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针对南亚热带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通过对重瓣大岩桐盆花的品种和基质选择、温度、湿度调控、光照调控、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南亚热带地区重瓣大岩桐的温室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重瓣大岩桐 盆花 基质 摘心
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为苦苣苔科苦苣苔属(也有学者认为属大岩桐属)的多年生球根花卉,又名新宁治花、落雪泥,原产巴西等国。现已广植于世界各地。大岩桐是苦苣苔科植物中商业化利用得最成功的种,商业化程度极高,具有多种园艺栽培种。从花型上可分为重瓣和单瓣两类。重瓣大岩桐的花朵大,花径达10~13 cm,花瓣2~3层甚至更多[1],花色丰富,虽然单朵花期较短,但整株花期长,一年可多次开花,是观赏价值极高的温室盆栽花卉[2]。南亚热带地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干燥,尤其是在广西和广东地区,重瓣大岩桐在这些地区没有明显的休眠期,四季连续开花,但花期雨水会加速花朵的腐烂,严重影响其品质,因此,在南亚热带地区重瓣大岩桐只能在温室中栽培。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生产经验,对南亚热带地区温室重瓣大岩桐盆花的栽植管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该地区今后的重瓣大岩桐盆花的栽培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1 栽培设施
在南亚热带地区,重瓣大岩桐的栽培需要在智能温室或日光温室中进行,温室要求配备有升降温、内循环风设置以及遮阳系统。
2 定植技术
2.1 品种及种苗的选择
针对南亚热带地区的气候条件,应选择株型紧凑、观赏性状优良、抗逆性强,尤其耐高温高湿的优良品种。目前两广地区的市场上较流行的品种是 “锦缎”系列和“神秘”系列,其中“锦缎”系列,植株矮生、叶片较小而紧凑,花大,花色丰富,重瓣率90 %,是最为畅销的品种。“神秘”系列,植株极矮、叶片较小,花期早,花大色艳,重瓣率60 %。两个品种均可忍耐较高温度,抗病性佳。
种苗可采用扦插苗、组培苗或球根。扦插苗和组培苗的根系要求发育良好,根多,色洁白,具有5~6片真叶,叶片无机械损伤,整体植株健康,生长健壮。若采用球根则要求球根无腐烂点。
2.2 定植容器
塑料盆、瓦盆、泥盆、陶盆、瓷盆、紫砂盆均可。瓦盆、泥盆通气、渗水性能好,是最佳选择,但分量重、易于破碎;塑料盆分量轻、运输方便,形状色彩各异,不易破碎。重瓣大岩桐作为极其成熟的商品盆花,从降低成本、方便运输等方面考虑,塑料盆是最佳的盆栽容器,口径为16~18 cm、高度为14~15 cm。
2.3 基质
重瓣大岩桐属于多年生肉质球根花卉,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环境[3]。商品化栽培中以泥炭、珍珠岩为基质,腐熟牛粪为基肥,将泥炭、珍珠岩、牛粪按体积比10:5:1混配。基质的pH值为6.0~7.0,pH值偏高可采用石膏改良,pH值偏低可用石灰改良。
2.4 大岩桐定植
植株的定植时间选在晴天的上午或下午进行。具体定植方法为:在容器中填充适量基质,放入种苗,继续填充基质至距离盆口2~3 cm处,压实根部周围基质。基质不可埋住植株基部生长点。定植后浇透水,叶片上的基质冲洗干净,若基质因浇水后下沉,应注意回填部分基质再浇透水。定植当天喷施50 %多菌灵1000倍液,起杀菌作用。定植好的盆栽苗置于空气通风良好、遮光率为50 %~60 %的环境中。扦插苗或组培苗在3~4 d后,叶片恢复坚挺,叶色泛绿即为成活[4],球根10~14 d即可萌出新芽新叶。之后盆栽植株即可纳入常规管理。
3 栽培管理技术
3.1 温度
重瓣大岩桐的生长适温为18~30 ℃,温室内的栽培适温为20~25 ℃,但不同生长阶段生长适温稍有差异:幼苗期为18~20 ℃,蕾期为20~21 ℃(蕾期温度过高会导致花梗细弱,后期开的花朵由于花朵大而花梗细出现“垂头”或者“倒伏”的现象),开花期温度为22~24 ℃,此温度范围内可延长开花时间。
重瓣大岩桐在夏季可耐35 ℃高温,当温度高于35 ℃,则出现植株生长缓慢、花朵变小、花量减少的情况,此时可通过打开活动遮阳网、开启天窗通风,或启动循环通风扇、水帘风机等降温设备降低室内温度,以保证盆栽植株的正常生长。冬季日温应维持在21~24 ℃,夜温维持在18~20 ℃。夜间温度低于17 ℃时生长缓慢,易滋生病害;低于10 ℃,即进入休眠状态;温度低于7 ℃或更低,会造成冻害。在南亚热带地区,低温时间持续短,出现极低温度的情况则更少,因此,重瓣大巖桐的温室周年生产中极少出现冻害或冷害。
3.2 光照
苦苣苔科植物的特点之一是不喜强光,喜充足的散射光,重瓣大岩桐也具备此特点。夏季的生长过程中要求光照度偏弱,可使用60 %的遮阳网调节透光率为50 %~60 %。冬季或早春晚秋,光照度偏高,光照时间应大于8 h。不同季节所需光照不同,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幼苗期为2000~10000 Lx;生长期为20000~30000 Lx,若叶片发黄,叶片颜色不均匀,植株生长迟缓,则应减弱光照;开花期的光照为5000~6000 Lx,此期间花芽数量少,植株徒长,叶片单薄,则应加强光照,但是光照过强,花期会变短。花后应加强光照以利于球茎的发育。
3.3 水分管理
温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 %~90 %。重瓣大岩桐在夏季的生长过程中对空气相对湿度要求较高,宜80 %~90 %为宜[5],冬季的生长则要求降低空气湿度,可适当通风,以减少温室内雾气或冷凝水,减少病害的发生。
基质湿度主要通过浇水来调节。夏季浇水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宜在10:00前或16:00以后进行,为避免植株因高温而造成灼伤,可增加浇水次数。冬季浇水宜在10:00以后或15:00以前进行,这个季节要减少浇水,夜间应保持叶片干爽,增强其御寒能力。 重瓣大岩桐浇水时不宜直接给叶面浇水,以防引起叶片腐烂。应从根部浇灌,要求均匀,不宜过湿。幼苗期宜少浇水,恢复生长后,再逐渐增大浇水量,保持盆中基质湿润。基质水分含量合适与否的检测方法是用手握住泥土,有水迹渗出而又不下滴,轻轻一抖,握紧的泥球又能散开则表示水分适宜。生长期应供给充足的水分。花蕾发育期的土基质可稍湿润,但不可过湿。花期适当减少浇水量,不干不浇,见干再浇,湿润即可。花后也要逐渐减少浇水。
3.4 施肥管理
重瓣大巖桐因叶面绒毛密生,施肥时肥料不要泼溅到叶面和花蕾,以免引起腐烂。施肥后,用清水在叶片上以喷雾状喷1遍,以清洁叶片。施肥时间宜在晴天9:00~10:00。苗期需肥量少,在定植后10~14 d即可第一次施肥,以后每周浇0.1 % N-P2O5-K2O (15-15-15)通用型复合肥水1次。生长期每周追施1次稀薄有机液肥,此生长期内,若遇高温季节,应增加施用硼,因为植株缺硼时,叶片畸形,叶缘如同被虫子咬过。现蕾前后可施0.1 %尿素与0.3 %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形成花苞时,再增施0.5 %的过磷酸钙。花期应7~10 d追液肥1次,可用0.1 % N-P2O5-K2O (15-15-15) 通用型复合肥水或0.1 %~0.2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3.5 其他管理
3.5.1 株型控制
植株的主茎或叶柄过分伸长,会严重影响株型的美观,对盆栽成品的质量也有所影响。因此,在第一对叶片伸展到盆沿时,喷洒浓度为1250 mg/L的防止主茎或叶柄伸长过多。
3.5.2 植株调整
植株的调整方法是摘蕾、摘心。摘蕾是指在花蕾透色前摘除最先出现的一对花蕾。摘心是指当植株中心较为密闭时,摘除最上部茎尖,便于植株基部以及中部的通风透光。在花期,某些植株花朵周围叶片较多,妨碍花朵开放,可剪掉其中部分叶片,使花朵形成一团花束集中开放于植株顶部。在重瓣大岩桐的整个生长周期内,对于病叶、残叶、老叶和畸形叶要及时剪去。已经凋谢的花朵要及时连同花梗一并摘除。此外,盆内的杂草、青苔也要及时清除,以减少病虫的滋生及传播。
3.6 病虫害防治
3.6.1 生理性病害
重瓣大岩桐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原因以及预防方法具体参见表1。
4 盆花分级及出圃
4.1 等级划分
花蕾显色后,根据花盖度、植株高度、花朵数、冠幅以及病虫害有无等进行等级划分。应符合GB/T 18247.2-2000标准中的盆花产品质量等级划分公共标准以及大岩桐盆花质量等级划分标准。
4.2 出圃前准备
保证盆内基质充分湿润;清除黄叶,确保花盆清洁。
参考文献
[1] 邓国文.大岩桐栽培历史及种植管理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05(24):33-35.
[2] 闫海霞,蒋月喜,何荆洲,等. 重瓣大岩桐离体培养的两种途径[J].江西农业学报,2016,28(11) : 30-34.
[3] 刘晓青,陈尚平,李倩中.名优花卉新品大岩桐栽培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03(6):88-89, 112.
[4] 郭淑英,马金贵.大岩桐栽培技术[J]. 河北农业科技,2008(10):39.
[5] 朱静启,刘景祥,郐作真.大岩桐在北方的栽培管理[J].中国花卉园艺,2006(22):30-31.
关键词:重瓣大岩桐 盆花 基质 摘心
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为苦苣苔科苦苣苔属(也有学者认为属大岩桐属)的多年生球根花卉,又名新宁治花、落雪泥,原产巴西等国。现已广植于世界各地。大岩桐是苦苣苔科植物中商业化利用得最成功的种,商业化程度极高,具有多种园艺栽培种。从花型上可分为重瓣和单瓣两类。重瓣大岩桐的花朵大,花径达10~13 cm,花瓣2~3层甚至更多[1],花色丰富,虽然单朵花期较短,但整株花期长,一年可多次开花,是观赏价值极高的温室盆栽花卉[2]。南亚热带地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干燥,尤其是在广西和广东地区,重瓣大岩桐在这些地区没有明显的休眠期,四季连续开花,但花期雨水会加速花朵的腐烂,严重影响其品质,因此,在南亚热带地区重瓣大岩桐只能在温室中栽培。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生产经验,对南亚热带地区温室重瓣大岩桐盆花的栽植管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该地区今后的重瓣大岩桐盆花的栽培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1 栽培设施
在南亚热带地区,重瓣大岩桐的栽培需要在智能温室或日光温室中进行,温室要求配备有升降温、内循环风设置以及遮阳系统。
2 定植技术
2.1 品种及种苗的选择
针对南亚热带地区的气候条件,应选择株型紧凑、观赏性状优良、抗逆性强,尤其耐高温高湿的优良品种。目前两广地区的市场上较流行的品种是 “锦缎”系列和“神秘”系列,其中“锦缎”系列,植株矮生、叶片较小而紧凑,花大,花色丰富,重瓣率90 %,是最为畅销的品种。“神秘”系列,植株极矮、叶片较小,花期早,花大色艳,重瓣率60 %。两个品种均可忍耐较高温度,抗病性佳。
种苗可采用扦插苗、组培苗或球根。扦插苗和组培苗的根系要求发育良好,根多,色洁白,具有5~6片真叶,叶片无机械损伤,整体植株健康,生长健壮。若采用球根则要求球根无腐烂点。
2.2 定植容器
塑料盆、瓦盆、泥盆、陶盆、瓷盆、紫砂盆均可。瓦盆、泥盆通气、渗水性能好,是最佳选择,但分量重、易于破碎;塑料盆分量轻、运输方便,形状色彩各异,不易破碎。重瓣大岩桐作为极其成熟的商品盆花,从降低成本、方便运输等方面考虑,塑料盆是最佳的盆栽容器,口径为16~18 cm、高度为14~15 cm。
2.3 基质
重瓣大岩桐属于多年生肉质球根花卉,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环境[3]。商品化栽培中以泥炭、珍珠岩为基质,腐熟牛粪为基肥,将泥炭、珍珠岩、牛粪按体积比10:5:1混配。基质的pH值为6.0~7.0,pH值偏高可采用石膏改良,pH值偏低可用石灰改良。
2.4 大岩桐定植
植株的定植时间选在晴天的上午或下午进行。具体定植方法为:在容器中填充适量基质,放入种苗,继续填充基质至距离盆口2~3 cm处,压实根部周围基质。基质不可埋住植株基部生长点。定植后浇透水,叶片上的基质冲洗干净,若基质因浇水后下沉,应注意回填部分基质再浇透水。定植当天喷施50 %多菌灵1000倍液,起杀菌作用。定植好的盆栽苗置于空气通风良好、遮光率为50 %~60 %的环境中。扦插苗或组培苗在3~4 d后,叶片恢复坚挺,叶色泛绿即为成活[4],球根10~14 d即可萌出新芽新叶。之后盆栽植株即可纳入常规管理。
3 栽培管理技术
3.1 温度
重瓣大岩桐的生长适温为18~30 ℃,温室内的栽培适温为20~25 ℃,但不同生长阶段生长适温稍有差异:幼苗期为18~20 ℃,蕾期为20~21 ℃(蕾期温度过高会导致花梗细弱,后期开的花朵由于花朵大而花梗细出现“垂头”或者“倒伏”的现象),开花期温度为22~24 ℃,此温度范围内可延长开花时间。
重瓣大岩桐在夏季可耐35 ℃高温,当温度高于35 ℃,则出现植株生长缓慢、花朵变小、花量减少的情况,此时可通过打开活动遮阳网、开启天窗通风,或启动循环通风扇、水帘风机等降温设备降低室内温度,以保证盆栽植株的正常生长。冬季日温应维持在21~24 ℃,夜温维持在18~20 ℃。夜间温度低于17 ℃时生长缓慢,易滋生病害;低于10 ℃,即进入休眠状态;温度低于7 ℃或更低,会造成冻害。在南亚热带地区,低温时间持续短,出现极低温度的情况则更少,因此,重瓣大巖桐的温室周年生产中极少出现冻害或冷害。
3.2 光照
苦苣苔科植物的特点之一是不喜强光,喜充足的散射光,重瓣大岩桐也具备此特点。夏季的生长过程中要求光照度偏弱,可使用60 %的遮阳网调节透光率为50 %~60 %。冬季或早春晚秋,光照度偏高,光照时间应大于8 h。不同季节所需光照不同,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幼苗期为2000~10000 Lx;生长期为20000~30000 Lx,若叶片发黄,叶片颜色不均匀,植株生长迟缓,则应减弱光照;开花期的光照为5000~6000 Lx,此期间花芽数量少,植株徒长,叶片单薄,则应加强光照,但是光照过强,花期会变短。花后应加强光照以利于球茎的发育。
3.3 水分管理
温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 %~90 %。重瓣大岩桐在夏季的生长过程中对空气相对湿度要求较高,宜80 %~90 %为宜[5],冬季的生长则要求降低空气湿度,可适当通风,以减少温室内雾气或冷凝水,减少病害的发生。
基质湿度主要通过浇水来调节。夏季浇水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宜在10:00前或16:00以后进行,为避免植株因高温而造成灼伤,可增加浇水次数。冬季浇水宜在10:00以后或15:00以前进行,这个季节要减少浇水,夜间应保持叶片干爽,增强其御寒能力。 重瓣大岩桐浇水时不宜直接给叶面浇水,以防引起叶片腐烂。应从根部浇灌,要求均匀,不宜过湿。幼苗期宜少浇水,恢复生长后,再逐渐增大浇水量,保持盆中基质湿润。基质水分含量合适与否的检测方法是用手握住泥土,有水迹渗出而又不下滴,轻轻一抖,握紧的泥球又能散开则表示水分适宜。生长期应供给充足的水分。花蕾发育期的土基质可稍湿润,但不可过湿。花期适当减少浇水量,不干不浇,见干再浇,湿润即可。花后也要逐渐减少浇水。
3.4 施肥管理
重瓣大巖桐因叶面绒毛密生,施肥时肥料不要泼溅到叶面和花蕾,以免引起腐烂。施肥后,用清水在叶片上以喷雾状喷1遍,以清洁叶片。施肥时间宜在晴天9:00~10:00。苗期需肥量少,在定植后10~14 d即可第一次施肥,以后每周浇0.1 % N-P2O5-K2O (15-15-15)通用型复合肥水1次。生长期每周追施1次稀薄有机液肥,此生长期内,若遇高温季节,应增加施用硼,因为植株缺硼时,叶片畸形,叶缘如同被虫子咬过。现蕾前后可施0.1 %尿素与0.3 %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形成花苞时,再增施0.5 %的过磷酸钙。花期应7~10 d追液肥1次,可用0.1 % N-P2O5-K2O (15-15-15) 通用型复合肥水或0.1 %~0.2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3.5 其他管理
3.5.1 株型控制
植株的主茎或叶柄过分伸长,会严重影响株型的美观,对盆栽成品的质量也有所影响。因此,在第一对叶片伸展到盆沿时,喷洒浓度为1250 mg/L的防止主茎或叶柄伸长过多。
3.5.2 植株调整
植株的调整方法是摘蕾、摘心。摘蕾是指在花蕾透色前摘除最先出现的一对花蕾。摘心是指当植株中心较为密闭时,摘除最上部茎尖,便于植株基部以及中部的通风透光。在花期,某些植株花朵周围叶片较多,妨碍花朵开放,可剪掉其中部分叶片,使花朵形成一团花束集中开放于植株顶部。在重瓣大岩桐的整个生长周期内,对于病叶、残叶、老叶和畸形叶要及时剪去。已经凋谢的花朵要及时连同花梗一并摘除。此外,盆内的杂草、青苔也要及时清除,以减少病虫的滋生及传播。
3.6 病虫害防治
3.6.1 生理性病害
重瓣大岩桐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原因以及预防方法具体参见表1。
4 盆花分级及出圃
4.1 等级划分
花蕾显色后,根据花盖度、植株高度、花朵数、冠幅以及病虫害有无等进行等级划分。应符合GB/T 18247.2-2000标准中的盆花产品质量等级划分公共标准以及大岩桐盆花质量等级划分标准。
4.2 出圃前准备
保证盆内基质充分湿润;清除黄叶,确保花盆清洁。
参考文献
[1] 邓国文.大岩桐栽培历史及种植管理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05(24):33-35.
[2] 闫海霞,蒋月喜,何荆洲,等. 重瓣大岩桐离体培养的两种途径[J].江西农业学报,2016,28(11) : 30-34.
[3] 刘晓青,陈尚平,李倩中.名优花卉新品大岩桐栽培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03(6):88-89, 112.
[4] 郭淑英,马金贵.大岩桐栽培技术[J]. 河北农业科技,2008(10):39.
[5] 朱静启,刘景祥,郐作真.大岩桐在北方的栽培管理[J].中国花卉园艺,2006(2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