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的合并与调整,新校区建设,国家投入增加,高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资产总额不断增长。高校的这种跨越式发展给资产管理带来了新的要求甚至难题。要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资产整合不足,共享共用不够,管理职能分散,管理缺位普遍,绩效意识不强,评考体系不全,内控制度滞后,有效监督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部门人员职责,完善资产绩效评价,强化内部控制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关键词: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0 引言
高校国有资产,指的是高校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它包含使用国家财政资金购买的资产、国家无偿给学校的资产、按照相关政策获得收入购买的资产、通过法律认证的捐赠等。并且为国家所有的各种资产,其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1]。高校资产管理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当前对高校资产管理的研究主要在资产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例如: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如何进行高校资产配置、如何有效的使用高校资产、怎样合理处置高校资产、如何处理高校固定资产产权问题、如何对资产进行评估以及清查、高校资产的信息管理与上报、资产的绩效考核以及相应的评价办法、对高校资产的监督检查等多个内容和环节[2-5]。
1 省属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规范资产的管理,国家和其他相关部门颁布施行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1],学校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管理制度。当下省属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管理理念的不先进,体制机制的不健全,法规制度的不完善,也有监督问责的宽松软等。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资产整合不足,共享共用不够
存量资产有效利用率不高,学校本部资源整合及共享共用不够,与其他单位的合作利用更是少之又少,对长期闲置、低效运转的资产缺少调剂,使用效益不高;新增资产配置未能充分综合考虑现有资产存量情况,论证不充分欠科学,一定程度上存在建设重复和浪费国有资产;对资产的配置管理与预算管理流程相互脱节、未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财务的预算管理和高校的资产管理未能相互整合。
存在以上问题主要是因为管理者缺少经营理念;高校的国有资产大多是由国家统一拨款,学校在使用这部分资产时,往往忽略了资产的成本核算,不计算盈亏,不提及折旧。导致高校及各部门、资产管理和使用人员普遍缺少资产经营理念,忽视资产保值增值制度建设。“重购轻管,重钱轻物”的管理思维,使得实物资产的管理与控制被忽视,导致利用率、共享率低,闲置浪费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资产设备的使用绩效。
1.2 管理职能分散,管理过程缺位
对资产的管理权限分散于学校的各个部门,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责任、明析产权的运行机制,管理过程中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资产使用上,形成事实上的“谁使用、谁拥有、谁受益”的现象[3]。对可行性论证,资产出租出借、风险控制和跟踪管理不足,法律审核及监管不够甚至缺失,未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在对资产的维护上面,没能及时跟踪调查,导致资产的维修保养不及时,闲置的设备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调剂和调配,造成资产浪费;在资产处置上,对学校的著作权、校名校誉、专利权、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重视度不够,对有形资产存在随意处置现象,如对于能够维修后使用的设备进行报废或者未达到报废期限的仪器设备提前报废等;在资产的使用上,当资产毁坏或者丢失时,使用部门经常不及时报告,造成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够准确的掌握学校资产的实际情况,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在资产核实上,在账物分开的管理模式下,一些学校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长期不对账,致使资产核算与管理脱节,实物与价值脱节。
分析其原因主要为:管理体制机制不顺,欠缺绩效意识;在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三权分离的现状,国家对资产有所有权,学校拥有使用权,学校的各部门有管理权,虽然产权明确,但是责任明确的运行机制还没有有效建立。由于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多元化、配置计划分散化、使用部门个体化,致使资产配置时,出现部门单位盲目争要,片面追求“小而全”、“大而全”。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难以从学校全局、从长远发展、从特色优势打造上进行规划,造成资产配置不合理、重复建设经常有。虽然资产管理部门多,但是都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使得大量的设备不能得到循环有效利用、财务部门对资产的增加、减少、报废不能准确的进行财务核算;物和账分开的管理模式,造成了财务部门不能直接接触实物,从而导致核算数据不可靠,有账无物、账物不符、和账账不符的现象。而且伴随着高校资产结构的日益复杂化、扩大化、以及存在的管理标准的不统一,会使高校资产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管理者的职能被削弱,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解决。
1.3 绩效意识不强,评考体系不全
对国有资产绩效考核认识不深刻,理解不到位,重视不足够,考核制度和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和评价的方法、指标、标准和程序欠科学合理、客观公平。学校制定的考核办法未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和评价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绩效。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效果不佳。
1.4 内控制度滞后,有效监督不足
虽然近年来财政部、教育部先后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教育部直屬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各高校也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内部控制度,但相关部门及人员尚未树立科学的资产内部控制理念,资产管理风险评估体系尚不全面,重“账与账、账与实”管理、轻实物管理,内部监督尚未渗透到整个资产管理全过程,且效果不明显。
由于学校良好的资产内部控制环境和氛围尚未完全形成,导致内控意识不强,制度建设滞后。对资产申购、采购、验收、使用以及资产的维修、报废、出租出借、处置等各个环节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不全面。另外,由于校内各单位大多为单独的利益单位,学科专业之间装备差异大,面向较窄,使得评价标准不好制定。这些都造成难以实现充分精准的监督,发挥出监督应有的效果。 2 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主要措施
针对在资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高校需要切实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以满足需要为指导,注重资产形成、使用和处置全过程,从制度建设、绩效评价、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等方面着手,多管齐下寻找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2强化人员职责
按照“归口管理、分段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施行资产使用管理责任制度,明确有关人员的具体职责,层层负责,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切实整合分散和多头管理格局,完善和建全更具有合理科学的资产分配、信息系统的建设、考核绩效等相应的具体管理制度。
2.1.1 增强资产配置管理
建立健全资产配置标准,在充分考虑满足需求、整合资源、共享共用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现有资产存量情况,进行科学论证,避免高校资产闲置造成的浪费。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起来,创建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将资产的配置管理融入到预算的管理流程,将新增资产配置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
2.1.2加强资产的使用管理
注重资产使用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并将其与资产使用的绩效相结合。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的购买、验收、入账、保管、领用、使用、维护等管理办法。定期清查各单位的资产,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合理利用学校的无形资产;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对外出租、出借等事项,并加强法律监管、加强可行性论证,以此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1.3 严格管控资产处置
一定要遵从 “三公原则”实现资产的利益最大化,按照規定权限进行审核、审批或报备。通过招标、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处置出售、出让、转让数量较多或者价值较高资产。对于未达到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报废、报损必须从严控制。规范操作本单位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校名校誉等无形资产处置行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2.1.4不断完善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充分考虑高校资产监管要求、内部控制环节、现有设施资源及未来业务发展变化,持续优化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其在数据准确性、操作规范性的监控和反馈作用。如针对大精贵资产,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存放设备,构建网络系统,安装监控设备,实行专人管理,进行全天后监控。建立专门资产网络系统,准确及时反映资产分布以及库存量,真正实现资产全过程动态管理,资产进账、出账、报废能够随时查看,确定每个使用单位、分管部门领导、资产管理者,有相应的使用权限。同时各高校之间建立的资产管理平台的链接,实现高校间资产管理办法的资源共享[4]。
2.3 完善资产绩效评价,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按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绩效考核与预算考评相结合,建立起科学的资产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其中的核心要素,是结合学校实际,针对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制定一套科学合理、规范可行的绩效考核制度。真实反映和评价出学校占有及使用资产的使用效果、评定资产配置的合理性有效性、资产处置的合法性必要性。如对固定资产绩效评价,首先可从其价值形态和时间角度对其利用情况进行绩效综合评价,其次也可通过对资产的配置、利用率、共享率、更新率等方面来对各二级学院、行政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效果评定以及使用效能的评定 [5]。同时通过对绩效考核的评价结果,可以将其作为对资产分配和使用的参考,在此基础上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提高效益,最终提高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2.4 强化内部控制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范化解管理风险
为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其使用效益,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责任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力度,组织对高校资产的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在管理中存在的典型案列、突出问题和不足的地方,并督促改进,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高校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检查制度,在责任落实上,将资产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个人。在监督体系上,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将纪委监察、审计部门等部门联合起来,发挥其相应作用。强化资产内部控制各个环节监督,实现整个资产内控管理监督全覆盖。同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责任人,及时依法追究其相应责任,并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处分和处理。
重点是对资产管理进行较为精准的风险评估,全面查找、评估、识别和量化资产申购、采购、验收、使用以及资产的维修维护、报废处置、清点核查等各个环节的风险点,尤其要重视和强化对学校资产的毁损、遗失、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情况的主要风险点识别评估,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使用的绩效性,防止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总之,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不断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完善资产绩效评价,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不但能够促进学校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是国有资产保值升值,增强高校之间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教财〔2012〕6号)
[2]温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预防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
[3]赵刚.高校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7.
[4]王英.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6.
[5]刘宇锋,蓝伟斌,黎国华.地方高校建立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探讨[J].梧州学院学报.2014(03)
[6]祝云凤,潘卫东.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校资产管理优化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7(3)
[7]张云.浅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管理智库,2016.
[8]刘敏.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探[J].会计之友,2011,6:112-113
[9]林文锦.当前高校资产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
[10]吴英杰.广东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11]江春梅.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
[12]张文娟,黄旸杨.高校资产管理研究综述,时代经贸,2017(16).
关键词: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0 引言
高校国有资产,指的是高校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它包含使用国家财政资金购买的资产、国家无偿给学校的资产、按照相关政策获得收入购买的资产、通过法律认证的捐赠等。并且为国家所有的各种资产,其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1]。高校资产管理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当前对高校资产管理的研究主要在资产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例如: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如何进行高校资产配置、如何有效的使用高校资产、怎样合理处置高校资产、如何处理高校固定资产产权问题、如何对资产进行评估以及清查、高校资产的信息管理与上报、资产的绩效考核以及相应的评价办法、对高校资产的监督检查等多个内容和环节[2-5]。
1 省属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规范资产的管理,国家和其他相关部门颁布施行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1],学校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管理制度。当下省属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管理理念的不先进,体制机制的不健全,法规制度的不完善,也有监督问责的宽松软等。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资产整合不足,共享共用不够
存量资产有效利用率不高,学校本部资源整合及共享共用不够,与其他单位的合作利用更是少之又少,对长期闲置、低效运转的资产缺少调剂,使用效益不高;新增资产配置未能充分综合考虑现有资产存量情况,论证不充分欠科学,一定程度上存在建设重复和浪费国有资产;对资产的配置管理与预算管理流程相互脱节、未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财务的预算管理和高校的资产管理未能相互整合。
存在以上问题主要是因为管理者缺少经营理念;高校的国有资产大多是由国家统一拨款,学校在使用这部分资产时,往往忽略了资产的成本核算,不计算盈亏,不提及折旧。导致高校及各部门、资产管理和使用人员普遍缺少资产经营理念,忽视资产保值增值制度建设。“重购轻管,重钱轻物”的管理思维,使得实物资产的管理与控制被忽视,导致利用率、共享率低,闲置浪费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资产设备的使用绩效。
1.2 管理职能分散,管理过程缺位
对资产的管理权限分散于学校的各个部门,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责任、明析产权的运行机制,管理过程中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资产使用上,形成事实上的“谁使用、谁拥有、谁受益”的现象[3]。对可行性论证,资产出租出借、风险控制和跟踪管理不足,法律审核及监管不够甚至缺失,未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在对资产的维护上面,没能及时跟踪调查,导致资产的维修保养不及时,闲置的设备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调剂和调配,造成资产浪费;在资产处置上,对学校的著作权、校名校誉、专利权、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重视度不够,对有形资产存在随意处置现象,如对于能够维修后使用的设备进行报废或者未达到报废期限的仪器设备提前报废等;在资产的使用上,当资产毁坏或者丢失时,使用部门经常不及时报告,造成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够准确的掌握学校资产的实际情况,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在资产核实上,在账物分开的管理模式下,一些学校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长期不对账,致使资产核算与管理脱节,实物与价值脱节。
分析其原因主要为:管理体制机制不顺,欠缺绩效意识;在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三权分离的现状,国家对资产有所有权,学校拥有使用权,学校的各部门有管理权,虽然产权明确,但是责任明确的运行机制还没有有效建立。由于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多元化、配置计划分散化、使用部门个体化,致使资产配置时,出现部门单位盲目争要,片面追求“小而全”、“大而全”。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难以从学校全局、从长远发展、从特色优势打造上进行规划,造成资产配置不合理、重复建设经常有。虽然资产管理部门多,但是都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使得大量的设备不能得到循环有效利用、财务部门对资产的增加、减少、报废不能准确的进行财务核算;物和账分开的管理模式,造成了财务部门不能直接接触实物,从而导致核算数据不可靠,有账无物、账物不符、和账账不符的现象。而且伴随着高校资产结构的日益复杂化、扩大化、以及存在的管理标准的不统一,会使高校资产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管理者的职能被削弱,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解决。
1.3 绩效意识不强,评考体系不全
对国有资产绩效考核认识不深刻,理解不到位,重视不足够,考核制度和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和评价的方法、指标、标准和程序欠科学合理、客观公平。学校制定的考核办法未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和评价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绩效。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效果不佳。
1.4 内控制度滞后,有效监督不足
虽然近年来财政部、教育部先后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教育部直屬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各高校也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内部控制度,但相关部门及人员尚未树立科学的资产内部控制理念,资产管理风险评估体系尚不全面,重“账与账、账与实”管理、轻实物管理,内部监督尚未渗透到整个资产管理全过程,且效果不明显。
由于学校良好的资产内部控制环境和氛围尚未完全形成,导致内控意识不强,制度建设滞后。对资产申购、采购、验收、使用以及资产的维修、报废、出租出借、处置等各个环节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不全面。另外,由于校内各单位大多为单独的利益单位,学科专业之间装备差异大,面向较窄,使得评价标准不好制定。这些都造成难以实现充分精准的监督,发挥出监督应有的效果。 2 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主要措施
针对在资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高校需要切实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以满足需要为指导,注重资产形成、使用和处置全过程,从制度建设、绩效评价、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等方面着手,多管齐下寻找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2强化人员职责
按照“归口管理、分段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施行资产使用管理责任制度,明确有关人员的具体职责,层层负责,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切实整合分散和多头管理格局,完善和建全更具有合理科学的资产分配、信息系统的建设、考核绩效等相应的具体管理制度。
2.1.1 增强资产配置管理
建立健全资产配置标准,在充分考虑满足需求、整合资源、共享共用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现有资产存量情况,进行科学论证,避免高校资产闲置造成的浪费。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起来,创建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将资产的配置管理融入到预算的管理流程,将新增资产配置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
2.1.2加强资产的使用管理
注重资产使用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并将其与资产使用的绩效相结合。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的购买、验收、入账、保管、领用、使用、维护等管理办法。定期清查各单位的资产,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合理利用学校的无形资产;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对外出租、出借等事项,并加强法律监管、加强可行性论证,以此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1.3 严格管控资产处置
一定要遵从 “三公原则”实现资产的利益最大化,按照規定权限进行审核、审批或报备。通过招标、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处置出售、出让、转让数量较多或者价值较高资产。对于未达到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报废、报损必须从严控制。规范操作本单位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校名校誉等无形资产处置行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2.1.4不断完善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充分考虑高校资产监管要求、内部控制环节、现有设施资源及未来业务发展变化,持续优化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其在数据准确性、操作规范性的监控和反馈作用。如针对大精贵资产,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存放设备,构建网络系统,安装监控设备,实行专人管理,进行全天后监控。建立专门资产网络系统,准确及时反映资产分布以及库存量,真正实现资产全过程动态管理,资产进账、出账、报废能够随时查看,确定每个使用单位、分管部门领导、资产管理者,有相应的使用权限。同时各高校之间建立的资产管理平台的链接,实现高校间资产管理办法的资源共享[4]。
2.3 完善资产绩效评价,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按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绩效考核与预算考评相结合,建立起科学的资产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其中的核心要素,是结合学校实际,针对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制定一套科学合理、规范可行的绩效考核制度。真实反映和评价出学校占有及使用资产的使用效果、评定资产配置的合理性有效性、资产处置的合法性必要性。如对固定资产绩效评价,首先可从其价值形态和时间角度对其利用情况进行绩效综合评价,其次也可通过对资产的配置、利用率、共享率、更新率等方面来对各二级学院、行政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效果评定以及使用效能的评定 [5]。同时通过对绩效考核的评价结果,可以将其作为对资产分配和使用的参考,在此基础上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提高效益,最终提高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2.4 强化内部控制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范化解管理风险
为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其使用效益,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责任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力度,组织对高校资产的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在管理中存在的典型案列、突出问题和不足的地方,并督促改进,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高校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检查制度,在责任落实上,将资产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个人。在监督体系上,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将纪委监察、审计部门等部门联合起来,发挥其相应作用。强化资产内部控制各个环节监督,实现整个资产内控管理监督全覆盖。同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责任人,及时依法追究其相应责任,并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处分和处理。
重点是对资产管理进行较为精准的风险评估,全面查找、评估、识别和量化资产申购、采购、验收、使用以及资产的维修维护、报废处置、清点核查等各个环节的风险点,尤其要重视和强化对学校资产的毁损、遗失、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情况的主要风险点识别评估,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使用的绩效性,防止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总之,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不断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完善资产绩效评价,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不但能够促进学校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是国有资产保值升值,增强高校之间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教财〔2012〕6号)
[2]温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预防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
[3]赵刚.高校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7.
[4]王英.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6.
[5]刘宇锋,蓝伟斌,黎国华.地方高校建立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探讨[J].梧州学院学报.2014(03)
[6]祝云凤,潘卫东.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校资产管理优化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7(3)
[7]张云.浅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管理智库,2016.
[8]刘敏.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探[J].会计之友,2011,6:112-113
[9]林文锦.当前高校资产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
[10]吴英杰.广东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11]江春梅.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
[12]张文娟,黄旸杨.高校资产管理研究综述,时代经贸,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