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对产后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产后出血性休克患者64例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是和孕产妇凝血功能障碍、产道破裂、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等有关。在临床治疗中对患者的休克症状进行监测,并进行改善,顺利完成救治工作,其中有4例患者进行子宫切除术,2例患者救治无效死亡。失血量越高,发生失血性休克的几率越多(P<0.05)。结论:在临床救治中,对患者的体位进行控制、进行止血操作、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血容量的补给,给予保温、输氧护理措施,对酸中毒现象进行改善,使用心血管扩张类药物、利尿类进行救治,在救治过程中使用抗生素预防出现并发症和感染的现象,救治的效果较为显著,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产后;出血性休克;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123-01
产后出血性休克是由于孕产妇在进行分娩时出现大量血液流失的现象,使孕产妇的自身技能有效循环量下降,是孕产妇分娩时期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和孕产妇凝血功能障碍、产道破裂、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等有关[1-2]。产后出血性休克的病情变化较为快速,对孕产妇的预后具有影响作用,甚至会对孕产妇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本文对产后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产后出血性休克患者64例,均符合产后出血性休克急救的诊断标准。患者中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为(27.76±3.41)岁。所选取的患者中有2例流产患者,5例异位妊娠患者,41例产后出血患者,16例产前出血患者,其中出产妇52例,经产妇12例,二次剖宫产患者7例。在64例患者中失血量达到3500ml的患者14例,失血量达到1750ml的患者18例,失血量达到1150ml的患者32例。
1.2 方法: 使患者取平卧位,进行保暖措施,使用鼻导管进行氧气输送,进行止血操作,如对主动脉进行压迫、对子宫血管进行压迫、进行DSA血管介入栓塞术、进行宫腔填塞术、进行子宫切除术、进行局部缝合术、结扎子宫血管、使用宫缩剂等方法。如患者的凝血障碍病症较为严重,可以使用针对病症的药物进行救治,如进行新鲜冰冻血浆输注、补充凝血酶等方法。按照患者的出血原因、出血部位选择合适的急救措施进行操作可以快速的进行止血,建立输液通路,及时的进行血容量的补充,输血总量要超过失血量,并且确保血液有良好的携氧功能。按照患者的休克程度采用床旁监护设施进行观测,对患者的血细胞压积、中心静脉压、尿量、脉搏、血压等进行常规的监视,对液量和种类进行及时的调整,按照总输入量超出出量、先盐后糖、先晶体后胶体、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补充原则进行操作,对循环血量进行及时的补充,使微循环得到疏通,进行细胞外液的补充。如患者伴有无尿、尿少的现象,可以使用导尿管、利尿剂等方法进行治疗,血容量如果得到基本改善,对尿量少的患者可以给予甘露醇、速尿、利尿剂进行治疗;如患者伴有心脑血管并发症,可以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如患者出现心脏功能不全、心肌缺氧、深度休克现象,可以适应速效洋地黄进行治疗,能够使血管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药物进行吸收,是血压上升,为补充血容量争取宝贵的时间。当患者的血容量得到了基本的补充,并且中心静脉压恢复到正常值,患者的体征表现为四肢发凉、脸色苍白,可以适应血管扩张性药物进行治疗,主要选用多巴胺,可以使心排出量增加,使外周阻力降低,可以对血压进行小幅度的提升,使肾血管得到扩张。同时在救治的过程中要进行抗感染治疗,防止出现并发症和感染现象。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表1)
2.2 失血量和休克呈正比关系(表2)
2.3 救治效果: 选取的64例产后出血性休克的患者中通过救治,58例患者的休克症状得到了改善,顺利完成了救治工作,4例患者进行了子宫切除手术进行治疗,2例患者因救治无效死亡。
表1 产后出血性休克原因(n/%)
表2 失血量和休克的关系(n/%)
失血量越高,发生失血性休克的几率越多(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性休克是低血容量休克中的一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患者失去大量的血液,导致患者出现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的现象,发生休克、循环衰竭等病症,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心动过速、外周阻力上升、静脉压过低等现象,严重时会出现酸中毒、意识丧失、心率降低、血压降低等现象[3-4],如没有进行及时的救治,会导致不可逆多器官衰竭和各种并发症发现的现象,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产后出血性休克在临床的救治中主要是进行及时的止血,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改善,及时的进行血容量的补充,尽可能的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控制[5]。进行血容量补充时,可以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入,使治疗的效果得到提高,如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可以考虑进行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彩.产后出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23:149.
[2] 李健伟,付晓东,颜真淑,谭英俊,刘蔚.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2:109-110.
[3] Meng Lijuan.65 cases of hemorrhagic shock rescue of General Surgery Care Recommendation [J]. Northern pharmacy, 2013,07:160.
[4] 冯德珍.产科出血性休克2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4:102-103.
[5] 王娟.产科出血性休克3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54-155.
目的:对产后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产后出血性休克患者64例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是和孕产妇凝血功能障碍、产道破裂、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等有关。在临床治疗中对患者的休克症状进行监测,并进行改善,顺利完成救治工作,其中有4例患者进行子宫切除术,2例患者救治无效死亡。失血量越高,发生失血性休克的几率越多(P<0.05)。结论:在临床救治中,对患者的体位进行控制、进行止血操作、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血容量的补给,给予保温、输氧护理措施,对酸中毒现象进行改善,使用心血管扩张类药物、利尿类进行救治,在救治过程中使用抗生素预防出现并发症和感染的现象,救治的效果较为显著,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产后;出血性休克;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123-01
产后出血性休克是由于孕产妇在进行分娩时出现大量血液流失的现象,使孕产妇的自身技能有效循环量下降,是孕产妇分娩时期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和孕产妇凝血功能障碍、产道破裂、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等有关[1-2]。产后出血性休克的病情变化较为快速,对孕产妇的预后具有影响作用,甚至会对孕产妇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本文对产后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产后出血性休克患者64例,均符合产后出血性休克急救的诊断标准。患者中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为(27.76±3.41)岁。所选取的患者中有2例流产患者,5例异位妊娠患者,41例产后出血患者,16例产前出血患者,其中出产妇52例,经产妇12例,二次剖宫产患者7例。在64例患者中失血量达到3500ml的患者14例,失血量达到1750ml的患者18例,失血量达到1150ml的患者32例。
1.2 方法: 使患者取平卧位,进行保暖措施,使用鼻导管进行氧气输送,进行止血操作,如对主动脉进行压迫、对子宫血管进行压迫、进行DSA血管介入栓塞术、进行宫腔填塞术、进行子宫切除术、进行局部缝合术、结扎子宫血管、使用宫缩剂等方法。如患者的凝血障碍病症较为严重,可以使用针对病症的药物进行救治,如进行新鲜冰冻血浆输注、补充凝血酶等方法。按照患者的出血原因、出血部位选择合适的急救措施进行操作可以快速的进行止血,建立输液通路,及时的进行血容量的补充,输血总量要超过失血量,并且确保血液有良好的携氧功能。按照患者的休克程度采用床旁监护设施进行观测,对患者的血细胞压积、中心静脉压、尿量、脉搏、血压等进行常规的监视,对液量和种类进行及时的调整,按照总输入量超出出量、先盐后糖、先晶体后胶体、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补充原则进行操作,对循环血量进行及时的补充,使微循环得到疏通,进行细胞外液的补充。如患者伴有无尿、尿少的现象,可以使用导尿管、利尿剂等方法进行治疗,血容量如果得到基本改善,对尿量少的患者可以给予甘露醇、速尿、利尿剂进行治疗;如患者伴有心脑血管并发症,可以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如患者出现心脏功能不全、心肌缺氧、深度休克现象,可以适应速效洋地黄进行治疗,能够使血管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药物进行吸收,是血压上升,为补充血容量争取宝贵的时间。当患者的血容量得到了基本的补充,并且中心静脉压恢复到正常值,患者的体征表现为四肢发凉、脸色苍白,可以适应血管扩张性药物进行治疗,主要选用多巴胺,可以使心排出量增加,使外周阻力降低,可以对血压进行小幅度的提升,使肾血管得到扩张。同时在救治的过程中要进行抗感染治疗,防止出现并发症和感染现象。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表1)
2.2 失血量和休克呈正比关系(表2)
2.3 救治效果: 选取的64例产后出血性休克的患者中通过救治,58例患者的休克症状得到了改善,顺利完成了救治工作,4例患者进行了子宫切除手术进行治疗,2例患者因救治无效死亡。
表1 产后出血性休克原因(n/%)
表2 失血量和休克的关系(n/%)
失血量越高,发生失血性休克的几率越多(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性休克是低血容量休克中的一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患者失去大量的血液,导致患者出现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的现象,发生休克、循环衰竭等病症,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心动过速、外周阻力上升、静脉压过低等现象,严重时会出现酸中毒、意识丧失、心率降低、血压降低等现象[3-4],如没有进行及时的救治,会导致不可逆多器官衰竭和各种并发症发现的现象,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产后出血性休克在临床的救治中主要是进行及时的止血,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改善,及时的进行血容量的补充,尽可能的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控制[5]。进行血容量补充时,可以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入,使治疗的效果得到提高,如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可以考虑进行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彩.产后出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23:149.
[2] 李健伟,付晓东,颜真淑,谭英俊,刘蔚.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2:109-110.
[3] Meng Lijuan.65 cases of hemorrhagic shock rescue of General Surgery Care Recommendation [J]. Northern pharmacy, 2013,07:160.
[4] 冯德珍.产科出血性休克2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4:102-103.
[5] 王娟.产科出血性休克3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