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结合我国国情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特点,需要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全员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模式,以建立、完善高校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本位基于此着重探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于我国高职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使其从原本国家、社会关注的热点一跃成为关注的焦点。对于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来讲,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无疑是就业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掌握面试、求职择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国内外就业形势和最新就业政策,正确认识自我,从而制定、实施正确的人生规划的一个重要渠道。
一、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面临的挑战
1.高校自身因素
随着近两年,高考考生人数的逐年减少,社会对三本院校认可度的逐渐增加,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工作在保证招生数量的同时,考生的整体素质下降。同时,高职院校本身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上也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由于多年来形成的高校之间竞争和封闭,很多院校学校办了同一个专业,并且都处于同一学历层次,没有鲜明的专业主修方向及特点。二是,存在教育忽略了市场需求的问题,其结果是毕业生专业重复,专业水平良莠不齐,所学知识和技能为其所淘汰或无用。
2.社会发展及企业需求因素
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激增,以及国家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的过程中重点的是考虑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持续发展,出现了毕业生学历向下匹配的现象。研究生从事本科生的可以胜任的岗位,本科生從事高职生可以胜任的岗位,高职生从事中专生或农民工的工作。形成了学历与岗位的巨大落差,出现了所谓“学历高消费”或“人才高消费”现象。
3.家庭及个人因素
在我国,孩子从进幼儿园到步入高校,身边都留下了家长的身影,家长们陪报到、陪读、陪招聘、陪面试、陪入职。在家长一路呵护下的高校毕业生已经习惯了被入学、被规划、被安排。这样的毕业生很多没有自主的职业目标、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其结果是不具备应有专业知识、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职业意识不强,只求索取,不求付出和回报。
4.传统求职理念因素
工作在大城市,岗位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是很多高校毕业生最理想的求职目标。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外资企业、合资企业非常受毕业生的青睐,然而金融危机后,更多的毕业生开始关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毕业生不仅希望工作条件好、福利待遇高,还希望单位名声好、离家比较近、有出国机会等。而西部、边远地区、中小型城市、艰苦、野外行业的基层单位,却乏人问津。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传统精英教育留给毕业生根深蒂固的择业理念。
二、现阶段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队伍不健全
高职院校内从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人员,只有少数是专职从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老师,多数老师为辅导员兼职。所以,高职院校中就业指导服务人员的指导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多数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缺乏系统的心理学、职业指导、就业指导、劳动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相关方面的培训。
2.就业指导服务内容不丰富
现阶段,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都停留在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和各种手续的办理,就业信息的提供上,对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的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力度不够,各种就业最新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
3.就业指导服务的方式简单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的方式,多数停留在毕业年级的就业政策讲座和就业网站就业信息、政策的发布上。部分比较不错的院校在毕业前一学期,为毕业生开始“就业指导”课程,主要是针对求职简历制作、面试礼仪、技巧等方面。
三、如何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1.合理构建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健全、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队伍
专业化、职能化的就业指导服务队伍是建设高效率、高质量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体系的基础,合理的组织结构建设,是就业指导服务队伍建设的前提条件。同时针对高职学院的管理机构设置,可以建立校、院、系三级或者院、系两级就业指导和服务机构,分别承担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相关工作任务。
高职院校在建立就业指导服务队伍时,应当着重加强专、兼职就业指导教师的理论培训。在充分、有效利用辅导员实践经验丰富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过程中出现的缺乏系统性、全面性、逻辑性的不足之处。所以鼓励并支持专、兼职就业指导教师参加职业指导教师培训,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参加专项课题教研活动是提高就业指导服务队伍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2.丰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多元化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模式
根据2007年教高厅2007[7]号文件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的要求,就业指导课程应被纳入正式的教学体系当中,并设定为必修课程。要真正上好职业指导课,必须打破单一从课堂到课堂的理论性教学模式,要把教学延伸到课堂外面去只有理论教学与职业指导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使课程更具实效性。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企业合作开发就业指导课程新模式。企业参与到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可以帮助学生零距离接触职场,了解宏观和微观的职业环境。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得到职场转型的强化训练,即通过情景模拟、强化训练等,提高对职场的认识和适应能力,使得毕业生进入职场后能够迅速适应环境,顺利渡过转型期。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开拓就业市场
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开拓和就业信息搜集工作,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部门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与毕业生专业相关企业的沟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在运用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资源上,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部门不仅仅需要搜集就业信息,与各种人才服务公司建立岗位提供的长效机制,还要有针对的为毕业生提供其就业意向区域的招聘信息或者招聘信息的收集途径。在教导学生收集信息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学会甄别、筛选招聘信息。同时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部门还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跟踪回访工作,搜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和学校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用人单位提到的意见和建议由针对性的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求职理念、就业指导、就业服务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改正。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毕业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任重而道远,无论是在就业岗位减少时需求就业岗位,还是在就业数量有所增加,岗位质量寻求提升,都需要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为毕业生做好入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前的就业指导,为其合理规划人生,适时、正确谋求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伴随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完善当前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本文从管理、服务机构的设置和就业指导服务的队伍建设、内容丰富等方面提出了建设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简介:张丽丽(1979—),女,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从事就业工作8年,二级职业指导师,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正参与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20100204”号课题《新形势下我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与管理研究》。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于我国高职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使其从原本国家、社会关注的热点一跃成为关注的焦点。对于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来讲,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无疑是就业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掌握面试、求职择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国内外就业形势和最新就业政策,正确认识自我,从而制定、实施正确的人生规划的一个重要渠道。
一、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面临的挑战
1.高校自身因素
随着近两年,高考考生人数的逐年减少,社会对三本院校认可度的逐渐增加,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工作在保证招生数量的同时,考生的整体素质下降。同时,高职院校本身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上也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由于多年来形成的高校之间竞争和封闭,很多院校学校办了同一个专业,并且都处于同一学历层次,没有鲜明的专业主修方向及特点。二是,存在教育忽略了市场需求的问题,其结果是毕业生专业重复,专业水平良莠不齐,所学知识和技能为其所淘汰或无用。
2.社会发展及企业需求因素
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激增,以及国家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的过程中重点的是考虑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持续发展,出现了毕业生学历向下匹配的现象。研究生从事本科生的可以胜任的岗位,本科生從事高职生可以胜任的岗位,高职生从事中专生或农民工的工作。形成了学历与岗位的巨大落差,出现了所谓“学历高消费”或“人才高消费”现象。
3.家庭及个人因素
在我国,孩子从进幼儿园到步入高校,身边都留下了家长的身影,家长们陪报到、陪读、陪招聘、陪面试、陪入职。在家长一路呵护下的高校毕业生已经习惯了被入学、被规划、被安排。这样的毕业生很多没有自主的职业目标、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其结果是不具备应有专业知识、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职业意识不强,只求索取,不求付出和回报。
4.传统求职理念因素
工作在大城市,岗位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是很多高校毕业生最理想的求职目标。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外资企业、合资企业非常受毕业生的青睐,然而金融危机后,更多的毕业生开始关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毕业生不仅希望工作条件好、福利待遇高,还希望单位名声好、离家比较近、有出国机会等。而西部、边远地区、中小型城市、艰苦、野外行业的基层单位,却乏人问津。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传统精英教育留给毕业生根深蒂固的择业理念。
二、现阶段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队伍不健全
高职院校内从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人员,只有少数是专职从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老师,多数老师为辅导员兼职。所以,高职院校中就业指导服务人员的指导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多数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缺乏系统的心理学、职业指导、就业指导、劳动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相关方面的培训。
2.就业指导服务内容不丰富
现阶段,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都停留在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和各种手续的办理,就业信息的提供上,对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的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力度不够,各种就业最新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
3.就业指导服务的方式简单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的方式,多数停留在毕业年级的就业政策讲座和就业网站就业信息、政策的发布上。部分比较不错的院校在毕业前一学期,为毕业生开始“就业指导”课程,主要是针对求职简历制作、面试礼仪、技巧等方面。
三、如何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1.合理构建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健全、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队伍
专业化、职能化的就业指导服务队伍是建设高效率、高质量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体系的基础,合理的组织结构建设,是就业指导服务队伍建设的前提条件。同时针对高职学院的管理机构设置,可以建立校、院、系三级或者院、系两级就业指导和服务机构,分别承担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相关工作任务。
高职院校在建立就业指导服务队伍时,应当着重加强专、兼职就业指导教师的理论培训。在充分、有效利用辅导员实践经验丰富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过程中出现的缺乏系统性、全面性、逻辑性的不足之处。所以鼓励并支持专、兼职就业指导教师参加职业指导教师培训,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参加专项课题教研活动是提高就业指导服务队伍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2.丰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多元化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模式
根据2007年教高厅2007[7]号文件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的要求,就业指导课程应被纳入正式的教学体系当中,并设定为必修课程。要真正上好职业指导课,必须打破单一从课堂到课堂的理论性教学模式,要把教学延伸到课堂外面去只有理论教学与职业指导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使课程更具实效性。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企业合作开发就业指导课程新模式。企业参与到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可以帮助学生零距离接触职场,了解宏观和微观的职业环境。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得到职场转型的强化训练,即通过情景模拟、强化训练等,提高对职场的认识和适应能力,使得毕业生进入职场后能够迅速适应环境,顺利渡过转型期。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开拓就业市场
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开拓和就业信息搜集工作,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部门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与毕业生专业相关企业的沟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在运用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资源上,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部门不仅仅需要搜集就业信息,与各种人才服务公司建立岗位提供的长效机制,还要有针对的为毕业生提供其就业意向区域的招聘信息或者招聘信息的收集途径。在教导学生收集信息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学会甄别、筛选招聘信息。同时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部门还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跟踪回访工作,搜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和学校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用人单位提到的意见和建议由针对性的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求职理念、就业指导、就业服务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改正。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毕业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任重而道远,无论是在就业岗位减少时需求就业岗位,还是在就业数量有所增加,岗位质量寻求提升,都需要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为毕业生做好入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前的就业指导,为其合理规划人生,适时、正确谋求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伴随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完善当前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本文从管理、服务机构的设置和就业指导服务的队伍建设、内容丰富等方面提出了建设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简介:张丽丽(1979—),女,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从事就业工作8年,二级职业指导师,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正参与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20100204”号课题《新形势下我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