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小学语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教版小学語文中,选择了许多语言精美、意境深远、题材多元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生活体验升华的过程。因此,本文研究中根据人教版小学语文内容,采用“情景交融法”开展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体实施如下。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曾经对情景教学法有深入的描述,认为“教学一旦深入到学生的情感与情绪,满足学生精神需求,就能更高效地发挥作用”。情景教学法,即希望在提升学生体验、激发学生情感的过程中,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因此,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较而言,情景交融教学法属于彻底性的变革。首先,改变了传统教学过于重视语言知识输入,忽略学生情感体验的现象。例如,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先要求学生认读生字词,然后背诵、讲解。有时候学生虽然了解古诗词中所描述的事物,却不理解其中的内涵与意境。其次,情景教学法使用中,有效突出学生的地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过程,就需要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不仅要关注知识点、文本背景与内涵,也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基础等。
情景教学法的特点,是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创设相适应的氛围与情景,采用具体的、形象的情景以及教师行为表现等,推动学生正确、迅速地了解文本内容,促进其心理、知识全面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策略
前文主要对“情景交融法”的优势、意义进行了讨论。日常教学中,笔者根据教材文本内容进行了相关实践。“情景交融法”需要首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需求进行分析,以文本教学目标为导向,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情景,来触发学生情感与体验。具体而言,包括多媒体创设、活动创设、实物创设以及语言创设等。通过立体化的方式呈现文本内容,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深入体验作者情感。
创造情景,发挥语言优势 课堂语言是开展教学的第一工具,借助语言能够更好地根据文本引出教学情景,为学生创建第一次情景交融的机会。例如,针对小学语文古诗词对学生吸引力不足、理解困难的问题,教师采用语言来传授情景,能够让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虽然小学阶段学生逻辑思维不足,借助图画等情景教学方式能够提升教学的直观感受,但却无法满足学生内心对诗词审美的需求。所以,教学中必须先借助语言来搭建情景,巧妙地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的内容,提升对事物的感知。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一封信》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是学会乐观面对生活。在第一课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入手,“每个人都遇到过不开心的事,一份快乐与别人分享,就能给变成两份快乐”,进而将学生带入到教材文本所创建的情景中。
直观展示情景,促进学生理解 在通过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文本情景后,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作者情感、文本内容等。但是,情景交融的目的就在于交流过程中,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进而品味其深刻内涵。实际教学中的直观展示,包括多媒体、投影仪、图画、实物等具体形象的内容与方法,在语言描述的基础上构建教学情景,给学生全方位、多感官的刺激,使之更加快速深入地解读。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中,教材中描述的事物,许多学生都没见过。如果单纯依赖语言构建情景,就会造成一定的理解障碍;而图片又无法形象展示植物妈妈“办法”的具体过程;因此,教学中需要从网络上选取“蒲公英种子随风飞”“苍耳种子挂动物毛皮”“豌豆炸裂”的短视频或者GIF图片,通过动态的内容,让学生感受植物妈妈的具体做法。同时,也教会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获得知识与体验。
品鉴阅读,升华情感体验 情景交融教学法是一个持续深入的过程。初步是识别文本表层内容,然后是理解其中内涵,最后实现情感升华。在教学中,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以及交流过程中,能够很好实现所述前两个目标,但是情感升华,则属于“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感悟,去实践。毕竟,由于学生生活环境、认知能力的差异,对同一事物也会产生不同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与品味来获得独特的感受,才能深刻理解文本中的内容,进而实现学生对情景深入的品味与情感的升华。例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寒号鸟》一文教学中,在生字词学习、知识与哲理讲解后,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但是情感与体验的升华,则需要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来感受。
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核心素养培育的最终方向。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发展。在这一要求下,采用情景交融教学法更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实践中,情景交融教学法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在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文国.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运用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32):126-127.
[2]黄成国.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46-47.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东县梁元学区中心学校)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曾经对情景教学法有深入的描述,认为“教学一旦深入到学生的情感与情绪,满足学生精神需求,就能更高效地发挥作用”。情景教学法,即希望在提升学生体验、激发学生情感的过程中,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因此,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较而言,情景交融教学法属于彻底性的变革。首先,改变了传统教学过于重视语言知识输入,忽略学生情感体验的现象。例如,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先要求学生认读生字词,然后背诵、讲解。有时候学生虽然了解古诗词中所描述的事物,却不理解其中的内涵与意境。其次,情景教学法使用中,有效突出学生的地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过程,就需要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不仅要关注知识点、文本背景与内涵,也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基础等。
情景教学法的特点,是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创设相适应的氛围与情景,采用具体的、形象的情景以及教师行为表现等,推动学生正确、迅速地了解文本内容,促进其心理、知识全面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策略
前文主要对“情景交融法”的优势、意义进行了讨论。日常教学中,笔者根据教材文本内容进行了相关实践。“情景交融法”需要首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需求进行分析,以文本教学目标为导向,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情景,来触发学生情感与体验。具体而言,包括多媒体创设、活动创设、实物创设以及语言创设等。通过立体化的方式呈现文本内容,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深入体验作者情感。
创造情景,发挥语言优势 课堂语言是开展教学的第一工具,借助语言能够更好地根据文本引出教学情景,为学生创建第一次情景交融的机会。例如,针对小学语文古诗词对学生吸引力不足、理解困难的问题,教师采用语言来传授情景,能够让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虽然小学阶段学生逻辑思维不足,借助图画等情景教学方式能够提升教学的直观感受,但却无法满足学生内心对诗词审美的需求。所以,教学中必须先借助语言来搭建情景,巧妙地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的内容,提升对事物的感知。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一封信》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是学会乐观面对生活。在第一课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入手,“每个人都遇到过不开心的事,一份快乐与别人分享,就能给变成两份快乐”,进而将学生带入到教材文本所创建的情景中。
直观展示情景,促进学生理解 在通过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文本情景后,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作者情感、文本内容等。但是,情景交融的目的就在于交流过程中,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进而品味其深刻内涵。实际教学中的直观展示,包括多媒体、投影仪、图画、实物等具体形象的内容与方法,在语言描述的基础上构建教学情景,给学生全方位、多感官的刺激,使之更加快速深入地解读。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中,教材中描述的事物,许多学生都没见过。如果单纯依赖语言构建情景,就会造成一定的理解障碍;而图片又无法形象展示植物妈妈“办法”的具体过程;因此,教学中需要从网络上选取“蒲公英种子随风飞”“苍耳种子挂动物毛皮”“豌豆炸裂”的短视频或者GIF图片,通过动态的内容,让学生感受植物妈妈的具体做法。同时,也教会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获得知识与体验。
品鉴阅读,升华情感体验 情景交融教学法是一个持续深入的过程。初步是识别文本表层内容,然后是理解其中内涵,最后实现情感升华。在教学中,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以及交流过程中,能够很好实现所述前两个目标,但是情感升华,则属于“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感悟,去实践。毕竟,由于学生生活环境、认知能力的差异,对同一事物也会产生不同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与品味来获得独特的感受,才能深刻理解文本中的内容,进而实现学生对情景深入的品味与情感的升华。例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寒号鸟》一文教学中,在生字词学习、知识与哲理讲解后,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但是情感与体验的升华,则需要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来感受。
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核心素养培育的最终方向。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发展。在这一要求下,采用情景交融教学法更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实践中,情景交融教学法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在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文国.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运用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32):126-127.
[2]黄成国.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46-47.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东县梁元学区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