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平和的表达中追求对真善美的张扬——读《走向心富》兼及宋生贵散文创作的美学特点

来源 :阴山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4514516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生贵的散文随笔集《走向心富》通过简洁平实而不乏灵性的文字表达了一种心境与涵养,即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从而使读者的精神境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文如其人,读宋生贵的散文就是读他的心灵,读他的性情。他的散文创作实际上就是其人格精神的投射,就是其在创造的艺术世界中能动而超拔地复现自己人格的过程。
其他文献
自2001年底诗人安琪、黄礼孩提出“中间代”的命名以来,随着论争的不断深入,这一命名所包含的理论意义逐步变得清晰起来,命名者重构当代诗歌谱系的意图也开始显露出某种现实可能
谁在90年代文学批评的舞台大展身手?可能现在包括一些资深的学院派专职批评者也无法忽略媒体的声音。文学编辑、文化版记者、作家自身走到批评的前沿利用手中的各大报章期刊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夫子的这句名言,教育了多少人!读高中时,我有幸从也曾任过塾师的乡贤韦景尧先生处借得陈玉澍老前辈的《后东堂集》,知道了“学而时习之”的“习”是致
人们把20世纪称为批评的世纪,文学批评成为文学的主要和占主导地位的样式,越来越多的刊物给予文学批评以越来越多的版面。在美国,一个文学刊物,文学批评可以占到其总篇幅的90%以上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及其作品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历代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屈原及作品进行了多层次的评价。在这些评价中,我们发现其间存着许多分歧,每位学者对屈原及其作品
技术革命引发了新媒体向传统媒体的挑战,出版界出现了传统纸质媒体是否会被新媒体取代的争议。由于体制、人才、资金、读者、内容等诸多方面的制约,纸媒学报不仅不会消失,而
如果说酒吧、咖啡馆在中国社会生活的出现和泛滥,是消费文化进驻中国的一个表现,那么从酒吧盛行现象可以看出消费文化已经对还没有足够消费能力的中国构成了一种致命的诱惑并渗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
期刊
冯至1920年代的诗集《昨日之歌》和十多年后创作的《十四行集》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转型。转型幅度之大,令人费解。这其中渗透着诗人十几年来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蜕变。其中北游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