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如何做好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工作则成为一大难题,笔者通过总结多年的民族音乐的教学经验,针对这一难题提出相应的见解。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教育佤族
千百年来,少数民族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历史悠久,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我国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共同创造了我们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少数民族地区不仅有着令世界惊叹的自然风光,也同样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这些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灿烂的音乐特性、歌唱精巧、独到的乐器更是各具特色。这些极富原创性、独特性音乐已大大超越音乐本身的范畴,更传承着很多源远流长的生活习俗、民风的文化形态。这些音乐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财富。
云南是我国民族最多最复杂的省份,其中有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独有,并且每个民族都有各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有各具特色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特征,致使云南少数民族的音乐资源丰富多彩、色彩斑斓。各民族在不同的生存背景下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这是我们文化资源中相当丰富和宝贵的一笔财富。但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各地的原生态音乐文化资源正面临着强大的冲击和破坏。西部开发的实施在为西部地区经济腾飞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将会给西部的民族文化产生诸多影响。如何弘扬传承民族音乐,民族音乐如何推陈出新,如何解决民族音乐资源严重流失和人才匮乏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保存”与“发展”是新时期边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保护工作的中心内容,也是我们音乐教育者的责任。因此,我们的思想观念应该与时俱进,接受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更新这一客观现实。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在西部开发的背景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所经历的发展并不是那种由历史积累所形成的一点一滴、自然而然的渐变式进化过程,而是一种历史发展的突变,这种变化是由初级到高级的直接跨越,在文化传承上很容易产生断层现象。如果旧的文化形态不能及时予以记录保存,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将会销声匿迹,无迹可寻。人类历史上有多少遗失的文明,多少永远无法解开的历史谜团,为后世留下了永久的遗憾,这种损失一旦产生,是无法弥补的。
在当代,教育与媒体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当教育与媒体结合起来,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青歌赛设立原生态组别代表了一个很大的突破。媒体的进步反映了社会需求,也体现了社会理念的革新。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重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去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音乐文化的强烈冲击,一些有价值、有特点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部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由于没有得到较好传承,一些已濒临灭绝,另一些甚至已经消失了。
居住在阿佤山深处的佤族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佤族能歌善舞,传统原生态民歌民乐品种繁多,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其原始、古朴、原汁原味的独特风韵犹如绕梁之音,让人回味。为了保护和传承佤族原生态文化,我们开设了“西盟佤族自治县阿佤文化传承小组”班,聘请了深谙佤族民间文化艺术的老艺人来授课,学生将学习音乐基础、原生态民歌、原生态器乐、民间文化等课程。通过学习,学生将学会表演本民族民间歌舞琴艺,用语言和文字来阐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具备初步的民族自我传承意识,使佤族文化保护得到良性后续,最终实现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阿佤文化的目的。
虽然当前在保护佤族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们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远和其他的原因,经济匮乏,专业人才缺乏,在文化发展方面投入的资金不够。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冲击,信息传播速度快,很多佤族的年轻一代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缺乏关注和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佤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不够理想,有的甚至面临濒危状况。佤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由于佤族的文化核心区范围较小,存续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身能力较弱,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建筑、传统生产生活用品等整体性消失速度日益加快。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佤族文化的保护力度,但是现在很多佤族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一些独具佤族特色的服装、语言、音乐等文化呈现出逐步消逝的趋势。
我国边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歌舞资源、工艺美术资源、民族服饰和节庆文化资源等都是少数民族精神文化和审美情趣的载体,也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产生物质财富的一个源泉。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为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做更多的工作,为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想更多的办法和途径。同时为边疆少数民族促进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也可以拉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造福一方。
最后,我认为,边疆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教育还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要结合突出边疆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教育特点,把个人性情修炼和创新思维培养作为重点,以推广普及与个别选修相结合的形式,让边疆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发展起来。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域资源和人文资源,多方面,的渠道去了解当地文化和历史。要不断的整理完善。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的过程,音乐教育的作用更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让边疆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在创新意识的推动下发展壮大,为音乐艺术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教育佤族
千百年来,少数民族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历史悠久,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我国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共同创造了我们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少数民族地区不仅有着令世界惊叹的自然风光,也同样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这些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灿烂的音乐特性、歌唱精巧、独到的乐器更是各具特色。这些极富原创性、独特性音乐已大大超越音乐本身的范畴,更传承着很多源远流长的生活习俗、民风的文化形态。这些音乐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财富。
云南是我国民族最多最复杂的省份,其中有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独有,并且每个民族都有各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有各具特色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特征,致使云南少数民族的音乐资源丰富多彩、色彩斑斓。各民族在不同的生存背景下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这是我们文化资源中相当丰富和宝贵的一笔财富。但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各地的原生态音乐文化资源正面临着强大的冲击和破坏。西部开发的实施在为西部地区经济腾飞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将会给西部的民族文化产生诸多影响。如何弘扬传承民族音乐,民族音乐如何推陈出新,如何解决民族音乐资源严重流失和人才匮乏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保存”与“发展”是新时期边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保护工作的中心内容,也是我们音乐教育者的责任。因此,我们的思想观念应该与时俱进,接受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更新这一客观现实。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在西部开发的背景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所经历的发展并不是那种由历史积累所形成的一点一滴、自然而然的渐变式进化过程,而是一种历史发展的突变,这种变化是由初级到高级的直接跨越,在文化传承上很容易产生断层现象。如果旧的文化形态不能及时予以记录保存,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将会销声匿迹,无迹可寻。人类历史上有多少遗失的文明,多少永远无法解开的历史谜团,为后世留下了永久的遗憾,这种损失一旦产生,是无法弥补的。
在当代,教育与媒体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当教育与媒体结合起来,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青歌赛设立原生态组别代表了一个很大的突破。媒体的进步反映了社会需求,也体现了社会理念的革新。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重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去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音乐文化的强烈冲击,一些有价值、有特点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部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由于没有得到较好传承,一些已濒临灭绝,另一些甚至已经消失了。
居住在阿佤山深处的佤族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佤族能歌善舞,传统原生态民歌民乐品种繁多,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其原始、古朴、原汁原味的独特风韵犹如绕梁之音,让人回味。为了保护和传承佤族原生态文化,我们开设了“西盟佤族自治县阿佤文化传承小组”班,聘请了深谙佤族民间文化艺术的老艺人来授课,学生将学习音乐基础、原生态民歌、原生态器乐、民间文化等课程。通过学习,学生将学会表演本民族民间歌舞琴艺,用语言和文字来阐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具备初步的民族自我传承意识,使佤族文化保护得到良性后续,最终实现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阿佤文化的目的。
虽然当前在保护佤族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们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远和其他的原因,经济匮乏,专业人才缺乏,在文化发展方面投入的资金不够。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冲击,信息传播速度快,很多佤族的年轻一代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缺乏关注和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佤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不够理想,有的甚至面临濒危状况。佤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由于佤族的文化核心区范围较小,存续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身能力较弱,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建筑、传统生产生活用品等整体性消失速度日益加快。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佤族文化的保护力度,但是现在很多佤族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一些独具佤族特色的服装、语言、音乐等文化呈现出逐步消逝的趋势。
我国边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歌舞资源、工艺美术资源、民族服饰和节庆文化资源等都是少数民族精神文化和审美情趣的载体,也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产生物质财富的一个源泉。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为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做更多的工作,为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想更多的办法和途径。同时为边疆少数民族促进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也可以拉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造福一方。
最后,我认为,边疆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教育还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要结合突出边疆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教育特点,把个人性情修炼和创新思维培养作为重点,以推广普及与个别选修相结合的形式,让边疆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发展起来。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域资源和人文资源,多方面,的渠道去了解当地文化和历史。要不断的整理完善。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的过程,音乐教育的作用更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让边疆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在创新意识的推动下发展壮大,为音乐艺术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