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教育对象不再以教师的言论为圣旨,不再唯教师马首是瞻,教师的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时的教师如果还是一味的想要凭借几千年的“尊师重道”的传统、自身教师的特殊身份来获取学生对你的尊重,那么势必会适得其反,无形中造成师生间的距离感。这个时候,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应该是第一步的。要理解首先要倾听,这种倾听必须是面对面、心贴心的主动行为,而绝不是自上而下的关照。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斯狄尔指出,在人们清醒的时间里,有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在用来进行人际沟通,这其中又有百分之四十五的时间用于倾听。今天,不可否认在小学教育领域,倾听依然是现行课堂中明显薄弱的环節。我们在与学生交往时,对“听”的严重忽视,甚至漠视的现象普遍存在。但细细想来,这小小的倾听正是学会尊重别人,学会真诚处事,学会关心,也学会合作所必不可少的。正是这小小的倾听习惯,会对学生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说,有的时候,“倾听”比“表达”更重要?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妈妈指着桌上两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对六岁的孩子说,你会选哪一个?孩子毫不犹豫地回答两个都会选,妈妈略感失望,继续问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我两个都要尝一口,我要把最甜的那一个留给妈妈,年轻的妈妈突然间热泪盈眶…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为这位妈妈耐心倾听、不轻易下结论,了解孩子内心真实想法的做法所感动。“为什么要这么做”一句简单的反问,让孩子有机会道出了心中那份最真挚的感情。我想如果我是那位妈妈,当听到孩子说:“我两个都要”时,我可能会认为这个孩子很自私,只管自己,也就是说我会用我过去所谓的的经验和意识来判断孩子那份天真无邪善良的心,对孩子那份难能可贵的纯真造成伤害,所以学会聆听是多么的重要。
作为老师,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经常、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是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的基础。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他们有不同的天赋、情感、个性、兴趣、爱好,有特定的品质,老师必须了解他们,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深刻地研究各种类型,各种特定的学生,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以正确地教育与疏导,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在我们这个由52个人组成的班级里,有的孩子生性活泼,心里藏不住事,看到班里有什么风吹草动,总喜欢围着老师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而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遇到事情总会闷在心里,上课心不在焉,老走神,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成绩。平时课业较重,时间有限,作为老师的我不可能一一找学生了解情况。于是,这学期开始,我便利用每两周一次的队会开展"“说句心里话"”活动。
要求学生把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内容不限,可以是学习上的困惑、生活中的烦恼、和同学之间的小摩擦、亦或是不愿对别人说的小秘密等等,实在没有什么可写的也不勉强,但也不能交白卷,老老实实地写上“这次队会我没什么可写的”,至于自己的姓名,可写可不写,完全自愿,最后我向他们郑重承诺:做孩子秘密的守护者,没有经过孩子本人的同意,不会把秘密说给第三个人,包括父母也不行。
一开始,孩子们写的无非都是一些同学之间的小打小闹、好好学习为父母争气之类的话题,我知道,孩子们心里还有顾虑,还没有完全信任我。于是,课余时间里,我会抽出时间,不改作业,不看手机,专门找孩子聊天,这个周末打算怎么过,最近在看什么书,将来的理想是什么。在整个过程中,我始终保持微笑,用眼睛注视着孩子,对孩子讲述的内容不时地做出回应。久而久之,孩子们开始在我面前敞开心扉了。
“说句心里话”也敢畅所欲言了。比如,有个女生这样写道:“老师,我想对我的父母说,你们对我太严了。”这话敢对我说,却不一定敢对她的父母说。事后我找机会倾听了孩子的想法,和父母沟通后了解到孩子的父母经常会给孩子另加作业,每学一篇课文都要会背,每天都要写一页钢笔字,常常让孩子感到苦不堪言,终于在做通了父母的思想工作之后我又看到了她脸上久违的笑容。
一个平时很开朗的孩子突然间变得沉默寡言了,他写道:“老师,我生活在一个暴力的家庭,我的妈妈经常会打我,我的爸爸会骂我,我希望我的爸妈以后可以不再这样对我。”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呢?另一个孩子写道:“我的爸爸妈妈又吵架了,而且吵得越来越凶,我妈妈总说,要回老家,这是真的,我只能和爸爸过。”孩子整天心事重重,怎么可能静下心来学习呢?还有这样写的:“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我的成绩越来越差,是因为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我很伤心、、、、”孩子这么小,就要面对如此无可奈何的分离,作为老师,我能做什么呢?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每次细读后分类处理,把那些急待处理的问题先挑出来,找机会和孩子聊天,主要还是倾听孩子诉说,因为 对于一些单亲的孩子来说,父母离异造成的伤害是很深的 ,他们无法理解,也理解不了,。虽然我帮不了他们,但是至少可以让孩子把心中的苦闷说出来,不用一直闷在心里,让他们面对现实,忘掉心中的不快,这样才能把心思都用到学习上来。
通过用心倾听来了解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一学年下来,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似乎更近了,孩子们有什么开心和烦恼都愿意和我说了,有些孩子甚至不止一次对我说越来越喜欢上语文课了呐!之前被家庭问题 困扰的学生也慢慢融入集体不再闷闷不乐了,在期末统测中似乎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有几位同学甚至比平时表现还要出色,这是我最欣慰的。
所以,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教师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们才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教师,求得教师的关怀和理解,求得教师的帮助和支持,这个时候师生所教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
在思想教育中,我们常常对学生进行谆谆教诲:因为什么,所以什么;应当这样做,不能那样做;必须这样做,否则如何,向学生晓之以理,晓之以利害。这本来是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是无可非议的,然而,由于我们的“自我中心”倾向,就容易形成只是训导学生,而很难听取学生意见的状态。因此,必须在强化教师主导意识的前提下,淡化教育者的教育形象,以一种民主的观念、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换意见,而且要特别注意倾听他们的想法,适时地给他们表达意见的机会。 如何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一是积极地、全神贯注地倾听。 当孩子给我们讲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如果正在忙碌,也一定要将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说的事情上,要适时看着孩子的眼睛,不适地配合一些肢体语言,比如点头或者通过眼神传递给孩子信息:我在认真听着,你可以放心地讲。
2.二是要给予孩子回应,适当陈述孩子的感受。 少说多听,但并不是只听着,不是孩子说完了我们也当左耳进右耳出就没事了。而是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不仅在听他讲,还真的很关心他。如果说认真地听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那么给予孩子积极回应就表示我们队他很在乎。积极的回应就是在适当的时候附和两句“哦,原来是这样”,或者“嗯,那真的是很辛苦”,“那你一定觉得很委屈”等等,根据情景适当发挥。
3.三是注意你所有的表现,一定要有诚意。 绝对不可以表现出敷衍孩子或者不耐煩的神情。孩子虽然很小,但是孩子很敏感,他完全能够感受到,所以不要以为小孩子就去敷衍他。相反,正因为是孩子,我们一定要用心去对待,用心去回应他。事实上,只要积极地跟孩子沟通,多一些倾听和肯定,少一些责骂和吼叫,孩子会自动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的。
因此,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但是一个好的倾诉对象,而且是一个善于倾听者。老师必须放下架子,融入学生之中,善于倾听,主动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的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老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才能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饶有兴致地倾听,胜过咄咄逼人的提问,我们在跟别人交流的时候,总是很急进。有时候不等对方一句话说完我们又想问第二个问题,循环往复反倒让对方没了继续诉说的兴趣。作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其实更重要的是让对方有兴趣把故事讲下去。社会太浮躁,我们都在刷所谓的存在感,忽略倾听,只顾自说自话,也不管旁人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愿意把自己的事情讲给每一个人,而每次遇到事情我们想讲的人,也正是愿意默默听我们诉说,而不是只顾自己说话的人。其实,学会倾听,便会享受到倾听的乐趣。我们总会在听对方故事的过程中,感悟到一些自己滔滔不绝感悟不到的东西。
人是群居动物,我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关注吧,所以必要的时候,适当的闭上嘴巴,竖起耳朵,做一个倾听者吧!
【参考文献】
1、 阿川佐和子《倾听的力量》2014
2、 王志红《从学会倾听教起》2003
3、 窦桂梅《你学会倾听了吗?》2004
4、张卉妍《教育孩子的100招》2014
单位:香格里拉市红旗小学
姓名:屈天幕
电话:13388842433
邮编:674499
通讯地址: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红旗小学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斯狄尔指出,在人们清醒的时间里,有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在用来进行人际沟通,这其中又有百分之四十五的时间用于倾听。今天,不可否认在小学教育领域,倾听依然是现行课堂中明显薄弱的环節。我们在与学生交往时,对“听”的严重忽视,甚至漠视的现象普遍存在。但细细想来,这小小的倾听正是学会尊重别人,学会真诚处事,学会关心,也学会合作所必不可少的。正是这小小的倾听习惯,会对学生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说,有的时候,“倾听”比“表达”更重要?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妈妈指着桌上两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对六岁的孩子说,你会选哪一个?孩子毫不犹豫地回答两个都会选,妈妈略感失望,继续问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我两个都要尝一口,我要把最甜的那一个留给妈妈,年轻的妈妈突然间热泪盈眶…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为这位妈妈耐心倾听、不轻易下结论,了解孩子内心真实想法的做法所感动。“为什么要这么做”一句简单的反问,让孩子有机会道出了心中那份最真挚的感情。我想如果我是那位妈妈,当听到孩子说:“我两个都要”时,我可能会认为这个孩子很自私,只管自己,也就是说我会用我过去所谓的的经验和意识来判断孩子那份天真无邪善良的心,对孩子那份难能可贵的纯真造成伤害,所以学会聆听是多么的重要。
作为老师,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经常、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是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的基础。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他们有不同的天赋、情感、个性、兴趣、爱好,有特定的品质,老师必须了解他们,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深刻地研究各种类型,各种特定的学生,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以正确地教育与疏导,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在我们这个由52个人组成的班级里,有的孩子生性活泼,心里藏不住事,看到班里有什么风吹草动,总喜欢围着老师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而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遇到事情总会闷在心里,上课心不在焉,老走神,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成绩。平时课业较重,时间有限,作为老师的我不可能一一找学生了解情况。于是,这学期开始,我便利用每两周一次的队会开展"“说句心里话"”活动。
要求学生把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内容不限,可以是学习上的困惑、生活中的烦恼、和同学之间的小摩擦、亦或是不愿对别人说的小秘密等等,实在没有什么可写的也不勉强,但也不能交白卷,老老实实地写上“这次队会我没什么可写的”,至于自己的姓名,可写可不写,完全自愿,最后我向他们郑重承诺:做孩子秘密的守护者,没有经过孩子本人的同意,不会把秘密说给第三个人,包括父母也不行。
一开始,孩子们写的无非都是一些同学之间的小打小闹、好好学习为父母争气之类的话题,我知道,孩子们心里还有顾虑,还没有完全信任我。于是,课余时间里,我会抽出时间,不改作业,不看手机,专门找孩子聊天,这个周末打算怎么过,最近在看什么书,将来的理想是什么。在整个过程中,我始终保持微笑,用眼睛注视着孩子,对孩子讲述的内容不时地做出回应。久而久之,孩子们开始在我面前敞开心扉了。
“说句心里话”也敢畅所欲言了。比如,有个女生这样写道:“老师,我想对我的父母说,你们对我太严了。”这话敢对我说,却不一定敢对她的父母说。事后我找机会倾听了孩子的想法,和父母沟通后了解到孩子的父母经常会给孩子另加作业,每学一篇课文都要会背,每天都要写一页钢笔字,常常让孩子感到苦不堪言,终于在做通了父母的思想工作之后我又看到了她脸上久违的笑容。
一个平时很开朗的孩子突然间变得沉默寡言了,他写道:“老师,我生活在一个暴力的家庭,我的妈妈经常会打我,我的爸爸会骂我,我希望我的爸妈以后可以不再这样对我。”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呢?另一个孩子写道:“我的爸爸妈妈又吵架了,而且吵得越来越凶,我妈妈总说,要回老家,这是真的,我只能和爸爸过。”孩子整天心事重重,怎么可能静下心来学习呢?还有这样写的:“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我的成绩越来越差,是因为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我很伤心、、、、”孩子这么小,就要面对如此无可奈何的分离,作为老师,我能做什么呢?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每次细读后分类处理,把那些急待处理的问题先挑出来,找机会和孩子聊天,主要还是倾听孩子诉说,因为 对于一些单亲的孩子来说,父母离异造成的伤害是很深的 ,他们无法理解,也理解不了,。虽然我帮不了他们,但是至少可以让孩子把心中的苦闷说出来,不用一直闷在心里,让他们面对现实,忘掉心中的不快,这样才能把心思都用到学习上来。
通过用心倾听来了解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一学年下来,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似乎更近了,孩子们有什么开心和烦恼都愿意和我说了,有些孩子甚至不止一次对我说越来越喜欢上语文课了呐!之前被家庭问题 困扰的学生也慢慢融入集体不再闷闷不乐了,在期末统测中似乎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有几位同学甚至比平时表现还要出色,这是我最欣慰的。
所以,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教师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们才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教师,求得教师的关怀和理解,求得教师的帮助和支持,这个时候师生所教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
在思想教育中,我们常常对学生进行谆谆教诲:因为什么,所以什么;应当这样做,不能那样做;必须这样做,否则如何,向学生晓之以理,晓之以利害。这本来是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是无可非议的,然而,由于我们的“自我中心”倾向,就容易形成只是训导学生,而很难听取学生意见的状态。因此,必须在强化教师主导意识的前提下,淡化教育者的教育形象,以一种民主的观念、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换意见,而且要特别注意倾听他们的想法,适时地给他们表达意见的机会。 如何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一是积极地、全神贯注地倾听。 当孩子给我们讲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如果正在忙碌,也一定要将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说的事情上,要适时看着孩子的眼睛,不适地配合一些肢体语言,比如点头或者通过眼神传递给孩子信息:我在认真听着,你可以放心地讲。
2.二是要给予孩子回应,适当陈述孩子的感受。 少说多听,但并不是只听着,不是孩子说完了我们也当左耳进右耳出就没事了。而是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不仅在听他讲,还真的很关心他。如果说认真地听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那么给予孩子积极回应就表示我们队他很在乎。积极的回应就是在适当的时候附和两句“哦,原来是这样”,或者“嗯,那真的是很辛苦”,“那你一定觉得很委屈”等等,根据情景适当发挥。
3.三是注意你所有的表现,一定要有诚意。 绝对不可以表现出敷衍孩子或者不耐煩的神情。孩子虽然很小,但是孩子很敏感,他完全能够感受到,所以不要以为小孩子就去敷衍他。相反,正因为是孩子,我们一定要用心去对待,用心去回应他。事实上,只要积极地跟孩子沟通,多一些倾听和肯定,少一些责骂和吼叫,孩子会自动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的。
因此,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但是一个好的倾诉对象,而且是一个善于倾听者。老师必须放下架子,融入学生之中,善于倾听,主动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的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老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才能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饶有兴致地倾听,胜过咄咄逼人的提问,我们在跟别人交流的时候,总是很急进。有时候不等对方一句话说完我们又想问第二个问题,循环往复反倒让对方没了继续诉说的兴趣。作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其实更重要的是让对方有兴趣把故事讲下去。社会太浮躁,我们都在刷所谓的存在感,忽略倾听,只顾自说自话,也不管旁人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愿意把自己的事情讲给每一个人,而每次遇到事情我们想讲的人,也正是愿意默默听我们诉说,而不是只顾自己说话的人。其实,学会倾听,便会享受到倾听的乐趣。我们总会在听对方故事的过程中,感悟到一些自己滔滔不绝感悟不到的东西。
人是群居动物,我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关注吧,所以必要的时候,适当的闭上嘴巴,竖起耳朵,做一个倾听者吧!
【参考文献】
1、 阿川佐和子《倾听的力量》2014
2、 王志红《从学会倾听教起》2003
3、 窦桂梅《你学会倾听了吗?》2004
4、张卉妍《教育孩子的100招》2014
单位:香格里拉市红旗小学
姓名:屈天幕
电话:13388842433
邮编:674499
通讯地址: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红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