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下,各地社区信息化建设悄然兴起。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在这一波建设热潮中,吸取过去的信息化建设教训,避免新的“信息孤岛”涌现?如何将社区信息化落到实处?
4月2日,社区信息化标准研究起草小组正式成立,主要任务是开展社区信息化标准的研究和起草工作。起草小组的组长由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陈伟和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詹成付联合出任,各地方民政部门、地方信息化办公室、信息产业部下属研究机构、科技院校和企业等40家单位成为成员单位。
陈伟表示,制订社区信息化标准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只有统一了标准,才能破除信息孤岛、打破信息烟囱、发挥信息化最关键的作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
社区信息化悄然兴起
大连市西岗区北京街道的700余户居民,如今只需在家中按动按钮,设在社区服务中心终端服务器上的电子地图就会直观地显示出该用户的位置。15分钟之内,居民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家政、卫生和警务服务。这是社区信息化以后带给社区居民的便利。
目前全国有近8万个社区,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像大连西岗区北京街道这样进行了信息化建设。据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詹成付介绍,我国社区建设工作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东部发达城区率先在这方面进行了试验,把信息手段、信息平台和信息载体引入社区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于2003年底完成建设,目前建有覆盖市、区、街175个社区服务中心和2400个社区居委会的网站群,并将实现光纤宽带进入社区,建有全市统一的96156社区服务呼叫热线和街道级小呼叫等系统设施。
各地建立的信息化社区,在服务内容与技术应用方面可谓各有特色。北京市东城区采用了网格化管理,使遍布社区的城市公共设施部件都有一个“身份证”,标明部件所在单元网格,部件识别码、部件标准名称、主管部门、责任单位、详细的位置描述、部件状态、部件在网格地形图的顺序编号、部件定位坐标等。
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义达里社区则建起了北京市首个社区警务信息平台,在社区的几个胡同入口处都安装了一个旋转探头,进行24小时监控。该社区民警通过义达里警务站信息平台,可详细了解常住、暂住、人户分离、工作对象、精神病人等方面的情况,这些信息的整合,可加强对外来暂住人口的管理,有效地保障了社区治安。
而“拨一拨就灵”是宁波市民求助热线“81890”的谐音,是宁波老百姓记得最牢、用得最多的号码。据宁波市信息产业局相关人士介绍,“宁波模式”的信息平台,不仅使政府各职能部门实现了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还能让居民查询信息,获得帮助。天津、扬州、太原等几个城市都按照宁波模式建立了自己的社区信息平台。
“信息孤岛”若隐若现
社区信息化的悄然兴起是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相谐调的。
从国家政策的角度上讲,社区信息化是“十一五”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表示,在民政部的“十一五”民政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构建社会安全运行预警系统和民政公共服务平台两大重点工程的信息来源、工作基础和落脚点都在社区。“和谐社区”的定义是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就是社区信息化工作。
陈伟司长也表示,在今年推进信息化的工作中,推进社区信息化是重中之重。“今年我们会完善城市、社区信息化试点示范管理办法,选择基础条件适宜的地区进行试点,并在工作扎实、效果明显的地区设立示范点。”
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下,社区信息化蓬勃发展是好事。然而,“社区信息化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就会出现新的信息孤岛,未来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就会比便利还要多。”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目前我国的社区信息化存在着五大特点:
第一是基础设施的接入方式五花八门,有电信系统的,也有广电系统的。而有些社区的接入方式在居民入住前就已经确定了,用户没有选择权。
第二是终端设备多种多样。有电视、电话、电脑,还有IPTV“电视机 机顶盒”的新形式,这些设备要共享社区信息化数据,给社区信息化提出了很大挑战。
第三是技术应用尤其是利用社区开展各种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活动还处于探索阶段。
第四是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与开发,难以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
第五是人才培训不到位,高层次的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由于这五个特点,社区信息化目前存在着各干各、互不相通的问题,这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目标是不一致的。如果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出来,“信息孤岛”难以避免,社区信息化的最终效果将大打折扣。
标准如何制订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形象地描述了社区工作的难度,制订标准正是为了能让千条线不乱成一团麻,协调有序、相互配合,更好地发挥作用,使这根针能提供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和基础性的服务。
陈伟表示,社区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是怎样更好地为社区的管理和公众服务,相关标准必须围绕应用,与基层建设相关才能成功。
詹成付则认为,社区工作运用信息化作为载体,旨在服务方便百姓,因此需要一个指导性方案,尽可能是开放式的标准,令每个社区的不同特点都有体现的空间。
“城市的信息化能力,首先在于规范和标准,然后才有应用环境。”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徐祖哲表示,在制订标准前首先要目标明确,才能在资源充分掌握的情况下进行整合。他认为,社区信息化标准应该有两方面的作用,即自下而上的信息采集和自上而下的服务项目。
据介绍,目前我国进行的社区信息化标准制订工作包括5个方面内容,成立了5个专题组分别展开研究。
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牵头负责的社区信息化基础标准制定专题组,主要制订社区信息化基础标准,人口数据库建设规范;由深圳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的社区信息化管理标准制订专题组,负责制订所有有关社区管理的业务集成标准、信息资源标准和应用标准;由宁波市信息产业局牵头的社区信息化服务标准制订专题组,制订包括所有有关社区服务的业务集成标准、信息资源标准和应用标准;由杭州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的社区管理标准制订专题组,制订标准的实施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运营管理规范和运营服务规范;社区安全标准制订专题组由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和北京鼎天公司任组长,负责制订安全标准、数据中心建设指南和信息资源分类代码,信息交换标准。
其中,深圳、宁波和杭州都是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陈伟认为,先行城市更应该积极参与到标准制订工作中来,把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加入其中。他说,区域经验既是基础,也不能局限于某一个地区。标准的制订必须建立在已有的实践基础和成功经验之上,先行城市如果在标准制订中滞后的话,极有可能变成“信息孤岛”。
据了解,目前,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已与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达成共识,2007年务必在这5个方面推进相关标准制订,并在各地试点社区推广和应用。与此同时,两部委还将商讨试点选择的衡量办法和标准。
点评:切忌成为“忽悠”工程
社区信息化标准与其他工业和技术标准有很大区别,其大部分是与管理和行政相碰撞的,并非规定了技术参数就能解决问题。其中,决定城市发展的社区信息化先行与后起的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据说,青海省一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如北京的一个朝阳区。先行的城市有了惯性,落后的城市需要资金。因此,制订社区信息化标准时,既要避免资源浪费、也要避免百家争鸣,需要中央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运营业和制造业等全方位的参与,形成合力,才能使这项工作不成为“忽悠”工程。(王臻)
4月2日,社区信息化标准研究起草小组正式成立,主要任务是开展社区信息化标准的研究和起草工作。起草小组的组长由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陈伟和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詹成付联合出任,各地方民政部门、地方信息化办公室、信息产业部下属研究机构、科技院校和企业等40家单位成为成员单位。
陈伟表示,制订社区信息化标准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只有统一了标准,才能破除信息孤岛、打破信息烟囱、发挥信息化最关键的作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
社区信息化悄然兴起
大连市西岗区北京街道的700余户居民,如今只需在家中按动按钮,设在社区服务中心终端服务器上的电子地图就会直观地显示出该用户的位置。15分钟之内,居民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家政、卫生和警务服务。这是社区信息化以后带给社区居民的便利。
目前全国有近8万个社区,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像大连西岗区北京街道这样进行了信息化建设。据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詹成付介绍,我国社区建设工作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东部发达城区率先在这方面进行了试验,把信息手段、信息平台和信息载体引入社区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于2003年底完成建设,目前建有覆盖市、区、街175个社区服务中心和2400个社区居委会的网站群,并将实现光纤宽带进入社区,建有全市统一的96156社区服务呼叫热线和街道级小呼叫等系统设施。
各地建立的信息化社区,在服务内容与技术应用方面可谓各有特色。北京市东城区采用了网格化管理,使遍布社区的城市公共设施部件都有一个“身份证”,标明部件所在单元网格,部件识别码、部件标准名称、主管部门、责任单位、详细的位置描述、部件状态、部件在网格地形图的顺序编号、部件定位坐标等。
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义达里社区则建起了北京市首个社区警务信息平台,在社区的几个胡同入口处都安装了一个旋转探头,进行24小时监控。该社区民警通过义达里警务站信息平台,可详细了解常住、暂住、人户分离、工作对象、精神病人等方面的情况,这些信息的整合,可加强对外来暂住人口的管理,有效地保障了社区治安。
而“拨一拨就灵”是宁波市民求助热线“81890”的谐音,是宁波老百姓记得最牢、用得最多的号码。据宁波市信息产业局相关人士介绍,“宁波模式”的信息平台,不仅使政府各职能部门实现了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还能让居民查询信息,获得帮助。天津、扬州、太原等几个城市都按照宁波模式建立了自己的社区信息平台。
“信息孤岛”若隐若现
社区信息化的悄然兴起是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相谐调的。
从国家政策的角度上讲,社区信息化是“十一五”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表示,在民政部的“十一五”民政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构建社会安全运行预警系统和民政公共服务平台两大重点工程的信息来源、工作基础和落脚点都在社区。“和谐社区”的定义是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就是社区信息化工作。
陈伟司长也表示,在今年推进信息化的工作中,推进社区信息化是重中之重。“今年我们会完善城市、社区信息化试点示范管理办法,选择基础条件适宜的地区进行试点,并在工作扎实、效果明显的地区设立示范点。”
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下,社区信息化蓬勃发展是好事。然而,“社区信息化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就会出现新的信息孤岛,未来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就会比便利还要多。”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目前我国的社区信息化存在着五大特点:
第一是基础设施的接入方式五花八门,有电信系统的,也有广电系统的。而有些社区的接入方式在居民入住前就已经确定了,用户没有选择权。
第二是终端设备多种多样。有电视、电话、电脑,还有IPTV“电视机 机顶盒”的新形式,这些设备要共享社区信息化数据,给社区信息化提出了很大挑战。
第三是技术应用尤其是利用社区开展各种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活动还处于探索阶段。
第四是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与开发,难以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
第五是人才培训不到位,高层次的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由于这五个特点,社区信息化目前存在着各干各、互不相通的问题,这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目标是不一致的。如果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出来,“信息孤岛”难以避免,社区信息化的最终效果将大打折扣。
标准如何制订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形象地描述了社区工作的难度,制订标准正是为了能让千条线不乱成一团麻,协调有序、相互配合,更好地发挥作用,使这根针能提供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和基础性的服务。
陈伟表示,社区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是怎样更好地为社区的管理和公众服务,相关标准必须围绕应用,与基层建设相关才能成功。
詹成付则认为,社区工作运用信息化作为载体,旨在服务方便百姓,因此需要一个指导性方案,尽可能是开放式的标准,令每个社区的不同特点都有体现的空间。
“城市的信息化能力,首先在于规范和标准,然后才有应用环境。”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徐祖哲表示,在制订标准前首先要目标明确,才能在资源充分掌握的情况下进行整合。他认为,社区信息化标准应该有两方面的作用,即自下而上的信息采集和自上而下的服务项目。
据介绍,目前我国进行的社区信息化标准制订工作包括5个方面内容,成立了5个专题组分别展开研究。
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牵头负责的社区信息化基础标准制定专题组,主要制订社区信息化基础标准,人口数据库建设规范;由深圳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的社区信息化管理标准制订专题组,负责制订所有有关社区管理的业务集成标准、信息资源标准和应用标准;由宁波市信息产业局牵头的社区信息化服务标准制订专题组,制订包括所有有关社区服务的业务集成标准、信息资源标准和应用标准;由杭州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的社区管理标准制订专题组,制订标准的实施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运营管理规范和运营服务规范;社区安全标准制订专题组由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和北京鼎天公司任组长,负责制订安全标准、数据中心建设指南和信息资源分类代码,信息交换标准。
其中,深圳、宁波和杭州都是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陈伟认为,先行城市更应该积极参与到标准制订工作中来,把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加入其中。他说,区域经验既是基础,也不能局限于某一个地区。标准的制订必须建立在已有的实践基础和成功经验之上,先行城市如果在标准制订中滞后的话,极有可能变成“信息孤岛”。
据了解,目前,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已与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达成共识,2007年务必在这5个方面推进相关标准制订,并在各地试点社区推广和应用。与此同时,两部委还将商讨试点选择的衡量办法和标准。
点评:切忌成为“忽悠”工程
社区信息化标准与其他工业和技术标准有很大区别,其大部分是与管理和行政相碰撞的,并非规定了技术参数就能解决问题。其中,决定城市发展的社区信息化先行与后起的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据说,青海省一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如北京的一个朝阳区。先行的城市有了惯性,落后的城市需要资金。因此,制订社区信息化标准时,既要避免资源浪费、也要避免百家争鸣,需要中央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运营业和制造业等全方位的参与,形成合力,才能使这项工作不成为“忽悠”工程。(王臻)