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4题。
五 九
老 舍
张丙,瘦得像剥了皮的小树,差不多每天晚上来喝茶。他的脸上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睛,显出他并不是因为瘦弱而完全没有精力。当喝下第三碗茶之后,这对黑眼开始发光;嘴唇,像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他要发议论了。
他的议论,不是有系统的;他遇到什么事便谈什么,加以批评。但无论谈什么事,他的批评总结束在“中国人是无望的,我刚说的这件事又是个好证据”。说完,他自动的斟上一碗茶,一气喝完;闭上眼,不再说了,显出:“不必辩论,中国是无望的。无论怎说!”
这一晚,电灯非常的暗,读书是不可能的。张丙来了,看了看屋里,看了看电灯,点了点头,坐下,似乎是心里说:“中国人是无望的,看这个灯;电灯公司……”
第三碗茶喝过,我笑着说:“老张,什么新闻?”
出我意料之外,他笑了笑——他向来是不轻易发笑的。“打架来着。”他说。
“谁?你?”我问。
“我!”他看着茶碗,不再说了。
等了足有五分钟,他自动的开始:“假如你看见一个壮小伙子,利用他身体气力的优越,打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你怎办?”
“过去劝解,我看,是第一步。”
“假若你一看见他打那个小孩子,你便想到:设若过去劝,他自然是停止住打,而嘟囔着骂话走开;那小孩子是白挨一顿打!你想,过去劝解是有意义的吗?”他的眼睛发光了,看看我的脸。
“我自然说他一顿,叫他明白他不应当欺侮小孩子,那不体面。”
“是的,不体面;假如他懂得什么体面,他还不那样作呢!而且,这样的东西,你真要过去说他几句,他一定问你:‘你管得着吗?你是干什么的,管这个事?’你跟他辩驳,还不如和石头说几句好话呢;石头是不会用言语冲撞你的。假如你和他嚷嚷起来,自然是招来一群人,来看热闹;结果是他走他的,你走你的路;可是他白打了小孩一顿,没受一点惩罚;下回他遇到机会还这样作!白打一个不能抵抗的小孩子,是便宜的事,他一定这么想。”
“那末,你以为应当立刻叫他受惩罚,路见不平……那一套?”我知道他最厌恶武侠小说,而故意斗他。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说:“别说《七侠五义》!我不要作什么武侠,我只是不能瞪着眼看一个小孩挨打;那叫我的灵魂全发了火!更不能叫打人的占了全胜去!我过去,一声没出,打了他个嘴巴!”“他呢?”
“他?反正我是计画好了的:假如我不打他,而过去劝,他是得意扬扬而去;打人是件舒服事,从人们的兽性方面看。设若我跟他讲理,结果也还是得打架;不过,我未必打得着他,因为他必先下手,不给我先发制人的机会。”他又笑了;我知道他笑的意思。
“但是,”我问,“你打了他,他一定还手,你岂是他的对手?”我很关心这一点,因为张丙是那样瘦弱的人。“那自然我也想到了。我打他,他必定打我;我必定失败。可是有一层,这种人,善于利用筋肉欺侮人的,遇到自家皮肉上挨了打,他会登时去用手遮护那里,在那一刻,他只觉得疼,而忘了动作。及至他看明白了你,他还是不敢动手,因为他向来利用筋肉的优越欺人,及至他自己挨了打,他必定想想那个打他的,一定是有些来历;因为他自己打人的时候是看清了有无操必胜之券而后开打的。就是真还了手,把我打伤,我,不全像那小子那样傻,会找巡警去。至少我跟他上警区,耽误他一天的工夫(先不用说他一定受什么别的惩罚),叫他也晓得,打人是至少要上警区的。”
他不言语了,我看得出,他心中正在难受——难受,他打了人家一下,不用提他的理由充足与否。
“他打人,人也打他,对这等人正是妥当的办法;人类是无望的,你常这么说。”我打算招他笑一下。
他没笑,只轻轻摇了摇头,说:“这是今天早晨的事。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我又遇见他了。”
“他要动手了?”我问,很不放心的。
“动手打我一顿,倒没有什么!叫我,叫我——我应当怎样说?——伤心的是:今天下午我遇见他的时候,他正拉着两个十来岁的外国小孩儿;他分明是给一家外国人作仆人的。他拉着那两个外国小孩,赶过我来,告诉他们,低声下气的央告他们:踢他!踢他!然后向我说:你!你敢打我?洋人也不打我呀!(请注意,这里他很巧妙的,去了一个‘敢’字!)然后又向那两个小孩说:踢!踢他!看他敢惹洋人不敢!”他停顿了一会儿,忽然的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
“五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呕!”张丙立起来说:“怪不得街上那么多的‘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呢!”
他好像忘了说那句:“中国人没希望,”也没喝那末一碗茶,便走了。
【注】 《五九》是老舍的短篇小说。于1931年10月发表于《齐大月刊》2卷1期;后被收入1934年出版的老舍短篇小说集《赶集》。五九: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以后人们把5月9日定为国耻纪念日。
小说阅读训练(1)第2页
1. 说明本文使用第一人称“我”的作用。
2. 概括张丙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并说说开头一段关于张丙外貌神态描写的作用。
3. “他不言语了,我看得出,他心中正在难受——难受”,结合小说,说说张丙难受的原因。
4. “我”听到今天是“五九”,为什么流下泪来?
二、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4题。
塞格林根的小理发师
[德国]黑贝尔
人千万不可去试探上帝,也千万不可去引诱凡人。就说去年秋天吧,一个军队里来的陌生人,走进了塞格林根的一家酒店里。他满脸长着大胡子,模样古里怪气,看上去很不好惹似的。他在要吃要喝之前,先就问老板:
“贵地难道连个能给我刮脸的理发匠都没有么?”
老板回答有,连忙去把理发铺的师傅给找了来。陌生人便对理发师说:
“给我修修面,我这脸皮可有点儿敏感啊。要是你能不刮破我的脸皮,大爷我赏你四个克隆塔勒。可要是你割伤了我,大爷便一刀捅死你。你可并非头一个唷。”
理发师傅胆战心惊(因为陌生大爷的样子并不是闹着玩儿,在他旁边的桌子上确实放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尖刀),听完便溜之大吉,回头派来了一个伙计。陌生大爷对伙计照样说了刚才那些话,伙计一听也逃之夭夭,最后派来了个小徒弟。这小家伙可就叫钱把眼睛给打花啦,心里想:“咱来干。要是闹得好,没有刮伤他,咱就可以拿这四个克隆塔勒去集市上买件新上衣,外加一根放血器①。就算没闹好吧,咱也自有办法对付他。”一边想一边就动手刮起来。陌生人也静静呆着,全不知道自己正处在可怕的死亡的危险之中。大胆的小徒弟呢,不慌不忙地让剃刀在陌生人脸上和鼻子周围游来荡去,就跟在挣六个分尼和割一块火绒或者吸水纸什么似的,根本不像为了挣四个克隆塔勒在干着一件性命攸关的事。终于,他刮干净了陌生人脸上的胡须,侥幸地既未碰伤他的皮,也未刮出他的血,可在做完活后仍在心中嘀咕了一声:“感谢上帝保佑!”
陌生人站起来,在镜子里把自己端详了一下,用毛巾擦干面孔,然后一边给小学徒四个克隆塔勒,一边说:
“我要问你,小伙子,是谁给你胆量来替我刮胡子的?你的师傅和师兄可都吓得逃回去了呵。须知你只要刮破我一点儿皮,我就会一刀捅死你。”
小徒弟笑嘻嘻地谢过了客人给他的丰厚报酬,回答道:
“老爷,您才捅不到咱哩。只要您一哆嗦,表明咱把您脸皮刮破了,咱就会抢在您前头,用剃刀割断您的喉管,然后拔腿跑掉。”
听了这番话,陌生人才想到自己刚才所冒的风险,顿时面无人色,心中产生了极大的恐惧。他额外又赏了小伙子一个克隆塔勒,从此再不对任何理发师讲:
“当心别刮破咱一点皮,否则咱一刀捅死你!”
(杨武能译)
【注】 ①过去德国的理发师也兼作外科小手术。
1.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 作者是采用了哪些方法来塑造小徒弟这一形象的?
3. “当心别刮破咱一点皮,否则咱一刀捅死你!”类似的句子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4. 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
小说阅读训练(1)第3页
三、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4题。
犁 地
展 静
苍茫大地,两个人影躬身犁地,两头老牛一冲一冲卖力拉犁。
王老头“呼哧呼哧”地犁地,现在他犁一个来回就得站下喘一会儿,捶捶腰。
王老头扭头看李老头,李老头“呼哧呼哧”地犁地,犁一个来回,也站下喘气捶腰。
两头老牛也呼呼喘。
俩老头干了半个时辰,干不动了,也不想干了。歇会儿吧。
王老头放下犁套,坐在垅上歇了。李老头也放下犁套,过来,坐在王老头边上歇了。
“你还行。”李老头说。
“行什么。我年轻时一气能犁一亩地。”
“我年轻时一气能犁一亩多一点儿。”
歇过劲来了,两人又干活。犁一阵,喘一阵,捶一阵。几圈后,又干不动了,又歇。
两人坐下对了火。
李老头说:“说点什么吧。”
王老头说:“说吧。”
李老头说:“我儿子比我强,在大城市盖房子,一天能弄个十几块,半个月顶我一亩地的麦子。上次,我去看儿子,他们刚建好一栋大楼,好高,看得我头晕。儿子带我进去看一看,我的妈呀,真亮堂,跟水晶宫一样。听儿子说,住一晚上一百多块,够我们干半年活。儿子又带我到楼顶上去看,儿子说,前几天,这儿跳下去一个女的,长得好白。我说,白,不就是吃白面吃的。儿子说,城里的白面好吃。我问儿子,她为什么跳楼,儿子说不知道。真是的,好好的跳什么楼,累死我也不会跳楼,你说是吧。”
“是。”王老头说:“我儿子也在大城市做事,在火车站搬东西,一天也能闹个十几块。上次,我去看儿子,到了火车站,儿子他们正在搬大箱子,我问这是什么玩艺儿,儿子说做冰棍用的。你听清了没有,花几千块钱就为了做冰棍,顶我们种几年麦子,这事咋整的!”
“谁知道?”
“天知道!”
两人聊完了,又犁田。犁一阵,喘一阵,捶一阵,再犁。季节不饶人哪,这几天得把这二十来亩地犁完,还得种上,吃是天下第一要紧的。
苍茫大地,两个人影躬身犁地,两头老牛一冲一冲往前赶。
(此文曾获《小小说选刊》1993—1994年度
佳作奖,略有改动。)
1. 小说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张力,写景更是惜墨如金,只“苍茫大地”四字,试分析这四字的作用。
2. 小说中“两头老牛”有什么寓意?
3. 概述这篇小说的内容以及体现在两位老头身上的共同特点。
4. 探究这篇小说能够引起人们哪些深刻的思考。
四、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4题。
高等教育
司玉笙
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憨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动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不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始,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块儿共事,就把事办好吧。我这个经理的帽儿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儿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哪,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这么好?
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
1. 说说这篇小说的题目的特色。
2. 请分析“强”这个人物形象。
3. 结合文本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 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2) 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3) 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4) 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
4. 《高等教育》这篇小说在立意、情节、语言上均具有自己的特点,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见网站)
(作者:徐承平,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邰国安,泰州市第二中学)
五 九
老 舍
张丙,瘦得像剥了皮的小树,差不多每天晚上来喝茶。他的脸上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睛,显出他并不是因为瘦弱而完全没有精力。当喝下第三碗茶之后,这对黑眼开始发光;嘴唇,像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他要发议论了。
他的议论,不是有系统的;他遇到什么事便谈什么,加以批评。但无论谈什么事,他的批评总结束在“中国人是无望的,我刚说的这件事又是个好证据”。说完,他自动的斟上一碗茶,一气喝完;闭上眼,不再说了,显出:“不必辩论,中国是无望的。无论怎说!”
这一晚,电灯非常的暗,读书是不可能的。张丙来了,看了看屋里,看了看电灯,点了点头,坐下,似乎是心里说:“中国人是无望的,看这个灯;电灯公司……”
第三碗茶喝过,我笑着说:“老张,什么新闻?”
出我意料之外,他笑了笑——他向来是不轻易发笑的。“打架来着。”他说。
“谁?你?”我问。
“我!”他看着茶碗,不再说了。
等了足有五分钟,他自动的开始:“假如你看见一个壮小伙子,利用他身体气力的优越,打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你怎办?”
“过去劝解,我看,是第一步。”
“假若你一看见他打那个小孩子,你便想到:设若过去劝,他自然是停止住打,而嘟囔着骂话走开;那小孩子是白挨一顿打!你想,过去劝解是有意义的吗?”他的眼睛发光了,看看我的脸。
“我自然说他一顿,叫他明白他不应当欺侮小孩子,那不体面。”
“是的,不体面;假如他懂得什么体面,他还不那样作呢!而且,这样的东西,你真要过去说他几句,他一定问你:‘你管得着吗?你是干什么的,管这个事?’你跟他辩驳,还不如和石头说几句好话呢;石头是不会用言语冲撞你的。假如你和他嚷嚷起来,自然是招来一群人,来看热闹;结果是他走他的,你走你的路;可是他白打了小孩一顿,没受一点惩罚;下回他遇到机会还这样作!白打一个不能抵抗的小孩子,是便宜的事,他一定这么想。”
“那末,你以为应当立刻叫他受惩罚,路见不平……那一套?”我知道他最厌恶武侠小说,而故意斗他。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说:“别说《七侠五义》!我不要作什么武侠,我只是不能瞪着眼看一个小孩挨打;那叫我的灵魂全发了火!更不能叫打人的占了全胜去!我过去,一声没出,打了他个嘴巴!”“他呢?”
“他?反正我是计画好了的:假如我不打他,而过去劝,他是得意扬扬而去;打人是件舒服事,从人们的兽性方面看。设若我跟他讲理,结果也还是得打架;不过,我未必打得着他,因为他必先下手,不给我先发制人的机会。”他又笑了;我知道他笑的意思。
“但是,”我问,“你打了他,他一定还手,你岂是他的对手?”我很关心这一点,因为张丙是那样瘦弱的人。“那自然我也想到了。我打他,他必定打我;我必定失败。可是有一层,这种人,善于利用筋肉欺侮人的,遇到自家皮肉上挨了打,他会登时去用手遮护那里,在那一刻,他只觉得疼,而忘了动作。及至他看明白了你,他还是不敢动手,因为他向来利用筋肉的优越欺人,及至他自己挨了打,他必定想想那个打他的,一定是有些来历;因为他自己打人的时候是看清了有无操必胜之券而后开打的。就是真还了手,把我打伤,我,不全像那小子那样傻,会找巡警去。至少我跟他上警区,耽误他一天的工夫(先不用说他一定受什么别的惩罚),叫他也晓得,打人是至少要上警区的。”
他不言语了,我看得出,他心中正在难受——难受,他打了人家一下,不用提他的理由充足与否。
“他打人,人也打他,对这等人正是妥当的办法;人类是无望的,你常这么说。”我打算招他笑一下。
他没笑,只轻轻摇了摇头,说:“这是今天早晨的事。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我又遇见他了。”
“他要动手了?”我问,很不放心的。
“动手打我一顿,倒没有什么!叫我,叫我——我应当怎样说?——伤心的是:今天下午我遇见他的时候,他正拉着两个十来岁的外国小孩儿;他分明是给一家外国人作仆人的。他拉着那两个外国小孩,赶过我来,告诉他们,低声下气的央告他们:踢他!踢他!然后向我说:你!你敢打我?洋人也不打我呀!(请注意,这里他很巧妙的,去了一个‘敢’字!)然后又向那两个小孩说:踢!踢他!看他敢惹洋人不敢!”他停顿了一会儿,忽然的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
“五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呕!”张丙立起来说:“怪不得街上那么多的‘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呢!”
他好像忘了说那句:“中国人没希望,”也没喝那末一碗茶,便走了。
【注】 《五九》是老舍的短篇小说。于1931年10月发表于《齐大月刊》2卷1期;后被收入1934年出版的老舍短篇小说集《赶集》。五九: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以后人们把5月9日定为国耻纪念日。
小说阅读训练(1)第2页
1. 说明本文使用第一人称“我”的作用。
2. 概括张丙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并说说开头一段关于张丙外貌神态描写的作用。
3. “他不言语了,我看得出,他心中正在难受——难受”,结合小说,说说张丙难受的原因。
4. “我”听到今天是“五九”,为什么流下泪来?
二、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4题。
塞格林根的小理发师
[德国]黑贝尔
人千万不可去试探上帝,也千万不可去引诱凡人。就说去年秋天吧,一个军队里来的陌生人,走进了塞格林根的一家酒店里。他满脸长着大胡子,模样古里怪气,看上去很不好惹似的。他在要吃要喝之前,先就问老板:
“贵地难道连个能给我刮脸的理发匠都没有么?”
老板回答有,连忙去把理发铺的师傅给找了来。陌生人便对理发师说:
“给我修修面,我这脸皮可有点儿敏感啊。要是你能不刮破我的脸皮,大爷我赏你四个克隆塔勒。可要是你割伤了我,大爷便一刀捅死你。你可并非头一个唷。”
理发师傅胆战心惊(因为陌生大爷的样子并不是闹着玩儿,在他旁边的桌子上确实放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尖刀),听完便溜之大吉,回头派来了一个伙计。陌生大爷对伙计照样说了刚才那些话,伙计一听也逃之夭夭,最后派来了个小徒弟。这小家伙可就叫钱把眼睛给打花啦,心里想:“咱来干。要是闹得好,没有刮伤他,咱就可以拿这四个克隆塔勒去集市上买件新上衣,外加一根放血器①。就算没闹好吧,咱也自有办法对付他。”一边想一边就动手刮起来。陌生人也静静呆着,全不知道自己正处在可怕的死亡的危险之中。大胆的小徒弟呢,不慌不忙地让剃刀在陌生人脸上和鼻子周围游来荡去,就跟在挣六个分尼和割一块火绒或者吸水纸什么似的,根本不像为了挣四个克隆塔勒在干着一件性命攸关的事。终于,他刮干净了陌生人脸上的胡须,侥幸地既未碰伤他的皮,也未刮出他的血,可在做完活后仍在心中嘀咕了一声:“感谢上帝保佑!”
陌生人站起来,在镜子里把自己端详了一下,用毛巾擦干面孔,然后一边给小学徒四个克隆塔勒,一边说:
“我要问你,小伙子,是谁给你胆量来替我刮胡子的?你的师傅和师兄可都吓得逃回去了呵。须知你只要刮破我一点儿皮,我就会一刀捅死你。”
小徒弟笑嘻嘻地谢过了客人给他的丰厚报酬,回答道:
“老爷,您才捅不到咱哩。只要您一哆嗦,表明咱把您脸皮刮破了,咱就会抢在您前头,用剃刀割断您的喉管,然后拔腿跑掉。”
听了这番话,陌生人才想到自己刚才所冒的风险,顿时面无人色,心中产生了极大的恐惧。他额外又赏了小伙子一个克隆塔勒,从此再不对任何理发师讲:
“当心别刮破咱一点皮,否则咱一刀捅死你!”
(杨武能译)
【注】 ①过去德国的理发师也兼作外科小手术。
1.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 作者是采用了哪些方法来塑造小徒弟这一形象的?
3. “当心别刮破咱一点皮,否则咱一刀捅死你!”类似的句子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4. 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
小说阅读训练(1)第3页
三、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4题。
犁 地
展 静
苍茫大地,两个人影躬身犁地,两头老牛一冲一冲卖力拉犁。
王老头“呼哧呼哧”地犁地,现在他犁一个来回就得站下喘一会儿,捶捶腰。
王老头扭头看李老头,李老头“呼哧呼哧”地犁地,犁一个来回,也站下喘气捶腰。
两头老牛也呼呼喘。
俩老头干了半个时辰,干不动了,也不想干了。歇会儿吧。
王老头放下犁套,坐在垅上歇了。李老头也放下犁套,过来,坐在王老头边上歇了。
“你还行。”李老头说。
“行什么。我年轻时一气能犁一亩地。”
“我年轻时一气能犁一亩多一点儿。”
歇过劲来了,两人又干活。犁一阵,喘一阵,捶一阵。几圈后,又干不动了,又歇。
两人坐下对了火。
李老头说:“说点什么吧。”
王老头说:“说吧。”
李老头说:“我儿子比我强,在大城市盖房子,一天能弄个十几块,半个月顶我一亩地的麦子。上次,我去看儿子,他们刚建好一栋大楼,好高,看得我头晕。儿子带我进去看一看,我的妈呀,真亮堂,跟水晶宫一样。听儿子说,住一晚上一百多块,够我们干半年活。儿子又带我到楼顶上去看,儿子说,前几天,这儿跳下去一个女的,长得好白。我说,白,不就是吃白面吃的。儿子说,城里的白面好吃。我问儿子,她为什么跳楼,儿子说不知道。真是的,好好的跳什么楼,累死我也不会跳楼,你说是吧。”
“是。”王老头说:“我儿子也在大城市做事,在火车站搬东西,一天也能闹个十几块。上次,我去看儿子,到了火车站,儿子他们正在搬大箱子,我问这是什么玩艺儿,儿子说做冰棍用的。你听清了没有,花几千块钱就为了做冰棍,顶我们种几年麦子,这事咋整的!”
“谁知道?”
“天知道!”
两人聊完了,又犁田。犁一阵,喘一阵,捶一阵,再犁。季节不饶人哪,这几天得把这二十来亩地犁完,还得种上,吃是天下第一要紧的。
苍茫大地,两个人影躬身犁地,两头老牛一冲一冲往前赶。
(此文曾获《小小说选刊》1993—1994年度
佳作奖,略有改动。)
1. 小说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张力,写景更是惜墨如金,只“苍茫大地”四字,试分析这四字的作用。
2. 小说中“两头老牛”有什么寓意?
3. 概述这篇小说的内容以及体现在两位老头身上的共同特点。
4. 探究这篇小说能够引起人们哪些深刻的思考。
四、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4题。
高等教育
司玉笙
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憨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动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不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始,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块儿共事,就把事办好吧。我这个经理的帽儿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儿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哪,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这么好?
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
1. 说说这篇小说的题目的特色。
2. 请分析“强”这个人物形象。
3. 结合文本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 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2) 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3) 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4) 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
4. 《高等教育》这篇小说在立意、情节、语言上均具有自己的特点,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见网站)
(作者:徐承平,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邰国安,泰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