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思想品德课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e3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谓创新,就是要体现新颖性、独立性,能在消化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想品德课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应该在培养有思想、有见解的创造性人才方面发挥作用。思想品德的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的趋势,教师对学生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此话题,浅谈如下想法。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应当尊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个性化的特长。如果逼迫学生朝着自己不擅长甚至是厌恶的方向努力,只能使学生渐渐散失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难发现自己思维的特长,更谈不上发展创新思维。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每个人都有认知的需要。从生活当中的事例来看,而当学生对某个领域有浓厚的兴趣时,其对该领域的认知需要明显对其他不感兴趣的领域要强得多。在没有过多外界的负面干扰的情况下,他们将很自觉地顺着自己的兴趣深入学习并思考,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巨大帮助是毋庸置疑的。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强烈的创造欲望呢?首先,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热爱自己所任教的学科,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并且在教法上下功夫,锲而不舍地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其次,教师还要勤于积累资料素材,巧于设计问题的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融入教学过程中,把课本知识由学生的间接需要变成直接需要,形成强大的内部动机,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再次,教师还可以把诗词、名人名言、音乐、电影视频等引用于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教师能够以新颖奇特的方式去诱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会随之产生。
  二、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记忆和接受,忽视发现和探究,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的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这种学习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新课程积极倡导的自主学习,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组织的“灌输”特点,实现“主导”与“主体”关系的平衡,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足够的活动机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他们囚禁的情绪,使学习活动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心智的拓展,心灵的放飞,使学生得到自由、健康、充分和全面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被普遍接纳,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这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以要求人人都能进步为教学宗旨,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习理念。新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要从接受式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这一要求不仅是消除接受式学习的学习弊端,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特别关注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的问题。探究性学习不以掌握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进行多向思维,从多角度、多层面更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对新情况作出价值判断,其结果不是现有知识的积累,而是在深刻的求知体验中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三、课堂内外延伸,提供创新空间
  学生在课堂上和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是十分优先的,课本以内的生活,是我们学习的广阔空间,他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课内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自有重视课内外结合,才能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各种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的科学、艺术小组或者社会调查等,都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在这实践活动与人们的交流又是创新性认识产生的重要条件。《新课程标准》还强调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于乐之中……”居于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把教材内容变为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通过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自己的认知去认识世界。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运用学到的知识,发现、探求新知识,获得不竭的创新源泉。在教《科学技术神通广大》后,组织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比赛以及科幻画比赛,结果学生的小发明在县、市中获奖……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从小爱科学的观点,使学生在长期自主实践中养成细心观察,爱动脑子的习惯。
  四、消除定势思维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直沿用“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重视结论而轻过程,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单调、死板的教条,忽略了对人的心灵、智慧的开发,排除对人格个性的熏陶与感染,忽视对独立自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无视教学中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忽视所面对是一个个生动活泼学生的内心世界,意识不到教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生命力,把生动活泼的教学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隔离开来,使教学变得沉闷、呆板和程式化,缺乏生命的活力和兴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严重妨碍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自觉不自觉地采用定势思维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往往把课本知识当成定论,当成只要理解而无需检验的“绝对真理”,当成一成不变的死教条,以为只要理解了、记住了就可以解决套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实际问题却是千变万化的,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存在很大的差别,并不是套用一两个概念、原理就能解决的,只有真正活学活用,才能赋予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和能力。
  总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勇于开拓,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由此造就出有发现力、创造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金林 .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如何提高初中思品课教学的有效性[ J].素质教育论坛, 2009(12)
  [2]思品课教学的有效性[ J].素质教育论坛, 2009(12)
其他文献
人的"异化"是理解<神曲>的一个新思路.从这种观点出发,分析<神曲>所反映的政治斗争和社会伦理道德内容,将会进一步看清<神曲>中异化现象的成因.
目的探讨拔牙过程中断根误人上颌窦时使用负压吸引法取出的方法。方法2005年8月~2011年10月8例患者在我院拔牙过程中断根进入上颌窦,其中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37.5(27~45)岁;1例为上颌
【摘 要】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作用之大。“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学生一旦对学习英语感兴趣,那么学习英语对学生来说则是一件乐事而不是一件苦事,学生可在良好的兴趣指引下,较快地入门,为今后开展更深层教学作铺垫,有利于提
<正>在传感器产生之前,人是通过五官(视、听、嗅、味、触)来获取信息的。人体五官确实是很敏感的"传感器",但所起作用有限,对很多信息(如电场、磁场、高温等)无法或不能直接
目的:建立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葡萄酒中甜蜜素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DB-1毛细管柱和氢火焰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大于 88.0%,相对标准偏差(RS
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学生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而班主任便充当着这个大家庭中的大家长角色。每个学生因遗传素质、教育环境及个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各方面的素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即使同处一个班集接受教育,其表现也会不尽相同,所谓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自然而然的会出现,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便成了班主任的一道难题。1.后进生的主要表现特征“后进生”,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差生”,是指那些自
我们根据1000名新生的个性与潜能现状的调查分析看出,人的个性与自身潜能的挖掘程度有密切关系.为此,建议高等师范教育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良好个性,尽可能地为充分发挥大学生
【摘要】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探究学习的有效性,对各小组学生的及时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实践过程中,从组织课堂纪律、调动学生课堂参与、高效收作业、评定小组成绩四个方面着手,运用小组捆绑式评价策略,建立了一个动态、系统的学生评价体系,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发现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还增强
中国目前的社会治理存在目标价值错位、多方协同有限、有效供给不足等现实困境。新时代志愿服务应以培育公共精神、积淀社会资本、化解隐患矛盾、协调多方资源为切入点,通过
介绍了远红外纺织品的测试、开发途径、制造方法以及远红外纺织品的应用、远红外纺织品在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总结了远红外线纺织品的研究开发现状及其对于提高产品的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