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2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1例是在急诊绿色通道开通前至我院诊治,设为对照组,另外61例是急诊绿色通道开通后至我院诊治,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总抢救时间和抢救率。结果:观察组送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抢救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抢救过程中,开通急诊绿色通道,能够显著减少送诊时间,提高抢救率,挽救患者生命,具有较高推行价值。
[关键词]急诊绿色通道;突发性脑出血;临床抢救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8-0003-02
突发性脑出血是较为严重的猝发疾病,其发病率处于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具有极高致死率。病症突然发作,且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患者多数身体素质水平下降,病症发作时会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治疗多是在急诊科进行,但是救治效果会因送诊时间而产生变化,一般而言,尽早送诊能够最大程度降低病症威胁。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22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充分征得患者同意。有男76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在47-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82±11.96)岁。61例是在急诊绿色通道开通前到我院诊治,设为对照组,另外61例是急诊绿色通道开通后到我院诊治,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有男39例,女22例,年龄在47-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43±12.26)岁。观察组有男37例,女24例,年龄在48-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26±10.13)岁。两组患者基本临床信息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均是在急诊绿色通道开通前送往我院救治。观察组患者则是在急诊绿色通道开通后至我院救治,实施内容如下:①制度建立:医院按照现有情况建立合理的急诊绿色通道制度,详细的分析病症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急诊科作为主导,其他部门进行辅助,一旦有突发性脑出血患者送诊,要最大限度的配合急诊科治疗工作,保证患者能够尽早接受治疗,过程中不能按照以往缴费才能致病的观念,一切工作都要在第一时间完成,避免延误了治疗。②具体措施:收到报警信息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患者处,预先准备好所有急救过程涉及工具,在患者病发地点完成初步处理,避免病情加重。医院急诊科要做好急救准备,科室内所用工具准备完善,各辅助科室做好随时待命准备,患者到院后第一时间完成检查、诊断,根据分析信息尽快制定急救方案。③细节处理:送诊过程中注意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调整,让患者呼吸保持通常,避免颅内压过高,同时调整患者整体状态,使之处于相对利好的姿势,避免病情加重或是引起并发症,详细记录过程中信息,汇报给急诊科室作为参考资料。④医护人员培训:由具有丰富诊治经验的医师进行技术指导,讲解病症救治过程中的准确处理办法,日常工作中加以突击检查,确保医护人员具备较高处理水平。同时强化护理人员责任心,使之在救治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1.3观察标准统计实际数据,记录两组患者总抢救时间和抢救率。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代入SPSS20.O软件中分析,P
2. 结果
2.1.总抢救時间根据两组患者总抢救时间信息,观察组总抢救时间为(52.73±9.6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73.84±10.39)min,数据差异显著(t=11.638,P=0.001),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抢救率根据抢救结果显示,观察组抢救成功56例(91.80%),明显高于对照组38例(62.30%),数据差异显著(x2=15.018,P=0.001),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突发性脑出血是源于高血压或动脉瘤破裂导致,瞬间大量出血,是较为严重的临床病症,致死、致残率极高。病症治疗在急诊科室完成,近年来随着发病率大幅度提高,急诊科的负担日益加重,加之病人送诊时多数已经错过最佳时间,治疗效果自然不甚理想。根据既往临床经验,突发性脑出血的治疗必须尽早,20分钟以内送诊抢救会有较高成功率,时间越长成功率越低,因此必须尽可能的缩短送诊时间和中间检查过程消耗的时间。
开通急诊绿色通道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缩短中间环节的消耗,为病症治疗争取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施行该方法,医护人员能以最快的速度到患者所在地点执行预先处理措施,避免了病情进一步发展,随后各科室进行及时检查,促进治疗流程的有序进行,最大程度的节约了时间。该方案实施需构建在各科室密切合作,医护人员水平技术提高的基础上,以此推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研究结果表明,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抢救过程中,开通急诊绿色通道,能够显著减少送诊时间,提高抢救率,挽救患者生命。
综上所述,急诊绿色通道在病症急救过程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绿色通道;突发性脑出血;临床抢救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8-0003-02
突发性脑出血是较为严重的猝发疾病,其发病率处于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具有极高致死率。病症突然发作,且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患者多数身体素质水平下降,病症发作时会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治疗多是在急诊科进行,但是救治效果会因送诊时间而产生变化,一般而言,尽早送诊能够最大程度降低病症威胁。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22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充分征得患者同意。有男76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在47-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82±11.96)岁。61例是在急诊绿色通道开通前到我院诊治,设为对照组,另外61例是急诊绿色通道开通后到我院诊治,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有男39例,女22例,年龄在47-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43±12.26)岁。观察组有男37例,女24例,年龄在48-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26±10.13)岁。两组患者基本临床信息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均是在急诊绿色通道开通前送往我院救治。观察组患者则是在急诊绿色通道开通后至我院救治,实施内容如下:①制度建立:医院按照现有情况建立合理的急诊绿色通道制度,详细的分析病症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急诊科作为主导,其他部门进行辅助,一旦有突发性脑出血患者送诊,要最大限度的配合急诊科治疗工作,保证患者能够尽早接受治疗,过程中不能按照以往缴费才能致病的观念,一切工作都要在第一时间完成,避免延误了治疗。②具体措施:收到报警信息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患者处,预先准备好所有急救过程涉及工具,在患者病发地点完成初步处理,避免病情加重。医院急诊科要做好急救准备,科室内所用工具准备完善,各辅助科室做好随时待命准备,患者到院后第一时间完成检查、诊断,根据分析信息尽快制定急救方案。③细节处理:送诊过程中注意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调整,让患者呼吸保持通常,避免颅内压过高,同时调整患者整体状态,使之处于相对利好的姿势,避免病情加重或是引起并发症,详细记录过程中信息,汇报给急诊科室作为参考资料。④医护人员培训:由具有丰富诊治经验的医师进行技术指导,讲解病症救治过程中的准确处理办法,日常工作中加以突击检查,确保医护人员具备较高处理水平。同时强化护理人员责任心,使之在救治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1.3观察标准统计实际数据,记录两组患者总抢救时间和抢救率。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代入SPSS20.O软件中分析,P
2. 结果
2.1.总抢救時间根据两组患者总抢救时间信息,观察组总抢救时间为(52.73±9.6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73.84±10.39)min,数据差异显著(t=11.638,P=0.001),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抢救率根据抢救结果显示,观察组抢救成功56例(91.80%),明显高于对照组38例(62.30%),数据差异显著(x2=15.018,P=0.001),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突发性脑出血是源于高血压或动脉瘤破裂导致,瞬间大量出血,是较为严重的临床病症,致死、致残率极高。病症治疗在急诊科室完成,近年来随着发病率大幅度提高,急诊科的负担日益加重,加之病人送诊时多数已经错过最佳时间,治疗效果自然不甚理想。根据既往临床经验,突发性脑出血的治疗必须尽早,20分钟以内送诊抢救会有较高成功率,时间越长成功率越低,因此必须尽可能的缩短送诊时间和中间检查过程消耗的时间。
开通急诊绿色通道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缩短中间环节的消耗,为病症治疗争取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施行该方法,医护人员能以最快的速度到患者所在地点执行预先处理措施,避免了病情进一步发展,随后各科室进行及时检查,促进治疗流程的有序进行,最大程度的节约了时间。该方案实施需构建在各科室密切合作,医护人员水平技术提高的基础上,以此推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研究结果表明,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抢救过程中,开通急诊绿色通道,能够显著减少送诊时间,提高抢救率,挽救患者生命。
综上所述,急诊绿色通道在病症急救过程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