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生到了高年级,完全有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我先后在周末、暑假做过“制定学习计划”的对比实验,结果发现“计划”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但是,对于一些自觉性、自制力差的同学,要让他们多制定短期计划(或作息表)更为有效。长期计划需要适度的监督来保证。
关键词: 自制力差 作业马虎 学习计划
同样是一个班的同学,为什么有的同学学习效果比较好,有的学生效果差呢?我觉得,这里面除了IQ(智商)外,还和EQ(习惯和综合能力)有关。而且,IQ的高低主要是先天因素决定的,而EQ可以从后天培养。提高学生的EQ水平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我认为,目前孩子们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一、不愿做。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讲课时学生的举手率很低,而把学生叫起来时发现他们多数会回答。询问了其它班的老师,也或多或少的有这种现象的存在。四年级的A同学的父亲是中学的校长。一向成绩很好,但上课除非是公开课,或是自己非常喜欢的问题,她是不会举手发言的。再后来,连班级的某些公益活动也不愿参加,与其它班干部的合作也不愉快。问其原因:“别人都知道,还用问我?”语气中相当的自傲。
二、不敢。B同学虽是男生,但从小就娇气,已经上五年级了,在家晚上上厕所还要奶奶陪着。课堂上从不举手,更不用说向教师提问了。原来,他从小身体不好,经常要家人照顾,而且是爷爷、奶奶唯一的孙子,父母在国外打工,他自然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了。
三、不会安排。C同学的作业大多数是在交之前10分钟做的。有一次问他,别人做作业时你干什么呢?他说:“也没干什么,就是钢笔坏了,修一下。”“你不是有好几把笔吗?”“嗯……”
四、自制力差。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和年龄有关系,高年级的同学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可达20—30分钟,但却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其实这也难怪,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媒体比我们小时候多得多,教师的教学手段更新相对较慢,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更是让学生“望而却步”,上课时自然会“开小差”了。另外,目前许多家长很注重对学生早期的智力开发,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经过自己的“胎教”、“早教”比别的孩子聪明,让他们提前入学,所以,目前在低年级中存在着一部分“不及龄”的学生。这些的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不好,特别是自制力很差。
产生学生不良习惯的原因很多。但我发现,在独生子女中,孩子的坏习惯多;其次,父母不经常在家的,孩子问题也多。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多种手段提高课堂吸引力。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和习惯有关,也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关。由于多种传播媒体的冲击,学生对许多教学方法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就毫无办法了。以前的“电化教学”(幻灯、投影、录音等)、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还是有吸引力的。“不带电”也并不是一筹莫展,只要你肯动脑筋,办法还是有的。
2.掌握做笔记的方法。古人把学习称为“听讲”,说明他们很注重学生的“听”。但根据专家的研究,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和多种感官的配合有很大关系,如果单纯使用听觉器官,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概只有40—60%,而多种感官的使用,学习效率相对较高。因此,很多教师都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当然,要求学生做笔记,讲课时,重点地方速度不能太快;对于难写的字,教师要板书;在学生自学的时候,要让他们养成在课本上“圈、点、画”的习惯。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不仅可以集中注意力,而且还有利于把握课文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制定作息表、学习计划。小学生到了高年级,完全有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我先后在周末、暑假做过“制定学习计划”的对比实验,结果发现“计划”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但是,对于一些自觉性、自制力差的同学,要让他们多制定短期计划(或作息表)更为有效。长期计划需要适度的监督来保证。
4.促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如,我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一课时,我布置了这样的学习内容: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重要的,或者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讨论之后一人读句子,一人提问题、一人回答问题。由于这个要求中需要几個同学的合作才能完成,而且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学习任务,这样,大家学起来热情就高涨了,而且每个人都有所收获。
5.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们会发现,许多平时板书工整的老师,他的学生作业也认真,许多朗读水平高的老师,他的学生经常能在朗读比赛中获奖。甚至,有人可以从学生考卷上的字迹来推断出这是哪一位老师的弟子。由此可见,教师的习惯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在生活中,教师比普通人就多了一份职责:做学生的楷模。在学习中、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不让学生做的事情,自己先要禁止,要知道,我们的背后时刻都有几十双眼睛在看着呢!
决定课程改革的因素是社会需要、学科发展和学生心理规律。因此,新的课程计划中不再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语文教学的唯一目标,而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所以有人对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5-6年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以下要求: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当然,我们的教育目标也并不是要培养“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人”,我们希望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要注意因人而异,对于学生的一些良好的习惯要给予肯定。(我认为,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都是好习惯)记的中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议论文,我就用其中的一句话来做为本文的结尾:“好的习惯不嫌其多”,希望你的学生能养成好的习惯,也希望我们能共同养成好的习惯。
关键词: 自制力差 作业马虎 学习计划
同样是一个班的同学,为什么有的同学学习效果比较好,有的学生效果差呢?我觉得,这里面除了IQ(智商)外,还和EQ(习惯和综合能力)有关。而且,IQ的高低主要是先天因素决定的,而EQ可以从后天培养。提高学生的EQ水平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我认为,目前孩子们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一、不愿做。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讲课时学生的举手率很低,而把学生叫起来时发现他们多数会回答。询问了其它班的老师,也或多或少的有这种现象的存在。四年级的A同学的父亲是中学的校长。一向成绩很好,但上课除非是公开课,或是自己非常喜欢的问题,她是不会举手发言的。再后来,连班级的某些公益活动也不愿参加,与其它班干部的合作也不愉快。问其原因:“别人都知道,还用问我?”语气中相当的自傲。
二、不敢。B同学虽是男生,但从小就娇气,已经上五年级了,在家晚上上厕所还要奶奶陪着。课堂上从不举手,更不用说向教师提问了。原来,他从小身体不好,经常要家人照顾,而且是爷爷、奶奶唯一的孙子,父母在国外打工,他自然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了。
三、不会安排。C同学的作业大多数是在交之前10分钟做的。有一次问他,别人做作业时你干什么呢?他说:“也没干什么,就是钢笔坏了,修一下。”“你不是有好几把笔吗?”“嗯……”
四、自制力差。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和年龄有关系,高年级的同学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可达20—30分钟,但却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其实这也难怪,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媒体比我们小时候多得多,教师的教学手段更新相对较慢,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更是让学生“望而却步”,上课时自然会“开小差”了。另外,目前许多家长很注重对学生早期的智力开发,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经过自己的“胎教”、“早教”比别的孩子聪明,让他们提前入学,所以,目前在低年级中存在着一部分“不及龄”的学生。这些的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不好,特别是自制力很差。
产生学生不良习惯的原因很多。但我发现,在独生子女中,孩子的坏习惯多;其次,父母不经常在家的,孩子问题也多。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多种手段提高课堂吸引力。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和习惯有关,也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关。由于多种传播媒体的冲击,学生对许多教学方法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就毫无办法了。以前的“电化教学”(幻灯、投影、录音等)、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还是有吸引力的。“不带电”也并不是一筹莫展,只要你肯动脑筋,办法还是有的。
2.掌握做笔记的方法。古人把学习称为“听讲”,说明他们很注重学生的“听”。但根据专家的研究,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和多种感官的配合有很大关系,如果单纯使用听觉器官,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概只有40—60%,而多种感官的使用,学习效率相对较高。因此,很多教师都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当然,要求学生做笔记,讲课时,重点地方速度不能太快;对于难写的字,教师要板书;在学生自学的时候,要让他们养成在课本上“圈、点、画”的习惯。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不仅可以集中注意力,而且还有利于把握课文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制定作息表、学习计划。小学生到了高年级,完全有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我先后在周末、暑假做过“制定学习计划”的对比实验,结果发现“计划”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但是,对于一些自觉性、自制力差的同学,要让他们多制定短期计划(或作息表)更为有效。长期计划需要适度的监督来保证。
4.促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如,我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一课时,我布置了这样的学习内容: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重要的,或者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讨论之后一人读句子,一人提问题、一人回答问题。由于这个要求中需要几個同学的合作才能完成,而且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学习任务,这样,大家学起来热情就高涨了,而且每个人都有所收获。
5.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们会发现,许多平时板书工整的老师,他的学生作业也认真,许多朗读水平高的老师,他的学生经常能在朗读比赛中获奖。甚至,有人可以从学生考卷上的字迹来推断出这是哪一位老师的弟子。由此可见,教师的习惯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在生活中,教师比普通人就多了一份职责:做学生的楷模。在学习中、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不让学生做的事情,自己先要禁止,要知道,我们的背后时刻都有几十双眼睛在看着呢!
决定课程改革的因素是社会需要、学科发展和学生心理规律。因此,新的课程计划中不再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语文教学的唯一目标,而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所以有人对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5-6年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以下要求: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当然,我们的教育目标也并不是要培养“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人”,我们希望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要注意因人而异,对于学生的一些良好的习惯要给予肯定。(我认为,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都是好习惯)记的中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议论文,我就用其中的一句话来做为本文的结尾:“好的习惯不嫌其多”,希望你的学生能养成好的习惯,也希望我们能共同养成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