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治要点及疾病转归,为临床提供参考,从而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确诊为消化道穿孔的新生儿患者的病历资料,归纳穿孔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疾病转归,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死亡危险因素。结果2011年至2015年临床资料基本完整的、经手术确诊为消化道穿孔患儿共111例,其中男婴76例,女婴35例,剖宫产患儿多于顺产患儿(分别为
【机 构】
:
110004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外科,110004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治要点及疾病转归,为临床提供参考,从而改善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确诊为消化道穿孔的新生儿患者的病历资料,归纳穿孔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疾病转归,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死亡危险因素。
结果2011年至2015年临床资料基本完整的、经手术确诊为消化道穿孔患儿共111例,其中男婴76例,女婴35例,剖宫产患儿多于顺产患儿(分别为78例和33例),早产儿61例,足月儿50例,低出生体重儿多于正常出生体重儿(分别为61例和50例);男婴病死率低于女婴(分别为19.7%和42.8%,P<0.05);腹胀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所致穿孔和非NEC所致穿孔临床表现有所不同;腹平片明确诊断为消化道穿孔的比例为64%;引起消化道穿孔的常见疾病依次为NEC、胃穿孔、肠闭锁、自发性消化道穿孔、先天性巨结肠等,其中NEC病死率最高,各组病死率的差异不显著;最常见穿孔部位为回肠;切口感染为最常见术后并发症;本组治愈率为73%,病死率为27%。
结论性别、出生体重、手术时体重、发病后有无合并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病后是否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因素与预后有关,而胎龄、生产方式、出生时乏氧窒息史、穿孔部位、有无多发穿孔等与预后关系不显著。腹部平片仍然是诊断消化道穿孔的首选,超声检查对消化道穿孔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但需与临床表现相结合综合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大剂量脂肪乳摄入是否与纠正年龄2岁时的神经系统损伤及Bayley Ⅲ评分相关。方法应用Logistic回归,对389名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脂肪乳摄入和神经系统损伤情况进行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应用线性回归预测Bayley Ⅲ评分情况。结果脂肪乳摄入量与神经系统损伤之间无相关性,但大剂量脂肪乳摄入与Bayley量表中的认知、运动及语言评分降低有关。如果纳入母乳喂养这一因素,则上述二
WU/KI多瘤病毒于2007年首次在呼吸道分泌物中发现后,世界各地相继有检出阳性的报道,近年来我国浙江、深圳等地区亦有检出,但是国内关于这两种病毒的研究不多。WU/KI多瘤病毒均属于多瘤病毒属,感染多发生在儿童早期,其季节分布各地报道不一,临床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等呼吸道症状,无特异性,且常同其他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WU/KI多瘤病毒在免疫缺陷患者中感染率较高,HIV患者感染后可能会导致重症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单纯性脂肪肝(simple fatty liver,SFL)以及由其演变成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等一系列病变的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儿童逐渐增多,NAFLD的检出率也呈上升趋势,但其发病机制仍未研
目的探讨外源性补充不同剂量的维生素D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钙磷代谢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120例VLBW分为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对照组,各40例。三组VLBW均给予早产儿配方奶喂养及部分肠道外营养支持。在此基础上,大剂量组每天口服维生素D滴剂2粒(800 IU),小剂量组每天口服维生素D滴剂1粒(400 IU)。均连续口服4周。比较三组出生后第1 d
新生儿易出现各种发作性异常运动,包括生理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病理性(癫痫和非癫痫),临床医生应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发作性异常运动现象进行正确的鉴别诊断。某些特定的临床特征可以帮助医生鉴别生理性、病理性,癫痫、非癫痫发作性异常运动,而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是鉴别癫痫和非癫痫发作性异常运动的金标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新生儿发作性异常运动现象的病
目的对于超早产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有症状的动脉导管开放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且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本研究针对那些接受呼吸支持治疗、为减轻疼痛而早期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的早产儿,分析其动脉导管开放情况。方法2002年至2015年,纳入Oulu大学医院(该医院自2009年6月开始使用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NICU住院治疗的胎龄小于28周的超早产儿和出生体重小于1 000 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共295例。旨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以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LC)克隆性增生和聚集为特点的罕见疾病,其发病机制一直存在争议。近年,在LCH患者样本中重复检测到BRAF基因突变,提示BRAF基因突变可能驱动了LCH发生、发展,并且可能与其临床化疗反应及预后有联系。这一发现不仅为LCH作为一种肿瘤性疾病提供了证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流感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出流感病毒-A、B型阳性的患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8 226例,流感病毒阳性140例(1.70%),其中流感病毒-A阳性78例(55.71%),流感病毒-B阳性62例(44.29%)。流感病毒-A组患儿中位年龄30.0月(11.6~5
细胞衰老是细胞脱离细胞周期、丧失增殖能力后进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抑制恶性肿瘤形成的重要机制。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衰老细胞对周围的肿瘤微环境有负面影响,其中最重要的衰老相关性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可以促进肿瘤进展及复发。虽然现在对SASP及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所知有限,但其为肿瘤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更多新的思路。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0%,并且病死率较高。研究发现以依托泊苷和地塞米松为主的HLH-04和HLH-94方案是快速终止炎症风暴有效方法,此外脂质体阿霉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血浆置换也有一定疗效。针对EB病毒相关性HLH应早期应用依托泊苷,必要时加入针对干扰素-γ、T细胞、B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