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逢股市大涨,总是伴随着“卖房炒股”的讨论。今天不聊“卖房炒股”的对与错,单从楼市和股市出发,来说说当下的市场心态。
最近在卖房炒股的江湖上,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深圳一位业主在6月深圳楼市最火热时,卖了深圳的一套房,套现800万。然后以7倍杠杆融资买进A股券商股,在短短一个月内赚了2000万。加上他目前持有的房产,一举实现了财务自由。
这个传说听上去颇为诱人,但实施难度太高,跟普通人基本无缘。
卖一套房就能套现800万,名下还有别的房产,这位业主的条件远不是普通人能企及的。更别说能在楼市高点套现、股市低点买入这样的神操作,凡人就算想学,也很难有这样的胆量。
能够拿出800万来炒股的家庭,现实里没那么多。
“卖房炒股”是个老话题,多数人只是看个热闹,根本想象不到,每当“牛市”到来之际,选择卖房炒股的家庭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
易居采取网络抽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出11223组问卷,参与者男女比例约为55:45,主要年龄段为20-40岁,66%以上受访者为大学学历,主要人群覆盖范围为一二线城市家庭年收入20万-100万家庭。
结果显示,当股市进入牛市阶段,67.38%的受访家庭表示会选择卖房炒股。在这些家庭中,可支配资金10万-50万的占比最高,达34.65%;其次分别为5万-10万、5万元以下,其中拥有100万以上可支配资金的较富裕家庭也有4.89%。
这些人大量分布在北上广深及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占比相对较少。
当然,数据也是双向的,当这些家庭在股市中赚了钱,他们也会选择将赚到的钱投入到楼市中,两班轮着来。不过,在一般家庭的眼中,楼市还是比股市来得可靠,愿意用股市赚来的钱买房的家庭,在受访家庭中占到了84.66%,远超卖房炒股。从这个维度来看,似乎在国人的心中还是楼市更靠谱。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楼市一直处于长期牛市的状态,只涨不跌。
2017年,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中国房地产是世界两大泡沫之一,中国房地产总和已经超过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的总和。而另一个泡沫则是美国股市,根据摩根大通统计,自从2009年美股触底反弹以后,标普500飙涨了3倍还多,但是剔除美股,全球股市的平均涨幅仅有1.15倍。
有关“两大泡沫经济”谁先崩塌的讨论,也是不绝于耳。
在过去几年间,中国楼市与美国股市数次较量,难分胜负。2020年,美股在先后经历了4次熔断之后,依旧横冲直撞,保持着上扬的态势。与此同时,中国楼市也“不负众望”,全国房价普遍都在上涨。
7月12日,房地产专家、经济学家黄海滨表示,未来房价下跌的概率很低。他甚至认为,“房价还要继续涨20%”。
面对房价上扬,各地楼市调控接连出台,高层频繁定调。
7月24日,高层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重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以及“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
7月30日,高层召开会议,再度重申“房住不炒”,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
8月6日,央行发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提到,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高层接连重申“房住不炒”,对于购房者的影响也是实打实的。在2020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想要换房的家庭明显增多。数据显示,3月至4月期间,约65%的家庭准备在疫情结束后换房,并有74.3%的受访家庭认为2020年就是购房的最好时机。
然而随着房价反弹,认为2020年是购房好时机的家庭,已经悄然转变了想法。在最新的一份调查报告中,认为今年是购房好时机的家庭比例已回落至65.48%,下降幅度明显。在同一份报告中,另一份数据也引起了站长的注意,购房者在买房时犹豫的原因,主要是“害怕成为接盘侠”。
种种迹象表明,楼市正在丧失它在大众眼中的保值属性。
在中国家庭的资产配置中,房产绝对占据主导地位。
在中国家庭总资产中,2013年,房产占比62.3%;到了2016年,房产占比68.8%;2019年,城镇居民家庭房产净值已经达到了71.35%。其中,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的房产占比,要远高于其他城市。
2020年1月,有媒体统计了深圳房屋单价过10万/㎡的小区。据不完全统计,房屋单价过10万/㎡的小区在深圳已经有226个,其中南山114個、福田74个、宝安20个、罗湖7个、盐田4个、龙岗大鹏共4个、龙华2个。这还只是1月的数据,近几个月深圳房价大幅上涨后的数据还没在其列。
房价已经如此魔幻,甚至让那些没去过深圳的人望而却步,“在深圳一月没有2万,怕是活不下去了吧”?被外地人如此想象的不只是深圳,很多人对北京、上海也有这样的刻板印象,似乎与北上广深的房价相匹配的,一定得是高消费、高回报的工作。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大城市中,工资“被平均”的现象比比皆是。问题也来了,如此高的房价,是靠什么支撑的?
随着上证指数的攀升,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了延缓买房计划。
据央行报告显示,2020年二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1%,低于各项贷款增速0.1个百分点,比上季末低0.8个百分点,连续23个月回落;上半年增加2.99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4.7%,比上年全年水平低9.3个百分点。
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上季末低0.2个百分点。
房地产贷款增速连续23个月回落,释放的信号十分明显:买房的需求正在持续减少。高房价造成的房贷还款压力,以及担忧高位接盘的心理压力,都在左右着购房者的心理,造成房地产市场的萎靡。此外,住房拥有率的持续上升,对于楼市的影响也是货真价实的。
重庆前市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表示:“虽然我国的房地产在部分地区仍然供不应求,但从总体来看,供不应求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我们已进入房产过剩的阶段,人均住房已经达到50平方米,大量房屋已经没那么好卖了。”
到底是资金从楼市撤离,还是资金继续汇入楼市,此刻难以断言。但不可否认的是,房价大涨的时代已经过去。
1、卖房炒股,炒股买房
最近在卖房炒股的江湖上,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深圳一位业主在6月深圳楼市最火热时,卖了深圳的一套房,套现800万。然后以7倍杠杆融资买进A股券商股,在短短一个月内赚了2000万。加上他目前持有的房产,一举实现了财务自由。
这个传说听上去颇为诱人,但实施难度太高,跟普通人基本无缘。
卖一套房就能套现800万,名下还有别的房产,这位业主的条件远不是普通人能企及的。更别说能在楼市高点套现、股市低点买入这样的神操作,凡人就算想学,也很难有这样的胆量。
能够拿出800万来炒股的家庭,现实里没那么多。
“卖房炒股”是个老话题,多数人只是看个热闹,根本想象不到,每当“牛市”到来之际,选择卖房炒股的家庭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
易居采取网络抽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出11223组问卷,参与者男女比例约为55:45,主要年龄段为20-40岁,66%以上受访者为大学学历,主要人群覆盖范围为一二线城市家庭年收入20万-100万家庭。
结果显示,当股市进入牛市阶段,67.38%的受访家庭表示会选择卖房炒股。在这些家庭中,可支配资金10万-50万的占比最高,达34.65%;其次分别为5万-10万、5万元以下,其中拥有100万以上可支配资金的较富裕家庭也有4.89%。
这些人大量分布在北上广深及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占比相对较少。
当然,数据也是双向的,当这些家庭在股市中赚了钱,他们也会选择将赚到的钱投入到楼市中,两班轮着来。不过,在一般家庭的眼中,楼市还是比股市来得可靠,愿意用股市赚来的钱买房的家庭,在受访家庭中占到了84.66%,远超卖房炒股。从这个维度来看,似乎在国人的心中还是楼市更靠谱。
2、房价上涨,高层定调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楼市一直处于长期牛市的状态,只涨不跌。
2017年,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中国房地产是世界两大泡沫之一,中国房地产总和已经超过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的总和。而另一个泡沫则是美国股市,根据摩根大通统计,自从2009年美股触底反弹以后,标普500飙涨了3倍还多,但是剔除美股,全球股市的平均涨幅仅有1.15倍。
有关“两大泡沫经济”谁先崩塌的讨论,也是不绝于耳。
在过去几年间,中国楼市与美国股市数次较量,难分胜负。2020年,美股在先后经历了4次熔断之后,依旧横冲直撞,保持着上扬的态势。与此同时,中国楼市也“不负众望”,全国房价普遍都在上涨。
7月12日,房地产专家、经济学家黄海滨表示,未来房价下跌的概率很低。他甚至认为,“房价还要继续涨20%”。
面对房价上扬,各地楼市调控接连出台,高层频繁定调。
7月24日,高层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重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以及“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
7月30日,高层召开会议,再度重申“房住不炒”,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
8月6日,央行发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提到,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高层接连重申“房住不炒”,对于购房者的影响也是实打实的。在2020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想要换房的家庭明显增多。数据显示,3月至4月期间,约65%的家庭准备在疫情结束后换房,并有74.3%的受访家庭认为2020年就是购房的最好时机。
然而随着房价反弹,认为2020年是购房好时机的家庭,已经悄然转变了想法。在最新的一份调查报告中,认为今年是购房好时机的家庭比例已回落至65.48%,下降幅度明显。在同一份报告中,另一份数据也引起了站长的注意,购房者在买房时犹豫的原因,主要是“害怕成为接盘侠”。
种种迹象表明,楼市正在丧失它在大众眼中的保值属性。
3、资产配置,人均存款
在中国家庭的资产配置中,房产绝对占据主导地位。
在中国家庭总资产中,2013年,房产占比62.3%;到了2016年,房产占比68.8%;2019年,城镇居民家庭房产净值已经达到了71.35%。其中,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的房产占比,要远高于其他城市。
2020年1月,有媒体统计了深圳房屋单价过10万/㎡的小区。据不完全统计,房屋单价过10万/㎡的小区在深圳已经有226个,其中南山114個、福田74个、宝安20个、罗湖7个、盐田4个、龙岗大鹏共4个、龙华2个。这还只是1月的数据,近几个月深圳房价大幅上涨后的数据还没在其列。
房价已经如此魔幻,甚至让那些没去过深圳的人望而却步,“在深圳一月没有2万,怕是活不下去了吧”?被外地人如此想象的不只是深圳,很多人对北京、上海也有这样的刻板印象,似乎与北上广深的房价相匹配的,一定得是高消费、高回报的工作。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大城市中,工资“被平均”的现象比比皆是。问题也来了,如此高的房价,是靠什么支撑的?
4、结语
随着上证指数的攀升,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了延缓买房计划。
据央行报告显示,2020年二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1%,低于各项贷款增速0.1个百分点,比上季末低0.8个百分点,连续23个月回落;上半年增加2.99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4.7%,比上年全年水平低9.3个百分点。
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上季末低0.2个百分点。
房地产贷款增速连续23个月回落,释放的信号十分明显:买房的需求正在持续减少。高房价造成的房贷还款压力,以及担忧高位接盘的心理压力,都在左右着购房者的心理,造成房地产市场的萎靡。此外,住房拥有率的持续上升,对于楼市的影响也是货真价实的。
重庆前市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表示:“虽然我国的房地产在部分地区仍然供不应求,但从总体来看,供不应求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我们已进入房产过剩的阶段,人均住房已经达到50平方米,大量房屋已经没那么好卖了。”
到底是资金从楼市撤离,还是资金继续汇入楼市,此刻难以断言。但不可否认的是,房价大涨的时代已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