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传统笙与键笙的共性与个性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124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笙与键笙是现代笙属乐器中最常用、最典型的两种,它们在现代笙艺术发展中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本文从历史沿革、技术互补、演奏艺术新发展三个方面展开,系统地梳理了传统笙与键笙的共性与特性并对笙的发展现状及演奏艺术的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传统笙;键笙;技术互补;演奏艺术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一、从传统笙到键笙的历史沿革
  1978年,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匏笙是至今为止我国出土年代最早的笙类乐器,由此可证明早在战国时期笙已经是一件被广泛使用的乐器。在历史的浪潮中,笙这件乐器从兴衰到没落、从没落到革新。期间产生的品种繁多,外形样式有大的、小的,圆形的、方形的,长嘴的、短嘴的等。改革开放后,胡天泉、阎海登两位老师以高超的演奏技艺确立了笙的独奏地位,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笙改革普及工作。这一时期的传统笙改革基本上是21簧至24簧,之后又出现了26簧、27簧等。虽然传统笙发展趋势一片大好,但其半音不全、音域有限等不足让笙艺术的发展局限在传统音乐的演奏中。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民族乐队的需要,各地笙艺术家们改良出形制多样的加键半音笙,其中以孙汝桂、王慧中、杨大明等笙制作师在传统笙基础上改良的36簧方笙(本文中称键笙)使用最为广泛。
  二、因形制不同形成的技术互补
  (一)传统演奏技法
  笙的传统演奏技法经过多年的积累、传承已经十分丰富,可分为口内技巧和手指技法两大类。其中口内技巧除了与其他管乐相通的吐音、花舌、腹颤音之外,还有呼舌、锯气、砕吐等笙特有的演奏技巧;而手指技法主要有打音、历音、指颤音、抹音等。这些特有的传统演奏技法是笙演奏艺术自成一派的重要基石,在演奏中巧妙地运用这些演奏技法才能把传统音乐的民族韵味表现出来。例如:(1)以流行在山东一带的“端鼓”音乐为素材写成的笙曲“微山湖船歌”,其中第二段【摇橹歌】中历音、抹音、指颤音、倚音的使用很好地体现出端鼓戏的旋律特点、唱腔特点,第四段【撒网歌】中锯气、顿气结合打音的技巧使用,把渔民们热烈的劳动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2)阎海登先生根据山西梆子的伴奏乐器“二鼓子”创造出“历音”技法,并将其用于山西笙曲《晋调》之中,这对加深乐曲的表现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使乐曲的地方风韵一展无遗。通过这些技巧的使用来体现乐曲民族风味的例子在传统笙曲中还有很多,可见传统演奏技法在笙演奏中的重要性。
  (二)丰富的和声音响及各个调性的灵活运用
  笙是我国现在还使用的民族乐器中唯一能独立演奏和声的簧管乐器。在多种音乐形式中,笙都发挥着和声音响色彩的优势,起到融合其他乐器的作用。笙的和音演奏自古就有,但古时的和音演奏方式我们已经很难确定,就现有的传统笙演奏中看,常见的仅有“五八度”“上五度”“下四度”等三个音或两个音的传统和音,可以吹奏的音乐调性也十分有限。
  键笙早期是由于民族乐队的大量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其最重要的两个特点是:(1)音域近三个八度且半音齐全;(2)音位排列相对具规律性。这样的键笙可以演奏全部调式的乐曲和更复杂的和声连接,并且丰富了复调性的演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管弦乐队发展迅速,从早期根据传统曲目改编的民族乐队作品《花好月圆》《喜洋洋》到作曲家们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太阳颂》《丝绸之路》等,无论是音色、音响平均还是和声曲式、配器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其中笙在管弦乐队中的演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传统乐队作品《花好月圆》,整曲为G大调。笙声部演奏几乎只需演奏G調的i、ⅳ、ⅴ级和弦(如图1),且节奏型单一、无其他转调出现。这首乐曲中的笙声部用传统笙便可演奏。但在一些现代作品中,变化音、半音和弦、多调性(如图2图3)的演奏已是常态。
  三、笙演奏艺术的新发展
  键笙不仅满足了民族乐队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笙演奏艺术开启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为笙音乐的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作曲家们的创作不再受到调式调性的限制,有了更大地发挥空间。出现了像刘文金先生创作的大型笙协奏曲《虹》、刘畅先生为两支36簧键笙而作的《信叶情》和关乃忠先生创作的笙音响诗画《孔雀》等非常优秀的现代作品。
  更值得高兴的是,传统笙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其音域的限制而停滞不前,作曲家们结合传统笙的演奏技巧也创造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现代作品。如雷建功老师与作曲家肖江先生共同创作的《静夜思》、李博先生为笙与钢琴而作的《忆雪》等。
  这些作品不再局限于表现地方音乐的韵味,而是运用民族音乐素材结合现代作曲技术,赋予作品更丰厚的艺术内涵和哲学内涵,同时使笙的演奏实现了突破。例如,刘文金先生所写的笙协奏曲《虹》,该曲中开创性地运用了用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平行大小调交替、增三和弦转调、全音阶转调等调式布局,走出传统曲目的调性模式,为民族音乐的转调方式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同时,笙在演奏这首作品时,除了传统五八度和音的演奏,还出现了八度半音阶进行、二度音程、任意团音等新的音响效果。(如图4,5,6,7)
  再例如李博先生为传统笙与钢琴而作的《忆雪》,这首乐曲突破性地使用五线谱为传统笙记谱,虽然这样会增加演奏者的练习难度,但这为传统笙演奏艺术的规范化做出了贡献。作者在乐曲的写作过程中将传统笙有限的音域发挥到了极致。除了传统的四五度和音演奏,还出现了大小三和弦(图10)、四五度和音同时演奏(图9)以及更具创造性的复调演奏(图8)。
  四、总结
  虽然传统笙和键笙因为本身形制的一些差别,使其在音乐的演奏过程中会形成某些差异,但正是这两件乐器的互相补充,才奠定了笙演奏艺术在民族音乐各领域全面发展的基础。对广大笙学子来说,想要更全面地掌握笙的演奏,那传统笙和键笙的学习是缺一不可的。
  参考文献
  [1]张明仪.笙的起源综述[J].戏剧之家,2016(8).
  [2]岳华恩.论笙的改革与规范化问题[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3(3).
  [3]岳华恩.阎派笙演奏艺术初探[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2.
其他文献
在医用基础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入PDG教学法与翻转课堂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基础化学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是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浆中的一种酸性糖蛋白,为了进一步了解RI的功能,根据RI分子结构富含巯基的特点,研究了RI对过氧化氢(H2O2
为了研究CBP在胰岛HIT细胞中调节基因转录的机制,将不同的CBP片段瞬时转染到细胞中,观察其转录活性实验表明,在胰岛HIT细胞中,膜去极化及cAMP均可诱导CBP3.0(CREB结合功能区)转录活性增强,并有协同效应,PKC对CBP3.0的转录
白细胞介素22(IL-22)是2000年发现的一种新的人类细胞因子,它在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包括胰腺、脑,肝、小肠、直肠和肾等.在功能方面,IL-22上调肝细胞急性期产物,参与炎症反应
FtsZ(filamenting temperature sensitive)是人类从大肠杆菌温度敏感型突变体中分离到的基因.该基因与E.coli细胞分裂密切相关.
福建柒牌时装有限公司 负责人:洪肇设 联系人:洪启奕 电话:5481288 传真:5485777 地址:晋江市英林镇九二路染牌工业园 全民动员、严格执行《标准化法》,为质量立国,提高我国
DNA微阵列代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诊断测序的发展方向.根据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利福平抗药性决定区域内点突变及其它重排的特征.研制一种快速地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菌株
本文针对高校教室存在照度不达标、照度均匀度不合适、亮度不足、人少灯全亮、人走灯仍亮和照度不能自动调节等现象。同时为提高阶梯教室照明质量、照明智能化程度,提出一种
特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针对智力障碍学生开展的,其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培养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正常的生活和环境适应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但是
可溶性血纤蛋白为血纤蛋白单体和血纤蛋白原1:2的复合物,现已知在血液凝固系统被激活的病理状态下,存在于循环血液中,然而它的生理作用仍然不明,首次发现细胞能在固定的SF上伸展,并能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