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某新投运的220 kV升压站内一起母线PT二次回路接地故障事件进行了分析,发现故障原因为开关内部配线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在GIS开关多次合闸振动作用力下导致母线PT二次电缆绝缘损坏,造成互感器B相二次电缆发生金属接地故障,并提出了针对性处理措施,为避免同类问题发生提供了借鉴.
【机 构】
:
润电能源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某新投运的220 kV升压站内一起母线PT二次回路接地故障事件进行了分析,发现故障原因为开关内部配线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在GIS开关多次合闸振动作用力下导致母线PT二次电缆绝缘损坏,造成互感器B相二次电缆发生金属接地故障,并提出了针对性处理措施,为避免同类问题发生提供了借鉴.
其他文献
针对一座110 kV变电站主变低压侧发生短路故障开关跳闸,备自投启动失灵事件,进行回路检查,排查出该开关常开辅助接点接入10 kV I、IV分段备自投装置的KKJ开入回路,从而没有正确动作.最后给出防范措施,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漂浮式光伏系统覆盖水面大,浮体、马道形状复杂,流体流动速度快、流动复杂,采用传统的经验公式方法计算受力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为此,基于孟加拉博多河342.8 M W光伏项目,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计算受力,通过风、流和风流耦合工况下的实际尺度模型C FD计算模拟,计算了风速25 m/s、流速3 m/s下浮体系统的受力,预报了漂浮式光伏系统方阵的整体受力情况.
针对基于直流母线的微能源网运行需求设计了一套监控系统,对监控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详细论述了系统中软硬件的设计,提出了微能源网并离网运行时的两种控制策略,同时将设备接入阿里云平台实现对其远程监控,提升了系统整体监视能力.该微能源网监控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确保微能源网的稳定运行和实时监控.
MQ系列气体传感器是工程上测试气体浓度的一种常用传感器.由于该系列传感器采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作为敏感材料,因此需进行开方或对数运算才能最终得到被测气体浓度,这对单片机来说并不容易.为此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推导了一种数据处理算法,并经工程实际应用验证,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为实现母线变换器的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应用GaN HEMT将LLC-DCX的开关频率提高到1 MHz,在提高了变换器的功率密度的同时,实现了较高的转换效率.在介绍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LLC谐振变换器的谐振参数和平面变压器结构,最后研制出一台1 kW、1 MHz,额定270 V(230~400 V)输入,额定28 V输出的LLC-DCX实验样机,其峰值效率为97.57%,功率密度高达18.89 W/cm3.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在电网不断发展扩大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电缆采取地下敷设的方式,且是以群的方式分布,优点是不占用线路走廊与空间资源,不受大气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制约,在物资与人员密集的城市区域具有显著优势.然而敷设于地下的电缆由于所处环境为封闭式,散热相对于架空线路要差很多,发生过热引发的故障不易被及时察觉,因此有必要对地下电缆的温度场进行计算,为确定敷设方式与载流量提供理论参考依据.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规则排列,不规则排列将会导致电缆缆芯温度升高,在载流量较高时可超出安全阈值,因而应对其温度进行在线监测,保障不规则排列地下电
风力发电的不可控性,给电网带来了很多问题,所以当前迫切需要一种高精度的风力发电预测系统.对此,提出了一种结合量子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通过量子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最后通过MATLAB试验仿真,验证了该方法可有效提高风功率的准确性.
随着工业和城镇建设的高速发展,微颗粒物的排放逐年增加,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输电线路视频监拍预警系统获取的通道影像质量,降低了智能识别的准确度和可靠性。通过研究对比双区域滤波算法和Retinex算法的优缺点,采用影像融合算法获取更高质量的去雾影像,在提高影像清晰度和细节丰富度的同时降低了去雾处理的时间,充分还原了输电通道的真实环境,保证了智能识别的准确度,为输电线路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面向风电机组的远程故障诊断共享平台,通过“互联网+”实时音视频技术、数据库技术,将维护现场与远程支持服务无缝连接,明显提高了设备检修效率.通过故障模式库,构建了设备故障信息采集、存储和处理的标准化流程,从而更好地分析故障原因.此外,现场工作人员能随时随地查询设备故障信息,为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