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作文的生命。学生写不好作文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体验,没有生活积淀。缺少积累.也就难以表达。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让学生的作文与生活超级链接,回归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
一.用丰厚的阅读来砥砺思想——积累常规化
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交流,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动。一般来说, 一个人的思想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日益成熟。但中学生阅历太少,最好的办法是阅读积累,读书能加速人的成熟。而人一旦对生活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作文也就自然与众不同了。因此, 阅读积累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
阅读积累,功夫在平时。梳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积累课文,吸精吐华
课本中的名家精品用生动优美富含哲理的语言将我们带进了文学世界,向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画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名家的精华,学有所得,每学完一篇课文,笔者便提倡学生做这样的积累:1.开心辞典。主要积累生字,解释词语并造句。2.群英荟萃。让学生积累阅读中的精华语段,丰富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一些文章的结构方式,也可以写出自己的一些独特的感受领悟。3.语文视窗。提炼从本课中获得的阅读技巧或写作技巧。4.快乐练笔。让学生写写学完本文后的感悟收获或者就某一段或全篇做仿写练习。期末看着桌上这一本本厚厚的阅读笔记,你会切实地感受到丰富的课内积累让学生的头脑日益充盈起来,我相信这样做是带领孩子们在语文学习的正道上跋涉。
(二)积累名著,博采众长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七至九年级的学生有明确的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广泛阅读各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二三部名著”。每教一届初一新生,笔者总会在开学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项大工程——“班级图书漂流”。根据班级人数,推荐相应数量的书籍。人手一本,交互享用。书名在墙上张贴,每个人管理自己的书,借阅情况自主登记。有了书后,动员孩子们每天“抢”时间读,课堂任务提前完成的同学,可以读自己喜欢的小说、散文等。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将一些读书很有心得和成果的同学推向前台,在规定时间内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读的书,讲述对该书的理解和思考。读书报告可以是概括性的,也可以是专题性的。
(三)读背诗文,涵养性情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古诗文负载着伟大的人文精神,对塑造学生的心魄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诵读篇目,笔者按照教学进度,要求学生不折不扣地背下来。另外,还选定孙立权老师主编的《中学生古典诗词300首》作为实验读本,每天利用晨读时间和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背诵。每个月在班级墙上张贴“古诗词背诵进度表”,显示每个同学的背诵进度。每个学期都举办一次古诗词分组背诵擂台赛,以此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热情。一年下来,笔者所教班级背得最快的同学背完了150篇,背得最少的同学也背了50篇。古诗文背诵不仅涵养了学生的性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也为学生写作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二.用真切的生活体验来打倒假——材料生活化
学生们是真的没有生活吗?否!活着就有生活,只是他们没有真切的体验过生活。试问我们的学生拉过自己父母的手,触摸过他们的灵魂吗?我们的学生关注过自己身边的人群,体味过他们的生存状态吗?“从生活方面去体验”就是要堵住造假漏洞,就是要对症下药——先给他们布置一些生活观察体验作业,然后再作文,这个办法很奏效!
三.用评改来褒真实之文——情感真实化
作文之根生长于心灵沃土,说真话、抒真情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在评改学生作文时,首先应把真实与否列为评价优劣的重要标准,看是否大胆地说出心里话,是否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思想认识和个人情感。要营造真实作文的氛围,及时褒扬那些不说假话套话的同学,可在批阅作文的评语中加以肯定,也可以在作文讲评课上表扬。
笔者在批阅学生命题作文或生活随笔时,总会选录其中言辞真切、有思想的一些片段,朗读给学生听。许多学生被打动了,原来一些漫不经心写下的话竟也有如此的语境!我撷取他们思想的花束旨在告诉他们:写作并不难,就是抒写自己的真性情。
其次要构建多元评价机制,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习作的评价中,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学生作文才能抒写真情,彰显个性,真正的佳作才会诞生。
刘俊波,教师,现居山东青岛。
一.用丰厚的阅读来砥砺思想——积累常规化
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交流,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动。一般来说, 一个人的思想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日益成熟。但中学生阅历太少,最好的办法是阅读积累,读书能加速人的成熟。而人一旦对生活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作文也就自然与众不同了。因此, 阅读积累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
阅读积累,功夫在平时。梳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积累课文,吸精吐华
课本中的名家精品用生动优美富含哲理的语言将我们带进了文学世界,向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画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名家的精华,学有所得,每学完一篇课文,笔者便提倡学生做这样的积累:1.开心辞典。主要积累生字,解释词语并造句。2.群英荟萃。让学生积累阅读中的精华语段,丰富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一些文章的结构方式,也可以写出自己的一些独特的感受领悟。3.语文视窗。提炼从本课中获得的阅读技巧或写作技巧。4.快乐练笔。让学生写写学完本文后的感悟收获或者就某一段或全篇做仿写练习。期末看着桌上这一本本厚厚的阅读笔记,你会切实地感受到丰富的课内积累让学生的头脑日益充盈起来,我相信这样做是带领孩子们在语文学习的正道上跋涉。
(二)积累名著,博采众长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七至九年级的学生有明确的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广泛阅读各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二三部名著”。每教一届初一新生,笔者总会在开学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项大工程——“班级图书漂流”。根据班级人数,推荐相应数量的书籍。人手一本,交互享用。书名在墙上张贴,每个人管理自己的书,借阅情况自主登记。有了书后,动员孩子们每天“抢”时间读,课堂任务提前完成的同学,可以读自己喜欢的小说、散文等。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将一些读书很有心得和成果的同学推向前台,在规定时间内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读的书,讲述对该书的理解和思考。读书报告可以是概括性的,也可以是专题性的。
(三)读背诗文,涵养性情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古诗文负载着伟大的人文精神,对塑造学生的心魄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诵读篇目,笔者按照教学进度,要求学生不折不扣地背下来。另外,还选定孙立权老师主编的《中学生古典诗词300首》作为实验读本,每天利用晨读时间和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背诵。每个月在班级墙上张贴“古诗词背诵进度表”,显示每个同学的背诵进度。每个学期都举办一次古诗词分组背诵擂台赛,以此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热情。一年下来,笔者所教班级背得最快的同学背完了150篇,背得最少的同学也背了50篇。古诗文背诵不仅涵养了学生的性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也为学生写作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二.用真切的生活体验来打倒假——材料生活化
学生们是真的没有生活吗?否!活着就有生活,只是他们没有真切的体验过生活。试问我们的学生拉过自己父母的手,触摸过他们的灵魂吗?我们的学生关注过自己身边的人群,体味过他们的生存状态吗?“从生活方面去体验”就是要堵住造假漏洞,就是要对症下药——先给他们布置一些生活观察体验作业,然后再作文,这个办法很奏效!
三.用评改来褒真实之文——情感真实化
作文之根生长于心灵沃土,说真话、抒真情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在评改学生作文时,首先应把真实与否列为评价优劣的重要标准,看是否大胆地说出心里话,是否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思想认识和个人情感。要营造真实作文的氛围,及时褒扬那些不说假话套话的同学,可在批阅作文的评语中加以肯定,也可以在作文讲评课上表扬。
笔者在批阅学生命题作文或生活随笔时,总会选录其中言辞真切、有思想的一些片段,朗读给学生听。许多学生被打动了,原来一些漫不经心写下的话竟也有如此的语境!我撷取他们思想的花束旨在告诉他们:写作并不难,就是抒写自己的真性情。
其次要构建多元评价机制,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习作的评价中,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学生作文才能抒写真情,彰显个性,真正的佳作才会诞生。
刘俊波,教师,现居山东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