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的核心工作之一,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是最平凡,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岗位,它不仅是连接院系与师生的重要桥梁,同时也为维系各部门与师生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桥梁。在“互联网与教学管理”结合背景下,教学秘书要想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就必须积极更新知识,切实提升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平台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关键词] 互联网 教学管理 教学秘书 能力素质 发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在高等教育工作中,教学秘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连接院系部门、管理部门与师生之间关系上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学秘书需要向院系传达教务处的各项制度与政策,协助各部门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同时还要配合院系为教师下达工作任务,起到监督教学质量的作用。此外教学秘书还是院系与学生之间的联络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问题,教学秘书的作用就会凸显出来。笔者经过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在“互联网与教学管理”结合背景下,教学秘书能力与素质的发展方向。
一、“互联网+”下的教学管理工作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现在人们已经进入了全新的“互联网+”时代,运用信息网络平台,互联网可以与多种行业相结合。当前教学管理岗位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
(一)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
在“互联网+”背景下,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学管理队伍,可以为推进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提供前提与保障。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属于一线人员,他们是连接管理人员与教师的桥梁,为稳定教学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教学秘书队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专业知识,教学秘书不被重视,其队伍缺少稳定性等。面对这些问题,高校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充分重视起教学秘书这项工作,在人才招聘工作中引进竞争机制,并且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如计算机操作技术等,在教学秘书竞聘、考核上提出明确要求。此外,还要加强对教学秘书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在正式进入教学秘书队伍之前,还要接受专业的岗前培训。
(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要想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必须建设一个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很多高校开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很多高校建设了属于自己的教学管理平台与校园网站平台,基本上形成了信息化体系的轮廓。但是在信息化建设之中还可以发现一些问题,例如现在高校信息化平台更新换代频繁。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建设一个综合性信息化平台,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互联网+”下的教学管理改革,从而真正实现互联网、教学管理二者内涵的叠加。同时,当前高校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稀缺,面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让专业教师、学生们都参与到教学管理这项工作之中,让广大师生一同维护信息平台数据,进行网络平台建设与管理等相关工作[2]。
二、“互联网与教学管理”结合下教学秘书能力素质发展
所谓“互联网与教学管理”结合,是指在现代互联网基础上,运用各种信息管理软件、手机客户端以及PC等技术结合,利用现代化教学管理理念,对教学资源实施教学管理。现阶段多数教学秘书的工作都被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所局限,日常教学工作管理显得陈旧、呆板,浪费了人们的时间与精力,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教学秘书应重新梳理自己的工作,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自己的工作[3]。
(一)培养学习新事物的能力
在“互联网与教学管理”结合的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模式逐渐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当下电子计算机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个人移动端已经普及,这种情况下传统师生共处统一教师的授课方式开始发生了转变,逐渐朝着翻转课堂、远程教学与慕课等新形式改变,尔雅在线平台中加入的高校越来越多,学生们可以在网络上学习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资源。同时,现在教学秘书在日常办公中可用的辅助性工具也越来越多,如目前使用范围比较广的青果教学管理软件、方正教学管理系统等,这些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促使着教学秘书管理方式也发生了一系列改变。这种情况下教学秘书必须时刻保持着好奇的心,积极主动的运用新软件、设备去学习现代化管理技术,紧跟学校的发展步伐,做好信息跟踪统计工作,不断优化教学管理体系,只有这样,学校在发展中,才会树立起一个坚实的后备力量,保证自身工作的顺利完成和开展。
(二)培养处理新信息的能力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特点,在互联网中师生授课、学习均可从中获取资源,但同时其中也存在着很多干扰因素,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在当前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下,信息在每分每秒都可能发生变化,大量的信息一下子进入到校园之中,可能会影响学生们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所以教学秘书一定要具备合理鉴别的能力,有效筛选获得的信息,然后再发给教师与学生们,在互联网学习环境下,师生之间互动、学习不再障碍重重。此外,因为现代科技的更新频率非常快,教学秘书应该学会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最有效的信息,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专业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与规律,明确其未来的發展趋势。例如,针对二级学院建立教学数据库,将学生培养方案、创新创业、教学计划等信息内容导入,并且在其基础上分析本学院的教学特点有哪些,科学预测本学院以后的发展,从中可以看出教学管理工作具有计划性、预见性等特点,在“互联网+”教学改革工作中,可以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方向和参考依据,让领导们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有详实的资料可以参考,防止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4]。
(三)培养新场景下互动与交流的能力
随着“互联网+”引入教学管理领域后,教学秘书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在局限在办公室内,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传授课程、咨询问题、查询信息,所以,教学秘书必须适应这种办公模式,提升自己在网络上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运用创办微信公众号、制作小视频、录制宣传片等方式,利用新媒体积极宣传院校的优势,逐步扩大自身对外交流的范围,不仅要与校内各部门人员之间保持信息的互通有无,同时还要与外校的师生、企业与实习机构等联系,在学生、教师与企业、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学校与社会、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完美对接,这样才能充分满足“互联网与教学管理”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5]。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秘书的实际工作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互联网开始普及到教学之中,普及到教学秘书的工作之中,它不再是一个触不可及的东西,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情况下,教学秘书应该认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与范围,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根据自身工作任务,合理运用大数据实施教学管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学习新知识,积极接受新事物,在现有教学管理内容与方法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为学校顺利转型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基于文章上文的论述以及探究,从而为构建高效大学校园,高效大学教师团队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涂慕喆.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学管理困境及教学秘书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5):421- 422.
[2]徐文华.在学分制视域下对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3- 25.
[3]李慧,栾红旭.民办高校教务秘书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工作[J].农业网络信息,2016(10):165- 167.
[4]吕铮.浅谈独立学院教学秘书工作职能中的创新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7):371,373.
[5]周慧.基于“双线并轨”的高职秘书写作网络课程建设实践分析[J].秘书之友,2014(5):32- 34.
[关键词] 互联网 教学管理 教学秘书 能力素质 发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在高等教育工作中,教学秘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连接院系部门、管理部门与师生之间关系上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学秘书需要向院系传达教务处的各项制度与政策,协助各部门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同时还要配合院系为教师下达工作任务,起到监督教学质量的作用。此外教学秘书还是院系与学生之间的联络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问题,教学秘书的作用就会凸显出来。笔者经过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在“互联网与教学管理”结合背景下,教学秘书能力与素质的发展方向。
一、“互联网+”下的教学管理工作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现在人们已经进入了全新的“互联网+”时代,运用信息网络平台,互联网可以与多种行业相结合。当前教学管理岗位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
(一)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
在“互联网+”背景下,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学管理队伍,可以为推进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提供前提与保障。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属于一线人员,他们是连接管理人员与教师的桥梁,为稳定教学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教学秘书队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专业知识,教学秘书不被重视,其队伍缺少稳定性等。面对这些问题,高校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充分重视起教学秘书这项工作,在人才招聘工作中引进竞争机制,并且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如计算机操作技术等,在教学秘书竞聘、考核上提出明确要求。此外,还要加强对教学秘书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在正式进入教学秘书队伍之前,还要接受专业的岗前培训。
(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要想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必须建设一个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很多高校开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很多高校建设了属于自己的教学管理平台与校园网站平台,基本上形成了信息化体系的轮廓。但是在信息化建设之中还可以发现一些问题,例如现在高校信息化平台更新换代频繁。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建设一个综合性信息化平台,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互联网+”下的教学管理改革,从而真正实现互联网、教学管理二者内涵的叠加。同时,当前高校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稀缺,面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让专业教师、学生们都参与到教学管理这项工作之中,让广大师生一同维护信息平台数据,进行网络平台建设与管理等相关工作[2]。
二、“互联网与教学管理”结合下教学秘书能力素质发展
所谓“互联网与教学管理”结合,是指在现代互联网基础上,运用各种信息管理软件、手机客户端以及PC等技术结合,利用现代化教学管理理念,对教学资源实施教学管理。现阶段多数教学秘书的工作都被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所局限,日常教学工作管理显得陈旧、呆板,浪费了人们的时间与精力,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教学秘书应重新梳理自己的工作,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自己的工作[3]。
(一)培养学习新事物的能力
在“互联网与教学管理”结合的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模式逐渐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当下电子计算机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个人移动端已经普及,这种情况下传统师生共处统一教师的授课方式开始发生了转变,逐渐朝着翻转课堂、远程教学与慕课等新形式改变,尔雅在线平台中加入的高校越来越多,学生们可以在网络上学习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资源。同时,现在教学秘书在日常办公中可用的辅助性工具也越来越多,如目前使用范围比较广的青果教学管理软件、方正教学管理系统等,这些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促使着教学秘书管理方式也发生了一系列改变。这种情况下教学秘书必须时刻保持着好奇的心,积极主动的运用新软件、设备去学习现代化管理技术,紧跟学校的发展步伐,做好信息跟踪统计工作,不断优化教学管理体系,只有这样,学校在发展中,才会树立起一个坚实的后备力量,保证自身工作的顺利完成和开展。
(二)培养处理新信息的能力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特点,在互联网中师生授课、学习均可从中获取资源,但同时其中也存在着很多干扰因素,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在当前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下,信息在每分每秒都可能发生变化,大量的信息一下子进入到校园之中,可能会影响学生们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所以教学秘书一定要具备合理鉴别的能力,有效筛选获得的信息,然后再发给教师与学生们,在互联网学习环境下,师生之间互动、学习不再障碍重重。此外,因为现代科技的更新频率非常快,教学秘书应该学会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最有效的信息,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专业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与规律,明确其未来的發展趋势。例如,针对二级学院建立教学数据库,将学生培养方案、创新创业、教学计划等信息内容导入,并且在其基础上分析本学院的教学特点有哪些,科学预测本学院以后的发展,从中可以看出教学管理工作具有计划性、预见性等特点,在“互联网+”教学改革工作中,可以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方向和参考依据,让领导们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有详实的资料可以参考,防止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4]。
(三)培养新场景下互动与交流的能力
随着“互联网+”引入教学管理领域后,教学秘书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在局限在办公室内,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传授课程、咨询问题、查询信息,所以,教学秘书必须适应这种办公模式,提升自己在网络上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运用创办微信公众号、制作小视频、录制宣传片等方式,利用新媒体积极宣传院校的优势,逐步扩大自身对外交流的范围,不仅要与校内各部门人员之间保持信息的互通有无,同时还要与外校的师生、企业与实习机构等联系,在学生、教师与企业、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学校与社会、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完美对接,这样才能充分满足“互联网与教学管理”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5]。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秘书的实际工作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互联网开始普及到教学之中,普及到教学秘书的工作之中,它不再是一个触不可及的东西,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情况下,教学秘书应该认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与范围,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根据自身工作任务,合理运用大数据实施教学管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学习新知识,积极接受新事物,在现有教学管理内容与方法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为学校顺利转型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基于文章上文的论述以及探究,从而为构建高效大学校园,高效大学教师团队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涂慕喆.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学管理困境及教学秘书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5):421- 422.
[2]徐文华.在学分制视域下对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3- 25.
[3]李慧,栾红旭.民办高校教务秘书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工作[J].农业网络信息,2016(10):165- 167.
[4]吕铮.浅谈独立学院教学秘书工作职能中的创新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7):371,373.
[5]周慧.基于“双线并轨”的高职秘书写作网络课程建设实践分析[J].秘书之友,2014(5):32-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