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厦漳泉地区是福建省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区域,识别、预警国土空间生态薄弱区对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MSPA、MCR等模型方法识别2000—2018年动态稳定性与连通性兼具的生态源地,提取生态廊道、生态节点等构建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采用FLUS模型在生态安全格局限制下模拟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综合划分厦漳泉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区并展开预警。结果表明,厦漳泉地区生态安全格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厦漳泉地区是福建省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区域,识别、预警国土空间生态薄弱区对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MSPA、MCR等模型方法识别2000—2018年动态稳定性与连通性兼具的生态源地,提取生态廊道、生态节点等构建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采用FLUS模型在生态安全格局限制下模拟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综合划分厦漳泉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区并展开预警。结果表明,厦漳泉地区生态安全格局由12个生态源地,66条潜在生态廊道、13条重要生态廊道与若干生态节点等构成,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
其他文献
"SDGs加速行动"是国际组织、政府部门、私营机构和其他利益攸关方为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采取的全球行动。2019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后,政府、国际组织、私营部门等提出了214项SDGs加速行动。2019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带来了系列影响,后疫情时代如何推动全球SDGs加速行动的实施成为
微生物在调节陆地生态系统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地利用方式改变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但对土地利用驱动的土壤性状变化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研究相对匮乏。依托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始于1984年),通过16S rRNA基因片段和ITS高通量测序,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裸地、农田、草地)驱动的土壤碳氮变化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细菌群落而言,裸地中α-多样性最高
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具有丰富的声景观资源。由于声景观及声学方法具有信息量大,成本低,低侵入的特点,因此其研究和应用对生态系统健康及监测具有较高价值。声景观研究通过总结生物声的活动或多样性来衡量生物多样性。记录了北京20个城市公园的春季声景观,使用定量方法描述了声景观特征与变化;测试三种了已被证明与生物多样性相关并被广泛使用的声学指数(BIO、ADI、NDS
旅游型乡村生态空间系统重构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典型旅游型乡村茶陵县卧龙村为例,结合PRA方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l,又称参与性乡村评估)反演生态空间不同发展阶段并分析其演变特征,运用生态敏感性评价及最小阻力模型等定量方法系统分析生态空间构成要素,探索生态空间重构方法。研究表明:卧龙村生态空间由6个生态源地、15条生态廊道和22个生态节点构成,各类要素存在空
碳均衡分析是新时期旅游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立足"源-汇"视角,运用旅游碳赤字测度模型和Theil指数研究了2008—2017年中国旅游业碳均衡状态及其区域差异,并基于K-means cluster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探究了各省域碳均衡分布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旅游业碳排放远高于碳承载力,导致旅游碳赤字均值由515万t上升至1358万t,旅游业发展始终处于碳失衡状
以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9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通过目视解译和最大似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定量分析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时间变化与空间转移过程;采用InVEST模型,结合气象、土壤和地形等数据评估了1990—2019年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水功能和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1)1990—2019年
生态修复是指在不同人为干预程度下,协助已遭受退化、损伤或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我国海岸带地区资源丰富、位置优越,但过度的开发建设活动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急需对受损的海岸带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修复。以东营市海岸带地区为例,运用InVEST模型对其2005、2010、2015和2018年4个时间段的碳储存功能进行评估并分析碳储存及"碳源碳汇"的动态变化,以间接反映出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