器、陶罐和纺织工艺上找到其他部落甚至西班牙殖民者的影子。他们是邻近印第安部落霍皮族(Hopi)眼中的“小偷”。“纳瓦霍人偷走了我们的土地,还抄袭我们的纺织技术。”有霍皮人愤愤地对我抱怨。
我在双箭纳瓦霍度假村(TwinArrows Navajo CasinoResort)更感到一种错位:声色犬马的赌场挤满想撞大运的族人,恬静的纳瓦霍少女在餐厅表演着祖母教她的创世歌谣,而来自美国其他地方的比基尼辣妹们开着电音泳池派对——这一切可媲美拉斯维加斯的娱乐产业属于纳瓦霍部落。
而生活在亚利桑那更北面的霍皮族中,有人依然居住在上千年历史的简陋石屋村落里,并抗拒相机。保守的他们鲜少将祖先居住的Dawa峡谷示人,对纳瓦霍人的赌场嗤之以鼻。“我们希望保留土地的纯净,我们乐于分享的都是我们能够分享的东西。”一位在洛杉矶上过大学又回到家乡的霍皮族向导对我说。
印第安部落在全新的时代面前,不得不做出自己的平衡和选择。事实上,对现代文明有所妥协和牺牲,也许削弱了印第安人的身份认同,但也意味着更大的生存空间。纳瓦霍保留地(Nava)oNation)从1868年建立之初的1.3万平方公里扩大了50倍。而霍皮人只能栖身于这片保留地中极小的一隅。至今,被冠以“国家保护区”名头的德谢峡谷的所有权仍属于纳瓦霍人,由纳瓦霍部落基金会(Navajo Tribal Trust)和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共同管理,这也是国家公园系统中唯—采用此种管理方式的单位。没有纳瓦霍部落的同意,连联邦调查局或中央隋报局也不能进入这里行动。
傍晚,我们驾车从峡谷平顶的南缘开过,那是一条景观大道。我们像是挣脱了深井的青蛙,重新俯瞰峡谷里的世界。低斜的夕阳只能照亮岩壁的高处,峡谷深处的河流、农地、牲畜和霍岗(Hogan)都已被笼罩在阴影之中。我知道,当新的一天来临,纳瓦霍人鲜活的过去与现在仍会重见光明;但也许不久后的某一天,那将只是过去。
一路向南
显然,今天的蓝色山脊并不欢迎我们:雾、雨、风,能把一条山路变得不友好的因素都来了。车盘上的指示灯闪了闪,提醒着轮胎没了气。这台早上刚换的美国车虽没之前那辆日本车舒服,却不会在一脚油门下去发出怪声,让人感觉十分踏实。尤其是那坐半小时就让人腰酸背痛的座位,就很有这一带劳动人民“不讲究”的气质。只是再踏实的车没气也不行,一看到路口,我们就决定去找个加油站。
山脚村庄的小卖铺顶着几张垂头丧气的铝板立在雨里;一台加油机靠在屋外,样子老旧得让人怀疑里面汽油的品质;旁边一把气枪,挂着牌子“五毛一次”。屋里有些昏暗,两排货架上堆满了小零食,黄头发的老板娘在玻璃架后,看见我们不说话,光露出黄牙齿害羞一笑,像没见过陌生人似的。我正想着全世界劳动人民都一样质朴,俩农民老伯就推门进来了。大个子穿件褪色的灯草绒夹克,夹克下隐约没了一条手臂,身板看上去倒还很魁梧。小个子踩着双不相称的大靴子,一撮白胡子挂在下巴上,和头上的尖帽子很呼应:“俩姑娘要从华盛顿开去新奥尔良,那可野哦。”一听到我们的路线,他嘀咕道。大个子像个老熟人似的用洪亮的声音说道:“姑娘们,听我讲,想找印第安人得到公路尽头的切诺基(Cherokee)。不过走山路可不行,得走高速路,那都至少要六个钟头。” 我寻思着不走山路,这趟蓝色山脊公园公路(BlueRidgeParkway)之旅就不成立。于是中午刚过,我们又掉头钻进了山里。路况和上午差不多:雨时大时小,大的时候连雨刷都忙不过来。灰漾漾的湿气让路边一排远眺群山的观景点派不上一丝用场。同伴阿九又开始用她那特有的絮叨方式说起切洛基:“印第安人真惨,被美国政府圈进了保留地。”从哥伦布日印第安学生的抗议到欧洲人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史,她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说了好几遍,我只得总结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让她停下来。不过这一来,我才发现这条全美访问量最高的景观公路不光传说中的“壮美”那么简单。
天晴时,从北边仙纳度国家公园(She nandoah National Park)一路向南到蓝色山脊,直到尽头的切洛基印第安保留地,阳光和煦。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在大萧条时期为刺激经济而修建的这条全长755公里的公路,成为一段完美的自驾公路。放眼望去,整片山脉层层叠叠,壮丽而亲切。尤其在深秋,满眼饱满的橙、红、紫、褐,远山更泛着一层肉眼可见的美妙浅蓝光辉——“蓝色山脊”大概就这意思。
但太阳落山后的蓝色山脊就没那么好亲近了。夜幕到哪儿都有种转化景色的魔力,在这条被密林包围、没有丁点人气的路上,黑暗让呼吸声都能听到,白日里再平易近人的美景都变得深不可测,透着一股孤寂凄凉。除了放慢速度,提防偶尔窜出的迷糊小熊,我们只得保持冷静,一心向前。不过自打路过一个叫“探索公园”的地方,你还是能察觉出景色的变化:偶尔经过的弧形大坡上,一个利落的切面使整个场景都生动起来,颇有大地艺术的神韵。而一排颇有造型的树站岗似地立在路旁,像花匠照料后才有得精致。这样的景致时不时就有一片,跟毫无修饰的大山交错出现,让人有种在无人山野间漫步城市后花园的错觉,平添了几份匪夷所思的气氛。
山里没什么信号,不停跳台的沿路电台放着缥缈的唱诗词和年代老些的摇滚乐——那种典型的、伍德斯多克似的、在路上的自由与放荡的音乐,剩下就是这种突然跳出来的本土乡村乐,让人隔着重重森林都能感到山下人民质朴自嘲的生活。
说到伍德斯多克,一旦上了路,你立马就明白为什么美国会有这种东西:好用的公路系统、容易负担的车辆开支、加上自由迁徙的天性——就像在维吉尼亚小村里碰到的那对从华盛顿归隐的马里兰夫妇,开车上路,去山里听个音乐会,就跟下雨打伞一般稀松平常。而一旦上了路,迎着风踏着雨,再保守的人骨子里那种不羁的自由天陛都能被激发出来。
转眼天又快黑了,这时节的蓝色山脊不到五点太阳就得落山。最后一道光里,雾聚在一起,轻柔却毫无缝隙地罩着大山;所有颜色都褪去了,只剩灰色由浅到深的微妙变化;路早隐没了,只有一排枯树桠朦朦胧胧地浮在半空,整个世界没有任何声音。
在山脚小镇一个小餐馆里,热情的克劳迪一身夸张的红色,边递菜单,边打电话一自打我向她打听了附近的住处后,她就一直忙着联系。“好多年前,我也跟你们一样,也喜欢旅行,”她一口哥伦比亚味的英文,“有一次跟个女朋友—起,吃住都塞在一辆小破车里,—路从迈阿密开到了新奥尔良,”她挤挤眉,“那可是段疯狂的旅程。”
后来,她在路上遇到了一个美国男人,就结了婚。再后来,他们四处走,就到了这里。“我喜欢这儿,和平漂亮,人又好。”说着,她那壮实的老公就从厨房走了出来,蓝花头巾下露出一头长金头发,腰上一条围裙,跟客人招呼两句又走了出去。
“这是我的电话,有麻烦叫我。”临走前,她塞了张纸条给我,“不过你们可是纽约来的,相信早见惯了麻烦。”说着,一个俏皮的媚眼关了门。
那晚我们住到了一个叫小瑞士的地方,淡季时分的酒店空落落的,烧着壁炉的大厅里只有一对老夫妇低头看着报纸。服务人员冰冷地说Spa已经关门,但我实在太累了_趁着小雨夜黑就翻进了围栏。池底的灯映着上升的热水泡,我在水里浮着,周围的森林透着寒气,一片沉默。
第二天一觉醒来,阳光明媚,连绵的群山又回到了那副亲切样。蓝色山脊又是蓝色的一天。至少,天黑前是的。
重回牛仔时代
在我还为摄影师布鲁斯.韦伯(Bruce Weber)工作时,常去他在蒙大拿州(Montana)的牧场。我至今记得那开阔得只能以“大”来形容的天空和旷野。所以在后来遇到妻子时,我一直对她念叨:“我要带你去看看蒙大拿。”
十多年后,我们终于开着一辆外号“希尔马”(Thelma)的老房车出发,它和电影《末路狂花》(Thelma&Louise)的女主角同名,而且一样奔放。进入蒙大拿,每个人都被车窗外流动的“电影”迷住了:落基山脉和大草原在透亮的空气中熠熠发光;货运车厢散落在沿途铁轨上;偶尔路过的小镇酒Ⅱ巴传来布鲁斯,从那扇吱呀的木门后面,似乎随时会走出一个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那样的西部硬汉,他腰插左轮手枪,桀骜地站在长街中央。总之,这里的一切像只属于大自然和旧时光。
所以,当真实生活中的“伊斯特伍德”出现时,孩子们已经忍不住欢呼雀跃。左轮手枪插在腰间,没错。牛仔帽,没错。只不过体型更像是发了福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老牛仔沃伦经营的这间Hell's a Roarin'牧场就在黄石国家公园北门加德纳(Gardiner)附近的高地上,从那里看去,黄石公园的群山森林一览无遗。未来三天,我们要跟着牛仔们每天骑马六七个小时,穿越黄石公园的森林和溪流。原因就像老沃伦说的:“我和你们分享的就是我的生活,世界上没有比生活在黄石的旷野更好的了!”
发福的牛仔凯林和两位助手麻利地将油布包、老式皮箱、绳索——你能想象到的所有家什绑在了四匹驴子的背上。“那是从田纳西Reese Bros农场买来的驴子,最耐劳。但我们的马是这片最好的。”凯林一边说,一边扬了扬牛仔帽。尽管全家谁也没骑过马,孩子们从紧张害怕到骑在马背上兴奋高喊“我们是‘虎豹小霸王’(ButchCassidvandtheSundanceKid,著名美国西部片)”并没花上太长时间。 骑行不疾不徐,我们列着长队,跟着马儿有节奏地摇晃。沿途的山脉和森林展露着原始的未被触及过的美。在我的祖国丹麦,每棵树、每根草、每粒沙几乎都已被人类触摸过,而在美国西部,我时常觉得自己是第一个涉足这里的人。我们在树下野餐,任云彩飘过头顶,流向远山。走着走着,突然就会有一棵倒下的树拦住去路,这也没什么,只管用锯子把树锯断后挪开便是,就像一个真正的牛仔那样。凯琳告诉我,每年阵亡将士纪念日的那个周末,Hell's a Roarin Outfitters的赛马大会都会准时敲响黄石国家公园的夏日旅游季。两百匹骏马奔腾着穿越加德纳镇,纵隋恣意的牛仔情怀就和那撩起鬃毛的风一同回归蒙大拿。
我无法忘记在营地度过的第一个夜晚,那是位于AbsarokaBeartoothWilderness森林中一片只能骑马抵达的地方。我们在马背上耗费七个小时后,终于在日落前不久赶到营地。营地靠近一处清澈的溪流,有厨房和睡觉的帐篷。夜幕四沉,马儿们被卸下马具,系上了铃铛,让它们自由吃草又不至于走远。我和孩子跳进溪水中,一股透心凉的激灵刺遍全身时,约翰.缪尔的那句话忽然钻进我脑子里:“你要让阳光洒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躯而过,而非从旁流过。”
回来时,帐篷外的篝火已经燃起,从附近湖中钓到的“切喉”鳟鱼(Cut throat Trout)已经散发出香味。这种鱼因其嘴巴底下明亮鲜红的裂缝而得名。鱼的烹饪方式非常简单,只加入了黄油、盐,却是人间美味。四下只有自然的声音,流水、虫鸣,篝火里的木柴噼啪作响,火光映得每个人的脸庞发红,又衬得夜空格外得蓝。
八十多年前,沃伦的父亲维恩·乔纳森(VemJohnson)与我们此刻一样,在丛林里点着篝火露营,烹煮野味。据说他是个皮毛商人,在Jardine和Hellroaring之间安装捕兽夹,还在Hellroafing和Buffalo拥有狩猎营地。“但他从来不会错过镇上的舞会,哪怕在冬季穿着雪鞋走上20英里,再骑马到镇上,整晚跳舞。生活艰难,他可知道如何享乐。”凯林说。那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时黄石的灰熊数量很多——这也是维恩最喜欢的猎物。有一晚,维恩打算干掉那头曾经闯入营地的灰熊。他用一根绳子一头绑上一大块麇鹿肉,一头系在自己的腿上,打算等灰熊拉动鹿肉时,他就醒来一枪把它嘣掉。“你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形有多凶险,结果当然是幸运的。直到部岁,维恩还能打猎”。
不过比维恩的故事更令人胆战心惊的是我们的向导凯林。他在哪儿,熊就会出现在哪儿,因此得了“灰熊磁铁”的绰号。他很满意自己的这个绰号,还准许孩子们凑近看了那把“六响枪”。将马和驴子赶进围栏后,我想着帐篷里孩子们口袋里的那些糖,几乎整夜未眠。第二天早上,蟋蟀和水流声把我们唤醒。厨房帐篷里,巧克力曲奇和蓝莓煎饼叠在餐桌上,是一天最完美的开始。
如果你在期待更刺激的西部场面,怀俄明州的科迪(Cody)是个不错的地方。这座城市的建立者就是美西部拓荒时代的传奇人物“野牛比尔”(Buffalo Bill,本名威廉·F·科迪)。他的名字至今还与枪、鹿皮、马和老西部联系在—起。为了照看牛群,来到落基山脉科迪拓荒的移居者需要知道怎样骑马、套索、驯服野马,野牛比尔则是将娱乐融入这些牛仔技巧的人,发展为今天的科迪晚间牛仔秀(Cody Nite Rodeo)。
晚上,人群聚集在竞技场四周,原以为是一派格斗场面,但你很快会对牛仔们充满敬意。我们在现场看到—位牛仔从牛背上被抛了下来,并被牛踩踏。但我们后来在Silver Dollar酒吧又遇到了这个家伙,他看起来安然无恙,真是松了一口气。牛仔秀不止是一场游戏竞技,更是一种与西部文化紧密相连的骄傲感。正如在盛会开始前,音乐突然停下来,所有的牛仔摘下帽子,放在胸口祈祷。“我们祈祷今晚不会有人从这个竞技场上离开世界。”与此呼应的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西部,牛仔时代行将结束,快意恩仇似乎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准则——死与不死只关乎一瞬间的心理冲动。
马克·吐温与大河
“很好,你已经超过了一个黑人大叔。”小九在副驾上鼓励着我。说实话,我并不确定她这种善意的鼓励是否恰当,毕竟今天才是我拿到驾照后第三次开车—在入夜的高速路上,时速130公里,两旁漆黑一片。
算起来,今天下午两点从萧条到让人心灰意冷的孟菲斯出来,一路上,田纳西、阿肯萨斯和密西西比州那种让人绝望的大农田,在这个光秃秃的季节,怎么都没有尽头。期间因为走错路,我们还开进了一片长满草的大田里,然后又慌忙退出来。不过无论如何,我还是希望今晚能赶到一个叫作维克斯堡(Vicksburg)的镇子住下,那里有我们此行目的地之一——维克斯堡美国军事国家公园(Vicksburg NationalMilitaryPark)。
“你知道为什么二战时期大多飞行员都是水瓶座吗?”我自问自答到:“因为我们冷静。”早上起沿河前进的这几百公里,一大半都被荒寂和夜黑剥离了人气。那种略显绝望的死寂里,你要么被侵蚀,要么一心向前。到维克斯堡时镇子已陷入深夜的冷清。手机上代表住宿的红点零星地散在井格状的地图上,地图西边则是一道粗壮的浅蓝色,那便是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美国第一长的河流——条当地博物馆老伯会用上扬的声调称其为“父亲河”的河流。
在孟菲斯之前,这条大河已经穿越了近两千公里:从明尼苏达起源,经过密苏里的小镇,让马克·吐温写下了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那些淘气而勇敢的故事,再到孟菲斯见证了青少年时期猫王的初出茅庐。
眼前的维克斯堡正是密西西比河下游的重要节点。它的重要不仅因为19世纪河流交通的一时繁荣,更因为1862年南北战争时爆发的“维克斯堡战役”——这场为北方军奠定决定性胜利的战役,也给这个城镇带来灭顶之灾。“你们是不是很讨厌北方人?”我随便问个上了年纪的当地白人。
“是的,因为死太多人”,他毫不犹豫地说,“不过那都是以前啦!”他立马补了—句。南方白人对“北方佬”长达上百年的敌视,来自历史的伤痛,也来自截然不同的社会氛围,这种弥漫在南方空气里略显古旧的氛围,直到今天,你一踏上这片土地还能嗅到。“简单讲,南方人就是不喜欢别人告诉他们该干嘛。”第二天在纳切兹(Natchez)的国家历史公园里,凯瑟琳跟我说道,“像今天南方人还在打猎,他们需要枪”。 “那你觉得南方人更保守一些吗?”
“当然,非常保守。”她利落的回答里没一点扭捏,她也是南方人。
1899年,占地面积73平方公里的战地原址被作为“维克斯堡历史公园”建立;1933年美国国家公园正式将其纳入自己的系统;1988年,在纳切兹,国家公园又将罗萨莉堡奴隶主庄园和另两座住宅一起建立了“纳切兹国家历史公园”(Natchez NationalPark)。和那些有着绝世风景的自然公园相比,这两个公园的景色和规模都不值一提。“说到底,我们不仅是记录历史,更想展示美国在种族平等上花费的巨大努力。”凯瑟琳用政府人员那种得体措辞说。
于是今天来到维克斯堡的人,只消花半小时就能开车在公园遛上一圈。除了当年的战壕、大炮和谈判小屋,便是散落在草坡上的一千两百块纪念碑,以及公园一角向阳大坡上那一万八千块小方柱组成的海洋一般的墓碑。
“当南方军请求投降的那刻,维克斯堡人相拥哭泣。他们哭泣的不是自己军队的失败,而是和平的最终到来。之后,生产恢复。非洲裔美国人开始工作,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有了工资”。即便怀着对游客中心政治宣传片相当程度的警惕,我还是被这个简单事实震撼了。光想想,战争之初,正当多少南方黑奴像马克.吐温笔下的吉姆,为了自由而隐秘地计划着逆河向上的冒险之时,就有一万多位朝气蓬勃的年轻白人从北而来。他们或出于理想,或是因为缺乏抵抗的勇气,或仅为赚几块钱而顶替了别人,就跋山涉水来到这:硝烟、疾病、失败;深陷泥沼、绝望、死去;黑暗、黎明——却没看到太阳升起。
夜还是那么静,住宿红点被——拜访过。在一栋叫作Ceder Crove的小楼前,我们停下敲开屋门。一个厚嘴唇的高个黑人把头探了出来,跟纽约那些吹口哨叫你“嗨,美女”的黑人朋友截然不同,这位年轻人刚开始就用他的恭谨化解了我的防御。这也是我进入南方的发现,哪怕奴隶制已经被废除一百多年,南方黑人大多还是继续为白人雇主工作,那柔和沉稳的语调和身姿就像刻进了血肉里。他解释道没预订是不能人住了,但还是好心带我们看了一圈。
一进屋我可惊到了:水晶吊灯从走了墙线的天花板垂下来,泛着丝绒光泽的天蓝绣金窗帘拖到地上,精致花纹的地毯铺在地面上,充满细节的金色雕花镜框挂在墙上,就连褪了色的家具都掩饰不住得考究——南北战争前,和那时大多南方有钱人一样,一对从欧洲回来的年轻夫妻模仿欧洲宫廷创造了这里。后来他们生儿育女,一跃成为最富的人家,呼朋唤友的舞会几乎每天都有一直到那晚北方军的突袭:房子西面山坡下的密西西比河上,军舰齐齐发射钢制炮弹,整个城镇陷入一片火海———颗拳头大的炮弹至今还嵌在这漂亮房子的墙壁上。
随着历史的发展,密西西比河沿岸经济逐渐失去了光辉,这些漂亮房子逐渐成了老派富人回忆繁荣的念想。除了古旧的种植园和工业,河沿岸反而兴起了大小赌场。“都是外地人开的。但常过了十年就又会不景气,他们就会搬到别处。”小半天里,凯瑟琳告诉我不少事。我们那晚住的贴着河的酒店下,就是一个亮着浮夸灯牌的大赌场。各种年龄肤色的人,在一个塞满了花花绿绿机器的房子里杀红了眼,又在隔天早上哨声离去。
只有大河,在夜里,尤其安静。
密西西比河,过了维克斯堡就流到了纳切兹;经过纳切兹,就到了新奥尔良。飞机从新奥尔良起飞时,从天上俯瞰密西西比河,放眼望去,人类建造的那么一个只能仰视的高大城市,跟蜿蜒入海的大河比起来,竟渺小得不容置疑。
国家公园——美国最好的构想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乔纳森·贾维斯(J0nalhan B.Jarvis)
我第一次为国家公园工作,是在美国建国200周年纪念中心担任一名管理员。如今,我已经在这个管理着“美国最好的构想”的地方工作了40年。国家公园创立的宗旨至今令我激动并感到身兼重任——让最壮丽的景观和最重要的文化古迹为了普罗大众的享受而保护起来,而非权贵。这意味着,任何人一无论种族、社会经济地位,都平等享有国家公园的广阔土地。今天,美国国家公园每年吸引超过2.9亿人次造访,已经成为美国的国家骄傲。
国家公园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撷取生活的灵感和力量。还记得早年在瓜达卢普山国家公园(Guadalupe Mountains National Park)工作时,有五位坐轮椅的人士告诉我要攀登瓜达卢普峰,那可是德克萨斯州的最高峰。当时我负责Friole区,对这段登山路再了解不过:连续的z字形砂石路陡坡后,要在沙漠中前行八公里,爬升九百多米。要知道,奇瓦瓦沙漠中每一种昆虫的叮咬都有毒。我毫不犹豫地回复“怎么可能”!可他们决意已定。接下来五天,我每天都能看见五个瞒跚但坚定的身影一用力推着轮椅、拖拽着行动不便的身躯攀登着。最终,有三位成功登顶,和他们的轮椅一起,就像一个亲密无间的团队。在那一刻我才知道当初的建议有多愚蠢,也是第一次真正看到国家公园是如何对人类提出挑战,使我们完成那些胜算甚微的事。从此,我产生一种信仰——我们的国家公园不只拥有美景,更拥有改变每个^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力量。这个信念成为40年来我在国家公园管理局工作的驱动力。
还有一个清新的二月早晨,我和科学家团队在火山湖国家公园(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进行第一次冬季考察。我们站在巫师岛锯齿般的岩石之上。这里是俄勒冈的喀斯喀特山脉的高处,以隔音室一般的宁静著称。突然,万籁俱寂中,火山湖上的浮冰在风力推动下猛烈地撞击玄武岩湖岸,激起耀眼的水晶碎片。空寂中的声响,如即兴爵士乐的清脆音符。在那一整个冬天,这首只为我们弹奏的乐章不时出现在这地球上最美丽和神秘的湖泊上。
今年国家公园管理局就满百岁了。美国国家公园系统是上几代人传承下来的珍贵礼物,尽管新的百年中我们所要面临的挑战是这个机构在1916年建立时不可想象的——气候变化、户外空间减少、栖息地破坏、外来物种入侵、水和空气污染等。我们的使命却从未改变——完好地保留这个国家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让现代和未来的子孙共享。
加州红杉 梦开始的地方
山岭上是清一色的花旗松,道路起伏——这是加利福尼亚州著名的101国道——隐约剧透着即将到来的世界。当你听说美国国家公园的种种辉煌时,也许不知道,加州是这一切开始的地方。从林肯总统签署约塞米蒂法案(Yosemite Grant),保留下第一片永久作为公共休憩场所的土地开始,“巨杉和海岸红杉就成为了与自然保护运动紧密相关的标志性森林”。拯救红杉联盟(SavetheRedwoodsLeague)CEO山姆.霍德(SamHodder)如此说道。拯救红杉联盟成立于1918年,几乎和国家公园管理局差不多年头,创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海岸红杉森林。
海岸红杉,这种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大约在两千万年前就存在了。它们曾经遍及加州海岸8,9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不过1848年在西部发现金矿之后,一切都改变了。蜂拥而至的人口塞满了曾经只有1,000人的旧金山湾区,到1870年,这里人口已达26.5万人。人们需要盖房子,而海岸红杉是再好不过的建筑材料。联邦政府希望加大推进加州的开发,伐木者们也趁机得益。1878年颁布的《林地和砂石地法》将这些林地以每英亩2.5美元的超低价格出售,海岸红杉也因此在历史上首次成为“私产”。几代人之后,曾经强大的原始红杉森林如今仅有485平方公里残存。
当我从645号出口下了101国道,进入洪堡红杉树州立公园(Humboldt Redwoods State Park)的“巨人大道”(AvenueoftheGiants)时,立刻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庞然大物——道路蜿蜒,参天巨树的浓厚荫翳营造出一种让人心安的黑暗。从旧金山北上四小时后,这是第一次见到海岸红杉。我在伯灵顿(Burlington)游客中心附近看见一棵在2006年倒下的红杉,它早在公元十世纪维京人首次登陆北美时就存在了,所幸它逃过了淘金热,一直活到了见证1928年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公园体系的建成。
沿着巨人大道往北,继而驶离马托尔路(MattoleRoad),通过一条狭窄小路进入洛克菲勒森林(Rockefeller Forest)。此时的车速比步行快不了多少,相比之下显得低矮的花旗松上爬满了苔藓,阳光从遮天蔽日的树冠缝隙漏下,如同绝美的明信片。
几公里之后左拐停车,走入森林,巨人树(GiantTree)就在几米开外。地面有些潮湿——穿着靴子踩在上面感觉还不错。我的同伴一今天我在这条路上碰到的仅有的三个徒步旅行者之——非常自信地断定这棵巨数显然是刚倒下没多久,因为看起来它的躯干还没有开始腐烂(当时肯定是震天巨响)。长长的树干躺在地面上,巨大而繁复的根系被撬出地面,暴露在我们的眼前。 一棵红杉倒下,便成为帮助幼树成长的幼儿园。死亡在这里并非悲剧,而是高度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法则。甚至,那些被山火烧空了树干的千年红杉,仍旧枝繁叶茂。红杉当属地球上最能适应环境的生物之列。我还发现有一棵已经倒下的树干居然嫁接上了另一棵活着的树,而让生命得以延续——公园管理员告诉我,这正是它们的多重生存策略之一。
回程路上,我在BullCreek和Dyerville FlatForest稍做停留,下车走走。这一次只遇到了一位徒步者。他静静地站在那里,不眨眼地盯着那庞大树冠的一处。这是一个迷人的地方,就像神话里的森林—样,随处都能发现世界上最奇异的角落。
1917年,古生物学家约翰.梅里亚姆(John C.Merriam)、律师麦迪森.格兰特(MadisonGrant)和地理学家亨利.奥斯本(Henry F.Osbom)以与我今天相同的路线从101国道穿过洪堡县——当时101国道才建成不久——也站在这片红杉林中。在发现了这处未被记录在案的原始森林之后,他们决定成立“拯救红杉联盟”。正如他们所感受到的,他们相信红杉林那能够包容一切情感的精神价值,远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从此,他们努力让世人意识到,保护这些红杉,就是保护整个美国自然风貌的象征。
这样的情怀在1926年的夏天得到了实质性的肯定,联盟秘书长牛顿.杜瑞(Newton BDrury)邀请小约翰.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Jr)和他的家人一起到这个森林野餐。此情此景足以激发小洛克菲勒掏出一百万美元的捐赠。此后,加州政府也拨款一百万美元,加上小洛克菲勒在1929年捐赠的另外一百万美元,这片面积为38平方公里的Dyerville Flats森林终于在1931年从私人手中被购回,成为公共土地。如今这片森林以首位捐赠者洛克菲勒的名字命名,也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一片古红杉森林。
第二天,开车经过几处堰洲岛后,我来到更北面的红杉国家及州立公园(Redwood NationalandStateParks)。1968年建立、1978年扩建的红杉国家公园占地534平方公里——其中一半与大草原溪(Prairie Creek Redwoods State Park)、德尔诺特(Del Norte CoaScRedwoodsStatePark)以及杰迪戴亚.史密斯州立公园(JedediahSmithRedwoodsStatePark)重叠,在私人伐木区和国家公园之间建立缓冲带,共同保护沿着海岸生长的这一大片古老红杉。在六千多平方公里的原始红杉森林被砍伐之后,这个国家公园保护着加利福利亚仅存的485平方公里红杉森林中的1/3。
大草原溪步道(Prairie Creek Trail)就像一条步入童话森林的小径。在冬天和早春,穿过的那条小溪会有三文鱼和鳟鱼游过。那棵上过《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Ilueatar树就生活在其中,这棵现存最伟岸的海岸红杉以大规模的重复生长而闻名。它的胸径达到6.2米,光是测量就需要五名攀登者耗费20天的时间。尽管游客们通常都会想要知道Iluvatar的母树是哪一棵,以及如何才能找到,但是为了保证所有枝条的完整和安全,工作人员总会对你闪烁其词。
Iluvatar一定会让人一见难忘。不过,当我走在红杉森林间,被那挺拔的身姿和重复生长规模震撼的同时,那些长满苔藓的大叶枫树也并未相形见绌。公园管理员从一条嫩枝上摘下一片叶子,揉碎了让我闻。那股香味让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自然之力”四个字—在这样的森林里,无论是地球上最巨大的树,还是不起眼的一片叶子,都蕴藏着生命的精彩。往南返回的路上,我将车停在一处被浮木覆盖的海滩。夕阳西下,海面苍茫,红杉林宁静而肃然,就像它们两千万年以来一直的模样——希望此情此景,还能延续两千万年的不朽时光。
纳瓦霍之心
我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Phoenix)的沙漠中疾驰北上,天空的蓝被太阳烤得有些褪色,等那长满仙人掌的带“刺”的山远离了,峡谷便出现了,在笔直得没有尽头的长路两侧泛着玫瑰光泽。
如果你不留意,很可能察觉不到平坦广阔的红色砂岩大地下,有着千沟万壑和另一个世界。在这片如今被称作德谢峡谷国家保护区(Canyon de Chelly National Monument)的地方,印第安人从不间断地居住长达五千年,他们汲取峡谷平顶汇下的水流,种植玉米、养育牲畜和家庭一比北美洲其他任何地方、任何族群都要久远。
我在保护区外的Sacred Lodge见到了奥斯卡.比亚(OscarBia),这个中年纳瓦霍族(Navajo)男人是提供越野车峡谷游览的向导。他穿T恤、戴棒球帽,嚼口香糖,看上去既不像美国白人,也不像印第安人,倒像中国人。但他对这种疑虑习以为常,“游客总问我印第安人在哪儿,喏,不就在你身边嘛!大家都被好莱坞的印第安人样子给骗了”。我跳上这位非典型印第安人的车,车一发动,似乎每个零件都开始颤抖,“你觉得有刹车吗?”法国同伴在空空如也的副驾驶窗处挥舞手臂,至少车窗是没有了。不过,奥斯卡并不在意“越野”这件事,更何况我们要去探险的,不过是他从小玩到大的家罢了。
我们在德谢峡谷底部涉水而行,那是一片橘黄的色界,如奥斯卡的肤色一般。四周是高达一百层楼的岩壁,从岩壁顶部流泻而下的深浅纹路像有人重重刷了一笔。包括纳瓦霍在内的许多印第安部落都认为人类从峡谷中诞生。17亿年前形成的岩石在河流的侵蚀下重见天日——这时间几乎是地球年纪的一半。眼下,那条源自东面楚斯卡山(Chuska Mountains)的河流是无伤大雅的水滩,不过在我探出车窗时冷不防浇一身泥点子,让我别忘了大地的味道,只有在雨季它才会泛滥成河。 奥斯卡的纳瓦霍族先人从三百多年前开始定居在这片峡谷,更早时,他们从加拿大迁移至北美洲西南部亚利桑那的四座神山中。1863年,美国陆军卡森上校部队的围困清剿,将峡谷中的纳瓦霍人驱赶到300英里外新墨西哥州的萨姆纳堡。在那段悲惨岁月中,大批纳瓦霍人死于饥饿和疾病。最终,幸存者在1868年被允许返回德谢峡谷。现在,还有四十多个纳瓦霍家庭生活在峡谷里。
当我站在峡谷底部时总觉得不可思议,现代车辆从三百多米高的头顶驶过,简直是另一个世界。对小时候的奥斯卡而言的确是如此,四十多年前,他每天要攀爬到峡谷顶缘的公路搭车上学,接触“现代文明”——学习英文和美国历史。除了垂直岩壁和石缝中顽强探出的树之外,并无其他的“路”,像是清楚切割了奥斯卡的过去和未来。在峡谷之下,那是属于祖母和羊群的世界。“夏天,我们在峡谷底部的深处,和羊儿待在一起。祖母会给我讲关于峡谷的故事,以及祖先、纳瓦霍人和神的故事。她教会我如何做一个纳瓦霍人。”奥斯卡说着,俯身从薄荷绿的灌木上摘了片叶子,揉搓了一下,“我们用它做药材。”现在,奥斯卡是部落里的巫医,并通晓复杂的部落仪式。那丛灌木在极度干旱的土地上绽放着卑微又令人肃然起敬的橘色小花。
峡谷中的两千多处考古遗迹则记录了在纳瓦霍人之前峡谷中更早的居民——普韦布洛印第安人(Puebloans)的故事。日头和流泻的云彩时而将橘色岩壁上那些奔放的羚羊、舞蹈的人形或月相变化的岩画照亮,时而又将之隐晦,如保守一个亘古的秘密。前人还留下开凿在石壁上的凹室,最著名的一处遗迹是“白宫”(White House Ruins)。它是开凿在峡谷低处的一处砂岩洞穴,房间布局精巧,由阿纳萨齐人(Anasazi)在公元六世纪所建造。而在白宫前的三角叶杨树下,纳瓦霍人守着阿纳萨齐人和普韦布洛人的遗迹,做着自己的小生意。那些手工捏制的古朴陶罐上面绘刻着象征希望的雨水图腾,尽管峡谷中的雨水已经比先民移居至此时稀少了许多。
过去的数百年间,大部分印第安部落在西班牙人、墨西哥人和美国军队的清剿下纷纷消失时,纳瓦霍族却跃升为北美印第安中第—大部落,人口超过三十万。有学者将之归功于纳瓦霍人“吸收外来文化元素的应变能力”。你不难从纳瓦霍银器、陶罐和纺织工艺上找到其他部落甚至西班牙殖民者的影子。他们是邻近印第安部落霍皮族(Hopi)眼中的“小偷”。“纳瓦霍人偷走了我们的土地,还抄袭我们的纺织技术。”有霍皮人愤愤地对我抱怨。
我在双箭纳瓦霍度假村(TwinArrows Navajo CasinoResort)更感到一种错位:声色犬马的赌场挤满想撞大运的族人,恬静的纳瓦霍少女在餐厅表演着祖母教她的创世歌谣,而来自美国其他地方的比基尼辣妹们开着电音泳池派对——这一切可媲美拉斯维加斯的娱乐产业属于纳瓦霍部落。
而生活在亚利桑那更北面的霍皮族中,有人依然居住在上千年历史的简陋石屋村落里,并抗拒相机。保守的他们鲜少将祖先居住的Dawa峡谷示人,对纳瓦霍人的赌场嗤之以鼻。“我们希望保留土地的纯净,我们乐于分享的都是我们能够分享的东西。”一位在洛杉矶上过大学又回到家乡的霍皮族向导对我说。
印第安部落在全新的时代面前,不得不做出自己的平衡和选择。事实上,对现代文明有所妥协和牺牲,也许削弱了印第安人的身份认同,但也意味着更大的生存空间。纳瓦霍保留地(Nava)oNation)从1868年建立之初的1.3万平方公里扩大了50倍。而霍皮人只能栖身于这片保留地中极小的一隅。至今,被冠以“国家保护区”名头的德谢峡谷的所有权仍属于纳瓦霍人,由纳瓦霍部落基金会(Navajo Tribal Trust)和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共同管理,这也是国家公园系统中唯—采用此种管理方式的单位。没有纳瓦霍部落的同意,连联邦调查局或中央隋报局也不能进入这里行动。
傍晚,我们驾车从峡谷平顶的南缘开过,那是一条景观大道。我们像是挣脱了深井的青蛙,重新俯瞰峡谷里的世界。低斜的夕阳只能照亮岩壁的高处,峡谷深处的河流、农地、牲畜和霍岗(Hogan)都已被笼罩在阴影之中。我知道,当新的一天来临,纳瓦霍人鲜活的过去与现在仍会重见光明;但也许不久后的某一天,那将只是过去。
一路向南
显然,今天的蓝色山脊并不欢迎我们:雾、雨、风,能把一条山路变得不友好的因素都来了。车盘上的指示灯闪了闪,提醒着轮胎没了气。这台早上刚换的美国车虽没之前那辆日本车舒服,却不会在一脚油门下去发出怪声,让人感觉十分踏实。尤其是那坐半小时就让人腰酸背痛的座位,就很有这一带劳动人民“不讲究”的气质。只是再踏实的车没气也不行,一看到路口,我们就决定去找个加油站。
山脚村庄的小卖铺顶着几张垂头丧气的铝板立在雨里;一台加油机靠在屋外,样子老旧得让人怀疑里面汽油的品质;旁边一把气枪,挂着牌子“五毛一次”。屋里有些昏暗,两排货架上堆满了小零食,黄头发的老板娘在玻璃架后,看见我们不说话,光露出黄牙齿害羞一笑,像没见过陌生人似的。我正想着全世界劳动人民都一样质朴,俩农民老伯就推门进来了。大个子穿件褪色的灯草绒夹克,夹克下隐约没了一条手臂,身板看上去倒还很魁梧。小个子踩着双不相称的大靴子,一撮白胡子挂在下巴上,和头上的尖帽子很呼应:“俩姑娘要从华盛顿开去新奥尔良,那可野哦。”一听到我们的路线,他嘀咕道。大个子像个老熟人似的用洪亮的声音说道:“姑娘们,听我讲,想找印第安人得到公路尽头的切诺基(Cherokee)。不过走山路可不行,得走高速路,那都至少要六个钟头。” 我寻思着不走山路,这趟蓝色山脊公园公路(BlueRidgeParkway)之旅就不成立。于是中午刚过,我们又掉头钻进了山里。路况和上午差不多:雨时大时小,大的时候连雨刷都忙不过来。灰漾漾的湿气让路边一排远眺群山的观景点派不上一丝用场。同伴阿九又开始用她那特有的絮叨方式说起切洛基:“印第安人真惨,被美国政府圈进了保留地。”从哥伦布日印第安学生的抗议到欧洲人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史,她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说了好几遍,我只得总结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让她停下来。不过这一来,我才发现这条全美访问量最高的景观公路不光传说中的“壮美”那么简单。
天晴时,从北边仙纳度国家公园(She nandoah National Park)一路向南到蓝色山脊,直到尽头的切洛基印第安保留地,阳光和煦。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在大萧条时期为刺激经济而修建的这条全长755公里的公路,成为一段完美的自驾公路。放眼望去,整片山脉层层叠叠,壮丽而亲切。尤其在深秋,满眼饱满的橙、红、紫、褐,远山更泛着一层肉眼可见的美妙浅蓝光辉——“蓝色山脊”大概就这意思。
但太阳落山后的蓝色山脊就没那么好亲近了。夜幕到哪儿都有种转化景色的魔力,在这条被密林包围、没有丁点人气的路上,黑暗让呼吸声都能听到,白日里再平易近人的美景都变得深不可测,透着一股孤寂凄凉。除了放慢速度,提防偶尔窜出的迷糊小熊,我们只得保持冷静,一心向前。不过自打路过一个叫“探索公园”的地方,你还是能察觉出景色的变化:偶尔经过的弧形大坡上,一个利落的切面使整个场景都生动起来,颇有大地艺术的神韵。而一排颇有造型的树站岗似地立在路旁,像花匠照料后才有得精致。这样的景致时不时就有一片,跟毫无修饰的大山交错出现,让人有种在无人山野间漫步城市后花园的错觉,平添了几份匪夷所思的气氛。
山里没什么信号,不停跳台的沿路电台放着缥缈的唱诗词和年代老些的摇滚乐——那种典型的、伍德斯多克似的、在路上的自由与放荡的音乐,剩下就是这种突然跳出来的本土乡村乐,让人隔着重重森林都能感到山下人民质朴自嘲的生活。
说到伍德斯多克,一旦上了路,你立马就明白为什么美国会有这种东西:好用的公路系统、容易负担的车辆开支、加上自由迁徙的天性——就像在维吉尼亚小村里碰到的那对从华盛顿归隐的马里兰夫妇,开车上路,去山里听个音乐会,就跟下雨打伞一般稀松平常。而一旦上了路,迎着风踏着雨,再保守的人骨子里那种不羁的自由天陛都能被激发出来。
转眼天又快黑了,这时节的蓝色山脊不到五点太阳就得落山。最后一道光里,雾聚在一起,轻柔却毫无缝隙地罩着大山;所有颜色都褪去了,只剩灰色由浅到深的微妙变化;路早隐没了,只有一排枯树桠朦朦胧胧地浮在半空,整个世界没有任何声音。
在山脚小镇一个小餐馆里,热情的克劳迪一身夸张的红色,边递菜单,边打电话一自打我向她打听了附近的住处后,她就一直忙着联系。“好多年前,我也跟你们一样,也喜欢旅行,”她一口哥伦比亚味的英文,“有一次跟个女朋友—起,吃住都塞在一辆小破车里,—路从迈阿密开到了新奥尔良,”她挤挤眉,“那可是段疯狂的旅程。”
后来,她在路上遇到了一个美国男人,就结了婚。再后来,他们四处走,就到了这里。“我喜欢这儿,和平漂亮,人又好。”说着,她那壮实的老公就从厨房走了出来,蓝花头巾下露出一头长金头发,腰上一条围裙,跟客人招呼两句又走了出去。
“这是我的电话,有麻烦叫我。”临走前,她塞了张纸条给我,“不过你们可是纽约来的,相信早见惯了麻烦。”说着,一个俏皮的媚眼关了门。
那晚我们住到了一个叫小瑞士的地方,淡季时分的酒店空落落的,烧着壁炉的大厅里只有一对老夫妇低头看着报纸。服务人员冰冷地说Spa已经关门,但我实在太累了_趁着小雨夜黑就翻进了围栏。池底的灯映着上升的热水泡,我在水里浮着,周围的森林透着寒气,一片沉默。
第二天一觉醒来,阳光明媚,连绵的群山又回到了那副亲切样。蓝色山脊又是蓝色的一天。至少,天黑前是的。
重回牛仔时代
在我还为摄影师布鲁斯.韦伯(Bruce Weber)工作时,常去他在蒙大拿州(Montana)的牧场。我至今记得那开阔得只能以“大”来形容的天空和旷野。所以在后来遇到妻子时,我一直对她念叨:“我要带你去看看蒙大拿。”
十多年后,我们终于开着一辆外号“希尔马”(Thelma)的老房车出发,它和电影《末路狂花》(Thelma&Louise)的女主角同名,而且一样奔放。进入蒙大拿,每个人都被车窗外流动的“电影”迷住了:落基山脉和大草原在透亮的空气中熠熠发光;货运车厢散落在沿途铁轨上;偶尔路过的小镇酒Ⅱ巴传来布鲁斯,从那扇吱呀的木门后面,似乎随时会走出一个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那样的西部硬汉,他腰插左轮手枪,桀骜地站在长街中央。总之,这里的一切像只属于大自然和旧时光。
所以,当真实生活中的“伊斯特伍德”出现时,孩子们已经忍不住欢呼雀跃。左轮手枪插在腰间,没错。牛仔帽,没错。只不过体型更像是发了福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老牛仔沃伦经营的这间Hell's a Roarin'牧场就在黄石国家公园北门加德纳(Gardiner)附近的高地上,从那里看去,黄石公园的群山森林一览无遗。未来三天,我们要跟着牛仔们每天骑马六七个小时,穿越黄石公园的森林和溪流。原因就像老沃伦说的:“我和你们分享的就是我的生活,世界上没有比生活在黄石的旷野更好的了!”
发福的牛仔凯林和两位助手麻利地将油布包、老式皮箱、绳索——你能想象到的所有家什绑在了四匹驴子的背上。“那是从田纳西Reese Bros农场买来的驴子,最耐劳。但我们的马是这片最好的。”凯林一边说,一边扬了扬牛仔帽。尽管全家谁也没骑过马,孩子们从紧张害怕到骑在马背上兴奋高喊“我们是‘虎豹小霸王’(ButchCassidvandtheSundanceKid,著名美国西部片)”并没花上太长时间。 骑行不疾不徐,我们列着长队,跟着马儿有节奏地摇晃。沿途的山脉和森林展露着原始的未被触及过的美。在我的祖国丹麦,每棵树、每根草、每粒沙几乎都已被人类触摸过,而在美国西部,我时常觉得自己是第一个涉足这里的人。我们在树下野餐,任云彩飘过头顶,流向远山。走着走着,突然就会有一棵倒下的树拦住去路,这也没什么,只管用锯子把树锯断后挪开便是,就像一个真正的牛仔那样。凯琳告诉我,每年阵亡将士纪念日的那个周末,Hell's a Roarin Outfitters的赛马大会都会准时敲响黄石国家公园的夏日旅游季。两百匹骏马奔腾着穿越加德纳镇,纵隋恣意的牛仔情怀就和那撩起鬃毛的风一同回归蒙大拿。
我无法忘记在营地度过的第一个夜晚,那是位于AbsarokaBeartoothWilderness森林中一片只能骑马抵达的地方。我们在马背上耗费七个小时后,终于在日落前不久赶到营地。营地靠近一处清澈的溪流,有厨房和睡觉的帐篷。夜幕四沉,马儿们被卸下马具,系上了铃铛,让它们自由吃草又不至于走远。我和孩子跳进溪水中,一股透心凉的激灵刺遍全身时,约翰.缪尔的那句话忽然钻进我脑子里:“你要让阳光洒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躯而过,而非从旁流过。”
回来时,帐篷外的篝火已经燃起,从附近湖中钓到的“切喉”鳟鱼(Cut throat Trout)已经散发出香味。这种鱼因其嘴巴底下明亮鲜红的裂缝而得名。鱼的烹饪方式非常简单,只加入了黄油、盐,却是人间美味。四下只有自然的声音,流水、虫鸣,篝火里的木柴噼啪作响,火光映得每个人的脸庞发红,又衬得夜空格外得蓝。
八十多年前,沃伦的父亲维恩·乔纳森(VemJohnson)与我们此刻一样,在丛林里点着篝火露营,烹煮野味。据说他是个皮毛商人,在Jardine和Hellroaring之间安装捕兽夹,还在Hellroafing和Buffalo拥有狩猎营地。“但他从来不会错过镇上的舞会,哪怕在冬季穿着雪鞋走上20英里,再骑马到镇上,整晚跳舞。生活艰难,他可知道如何享乐。”凯林说。那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时黄石的灰熊数量很多——这也是维恩最喜欢的猎物。有一晚,维恩打算干掉那头曾经闯入营地的灰熊。他用一根绳子一头绑上一大块麇鹿肉,一头系在自己的腿上,打算等灰熊拉动鹿肉时,他就醒来一枪把它嘣掉。“你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形有多凶险,结果当然是幸运的。直到部岁,维恩还能打猎”。
不过比维恩的故事更令人胆战心惊的是我们的向导凯林。他在哪儿,熊就会出现在哪儿,因此得了“灰熊磁铁”的绰号。他很满意自己的这个绰号,还准许孩子们凑近看了那把“六响枪”。将马和驴子赶进围栏后,我想着帐篷里孩子们口袋里的那些糖,几乎整夜未眠。第二天早上,蟋蟀和水流声把我们唤醒。厨房帐篷里,巧克力曲奇和蓝莓煎饼叠在餐桌上,是一天最完美的开始。
如果你在期待更刺激的西部场面,怀俄明州的科迪(Cody)是个不错的地方。这座城市的建立者就是美西部拓荒时代的传奇人物“野牛比尔”(Buffalo Bill,本名威廉·F·科迪)。他的名字至今还与枪、鹿皮、马和老西部联系在—起。为了照看牛群,来到落基山脉科迪拓荒的移居者需要知道怎样骑马、套索、驯服野马,野牛比尔则是将娱乐融入这些牛仔技巧的人,发展为今天的科迪晚间牛仔秀(Cody Nite Rodeo)。
晚上,人群聚集在竞技场四周,原以为是一派格斗场面,但你很快会对牛仔们充满敬意。我们在现场看到—位牛仔从牛背上被抛了下来,并被牛踩踏。但我们后来在Silver Dollar酒吧又遇到了这个家伙,他看起来安然无恙,真是松了一口气。牛仔秀不止是一场游戏竞技,更是一种与西部文化紧密相连的骄傲感。正如在盛会开始前,音乐突然停下来,所有的牛仔摘下帽子,放在胸口祈祷。“我们祈祷今晚不会有人从这个竞技场上离开世界。”与此呼应的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西部,牛仔时代行将结束,快意恩仇似乎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准则——死与不死只关乎一瞬间的心理冲动。
马克·吐温与大河
“很好,你已经超过了一个黑人大叔。”小九在副驾上鼓励着我。说实话,我并不确定她这种善意的鼓励是否恰当,毕竟今天才是我拿到驾照后第三次开车—在入夜的高速路上,时速130公里,两旁漆黑一片。
算起来,今天下午两点从萧条到让人心灰意冷的孟菲斯出来,一路上,田纳西、阿肯萨斯和密西西比州那种让人绝望的大农田,在这个光秃秃的季节,怎么都没有尽头。期间因为走错路,我们还开进了一片长满草的大田里,然后又慌忙退出来。不过无论如何,我还是希望今晚能赶到一个叫作维克斯堡(Vicksburg)的镇子住下,那里有我们此行目的地之一——维克斯堡美国军事国家公园(Vicksburg NationalMilitaryPark)。
“你知道为什么二战时期大多飞行员都是水瓶座吗?”我自问自答到:“因为我们冷静。”早上起沿河前进的这几百公里,一大半都被荒寂和夜黑剥离了人气。那种略显绝望的死寂里,你要么被侵蚀,要么一心向前。到维克斯堡时镇子已陷入深夜的冷清。手机上代表住宿的红点零星地散在井格状的地图上,地图西边则是一道粗壮的浅蓝色,那便是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美国第一长的河流——条当地博物馆老伯会用上扬的声调称其为“父亲河”的河流。
在孟菲斯之前,这条大河已经穿越了近两千公里:从明尼苏达起源,经过密苏里的小镇,让马克·吐温写下了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那些淘气而勇敢的故事,再到孟菲斯见证了青少年时期猫王的初出茅庐。
眼前的维克斯堡正是密西西比河下游的重要节点。它的重要不仅因为19世纪河流交通的一时繁荣,更因为1862年南北战争时爆发的“维克斯堡战役”——这场为北方军奠定决定性胜利的战役,也给这个城镇带来灭顶之灾。“你们是不是很讨厌北方人?”我随便问个上了年纪的当地白人。
“是的,因为死太多人”,他毫不犹豫地说,“不过那都是以前啦!”他立马补了—句。南方白人对“北方佬”长达上百年的敌视,来自历史的伤痛,也来自截然不同的社会氛围,这种弥漫在南方空气里略显古旧的氛围,直到今天,你一踏上这片土地还能嗅到。“简单讲,南方人就是不喜欢别人告诉他们该干嘛。”第二天在纳切兹(Natchez)的国家历史公园里,凯瑟琳跟我说道,“像今天南方人还在打猎,他们需要枪”。 “那你觉得南方人更保守一些吗?”
“当然,非常保守。”她利落的回答里没一点扭捏,她也是南方人。
1899年,占地面积73平方公里的战地原址被作为“维克斯堡历史公园”建立;1933年美国国家公园正式将其纳入自己的系统;1988年,在纳切兹,国家公园又将罗萨莉堡奴隶主庄园和另两座住宅一起建立了“纳切兹国家历史公园”(Natchez NationalPark)。和那些有着绝世风景的自然公园相比,这两个公园的景色和规模都不值一提。“说到底,我们不仅是记录历史,更想展示美国在种族平等上花费的巨大努力。”凯瑟琳用政府人员那种得体措辞说。
于是今天来到维克斯堡的人,只消花半小时就能开车在公园遛上一圈。除了当年的战壕、大炮和谈判小屋,便是散落在草坡上的一千两百块纪念碑,以及公园一角向阳大坡上那一万八千块小方柱组成的海洋一般的墓碑。
“当南方军请求投降的那刻,维克斯堡人相拥哭泣。他们哭泣的不是自己军队的失败,而是和平的最终到来。之后,生产恢复。非洲裔美国人开始工作,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有了工资”。即便怀着对游客中心政治宣传片相当程度的警惕,我还是被这个简单事实震撼了。光想想,战争之初,正当多少南方黑奴像马克.吐温笔下的吉姆,为了自由而隐秘地计划着逆河向上的冒险之时,就有一万多位朝气蓬勃的年轻白人从北而来。他们或出于理想,或是因为缺乏抵抗的勇气,或仅为赚几块钱而顶替了别人,就跋山涉水来到这:硝烟、疾病、失败;深陷泥沼、绝望、死去;黑暗、黎明——却没看到太阳升起。
夜还是那么静,住宿红点被——拜访过。在一栋叫作Ceder Crove的小楼前,我们停下敲开屋门。一个厚嘴唇的高个黑人把头探了出来,跟纽约那些吹口哨叫你“嗨,美女”的黑人朋友截然不同,这位年轻人刚开始就用他的恭谨化解了我的防御。这也是我进入南方的发现,哪怕奴隶制已经被废除一百多年,南方黑人大多还是继续为白人雇主工作,那柔和沉稳的语调和身姿就像刻进了血肉里。他解释道没预订是不能人住了,但还是好心带我们看了一圈。
一进屋我可惊到了:水晶吊灯从走了墙线的天花板垂下来,泛着丝绒光泽的天蓝绣金窗帘拖到地上,精致花纹的地毯铺在地面上,充满细节的金色雕花镜框挂在墙上,就连褪了色的家具都掩饰不住得考究——南北战争前,和那时大多南方有钱人一样,一对从欧洲回来的年轻夫妻模仿欧洲宫廷创造了这里。后来他们生儿育女,一跃成为最富的人家,呼朋唤友的舞会几乎每天都有一直到那晚北方军的突袭:房子西面山坡下的密西西比河上,军舰齐齐发射钢制炮弹,整个城镇陷入一片火海———颗拳头大的炮弹至今还嵌在这漂亮房子的墙壁上。
随着历史的发展,密西西比河沿岸经济逐渐失去了光辉,这些漂亮房子逐渐成了老派富人回忆繁荣的念想。除了古旧的种植园和工业,河沿岸反而兴起了大小赌场。“都是外地人开的。但常过了十年就又会不景气,他们就会搬到别处。”小半天里,凯瑟琳告诉我不少事。我们那晚住的贴着河的酒店下,就是一个亮着浮夸灯牌的大赌场。各种年龄肤色的人,在一个塞满了花花绿绿机器的房子里杀红了眼,又在隔天早上哨声离去。
只有大河,在夜里,尤其安静。
密西西比河,过了维克斯堡就流到了纳切兹;经过纳切兹,就到了新奥尔良。飞机从新奥尔良起飞时,从天上俯瞰密西西比河,放眼望去,人类建造的那么一个只能仰视的高大城市,跟蜿蜒入海的大河比起来,竟渺小得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