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这个阴雨绵绵的夏季编辑这部文集,就像在检视自己走过的一段人生和学术道路。
我从2004年接受中国戏曲学院的邀请,调入这所在国内独一无二的戏曲艺术大学担任特聘教授,主要任务就是从事京剧学研究并担任这一学科建设的带头人。对我而言,这是新的挑战,它促使我更深入和具体地思考与探讨京剧艺术创作和发展的规律。京剧固然是我此前对中国戏剧做整体研究时特别关注的剧种,但它毕竟只是中国戏曲数十个主要剧种之一,我关注京剧,是因为对戏曲整体的研究必然会涉及到诸多与京剧相关的问题;但是现在,京剧成为我的主要研究对象,当我从整体上研究和思考戏曲理论与现实问题时,我会给予京剧一个更突出的位置,更多地从京剧出发。
京剧学的学科建设将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我把多年来撰写发表的与京剧相关的文章编成这个集子,是想借此说明我个人在京剧学的研究道路上已经迈出了一小步。这些文章长短不一,多数是直接探讨京剧问题的,也有些虽非纯粹的京剧研究,但是都与京剧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有密切关系。一些文章在发表时就受到同行的关注,引起过一些讨论,并成为京剧研究领域内令人感兴趣的前沿话题。现在我以这种集中的方式,将我对京剧的认识与思考呈现给同行以及更多读者,期望能得到更多关注,听到更多批评。
我要感谢中国戏曲学院给予我这样一个学术平台,让我有机会为京剧学的学科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或者还能对京剧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但京剧盛衰,所涉变数太多,远远不是我等书生所能左右,以学者之立场,只能“尽人事,听天命”;恰好我也到了“知天命”之年,“天命”既不可违,剩下能做的,就是恪尽“人事”。
(《京剧学前沿》,傅谨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即将出版)
我从2004年接受中国戏曲学院的邀请,调入这所在国内独一无二的戏曲艺术大学担任特聘教授,主要任务就是从事京剧学研究并担任这一学科建设的带头人。对我而言,这是新的挑战,它促使我更深入和具体地思考与探讨京剧艺术创作和发展的规律。京剧固然是我此前对中国戏剧做整体研究时特别关注的剧种,但它毕竟只是中国戏曲数十个主要剧种之一,我关注京剧,是因为对戏曲整体的研究必然会涉及到诸多与京剧相关的问题;但是现在,京剧成为我的主要研究对象,当我从整体上研究和思考戏曲理论与现实问题时,我会给予京剧一个更突出的位置,更多地从京剧出发。
京剧学的学科建设将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我把多年来撰写发表的与京剧相关的文章编成这个集子,是想借此说明我个人在京剧学的研究道路上已经迈出了一小步。这些文章长短不一,多数是直接探讨京剧问题的,也有些虽非纯粹的京剧研究,但是都与京剧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有密切关系。一些文章在发表时就受到同行的关注,引起过一些讨论,并成为京剧研究领域内令人感兴趣的前沿话题。现在我以这种集中的方式,将我对京剧的认识与思考呈现给同行以及更多读者,期望能得到更多关注,听到更多批评。
我要感谢中国戏曲学院给予我这样一个学术平台,让我有机会为京剧学的学科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或者还能对京剧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但京剧盛衰,所涉变数太多,远远不是我等书生所能左右,以学者之立场,只能“尽人事,听天命”;恰好我也到了“知天命”之年,“天命”既不可违,剩下能做的,就是恪尽“人事”。
(《京剧学前沿》,傅谨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