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非负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aspirationcytology,FNAC)不充分标本的发生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71例1638个甲状腺结节FNAC患者临床资料,据FNAC标本细胞充分与否将标本分为充分组和不充分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不充分标本的影响因素。结果1638份FNAC标本中301份标本细胞不充分,不充分标本占比为18.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操作者经验(P=0.00)、结节≤0.5cm(P=0.00)、蛋壳
【机 构】
:
阜阳市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阜阳 236000阜阳市人民医院内科,阜阳 236000阜阳市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阜阳 236000阜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阜阳 236000阜阳市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非负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不充分标本的发生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 571例1 638个甲状腺结节FNAC患者临床资料,据FNAC标本细胞充分与否将标本分为充分组和不充分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不充分标本的影响因素。
结果1 638份FNAC标本中301份标本细胞不充分,不充分标本占比为18.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操作者经验(P=0.00)、结节≤0.5 cm(P=0.00)、蛋壳样钙化(P=0.00)、囊性(P=0.00)为整体标本充分性的影响因素,排除经验的影响,结节≤0.5 cm(P=0.00)、蛋壳样钙化(P=0.00)、囊性(P=0.00)为经验丰富操作者标本充分性的影响因素。
结论操作者经验、结节≤0.5 cm、纯囊性结节、伴有蛋壳样钙化是非负压FNAC标本充分性的影响因素,对经验丰富的操作者,制约其标本充分性的是FNAC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对于经验不丰富操作者,制约标本充分性的主要是操作经验。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本课题组发明的新型双盘状消化道瘘封堵器(以下简称封堵器)治疗难治性气管食管瘘(TEF)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受封堵器治疗的10例难治性TEF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瘘口直径等,分析封堵器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封堵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瘘口封堵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患者术后1、3个月与术前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和体重指数以评估疗效。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0例TEF患者中,男7例,
目的以拥有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临床菌株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探索H.pylori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LVX)耐药相关新基因。方法纳入2016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及肝脏科因上消化道相关症状就诊且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的1749例患者,在行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后进行胃黏膜组织H.pylori分离培养,成功保存H.pylori菌株90株。依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分别筛选克拉霉素单耐药(克拉霉素组)10株,LVX单耐药(LVX组)10株,克拉霉
为了解武汉地区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现症感染情况和危险因素,本研究于2019年3月至12月从武汉市5家综合性医院消化内科和心血管内科随机抽取医务人员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地区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的H.pylori现症感染率为28.5%(88/309),且医务人员H.pylori感染与工种、年龄、性别、工作年限、个人史无关。本研究表明武汉地区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的H.pylori现症感染率较低,高危因素较少。
通过分析透明质酸合酶1(HAS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发现HAS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组织中HAS1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有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AS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更差。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HAS1表达、TNM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AS1关联蛋白质分析发现,HAS1与透明质酸酶1、透明质酸酶2、CD44、透明质酸酶4、精子黏附分子1、肌球蛋白重链10、细胞迁移诱导透明质酸酶1、胶质透明质酸结合蛋白、尿苷二磷酸
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为罕见的胰腺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为大量水样泻、严重低钾血症、无胃酸或低胃酸。该患者为胰腺VIPoma伴全身多发转移,经外科手术切除、靶向药物等治疗后仍出现顽固性、周期性大量水样泻。经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诊治后,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使用短效和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SSA)联同肝动脉栓塞术肝内减瘤控制功能性肿瘤激素分泌、抑制肿瘤生长的综合治疗后,患者显著获益,现报告其多学科诊治经过以供临床参考。
艰难梭菌感染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院内感染相关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其典型内镜下表现是伪膜性病变,但部分艰难梭菌感染患者内镜下表现不典型,可呈现非特异性肠炎表现。本文报告1例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后艰难梭菌感染病例,并对其可能发病原因和内镜下非伪膜性表现进行分析。
肠道菌群-肠-脑轴在神经、精神发育和胃肠道疾病的生物和生理学基础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受关注。肠道菌群和大脑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支链氨基酸)等多种途径相互交流。影响宿主菌群组成的因素众多,包括遗传、分娩方式、感染、抗生素的使用、营养状况、环境压力源、生活习惯和昼夜节律等。焦虑症、抑郁症、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肥胖、孤独症等多种疾病涉及肠道菌群-肠-脑轴改变,动物模型、粪菌移植、脑成像和菌群基因组测定等研究方式的发展对了解肠道菌群-肠-脑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含铋剂的四联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共识推荐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一线治疗方案,但其仍有用药品种多、不良反应率高、治疗成本高等局限性,因此,二联治疗又重新引起关注。标准剂量阿莫西林和质子泵抑制剂(PPI)二联治疗在早期的探索中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但大剂量二联治疗的多项临床研究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根除率,其不良反应较含铋剂四联治疗少,患者依从性较高,且治疗成本更低。本文综述大剂量阿莫西林和PPI二联治疗方案对H.pylori的根除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并介绍含新型抑酸剂的二联治疗方案的应用现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可能与遗传、环境、微生物和免疫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多种新型生物制剂的问世,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正在逐年改善,其治疗目标已经从临床缓解逐渐演变为内镜缓解甚至组织学缓解。本文主要介绍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目标的现状和挑战。
预后较好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之一,甲状腺切除手术是其基本治疗措施,人们对该手术的术后并发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低钙血症)比较熟悉,但对其术后骨饥饿综合征及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却关注不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故本文将探讨甲状腺癌术后骨饥饿综合征及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的病因、危害及其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